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用“重复”和“回报,让习惯养成轻松无痛”
大家晚上好,我是婵娟,二级拆书家
【技能点:学习目标】什么人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什么方法达成什么。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培养新习惯过程中,感觉难以坚持时,可以遵循大脑的“重复和回报”机制调整习惯养成计划(澄清),继续培养习惯(界定)。
【技能点:场景介绍法】
【事件场景】
我朋友小许,前几天跟我说:她3月份办了健身卡,第一个月去了10次健身房,每次健身1小时,把自己弄的很累,回去只想躺着。之后经常跟教练请假,搞得都不好意思了,最后索性不去了,但又很想拥有好身材,所以很苦恼。大家曾经有没有想养成什么习惯?比如写作、早睡、冥想等等
【提问】
在这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问题吗?
比如每次行动前都要思考做还是不做?去跑步?还是不去跑步
或者想日更公众号,持续更新了两周,结果阅读量寥寥无几,也没有正反馈,就越来越不想写了。等等
【影响】
每次行动前要思考会耗费我们的意志力,没有奖励会让我们缺乏动力,影响行动。长此以往,会让我们慢慢放弃,丧失自信心,甚至怀疑自己。
【解决】
我想说:在培养习惯过程中会感觉痛苦不想坚持,这不是你的问题,只是方法需要调整。今天要给大家介绍《微习惯》这本书,作者斯蒂芬·盖斯告诉我们大脑运行的机制,让我们能遵循大脑的“重复和回报”机制调整习惯养成计划,使培养习惯过程中只需要不断简单重复,不需要耗费太多意志力。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花1分钟的时间做一下自测题,大家刚才应该有想到曾经想培养的某些习惯,请回想培养这些习惯的经历来做以下的测试。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请大家凭直觉去思考,测完后,请大家算出总分。然后把分数发到聊天区。
【技能点:解释自测题】
木门10分、慢慢14分、超英18分
5-10分的小伙伴,恭喜你,相信你已经有了可以持续的习惯,一起学习今晚的内容,以便继续轻松的培养其他习惯
11-20分的小伙伴,可能有1-2项需要调整的地方,今晚的内容能帮你明确需要调整的方向。
21-30分的小伙伴,今晚你们绝对是收获最大的人,相信通过今晚的学习,你可以找到自己培养新习惯中的问题并调整它。
【技能点:R原文片段不超2页,不包含HOW的拆页】
《微习惯》电子书P45-46
在这一章里,我擅自把大脑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潜意识部分和意识部分。大脑由许多部分组成,远比这种分法更复杂,但对我们的目的来说,这种分法已经足够了。
请你把接下来的观点渗透到大脑最深处,永久保存在那里,请记住:
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使用的语言。
多重复几遍,就不会忘记。这是最初也是最后一个关于大脑的笑话。
建立习惯的目标是用重复来改变大脑。可是大脑会抗拒改变,除非它们能大方地给大脑一些回报。因此,从大脑的角度看,在事实上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是重复和回报。如果有回报,大脑会更愿意重复一件事。
你有没有开过不带转向助力装置的汽车?方向盘转了好几圈,车的反应却很小。大脑对改变的反应就像不带转向助力装置的汽车一样。每次重复产生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如果不断重复下去,这些微小的变化会给大脑(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潜意识大脑喜欢效率,这就是我们能养成习惯的原因。当你重复某个行为一段时间后,大脑就能自动完成这个过程了。比起每次都要有意识地进行权衡和选择再决定以同样的方式行动,这种做法更节能。如果你快速地做出了决定,即使你认为自己在主动思考,很可能还是习惯在起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你之前就已经做出了决定。选自己最喜欢的冰淇淋口味就是一个例子。
【技能点:简短互动并精准控场、有举例】
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习惯,将大脑简化为“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
意识(主动思考):我们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需要经过思考,才会做出行动/选择。
潜意识(自动模式):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形成了条件反射。
比如意识就像我们刚开始学开车时,要思考什么时候打方向盘、换挡等等。而潜意识就像我们成为老司机后,要打转向灯时,脑子还没想,手已经做出了反应。
那么了解意识和潜意识跟我们培养习惯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看回原文,我们能养成习惯的原因是潜意识大脑喜欢什么呢?
学习者:原因是潜意识大脑喜欢效率。
没错,潜意识喜欢效率所以能把我们重复了一段时间的行为变成习惯。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比如我们要把10张椅子从楼下搬到楼上,我们是会一张张的搬上去?还是把椅子摞在一起搬上去了呢?
一张张搬上楼需要10次,而把椅子摞在一起搬上去,也许只需要两到三次。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这就是潜意识喜欢效率所以会把我们重复的行为变成习惯。
而我们想要培养新习惯时,意味着我们要改变原有的习惯,那潜意识喜欢改变吗?
学习者:不喜欢
大脑抗拒改变的话我们可以给他一些什么?
学习者:给他一些回报。
没错啦,说明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是什么?
