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黄潇,我的2个标签是:
1.企培管理者。
2.哲学科班人。
万物归一,哲科求一,知行合一。如果说哲学是生命生死之间的摆渡,那么,我希望自己能够用哲学思维,和大家一起探索成长的智慧。
关于拆书
拆书帮价值观:陪伴赋能,拆为己用。
我的引申:选小切口,展大智慧。
分组讨论
分组的话仍然沿用刚才的这个分组,请大家积极讨论。
【情景法图书介绍】2分钟
事件:我们普遍都是高学历、高知人群,但我们也会轻信一些观点。比如新冠疫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大家一听到吃板蓝根可以抗病毒,于是大家一窝蜂地都去药店抢购板蓝根。
提问:当我们看到这类观点,我们之前的做法是什么?是不是不假思索地就相信了?是不是没怀疑过它可能是个伪真相?
影响:说明这类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扰。严重的甚至会危害我们的生命。
解决:今天我给大家拆解的是《思维的精进》一书,副标题是“聪明人如何避开智力陷阱”。作者是英国的大卫·罗布森。这本书探讨了聪明人比普通人更容易掉进智力陷进的原因、智力陷阱的类型,以及给到了我们一些避坑策略,帮助我们在这个伪真相世界中,如何更睿智、更有批判性地去思考问题。
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拆书学习之旅,希望大家能够用“屁话检测工具箱”中的“三板斧”,识别谎言,并进行演练。
【A1:自测量表】2分钟
根据大卫·罗布森《思维的精进》中“屁话检测工具箱”的核心原则,我设计了一个“屁话接受能力”自测量表。该量表旨在评估你在面对可疑信息时,是否容易不加批判地接受(即“屁话接受能力”的强弱)。
“屁话接受能力”自测量表
说明: 请根据你的真实反应倾向对以下陈述打分(1-5分):
1 = 非常不符合 | 2 = 不符合 | 3 = 不确定 | 4 = 符合 | 5 = 非常符合
第一部分:信息接收与情感反应
1. 当听到一个观点时,如果它让我感到强烈愤怒或兴奋,我会更容易相信它。(分数: )
2. 如果某人的说法让我觉得“这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我很少去查证其真实性。(分数: )
3. 我容易被充满激情的演讲或煽动性语言说服,即使缺乏具体证据支持。(分数: )
第二部分:来源评估与权威依赖
4. 如果信息来自我喜欢的名人、KOL或“专家”,我倾向于直接接受,不太质疑其依据。(分数: )
5. 当看到“哈佛研究证实…”或“NASA内部消息…”这类标题时,我很少追问具体是哪项研究/消息来源。(分数: )
6. 如果某个观点被很多人转发或点赞,我会默认它更可能是真的。(分数: )
第三部分:证据检验与逻辑分析
7. 听到统计数据时(如“75%的人支持…”),我很少思考这个数据是如何收集、样本是否合理。(分数: )
8. 当遇到“因为A发生了,紧接着B也发生了,所以A导致B”这类说法时,我觉得很有道理。(分数: )
9. 如果有人用复杂术语或晦涩语言解释某事,即使我没完全听懂,也会觉得对方很专业/可信。(分数: )
10. 我很少主动寻找反对观点或反方证据来验证自己接收的信息。
第四部分:动机反思与立场固化
11. 如果某个观点挑战了我原有的信念,我的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它,而不是反思自己是否错了。(分数: )
12. 当发现支持我立场的证据存在漏洞时,我倾向于淡化它,而非重新评估观点。(分数: )
13. 我很难承认自己曾经相信并传播过的信息是假的或误导性的。(分数: )
第五部分:传播行为
14. 我会不假思索地转发/分享那些让我情绪激动或符合我价值观的信息,即使未核实其真实性。(分数: )
15. 当朋友质疑我分享的信息时,我通常选择辩护而非重新查证。(分数: )
总分:
计分与解读
l 总分 = 所有题目得分相加
l 维度分参考:
¡ 第一部分(题1-3):评估情感操纵易感性
¡ 第二部分(题4-6):评估来源轻信度
¡ 第三部分(题7-10):评估证据与逻辑检验能力
¡ 第四部分(题11-13):评估动机性推理强度
¡ 第五部分(题14-15):评估传播风险倾向
【I:解释自测量表结果】1分钟
l 15-30分:屁话抵抗力强(低接受能力)
你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习惯,能有效运用罗布森提出的“屁话检测工具箱”。你倾向于质疑信息来源、检验证据、反思自身偏见,传播信息较为谨慎。继续保持对信息的警觉!
