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通过片段学习如何在一分钟内进行吸引人注意力的产品介绍或自我介绍以及打破与陌生人初次交流时的僵局。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潇潇荷,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3-3定级,今天我所带拆的这本书是《凸法则》。
1、事件场景 : 在过去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了某位你仰慕已久的大咖,想和他进行深入交流,却不知道从何谈起。某个你渴慕已久的企业,你想和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却羞于开口。某家你特别想加入的企业,终于放出了适合你的工作职位,你却不知道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提问:面对这类问题,当时是不是觉得很沮丧?完全不知道怎样将自己更好的地方呈现给别人呢?
3、影响:如果这些机会错失的话,可能会让你沮丧不已。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4、解决:今天我带拆的这本书是《凸法则》,在本书中作者提出的,新颖、高效、给予、有用等七个法则,可以快速地帮大家在别人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轻松搞定竞争对手客户面试官和一切你征服的人,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
你知道吗?以前通常要花将小时才能预定一次五站式旅行。
你知道吗?以前通常要花5天才能收到一个五站式旅行的报价。
想象一下,如果破天荒地有一次,你可以自己计划和预定一次五站式旅行,不再需要旅行社会怎样?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得到多站式旅行自己的报价呢?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在不到1小时内把上述事情都做完呢?
其实你不必想象了,我们已经创造出来了,它就叫作Indie。
好奇了吗?成千上万的人看过那个视频后也十分好奇,于是点击链接,想了解更多信息。
在出版行业怎么使用这个开场白的例子想好了吗?假设你正在写―本关于如何在如今这个僧多粥少的时代找到工作的电子书,那么你可以这样开场:
你知道吗?2012年有360万个职位空缺,80%没有刊登出来。
你知道吗?平均每一份工作有118个人中请,而得到面试机会的人只有20%。
你知道吗?2013年美国53.6%的25岁以下学士没有工作者没有充分就业。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打听清楚未被刊登的优质工作会怎样?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大幅增加本周面试机会会怎样?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在如今这个竞争超级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学到10种新的久经考验的方式让自己脱颖而出会怎样?
其实你不必想象了,这本的60页的电子书分享了现实生活中的成功案例,他们凭借这些技能在3个月内成功找到工作。实际上…
大多数“直接告诉他们你将要在书中讲什么”的开场白让人以为你在侮辱别人的智商。相比而言,这个开场白更有趣,不是吗?现在就开始这样开场吧!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怎么样在短时间内创造令人惊艳的开场,瞬间抓住听众们的注意力。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里,我们已经不能静静地等着他人来发现我们的内秀美,必须主动的将自己推销出去,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我们在读一本书或看电视剧时,如果开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我们便会放弃,不会有足够的耐心去看后续内容,有没有精彩的地方。
有人说:你的命运就取决于自己给人留下的印象,事实也就是如此。刚开始没有留下足够好的印象,谁会注意到你呢?可能会使自己白白错失很多机会,尤其是在情况十分紧急的情况下。
现在有一个说法叫"黄金三十秒",如果你不能在最初三十秒吸引对方注意力,你将永远错失机会。虽然这个说法有些夸张,但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在最初的一段时间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的重要性。
我们经历过各种方式的自我介绍,求职,参加活动等等。回想一下自己求职时,面试官说你做一下自我介绍吧,我们都是怎么说的呢?我叫什么,毕业于哪个学校,等等,将简历上的内容又复述了一遍。
这种方式的自我介绍没有出彩的地方,面试官也不知道你哪方面特别出挑,录用你之后能给公司带来高价值。
扪心自问,有几个人觉得自己的自我介绍很好的?更多人提起来就头大。
所以想让对方印象深刻,就得制造出出乎意料,物超所值的效果。
根据片段中的内容,我将如何在短时间内制造吸引人的开场白提炼为以下三个步骤:
1 以三个令人惊讶的“你知道吗”的问题开始话题,介绍对方不知道但是想知道的事情,例如:讲解内容的紧迫程度,讲解问题的正在满足的未满足需求等。
2 以想象一下继续话题,提供自己的针对“你知道吗”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3 用其实,你不必想象了结束,向对方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已经可以提供对方想要的产品或服务。
例如,在原文中,作者利用这种方式,针对旅行产品,自己电子书销售,提供了一个令人惊艳的开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适用边界条件)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用这样的开场白呢,假如别人要求你做十分钟的介绍,你在一分钟之内全部介绍完了,那么接下来你说什么呢?而且,开场太精彩会让人对你有太好的期待,如果后面的介绍后继无力,反而会适得其反。这种开场方式,更适合在极短时间内,一两分钟内吸引人注意力的介绍。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知道,短时间内提供让自己话语更有吸引力可以用这样的句式:
“你知道吗?”疑问起头,“想象一下”引导他人思考,“其实,你不必想象了...”画风一转这样的方式。那么接下来我们请小伙伴两两以小组,运用这样的句式编写个小故事,一段对话。自己设置人物场景事件,包含起因经过结果。给大家三分钟时间,三分钟后,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你们的小故事。
学习者案例分享:
有一家培训机构正在招聘老师,招聘方要求在一分钟之内介绍自己最擅长的一项,可以是任何特长。例如:思维导图、手绘、培训等等。小王扮演辅导机构的招聘人员,小李扮演应聘者。
小王:我们最近在招聘早教老师,应聘者也挺多的,你觉得你自己在哪些方便有优势呢?
