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使用非暴力沟通的要素提出一次请求。
图书介绍(学习者场景介绍法)
事件场景: 某天,家里请客吃饭。送客人们离开后,妻子要求丈夫帮她一起洗碗打扫卫生。可丈夫坐在电脑前,一边玩游戏,一边说累了等会再来。妻子立即对丈夫说:“你怎么这么懒呢?一点责任感都没有!“丈夫非常不满,气愤地说:“就你有责任感!”妻子满腹委屈,想想还是不跟他一样,转身对正在看电视的女儿说:”乖女儿,你来帮妈妈把垃圾倒掉,好吗?”女儿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推辞着说:”好的,好的,再等会!”妈妈立刻大声地说:”我说得是现在,不要每次都跟你爸一样。”
提问: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类事情?你是如何来提出你的请求?效果怎么样?
影响: 生活中,我们或许和“暴力”扯不上一点关系。但是稍微留意一下我们的说话方式,一定会发现我们说的话有时确实不中听,甚至,还会让人感觉很受伤。这些无心或者有意的语言暴力会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冷漠,甚至敌视。所以如果不转变这样的说话方式,后果会很严重,直接影响你的生活幸福程度。
解决: 这本书展现了一种促进人际关系的沟通方式--即非暴力沟通。它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P006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四个要素。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勺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拆书家讲解引导(I的互动)
[与学习者互动]
1、片段中提到了四个要素,是哪四个要素?
观察 、感受、需求、请求 。
2、在观察中,片段要求我们清楚地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而不要做什么?
不判断,不评估。
3、小杰太自私了?是观察还是评论?
评论,我们应该描述观察结果而不是任何评论。如:小杰吃了他姐姐的那份点心。
举个例子,我打着电话,正商量着明天聚会的具体安排。我家的小朋友在我身边大声地叫喊,拽我的衣服,抢我的电话,我只好匆匆挂了电话,蹲下来对我家的小朋友说:郑,(观察)刚才我看到你在我打电话的时候大声地对我喊叫,拽我的衣服,还抢我的电话,(感受)我感到生气,(需要)因为我看重你的独立,(请求)你是否愿意下次我打电话的时候,你自己做些喜欢的事情,让妈妈把电话讲完?
[how]接下来哪位小伙伴可以把提出请求的步骤帮我再次梳理一下?
首先,说出我的观察,
接着,表达我的感受。
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
最后,提出我具体的请求。
A2催化应用
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段小故事, 设计出人物,场景, 要求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人成功使用非暴力沟通模式来提出一次请求。 请把摘要写在一张纸上,小组讨论5分钟后,我请一人分享.
小金:夜深了,忙了一天很累,很想休息睡觉,可是室友却在寝室里热火朝天地玩着游戏。我对室友说:“林子,现在11点了,你开着音箱玩游戏,我很烦躁,因为我累了,很想睡觉,你能不能把音箱的声音关掉或者戴耳机玩游戏呢?
阅读原书拆页:(不带HOW的拆页)
请求与命令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以下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请求与命令的区别。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学习目标: 认出非暴力沟通模式中的请求,解决提出的请求被拒绝的问题。
自测题:
先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做一下手上的自测题,并统计一下总分。半开就是对半开的意思。
序 号 | 题 目 | 从不 | 偶尔 | 半开 | 经常 | 总是 |
1 | 我确定想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不是命令。 | 1 | 2 | 3 | 4 | 5 |
2 | 当对方对我的请求说“不”时,我不会因此感觉被排斥。 | 1 | 2 | 3 | 4 | 5 |
3 | 在我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不会抱怨或者指责对方。 | 1 | 2 | 3 | 4 | 5 |
4 | 我从不会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迫使对方答应我的请求。 | 1 | 2 | 3 | 4 | 5 |
5 | 当我的请求被拒绝时,我可以静下来仔细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 1 | 2 | 3 | 4 | 5 |
解释自测题:
测试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大家能够仔细回顾一下自己在生活中当请求被拒绝时,你会处于怎么样的状态中?得分在20分以上的,非常棒,就像题目中所说的那样,你想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不是命令。我们相信你提出的请求大多都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得分在20-15分之间的,还需要加油,你能很快找到请求被拒绝的方法。.得分在15分以下的,别急,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这个拆页。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根据需要提出不同的请求,有时你的请求可能无法得到积极的回应,或者直接被拒绝,那么当你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你是否会指责或批评对方。这时候你确定你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吗?
对比概念,匹配例子,互动交流
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这是请求还是命令?
