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朱琳,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个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B: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会有意无意地说出一些伤人的话,比如“你太让我失望了!”“你这个孩子真不懂事”等等。这些语言暴力在情感和精神上带给我们的创伤甚至比肉体上的伤害更加痛苦。
其实这些话并不是我们的心声,只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诚实地表达自己。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这个片段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学会诚实地表达自己,从而减少说一些指责、说教或随意评价对方的话。F:这本书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在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一种非暴力的沟通方式,指导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和需要并通过有意识的使用语言,来化解人际间的矛盾和冲突。A: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在拆书帮出镜率也很高。书中有很多丰富的事例,可以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使用书中的方法。非暴力沟通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诚实地表达自己和关切地倾听对方。下面请大家读一下手中的片段,感受一下如何才能通过诚实的表达自己来减少语言暴力。
为了彼此能乐于助人,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力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者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的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表达自己诉求的时候不再使用语言暴力,而是通过先说观察结果,再表达自己感受,然后说明导致这些感受的需要,最后再提出具体请求这4个步骤,诚实地表达自己,减少语言暴力。
其实语言暴力产生的根源在于我们在沟通当中忽视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和责任归咎于对方。通过关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我们则可以很好的觉察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减少语言暴力。
那么请问大家可以在片段中找到非暴力沟通的这4个要素吗?
相信大家在读完片段之后,在脑海当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可以诚实表达自己的大致的框架,就是先说观察结果,再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说明导致这些感受的需要,最后再提出具体请求。但是具体到沟通当中我们该如何去使用呢,相信大家可能还会感到有些模糊。
(细化加工片段建议)
那我在这里把这4个步骤更加细化具体了一些,这样可以降低大家在使用时的难度。我们可以一起看一下片段的右边。
1.说出观察结果。我+听到/看到/闻到/尝到(通过感官可以直接知道的事) (观察结果)
2.表达具体感受。我感到+很/十分/非常/有些+ (具体感受)
3.说出自己的哪些需要导致这些感受。因为+我+需要/希望/重视/看重/想+ (自己的需要)
4.提出具体请求。你是否+愿意/可以/能+ (具体请求)
首先第1步,说出观察结果。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区分观察和评论。那我现在说几句话,请大家来判断一下它们是观察还是评论。“你”、“你太不上进了”、“你怎么这么烦人呢”,请问这些是观察还是评论。对,这些都是评论。就像片段中,如果你只是看到桌子下的脏袜子就评价他是个“不讲卫生的孩子”,那么这会让孩子认为你在指责他,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他就会跟你争吵或不理你,这都不利于沟通。所以我们在这里将“你怎样怎样”这种评论性的话,换成“我看到”、“我听到”这种自己通过感官可以直接知道的事情,来避免过度延伸和脑补。比如片段中的妈妈说“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而不是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讲卫生呢”,这样就可以减少语言的攻击性。
第2步,表达具体感受。这一步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表达的是自己的感受,所以我们在这里可以使用“我感到+程度+感受”这个句式,比如“我感到很吃惊”、“我感到有些不太高兴”等等。
第3步,说出自己的哪些需要导致了这些感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步的关键在于理解感受和需要的关系。是我们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才产生了我们的感受,而不是对方的言行。比如我说“上周一你没来参加活动,这太让我失望了”这看起来是对方的行为让你失望,但其实本质上是你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才产生了失望的感受。这种“你让我”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感受的内在根源,让我们把伤心和失望归咎于对方。所以我们在这里使用“因为我”这一句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我可以说“看到上周一你没来参加活动,我感到有些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第4步,提出具体请求。这一步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出请求要说出希望对方做的事,而不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比如我们可以说“你下次是否可以提前5分钟出家门”而不是“你下次能不能别迟到了”,还有片段中的母亲说“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者洗衣机”而不是“你能不能别把袜子放在这儿”。所以我们在这一步使用“你是否可以”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请求,避免请求变成命令,也可以让对方清楚地知道他做些什么才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通过上面4步,我们就可以用这4个要素来诚实表达自己。
我听到/看到/闻到/尝到/触摸到 (观察结果),我感到很/十分/非常/有些 (具体感受),因为我需要/希望/重视/看重/想 (自己的需要),你是否愿意/可以/能 (具体请求)。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来练习一下这个方法。
场景1:公司要举办一场新产品宣传活动,你是活动的总负责人。在布置活动现场时,你发现活动的宣传海报和手册上有一处较为明显的拼写错误,然而活动就要开始,重新印刷已经不可能了,你气冲冲的找到负责这项工作的小明,真想劈头盖脸的把他骂一顿,然而这时,你想到了上周学到的诚实表达自己的沟通方式,这时你应该怎么说。
场景2:年关将近,你工作很忙。加班回家后,看到老公只顾玩游戏,没有理睬你。你走到厨房想找点吃的,却看见洗碗池边散落着尚未清洗的碗筷,你刚想冲到老公身边喊叫一番,然而这时,你想到了上周学到的诚实表达自己的沟通方式,这时你应该怎么说。
请大家按照刚才分好的小组,选择其中的1个场景练习。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一会我们请2小组来说一下他们的讨论结果。
慧洁:我看到碗池边的碗没有洗,你现在在玩游戏,我感到有点不太高兴。你可能工作比较累,想要休息一下。我希望咱们的家是一个温馨的家,你也是这样想的。那你现在愿不愿意把碗池里的碗洗干净。
这个小伙伴把各部分内容确定的挺准确的,先说了碗池里的碗没洗,坐在这玩游戏;感受是有些不太高兴;他还加入了对方的感受,就是你也是这样想的;他们的需要是希望家是一个温馨的地方,请求是把碗洗干净。我们先不去考虑这个请求对方是否会接受,如果对方不接受,我们会有后续的解决办法。这个是比较符合我们片段中方法的,我们没有一上来就说,“你怎么还不洗碗”,“你怎么还在玩游戏”,所以这是一种很平和的沟通方式。
有没有小伙伴来分享一下第一个场景。
学习者:小明,你看我们的活动开始了,但是我发现宣传海报和手册上有一个明显的拼写错误。时间很紧,我感到很生气也很着急。我希望我们新产品的宣传活动可以顺利进行,给我们新产品做一个很好的推广,你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赶紧解决一下,让我们的活动顺利进行。
这个分享也是比较符合要求的。他先看到了海报上是有错误的,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是生气和着急,然后说出需要是希望活动顺利进行并且产品得到推广,请求是是否愿意采取一些措施。在最后一步,请求最好是一些具体的。作为一个领导,你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建议,比如是否可以下次提前两三天核对一下物资材料是否是准确的,这样可以让对方更清楚怎样去做。所以在第四步,除了要提出正向的请求还要是一个具体的请求,这样对方更加明了。
可能大家会有疑问,我们这样诚实地表达自己后,对方就能满足我们的请求吗?这是不一定的。我们这样做只是走出了暴力沟通怪圈的第一步,如果对方说不,我们还要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有时我们只是在运用这些沟通技巧,而忘记了它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这样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不是为了让对方来迎合自己,而是在沟通过程中通过关注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来化解冲突,缓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