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林文,今天由我为大家拆解《说话的力量》这本书。
【图书介绍】
《说话的力量》是由孙路弘著作,他是营销及销售行为专家,奇葩的人生:教师,成立了北京第一个奥数班;销售过16种产品,广告、房地产、汽车、保险等;奥迪顾问与奔驰教官;科特勒营销集团中国区高级顾问;等等。
这本书里有8大说话方法以及4大说话技巧,涵盖了讲述、表达、汇报、解释等等内容。市面上讲授说话技巧的书不胜枚举,但是很多书都是给你提供一个案例,让你在对这个案例拍案叫绝的同时,自己去体会该案例涉及的方法,却没帮助我们在案例中提取一个可操作的技巧或者方法,去应对各种情况。这本书不一样,他不仅有生动的案例,更重要的是可操作性特别强,可以自己根据书中的要求进行练习,所以,更恰当的应该称其为说话训练手册。
筛选有利的事实
世界上每天发生的新鲜事成百上千,为什么报纸上只登了十件?那是因为报纸的编辑对信息进行了筛选。什么样的新闻有它的特色,什么样的新闻有它的价值,都是经过了评判的。而每个人就如同一个媒体,你所传达给听者的事实同样是需要经过筛选的。
因此,叙述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当你有一个明确的看法、试图影响对方的时候,要把一些对你不利的、与你看法不一致的事实屏蔽掉,这就是筛选事实。
在国内很火的相亲娱乐类节目《非诚勿扰》中,每位男嘉宾登场时都会播放一段录像,来展示他在日常生活中的风貌。有的男嘉宾想把自己的形象塑造成事业心很强的职业人,面对镜头他就会着重叙述自己加班到深夜,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业绩,年收入数十万等事实。有的男嘉宾想把自己塑造成体贴顾家的经济适用男,他可能会更多的叙述自己照顾生病的父母,为女朋友做饭等事实。而某一期有一位男嘉宾,明明提醒比较胖,还叙述自己吃自助餐时每种菜都吃六份。这样的事实,能给在场的女嘉宾传达什么观点呢?结果可想而知,他被全场的女嘉宾灭灯了,这就是不注意筛选事实的后果
【拆书家讲解引导】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用触动人心的事实来传达观点。那这里有一个疑问,就是什么叫触动人心的事实?是这个事实的过程跌宕起伏还是缠绵悱恻,又或是给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呢,就像是段誉,见一个爱一个,但是后来发现这都是他爹当年留下的风流债,即这些姑娘都是他的妹妹。我想段誉当时肯定死的心都有了。但是,金庸老先生最后笔锋一转,告诉各位看官,其实,段誉也不是段正淳的种,是那个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的。至此,这部戏才回到了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是跌宕起伏缠绵悱恻的经典案例,但是,我们要求的触动人心的事实,不是这样的,今天,我们要讲的触动人心的事实,指的是经过筛选的事实。
事实为什么要经过筛选才能触动人心呢?这是因为,如果不经过筛选,所有的事实堆叠在一起,有些是有利于我们的,有些是不利于我们的,势必会影响我们最终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触动人心的结果了。如文中所说的男嘉宾,身材肥硕还把自己吃自助餐每种菜都吃六份的事实展现出来。这实在就是在找灭。
【步骤】
那到底怎么筛选呢?第一、我们要确立自己的谈话目标,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目标,那筛选也就失去依据,如书中所说的,如果你的目的是表现出自己的体贴顾家,那这就是我们筛选事实的方向;第二、把自己所掌握的事实列出个一二三来,第三、筛选出其中可以服务于谈话目的的事实,屏蔽掉无关紧要或与目的相悖的事实。三板斧:定目标、列事实、筛所需。
【概念明晰】
说完为什么筛选以及如何筛选,还有与筛选事实很接近的概念,我们要分析一下。
首先是扭曲事实。扭曲事实,是你颠倒黑白,把好的说成坏的。而筛选事实,同类事物中去掉不需要的,留下需要的。这是本质上的区别。
另外一个概念就是罔顾事实:不顾及事实,不考虑现实。没错,筛选:同类事物中去掉不需要的,留下需要的。 跟罔顾,其实都有故意忽略某一方面事实的意思,但是从词性上来说,筛选偏中性,但是罔顾,那就是彻底的贬义词了。筛选事实的说话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看你用在什么地方了。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是否“致良知”,也就是你做这件事情是否符合你内心的光明与善良。好,以上就是我的I环节,下面进入A1环节。
【激活经验A1】
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一个自己生活中经历过或见过的“筛选事实以达成目的”的案例?
学习者:中国的媒体,如CCTV,经常报道国内的民生工程、利民政策有多么的好,但是报道国外的消息时,往往是战争,饥饿等消息,让大家觉得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特别高。在娱乐界,宣传明星的时候,往往是说这些明星多么亲民,对记者多好,让大家觉得这个明星非常阳光向上,而不会去报道一些这个明星的阴暗面。
【催化应用A2】
写下最近可能需要用到筛选事实这个说话方法的地方?将其写在便签纸上。
学习者:最近要找客户促成一项生意,我们的价格比市场上的其他商家稍微贵一点,因为我们的质量值这个价格,但是我们不能告诉采购方这个事情,因为这可能会影响他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