l 31-45分:屁话抵抗力中等(中等接受能力)
你在某些情境下能识别可疑信息,但在情感强烈、符合预设立场或来源看似权威时,仍可能中招。需重点关注得分较高的维度(如“情感操纵易感性”或“动机性推理”),有针对性地强化相关检测技能。
l 46-75分:屁话抵抗力弱(高接受能力)
你容易受到情感化表达、权威光环、社交证明的影响,较少主动检验证据或反思自身偏见,传播未经验证信息的风险较高。建议系统学习批判性思维工具(如书中提到的技巧),从质疑信息来源、追问证据、寻找反方观点开始练习。
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拆页。看完的伙伴,可以用眼神示意我一下。
对这本书的读者而言,这些结果应该是个好消息:通过学习各种荒谬说法和谣言对心理的影响,你或许已经开始让自己远离谎言了,而现有的认知接种项目已经进一步提供了一些建议,让你可以行动起来。
第一步是学着提出正确的问题:
·谁在提出主张?他们具有什么资质?以及他们可能有怎样的动机来让我这样想?
·主张的前提是什么?以及他们它们可能有什么缺陷?
·我最初的假设是什么?以及它们可能有什么缺陷?
·针对它们这些主张的其他解释是什么?
·证据是什么?以及它与另一种解释相比情况如何?
·在做出判断前,你还需要什么进一步的信息?
考虑到有关伪真相的研究,你还应该看看那些主张的表达形式。它们真的为某一主张添加了进一步的证明吗?或者它们只是给出了证据的错觉,只是同一个人在重复同一个观点?或者你真的听到不同的声音汇聚在同一个观点上吗?奇闻逸事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并且它们有可靠的数据做支持吗?或者它们只不过增强了故事的顺畅感?你会不会只是因为某些人的口音听起来熟悉,或他们说的话容易理解就信任他们呢?
最后,你应该考虑阅读一些更常见的逻辑谬误的资料,因为这样做可以插下那些“红旗”,在你被“看似真实”实则虚假的信息欺骗时提醒自己。为了让你开始这么做,我整理了一系列最常见的逻辑谬误列在的侧的表格里。
这些简单的步骤或许在陈述显而易见的事情,但大量证据表明很多人上完大学之后并没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们。而过分自信偏见显示,正是那些认为自己已经免疫了的人,才可能是最危险的。
(一)What:识别谎言和谣言的三个建议,一个认知接种项目
身体要接种疫苗,才不会患上很多疾病。同理,头脑也要接种认知疫苗,才能识别谎言和谣言。
(二)Why:伪真相
伪真相来自两种特别的感受:
1.熟悉感,我们是否觉得自己以前听说过类似的东西。
比如,美国宇航员说从太空中能够看到中国的长城。
2.顺畅感,理解起来有多容易。
重要的是,大多数人甚至没有觉察出这两种微妙的感觉正在影响他们的判断,然而这些感觉却可以促使我们相信某一陈述,而不去质疑其潜在的前提或注意到逻辑上的矛盾。
比如,《圣经》中,摩西每种动物各带了多少只到方舟上?正确答案是0,因为摩西根本没有方舟,而是诺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三)How:识别谎言与谣言的“三板斧”
有时候,仅仅只是提问,就能避免我们盲目相信某个主张。观点和主张并不等于事实和真理,而是有待检验的暗示和假设。
这6个问题,是有维度区分的。
维度一:问问来源——人,资质,动机
第1个问题归入维度一,核心是:
谁的主张?有什么资质?动机是什么?