小李:我是一位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非常有心得,我是985高校的儿童发展方向的硕士,自己也很喜欢学习。
小王:那你自己研究方向有什么突出优势,效果怎样,能简单谈一下吗?
小李:你知道吗?孩子可以自给自足地掌握自己所需要学习的一切。
你知道吗?你所认定的学校可能正在破坏孩子最重要的创造力。
你知道吗?如果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他将学习的更好。
想象一下,在一所开放学校环境内,孩子可以自己决定学习进度和方式。
想象一下,孩子的创造力被他自己所激发,该有多好?
其实,你不必想象了,这一切在用正面管教法都能实现,你不来试一试吗?
小王:听着很吸引人的样子,改天我们刚好有个活动,你可以试讲一下哦,如果可以的话,恭喜你成为我们的一员。
请问:你们在过去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于这种聊天聊不下去,一个问题抛过去,然后就没有下文了的情况?如果有的话是什么话阻碍交流进行?
学习者一:大年三十问领导,您也要吃团圆饭了吗?领导回答,是啊,然后自己就不知道说什么了,感觉很尴尬。您是不是也不做饭,只等着吃?领导回答:是啊。
拆书家:这种问答方式就是提问的封闭式问题,简单用一个是或者否就可以回答的,聊天不能继续。
学习者二:和朋友经常聊天会问,你在干嘛?别人回答完在干什么之后,就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了。
拆书家:看来不知道如何将对话继续进行下去是大家共同的痛点。
(通过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我们都希望和对方聊天时信心满满,结束时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然而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聊天内容除了几句例行的问候之外,例如在干什么呢,吃饭了吗,最近好吗等等,没有别的话可说。我们都期望可以开启一段“持续的沟通”。
过年的时向一位我比较敬仰的前辈拜年,发完新年好以后,他给我发了一个红包过来。我就想总不能领完红包后不讲话吧,就想多聊几句。问了下,您家人都回去过年了吗,对方回答是的,我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觉得很尴尬。
这是一段“持续的沟通”吗?不是,因为这样的聊天不疼不痒,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并且我也没有发自内心关心对方。对方回答完之后,我就不知道说啥了。
其实回想一下,我真的关心对方有几口人回家了吗?不关心,我只是想随便和对方聊两句,不让气氛那么尴尬,或者领完红包就没话了,太不懂礼貌。也难怪聊天进行不下去。
小红和小明在聊天,小红说:“我最近看了个**片子很不错,你看了没?”小明说没有。小红就巴拉巴拉将40集剧情讲了个遍,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小明没有什么回应,觉得很聒噪没意思。小红很委屈,我那么费劲的跟你讲,你为什么还不领情呢?这只是一场“单方面沟通”,不是一段成功的“持续沟通”,中间出了什么问题呢?小红一直在说自己的,压根没有在意对方的感受。
还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和对方聊了几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例如:我发现他也在读这本书,就巴拉巴拉说自己的感觉一大堆,对方只回了一句哦,然后自己很委屈,我已经尽力找话题聊了,为什么得到的是这种回应。你讲自己观点时,有没有想过对方是否认同呢,他怎么接自己话题呢?反之,如果你请教对方的一些收获心得,聊天也许会愉快进行下去。
所以,聊天时我们要牢记对方才是核心,我们应发自内心去关心对方,相信没有人会拒绝我们的善心吧。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向提了四条建议,教我们如何开启一段有意义的对话,使沟通持续下去。
第一条:别在开始就问一些无聊的问题。
问题决定答案。你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同时,就已经决定了接下来别人提供给你的答案。例如:问一些在你视力所及范围内,对方可能感兴趣的一些事物,不是简单的可以用是或否来回答,类似于你喜欢这件衣服吗?
