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老师来参加我1-1拆书练级,我是熊芳敏,来至于南昌火炬分舵。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下自己。
首先我是一位新手拆书家,在第30期的便签训练营里获得了“分享之星”,现在继续练级提升。 其次,我是一位二胎宝妈,通过学习成长,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最后,我是一位习惯养成的践行者,过去一年养成了高效阅读和早起健身的好习惯,未来一年还计划养成写晨间日记、日更公众号的习惯。
如果你也想做到工作、学习、养育三不误,如果你也想通过学习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你也想养成好习惯,欢迎链接我,相信你也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什么是拆书,什么是拆书帮,相信通过我的介绍,大家一定会对这种学习方法和这个组织充满好奇和向往。
<拆书帮介绍>
“拆书”是一种适合于成人学习的方法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如果你想解决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如果你想提高你某一方面的技能,那么拆书法非常适合你。
拆书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适合成人个人学习的 RIA 便签学习法,R 阅读原文片断,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原文信息, A 分为 A1 和 A2. A1 指向于过去,关联自己过去的经验。A2 指向于未来,规划于未来要运用的场景。
另一种是适合于组织学习的拆书法,拆书家把一本书拆成一节课,用于现场指导大家把知识拆为已用。
拆书帮属于非营利性青年组织,也可以说是拆书家及拆书爱好者的家,全国各地都有分舵,其使命是为了帮助学习爱好者及拆书家更好地成长。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拆页来自于《如何说,孩子才肯学》p25 , R 主题:孩子们的感情需要被接纳
孩子们的感情需要被接纳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
孩子:就因为粗心,我只得了70分。
大人:别担心,下次你会做好的。
代替这种忽视孩子感情的方式,你可以这样做:
1. 认同孩子的感受。
“听起来你很失望。因为粗心而丢分,是让人生气。”
2. 用语气或语言接纳孩子的感情。
“噢”、“嗯”、“啊”或者“我明白了”。
3. 给予孩子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幻想。
“要是有一支魔笔,出错时会自动停止,那该多好!”
4. 即便你想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也要接纳他们的情绪。
“你还在为那个分数生气,踢桌子!我可不允许你这样。但是你可以告诉我,还有什么使你这么生气,或者你可以把它画出来。”
我看到很多小伙伴们已经读完了,那我现在来拆解这个片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以下的情形呢?
<When>
当孩子精心搭建的积木城堡被弟弟推倒,瞬间嚎啕大哭,你急忙说“再搭一个就行”,孩子却越哭越伤心,你却不知如何是好?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拿着试卷垂头丧气回家,你刚开口“怎么又没进步”,孩子就红着眼圈冲进房间,把自己关起来?当孩子在商场非要买一个昂贵玩具,被拒绝后赖在地上不肯走,引来路人目光,你又急又气却毫无办法?
我们今天学的这个片段呢,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What>
这个片段讲了情感接纳四步法,通过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Why>
这样做的好处:它能帮你精准捕捉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有效地获取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引导他们察觉自身行为,进而帮助其化解自身的负面情绪,并将注意力聚焦于问题的解决上来。也有助于增强亲子之间的关系。
如果不这样做,孩子会因感受不到父母或老师的关爱而产生抵触情绪,逐渐不愿敞开心扉,最终导致问题长期积压在心底,跟父母的矛盾越来越深。
< How>
那怎么做呢?
1、认同感受 认同孩子情绪,而不是确认事实或去评判对错,否定孩子的情绪,得让孩子觉得你是和他站在一起的。
如:孩子不想去上画画课 孩子:妈妈我今天不想去上画画课,我想在家里
❌ 妈妈:画画课是你自己选的,是你自己想要去的。
✅ 妈妈:你看起来有点不开心,能跟妈妈说说为什么不想去吗?
2语气接纳 接纳孩子情绪,跟孩子建立安全感。而非打断、说教或给建议
如:老师现在教的太难画了,我怕我画不好。
❌妈妈:你得坚持去画,才能画的好。
✅妈妈:恩,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呀。
3幻想满足
如:要是你有一支魔法画笔,可以画出你心里想的画就好了。
4接纳情绪,明确行为界限
如:我知道你现在还是不开心,你可以难过,但是我们还是得去上课,上完课后你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
注意:以上 4 个步骤,并不是每次都要全部使用,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步骤,也有可能有些步骤需要重复使用。
如:孩子如果一直吵闹,可以重复使用第一步跟第二步。并给孩子一个抱抱,稳定孩子的情绪。
<Where>适用于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或跟他人产生冲突时。
<A1联系具体经验>
2023 年 11 月份,有次去接女儿放学时,她把她手掌给我看, 问我:“妈妈你看我手是不是破皮了?” 我凑近看了看,没看到啥回答道:“没看到什么呀。” 女儿马上委屈起来,哭着说:“数学老师今天打我手了,打的好痛,你看这皱皱的,是不是破皮了?”
我看了又看答道:没呀,你看妈妈的手也是这样。接着我又问:“老师为什么打你手啊?” 女儿答道:我也不知道。 我接着问:是不是你上课开小差,被老师发现了。 女儿回答道:我没有啊,我真的没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于是谈话就这么终止了,而女儿还在那委屈生着气。
反思:当时我的点放在事实是怎么样的,因为我没有接纳她的情绪,她会觉得我不关心她,她可能还害怕自己的行为不被接纳,会被指责,所以回避我的问题,独自伤心难过。
<A2具体应用>
姐弟两经常因为姐姐拿了弟弟的吃的,而两个人吵架。(姐姐 9 岁,弟弟 7 岁) 这周要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采用如下行动。
行动:
第一步:认同感受(分开安抚)
拥抱着弟弟轻声说:“你看起来很生气也很伤心,因为姐姐没经过你同意,拿走了你的吃的。
对着姐姐说:妈妈看到你也很生气,因为弟弟说是你拿走了他的吃的,所以你觉得很委屈是吧。
第二步:语气接纳
对弟弟:用平静语气回应:妈妈知道你很喜欢吃这个吃的,但是你发现你都还没吃多少,就少了很多,所以非常伤心,也很生气。
对姐姐:轻拍后背安抚:刚才你也跟弟弟分享了你喜欢吃的零食,你肯定以为弟弟也会跟你分享的,所以你就自己拿了,对吗?
第三步:幻想满足
要是这个零食吃了可以自己长出来就好了,那就怎么吃也吃不完,哈哈。
第四步:接纳情绪,明确行为界限,
对姐姐说: “你可以生气,但不可以推弟弟。下次想吃他的零食,可以问:‘弟弟,我能用我的零食跟你换吗?”
对两人说: 或者你们可以自己制定一个规则,以后想吃对方的零食要怎么办?用零食交换,还是玩具交换,或者其它的。
<结束语>
“教育不是说服,而是唤醒;不是控制,而是看见。今天的分享即将结束,但成长的脚步不会停止。让我们记住这四个温暖的步骤: 1.认同感受, 蹲下来倾听孩子的情绪; 2.语气接纳, 用“嗯,我懂”代替“别难过”; 3. 幻想满足,用魔法画笔化解现实的无奈; 4. 用温柔而坚定的界限守护成长。 期待未来我们能在拆书帮继续探索更多育儿智慧,也欢迎大家随时交流实践中的故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