拆解书目: 《信任的速度》 所属活动: 像安迪,做一个会提问、靠谱、有吸引力的成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让靠谱成为一种习惯 学习目标: 学完后,能够建立信任账户来增强他人对自己的信任

开场: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
当我们说,这人不靠谱吗?其实我们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学习者:对这个人有质疑。
靠谱的意思是可靠,值得相信的意思。如果说一个人或事不靠谱,那他的信任度就是相当低的。
【提问】如果一个企业里,大家都不靠谱,比如不靠谱的老板,不靠谱的员工,不靠谱的产品,那这家公司能经营下去吗?
【影响】一个靠谱的企业,更容易越做越大,而不靠谱的企业呢,注定是要倒闭的。
【解决】这本《信任的速度》,比较接地气的应该是《靠谱的速度》,它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靠谱的人,做更靠谱的事,开创更靠谱的企业。里面关于增加靠谱度的各种做法及案例,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值得我们认真研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建立信任账户

在你致力于培养信任的行为时,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信任账户”的思维方式,使你所做的努力变得可以测量,使你更明显地看到自己的变化。当你做了能够增加信任的事,你就往账户里注入了存款。当你做了破坏信任的事,你就从账户里取了款。账户里的余额,反映的就是你在某个时间锁拥有的信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信任账户跟我们大家在银行里的账户是一样的,只有在平时往里面不断的存钱,那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才能从里面取到存款。

Q1:各位小伙伴,哪些行为可以提升我们信任账户的余额呢?

学习者:帮助别人,说话算话,足够专业,好好说话,取得成果,承担责任。

拆书家举例:

大家都知道百度的魏则西事件,在百度公关过程中,李彦宏的内部信里表示了对公众的道歉,表示了会对百度做出整改,壮士断腕,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主流媒体,对于百度搜索的信任没有增加,相反,从其内部信流出之后,其股价是一路直跌。为什么这些行为没有给百度的信任账户取到存钱的效果呢?

学习者:没有

拆书家分析

由百度事件可以看出,存款和取款不能够相抵消,一次不诚信损失所有,如红十字会因为汶川地震后的善款使用问题,现在信任扫地。这一点跟银行账户是有区别的,毕竟只要你不完全把钱取干净,银行是不会将你的账户清零的,但是信任账户会。其次,存款和取款不是对等的,小事可起杠杆作用。魏则西一个小人物的事件,导致了百度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信任缺失,由此可见一斑。

【解决方法】有时候最快的建立信任的方法就是停止取款,百度如果放弃竞价排名,大家对它的信任肯定会马上增加。但是如果它采取这个措施,它离破产也就不远了。

【行动建议】每一个关系中都存在着两个信任账户,我们要永远以增加信任的方式去做事,至于增加信任的方式,也就是往信任账户里存钱的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比如帮助对方、在销售中用自己的专业性等等。总的来说就是,让对方感觉到你这个人靠得住,那你就是一直往信任账户里存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催化应用A2】

请大家编一个小故事,只要求几百个字,故事要包括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这个场景的设定是需要能够体现如何往“信任账户”里面存款,从而增强别人对我们的信任,达成我们的目标。剧本完成后,我们将邀请一个小组上台进行情景演练,演练前先要说明白背景情况及出场人物的关系,编写剧本的时间为5分钟,5分钟后进行情景演练。

学习者情景演练

背景:我们公司是做金融理财产品销售的,我们的业务员要向到店的客户推荐一款理财产品,在交谈的过程中,要通过对话来增强对方的信任,从而成功推销。

学习者2-顾客:你们有什么好的理财产品吗?

学习者1-推销员:你想做长期理财还是短期理财啊。

学习者2-顾客:相应的都有什么样的产品?我想要收益30%以上的。

学习者1-推销员:我们的产品有稳健型的,也有高收益的。比如存定期,一年有7-8%的收益。但是像原油,外汇这些,收益高,但是风险也比较大。我们有专门的风控团队,一般跟客户这样设计,如1000万的资金,我们会给他做200万的定期,300万的基金,剩下500万可以去做其他投资。这样组合下来,一般能达到你的要求30%左右的收益。

学习者2-顾客:有没亏损的风险?

学习者1-推销员: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肯定没有100%赚钱的生意。但是我们这边做理财的都是非常专业的专家,去年他们做对冲基金赚了30个亿。

学习者2-顾客:挺专业的,那我投一部分吧。

【拆书家总结】

这位理财经理通过专业知识来让对方增强对自己的信任,但是他在言辞中有所夸大,这样会让客户对自己的信任降低,会从信任账户里取钱。但是,总整体上看,让顾客相信自己公司的实力以及自己的专业性,能够往信任账户里存款,增强别人对自己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