第二条:寻求意见
在交流过程中,人们喜欢参与到对话中去,而不是单纯地接收信息。通过“你有什么意见吗?”的询问方式代表了你对对方的认可。
第三条:使用“跟我讲讲”这个句子。
这个句子可以将原本浮于表面的交流进行的更加深入。
第四条:折回谈话。
例如当我在和别人交流时,别人向我介绍了一本他非常喜欢的书,这时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将“我”作为主语,向别人介绍下我比较喜欢什么书,读完之后自己有什么样的感触,此时,对方接下来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但当你去问对方你比较喜欢书中的哪个点呢?这是两种选择,一种是以“我做为主语”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或者过去的经历;另外一个是以“你”作为主语,继续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折回谈话便是继续以"你"为主语的谈话,当你真正开始关注对方时,会让他收获完全不同的感觉。
这四条建议可以教我们如何开启一段有意义的谈话,并将交流持续深入进行下去。
这四条并不是严格的执行步骤,只是建议。在交流过程中,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来使用。
(适用边界条件) 虽然使用这几条建议,可以取得不错的沟通效果,但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场合。如果你时间紧迫,聊天时让对方欲罢不成,匆忙结束也不太好是吧?所以,这种沟通方式更适合于时间比较宽松,聊天主题不严格限定的场景。
【A1】自测题目
通过第一个片段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如何进行一个可以吸引人注意力的开场,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测试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分数,并将分数相加。1分代表从不,6分代表总是。(分数越高,行动频率次数呈增加的)
1. 交流时,我会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对方身上。
2. 当对方和我有相似的经历时,我会将自己的经历讲出来
3. 每说完一句话,我会思索接下来对方回答起来是否会为难。
4. 交流过程中,我倾向于问开放式问题。
解释自测题
问卷解释:刚才请大家做的这个小测评,是调查大家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是否是一个主动参与者。
如果得分在12分以下,说明你的日常交流行为,更多的是将关注点聚焦于自己:我向对方传达出了什么信息,对方接收到后给了我怎样的反馈。
如果得分在12分以上,则说明你是一个主动交流,倾向于更加关注对方,真正地让对方参与到谈话中来。
得分越高,则主动成程度越高。
【A3】微行动学习
接下来进入我们的微行动学习环节。
当我们认识新的朋友时,总是困惑于不知道该如何打开聊天局面。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跟陌生人开启一段“持续的沟通”呢,有哪些可行的方案或者思路?请把讨论的可行的做法记录在一张白纸上,10分钟后,我们请每组派代表来讲解你们的成果。
第一组:1.近期发生的热点事情
2. 当下的日期。例如今天是元宵节,我们可以讨论有关汤圆或者花灯的信息。
3.从当下聊天的内容入手,层层挖掘,找到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共性。
4.关注当下的时间,讨论接下来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例如,饭点去吃饭之类的。
5.观察对方正在做的事。例如,看到对方打字很快,可以猜测对方的职业或者就如何练习打字进行请教。
6.视线范围内,观察静态物品,如饰品等。
第二组:
1.从双方的名字入手,如果别人的名字比较有意思,可以确认下写法,或者是典故之类的。
2.手中正在做的事,假如对方正在玩游戏,可以同他聊一下游戏等。
3.从个人身上的物品入手,妆容,服饰等展开谈话。
拆书家:非常感谢大家提供的这些建议,非常实用,我已经学习到如何与对方开启一段谈话,并进行深入交流了。折回谈话是一个让对话深入进行的非常好的方式,例如方才有位同学提到了,她非常喜欢红楼梦中的某个人物,我对那个人物是有印象的。此时,我可以合同讨论她为什么比较喜欢。
: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布置任务:
好的,今天大家回去之后,可以与自己的朋友家人进行一次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使用这四条建议,尝试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对方身上,而非以个人感受为主。或者用这种方法在咖啡馆或火车地铁上等场所去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希望大家在一周内可以完成,在群里跟大家交流下沟通效果。
学习者:我下午在星巴克喝咖啡时,邻桌坐了一位年轻帅哥。他正在翻阅采铜老师写的《精进》,刚好最近我也正在看这本书,就想和他交流一下。
就从《精进》入手,采用了折回谈话以及征求意见的方式,同他聊了很长时间,最后还向他推荐了采铜老师的小秘圈,并且还要到了他的微信号码,在本次拆书中学到的小技巧真的非常实用。
结语
今天我们通过两个片段的学习,了解到如何在开场时做可以吸引人注意力的自我介绍之后,在与对方的交流过程中,尝试将对方做为谈话的核心,了解对方的需求,可以通过给对方带来利益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创造互利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