关于资质的逻辑谬误:诉诸权威。认为某个人的资历能够证明他们肯定是对的,即便与其他证明矛盾。如,运动员为保健品背书,他的主张不一定是真的,因为他非常健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营养建议是有效的。
辨认动机。他人主张某种观点,背后可能有某种动机,这个动机可能来自人的潜意识中权衡利益的本能。
人们权衡利益的心理是什么?每个人在权衡利益的时候,都会选择趋利避害。如果两方面都有害,那就选择害处较小的那一方,在这种选择和掩饰中,谎言无法避免。
维度二:问问优缺点——利弊清单,隐含假设
第2、3、4问题归入维度二,核心是:
他人的主张、我的假设,各自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还有没有别的解释?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逻辑谬误:
诉诸潮流,用流行的观点证明某一论点价值的观念。
虚假的二分法,好像只有两种选择,但此时还有很多别的选择。
开放性思维:凡事不要太早下结论,尽量做到多方面了解,才能得出更加符合事实的结论。原德国总理默克尔会在做决定之前倾听所有的观点。
第5、6问题归入维度三,核心是:
有什么证据、信息、事实能够证明?
逻辑谬误:
诉诸无知,将缺乏证据作为一种证明形式。
转移注意力,用不相干的转移人们对实际争论中的错误之处的注意力。
而不能仅仅因为简单地感到熟悉、表达顺畅就轻易信任某个主张和观点。
第三板斧:检查是否存在逻辑谬误
常见的8个逻辑谬误已归入提问的三个维度中。此处不再赘述。
【A3:促动演练】7分钟
请阅读如下一段文字,然后模仿“奇葩说”,进行小组mini辩论赛!
具体要求:先用3分钟小组研讨,找出论点和论据,然后每组选1个代表上台,双方先用2分钟表达陈词,然后各自用1分钟开杠辩论。
正反观点:婚姻是一个人的事情,好的婚姻是各过各的。
反方观点: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好的婚姻是相互扶持。
好的婚姻就是各过各的,婚姻就是一个人的事情。
所谓的婚姻不幸都是有一个通病,就是总是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什么老公不顾家,拈花惹草,我老婆太强势,脾气太大,对我不温柔啊,总是在直播间里问我该怎么办,我只能告诉他,凉拌。你管他那么多干嘛,你过好你自己不就行了吗?一丈之内是你的人。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不是天天腻歪在一起,而是各过各的。
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就有两件事情,一个叫信任,另一个叫做依赖。当你对一个人产生绝对的信任和依赖的时候,那么你被他伤害的概率就会大大的增加。你可以和他有共度余生的愿望,但也请你做好随时离开的准备。也就是说,你要独立的自尊体系,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他不是追求自由吗?他愿意出去玩吗?那你就给他足够的自由。他自由之后回来,他永远都是你的。他自由之后他不回来,那他压根儿就不是你的。
好的爱情状态不是说他走了你就崩溃了,死去活来。好的爱情是独立又亲密,相爱又自由。在一起的时候天下无敌,分开的时候又能各自牛逼。所以生活既特别又独立,对别人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所谓依赖。你跟我在一起,我就跟你一起闯荡江湖,你不跟我在一起,我就一个人玩的很happy。
所以很多女人在我直播间里面咨询东哥关于情感的问题,我就送他四个字,管好自己。我经常说你要活的自私一点,当然这不是我要让你怎样为了利益去伤害别人,唯利是图,而是你要懂得善待自己,当你尝尽了现实的无情,经济的压力,婚姻的不堪,人心的邪恶,那么你终究会明白,放下错误的执念,善待自己,提升自己,赚钱才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伴侣。
至于其他的嘛,别太当真。
【A3】促动演练实录
学习者现场演练:
我们是反方观点: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好的婚姻应该是注重相互扶持。
视频上的人讲的观点不对。我们觉得理由如下:
第一个是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不是天天腻歪在一起,反正各过各的那你干嘛结婚一个就可以了,好对吗?对的是吧?
第二个就是当你对于一个人产生绝对的信任和意外的时候,那你被他伤害的概率就会大大的增加。为什么信任和依赖一定会带来伤害?