1、妈妈对孩子说:”小宝,你是否愿意下次在我打电话的时候,先做些你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妈妈把电话讲完?“这是请求还是命令?现在还不好说。假定小宝说:“不,我就要和妈妈一起玩。“如果妈妈接着说:”你这孩子怎么那么粘人呢!“那么,刚才妈妈的请求实际上就是命令。因为她没有体会此时小宝的感受和需求,就开始指责小宝。
2. 妻子对丈夫说:”我有点难受,我希望你现在能陪陪我!。“这是请求还是命令?我们假定丈夫说:”我手上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做,你要不自己先去休息一下?”如果妻子接着说:"你知道我难受极了,你一点都不在乎我!”那么,妻子刚才的请求实际上也是命令,妻子没有重视丈夫的需要,而是认为丈夫不在乎她。并且企图利用丈夫的内疚来达到目的。
知识点逻辑、步骤、边界
如果我们只是想要对方听取我们的请求,让他们的行动来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恰当的工具。然而当别人对我们的请求说”不”时,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在拒绝我们,甚至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很受伤。其实,如果此时我们能够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我们或许能够发现为什么对方会说”“不。那么,当我们的提出的请求被拒绝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给出清晰的how
首先,停下来,深呼吸。
接着,通过观察或者倾听,来体会对方此时的感受和需求。
然后,引导或者帮助他说出他的需求。(可以是疑问句式)
最后,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重新提出请求。
举个例子:春天来了,衣柜里怎么看都少一件衣服。上周末下午,和老公约好一起去市里逛逛。本想着和我一样喜欢逛街的儿子一定会欣然答应,可是当我对着正在玩拼装积木的儿子说:“郑,我们一起去市里吧!“他却嘟着嘴说不去。这个时候,老公已经倒好车,按着喇叭催我们动作快些!我耐着性子提出我的请求:”郑,妈妈就只有今天下午有时间逛街买衣服,爸爸已经在下面等。如果你不去,妈妈也去不成。我会感到很遗憾,因为我希望下个星期可以穿新衣服。你能陪我一起去吗?“孩子使劲地摇着头,说着:”不去,不去,我不想去!“此时我提醒自己要仔细倾听孩子此时的感受和需求。
首先,停下来,深呼吸。调整刚才差点被要被点爆的情绪。
接着,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我对孩子说:”郑,你看上去很不高兴,是因为妈妈没有提前和你商量去市里逛街的事情吗?“
孩子说:”不是。“
我仔细地体会着,想着他为什么会不答应和我一起去。继续问:”那是因为你想继续玩积木,是吗?“
孩子突然放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和多多说好了,他下午要到我们家来,和我一起拼积木的!”
原来是这样!
我说道:“哦,是这样啊!你和多多约好,他来我们家和你一起玩积木,是吗?”
我正盘算着是不是要打个电话多多,问问他是不是有时间过来玩时,孩子说道:“恩,那我打个电话跟多多说一声,让他晚上再过来一起玩,然后我和你一起去。”
好吧,我只能说我很感动。
A3促动参与(8-12分钟)(微行动学习)
【明确问题】
好的,接下来我想问问大家:非暴力沟通的好处到底是什么?
【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我们来分组, 用微行动来学习一下.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认识,并互相追问. 请每组讲一下自己组的成果。时间暂定为5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组1:不用吵架了,可以通过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了解他背后的请求,同时可以通过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来提出自己的请求,建立互惠互助的关系。
小组2:原来认为碰撞是一种冲突,现在使用非暴力沟通来体会双方的感受和需要来面对冲突将会成为一个沟通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从解决当前问题的短期效果转变为构建关系的长期效果。
【明确问题本质】
我们再明确一下非暴力沟通好处的本质.
非暴力沟通好处的本质是通过体会双方的感受和需要来加深与人的联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今天大家了解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你们认为其中最难做到的是什么?
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接下来我们再一起讨论一下:如何做到有效地体会沟通双方的感受以及引发感受的需求呢?你们如何做到这一点?打算做到什么程度呢?
【请每组派代表讲解自己的成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组1:我家的早餐一直是我婆婆搞定。然而这段时间婆婆不在家,早餐成为一个问题。作为家庭煮妇必须接棒,可我又习惯晚起。我得向丈夫提出请求:首先表达我的感受,我很不愿意,因为我不愿早起。
然后,认真观察并倾听,体会对方感受,问:“你是否也觉得很麻烦呢?”
如果对方不同意,表示关心和理解,提出其他方案,比如:“要不要我提前把早餐材料准备好? ”“或者我们一块叫外卖?”
关键点是不预设答案。因为我们提出的是请求,不是命令。我们看重的是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不是单纯地解决问题。所以要做的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通过询问,”你觉得……是吗?你需要……是吗?”来了解对方的需要来表达关心,关爱对方的目的,以此来建立良好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小组2:女朋友不愿在外吃饭,我问:你是担心外面的饭菜不健康,是吗?
女朋友回答:“不是,我就是想在家吃。”
我再问:“那你是想吃我烧的菜,是吗?”
女朋友答:“是的,我觉得那样很温馨。”
我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推测或引导对方说出他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我愿意,做饭自然没有问题。
如果我不愿,我也可以说出我的感受和需求,两人再商量。
小结:小伙伴们都很厉害,都非常明确我们沟通的真正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良好的关系。所以当我们出现请求被拒绝,出现意见分歧或者矛盾时,可以通过观察、倾听来体会双方的感受和需求,最起码要会表达我们的关心,关爱,以此来建立良好关系。
A2催化应用(1分钟) (布置作业)
即使你已经意识到非暴力沟通的好处,知道在请求被拒绝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自己及他人的需要来实现互赢。但是从学到会有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所以,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把这个拆页拆为己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请你刻意提醒自己通过体会他人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来解决请求被拒的问题,并把它记录下来。
结语
希望我们能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不再通过主观判断来批评自己及他人,而是用心地体会自己及他人的需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