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李淑敏。我今天带拆的是TF2-1。我们先来分一下组以便接下来的讨论。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拆页选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阿戴尔.费伯与伊莱恩.梅兹立希两位女士是享誉国际的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从这本书里,你会了解造成亲子隔阂的原因,你会找到消除孩子反叛情绪的妙方。书中有大量幽默风趣的生活实例,并且还有简单具体的行动指南。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这本书的优点有很多,比如指导方法有步骤,而且具有操作性。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摘选了很多家长对这些方法使用之后的建议和疑惑,有使用成功的家长,也有使用之后未见成效的家长,他们统统都有反馈,而且作者也统统都有回复和点评,而这些家长的反馈都将使我们对该书方法的使用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谁都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的,因此我们一定会担心自己无法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引导与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乐观自信的孩子?怎样才能引导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彼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64
行动指南 引导孩子合作的五项技巧
1、描述。把你看到的事或问题描述出来。
2、给孩子提供信息。
3、用一个词表述。
4、说出你的感受。
5、使用字条。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总会做一些让父母伤脑筋的事情。让我们来想象一个这样的场景:孩子洗完澡后随手将湿毛巾扔在了父母的床上。现在请大家都把自己当做是那个孩子,听听一个母亲通常会有的反应:你 怎么回事啊?你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啊?湿毛巾怎么可以放在床上呢?笨死了!你简直让我烦死了!你都这么大了,这么一点小事都要让我操心!你知道一天到晚为了你我有多么辛苦吗?你看看人家隔壁的小明,每天帮妈妈干活,成绩又好,这么好的榜样你怎么就不能学学呢?赶紧把毛巾给我拿走!
听了我这一通话,大家有什么感受呢?是不是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委屈、愤怒又内疚。此时,孩子还会乐意去把事情完成吗?
有没有其他办法,既可以让孩子的配合,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呢?如何引导孩子与父母合作的五项技巧将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
一、描述。只是把你看到的事情或问题描述出来。所以,就湿毛巾事件,只需对孩子说:“湿毛巾放到床上把床弄湿了。”
二、给孩子提供信息,让孩子知道该干什么。湿毛巾事件,对孩子说“毛巾应该晾在毛巾架上。”
三、用一个词表述。有些时候,“少能胜多”,孩子们不喜欢长篇说教。所以,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只需说两个字——“毛巾!”。
四、说出你的感受。请注意只描述自己的感受,要说“我......"或”我觉得......”。这样既坦诚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又不会伤害孩子。所以,湿毛巾事件,我们只要告诉孩子“我可不想睡湿床。”或者强烈一点的表达“我床上的湿毛巾让我两眼冒火!”
五、使用字条。有时,不论我们说什么都不如写在字条上有效。可以这样写:“亲爱的 Tom ,请把我放回架上让我晾干。多谢!你的毛巾。”把字条贴在孩子可以看到的地方。
当然,不是每一项技巧都适用于每一个孩子,也不是每一项技巧都适合每一位家长的个性。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技巧。这五项技巧的秘诀在于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的氛围,从而培养孩子与家长合作的精神。
反之,前面那些话语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打击与扼杀,会如阴影般的在孩子心头久久不散,让孩子无力去完成你希望他做的事情,也无法给孩子树立一个尊重他人的榜样,无法营造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从而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那么做的坏处)
拆书家提问设计:
请认真听这些词汇,生气,沮丧,愤怒,焦虑、挫败、失望……哪个词是你近期和孩子在一起互动时经历过的?写下这个词,然后,想想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让你头疼的事情?你说了些什么?孩子的反应如何?你觉得你说的话有效吗?
六、【A1+】(反思加工)(7-9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假设同样的场景再次出现,请大家尝试用引导孩子合作的五项技巧来处理,并在小组内分享。每位成员都尽量在小组内用1-2分钟的时间分享一下。
案例分享:
一、拆书前儿子拿我的手机去玩游戏,结果手机没电了。1、描述。“因为你玩游戏,手机没电了,我待会儿拆书时没法拍照了”。2、说出感受。“我觉得心里很烦躁”。3、给孩子提供一个信息。“今后参加拆书活动,不要拿我的手机玩游戏。
二、儿子把我的手机拿去和同学聊游戏。
使用字条:亲爱的乐乐,我属于你妈妈,今后使用我时,请先和我的主人商量。——妈妈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