学习者:重复和回报。
大家都太棒啦,给自己一些掌声和鲜花。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了解下重复和回报。
在片段中有说到:“不断重复下去,这些微小的变化会给大脑(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说明我们的改变一定要足够小,且需要不断重复,才能成为习惯。
为什么说改变一定要足够小呢?
举个例子:如果你非常非常渴想要喝水时,是拿起手边的水比较容易还是跑去小卖部买水?
答案显而易见:拿起手边的水
所以说改变足够小能让我们更愿意行动,还能不被大脑察觉。而不断重复能让我们形成肌肉记忆。
那要如何重复呢?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
慢慢:每天都做
木门:固定的时间地点
嗯,大家都特别有经验,原书在其他章节也有提到
给自己设定1个提示,让我们记得重复,可以选择行为或者时间作为你开始习惯的提示。
行为:吃完饭后就使用牙线/上完卫生间后就做1个俯卧撑(具体的行为)
时间:晚上8点开始阅读(选择1个具体的时间)
那怎么才能让我们愿意重复呢?
片段中提到“如果有回报,大脑会更愿意重复一件事。”
就像我们吃到一样东西很好吃,是不是就会想吃第二次?
如果有回报,大脑会觉得这件事情值得再做。
那回报是什么?回报指的是行为带来的任何好处,包括自然产生和外在奖励。
比如锻炼能让我们有发达的腹肌、健康的体魄,这是自然产生的。而我们刚开始锻炼离发达的腹肌还很远,所以我们需要外在的奖励给大脑回报,让他更愿意重复。
可以设置哪些奖励呢?原书中给到了一些建议,我进行整理,现在一起分享给大家。
即时回报:就是行为完成后立刻获得。例如
①外在回报:感官享受(冥想后喝一杯花果茶)物质/金钱奖励(阅读完成存10元到旅行基金/买一本书)休息/娱乐(写完50字日子后奖励自己看15分钟搞笑视频)
②内在回报:成就感(如打卡记录、发朋友圈)、愉悦感(如运动后的内啡肽)、自我肯定(我今天真棒)。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回报进行奖励。当行动足够小又有喜欢的奖励时,我们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就会感觉轻松且愉悦。
总之,建立习惯的关键是:用微小行动让大脑减少抗拒,通过回报使我们愿意不断重复,最终成为习惯。
就像你吃冰淇淋,第一次你吃草莓口味(行为),觉得很好吃(回报),之后你会经常选择草莓味(不断重复),直到最后人家问你想吃什么口味的冰淇淋时,你会脱口而出“草莓味”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重复和回报调整习惯养成计划。
【技能点:场景演练】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下怎么利用重复和回报调整习惯吧
先看一个场景:小林想养成跑步的习惯,他是这样做的:跑步前精心挑选了1双自己很喜欢的跑鞋,跑鞋到的第1天他就狂跑5公里,结果腿酸了三天,于是休息了1周才继续跑,跑完了也没有打卡和奖励,最后跑鞋成了摆设。
我们现在开始分组讨论,主题是:帮小林找出他原有的方法存在什么问题?
用时3分钟,3分钟后请1位伙伴来分享你们组内讨论的结果
学习者分享
木门:
问题一:狂跑5公里——没有微小行动
问题二:没看到设计的时间——没有设置提示
问题三:跑完就只有腿酸——缺少回报
非常棒!大家都帮小林找出了原有方法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用4分钟讨论下如何用重复和回报帮小林重新调整跑步习惯,让他爱上跑步。4分钟后邀请1位代表来跟我们分享你们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
学习者分享
叶舒:
1、设置微小行动:每次1公里
2、设置提示:跑鞋放门口,每天下班到家门口就换鞋,下楼跑10几分钟
3、回报:跑完自我肯定/跑完回家白板打勾记录/跑满50km去旅游
反馈:
大家都太棒了,很好的利用了重复和回报帮小林重新调整了跑步计划,还做了创新,设置阶段性回报(跑满50KM去旅游),相信小林运用大家调整的计划后,会轻松且愉悦的继续跑步。
【技能点:布置任务】
那么,现在想想,你近期有没有在培养什么新习惯呢?请写下来。
结合今天的”重复+回报”的大脑机制,思考一下,培养新习惯的计划是否需要重新调整一下呢?
留个作业,请在明晚8点前,把您原先培养习惯的计划和调整后的习惯培养计划,一起发到活动群,非常期待大家的作业。
学习者分享
叶舒:
调整前:只有一个目标10:50前睡觉,但是会拖延到10:50后睡觉。
出现的问题:①没有睡觉的提示②没有奖励,做了就做了,
调整后:目标:10:30睡觉
具体方法:
1、修改目标:把10:30前睡觉这个模糊随意的习惯,改为固定10:30在床上闭眼
2、设提示:每晚梳头发后就上床
3、设回报:按时睡觉后第二天睡醒就夸奖自己、肯定自己,或在日历上打钩。
最后,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重复让行为变成默认模式,回报让大脑愿意重复”
如果你想培养某个习惯,就从今天开始,设计一个简单的“重复+回报”系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