第三个,他如果想要足够的自由,为什么他选择婚姻?他可以完全可以不用选择婚姻,他一个人更自由。
那最后的结论是:婚姻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事情。既然选择了婚姻,就不是各顾各的,如果选择各过各的,就不要不要选择就不要结婚。
【A2:催化应用】1分钟
请用识别谎言与谣言的“三板斧”,去翻阅一下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上,你曾经点赞、收藏、转发的科普知识(或者深以为然的观点),让你觉得它讲得对,但实际上却是屁话的文章、短视频,写成一段话,发到微信群里。
要求:按照三板斧——提出正确问题,看看论证形式,检查逻辑谬误,把你找到的文章(视频)的原观点讲一讲,然后列举你认为这个观点是假的、错的最重要的三点理由。
【学习者1A2作业】
山航飞机起飞段子
极端天气起飞梗视频:
塔台:今天暴雨,禁止起飞!山航:收到!今天暴雨,径直起飞!。
塔台:不要,有雨! 山航:好的!不要犹豫!。
三板斧
一、提出正确的问题
问问来源:视频的作者是陆地上摸鱼,拥有44万的网红博主,主要是做各种搞笑视频,视频主要是为吸引流量
问问优缺点:
缺点:
真实性存疑:对话缺乏具体时间、航班号、录音等证据
行业规范冲突:民航法规明确规定,航空器起飞需严格听从塔台指挥,任何航空公司无权擅自决定。
语言风格问题:塔台通话使用标准化术语,而视频中过于口语化,且说话歧义,容易导致事故。
问问证据
山航真实案例:确有乘客反馈山航在天气不佳时准点率高,但这是因航空公司会综合评估天气窗口(如雷雨间隙),而非强行起飞。
民航规定:根据《民航法》,塔台拥有绝对指挥权,航空公司若违规将面临吊销执照等处罚。
塔台录音:真实塔台通话录音中从未出现此类对抗性对话,均为专业术语
二、看看论证形式
对话结构不符合真实管制流程
在真实的航空管制中:
1.塔台发出明确指令(如“暂停起飞”),飞行员必须复述并确认(如“收到,暂停起飞”)。
2.飞行员无权自行决定起飞,必须等待塔台进一步许可。
3.如果天气突然恶化,塔台会直接取消起飞许可,而非进行“劝告式”对话。
三、检查逻辑谬误
逻辑不合理,对于专业的塔台不会说有歧义的词语,而且没有塔台的批准,航空公司是不可以随意飞行。对于极端天气即使技术很好,也会通知不允许飞行。
【学习者2作业】
我之前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题为《碱性食物是抗癌神器!多吃蔬菜水果,中和酸性体质》的科普文章,当时觉得讲得挺有道理。学了识别谎言和谣言的“三板斧”:提出正确问题、看看论证形式、检查逻辑谬误,回头一分析,这篇也属于屁话。
原观点简述:
文章声称:多吃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可以中和身体的“酸性体质”,从而预防癌症。它举例说,现代人吃肉太多导致身体变酸,是癌症的根源;而碱性饮食能“排毒”和“平衡pH值”,甚至引用了一些“专家”的见证故事,暗示这是自然疗法。
用三板斧分析:
1.提出正确问题:这个观点有可靠证据吗?它引用了什么科学研究?文章里只有模糊的“国外研究”和“某医生”的推荐,没有具体参考文献或权威机构。
2.看看论证形式:文章的论证形式很粗糙,主要靠情感诉求和个人见证。比如,它用“一位癌症患者靠碱性饮食痊愈”的故事来证明观点,但这只是个案,没有数据支撑。整个论证像在讲“心灵鸡汤”,而不是基于科学方法的推理。
3.检查逻辑谬误:如虚假因果:文章把食物酸碱性和癌症强拉在一起,但没证明两者有直接联系。
【结束语】1分钟
好,今天我带大家进入了一个叫“识别谎言与谣言”的这么一个学习的场域。总结一下,识别谎言与谣言的三板斧,第一板斧是提出正确的问题,第二板斧是看看论证的形式,第三板斧是检查是否存在逻辑谬误。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板斧。
最后,用三句话总结今天的拆书之旅:
1.假话满天飞,真理一瘸一拐地跟在后边。
2.与其指责他人说谎,不如减少对他人的盲目信任;要记得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真话假话,需要的不是看透,而是看开。
3.面对一切事,都要有思辨的态度,求证的勇气。如此才能在这个世界活得清醒。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