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石家庄冀城分舵练级场No.481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会赞赏,孩子更接纳自己

开场:

1拆书活动前,已发送《拆书预备表》给观察家,且内容填写准确、完整。
2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4学习目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现场学习者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各位好,今天我过T2-2级,拆解《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片段
先介绍一个自己。我是小雅,从事成本管理工作;一个希望用所学传递美好的新晋拆书家;一直在走在学习路上的妈妈。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会赞赏,孩子更接纳自己。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学习者通过本次学习,学到赞赏孩子的技巧,通过赞赏帮孩子建立真实、正面的自我形象

由于今天有讨论环节,所以我们根据现场人数进行分一下组。

5口在FAB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F、A、B。
F《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一本著名亲子沟通的书籍,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是两位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这本书通过7大板块、31个技巧为家长们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亲子沟通方案。


A这本书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量超过300万册。全球20多万亲子心理团队使用这本书。书中包含的都是我们与孩子日常互动的常见情境,配有练习和正误示范,并以漫画形式呈现,生动有趣。


B在亲子沟通的日常中,冲突的爆发和孩子的 “闭口不谈” 的情境,我想我们每个家长都遇到过。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最珍贵的价值,就在于将抽象的 “沟通道理” 转化为可直接套用的模板,帮我们一步步化解矛盾、打开孩子的心扉,最终建立彼此信任的亲子关系。


B1 这次拆页选自这本书的第五章—学会赞赏孩子。利用赞赏的技巧真正走进孩子心里,让他们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

我们先看拆页,时间2分钟。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3【R】所选拆页,包括How的指令;且总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
[R:阅读原文的片段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190
我个人之所以比较喜欢这种方法,是因为它切实可行。它是一个真正在看,在听,在注意,然后大声说出你所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过程。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会产生这么意义深远的影响。从我们日复一日对孩子细微处的描述,孩子们也在不断地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孩子发现他可以把杂乱的屋子整理干净,他能做个礼物为他人带来帮助和安慰,他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他能写出感人的诗篇,他能做到守时,他有控制自己的能力,他主动、灵活。所有这些都会存储在他的内心,没有人能夺去。今天有人对他的评价可能是个“好孩子”明天有人可能对他的评价是个“坏孩子”但是他用康复卡鼓励妈妈的那些时光以及他不知疲倦坚持学习的那些日子,在他心里是不会被抹去的。
所有这些经历,都可以在今后受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给他安慰和鼓励,也都会成为他日后成功的基石。
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不这么做的坏处)这个片段讲了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通常孩子做了让我们满意的事,或者有个让我们欣赏特点时,我们会称赞孩子“你很棒”“你真漂亮”“你太了不起了”。这样的评价,我们称为“评价性”赞赏。当然,这些赞赏也会孩子高兴的,但是这些流于表面的赞赏往往无法让孩子体会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真正的闪光点。有时还会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他真觉得我棒么,这件事大家都会做呀;有时导致孩子自我否认:我真的很漂亮么,我皮肤黑,不漂亮 呀---;有时会给他们压力,下次我考不好怎么办?等等。


(反面例子)空洞的赞赏孩子,这样的错误我也犯过。我儿子小的时候,参加学校的画画兴趣班,由于我不会画画,儿子每次拿回了的画,我是真心觉得很棒,,每次都会大加赞赏,“画得真好”“画的太像了,得了97分,厉害”---后来,儿子不想上了,就停了这个课了。过了很久,我们聊起这个话题,儿子说“妈妈你知道么,我不觉得我画的好,我才得90多分,很多人得100分”那时我才知道,我自以为发自肺腑的赞赏,因为说得太笼统、太轻飘飘,根本没真正走进孩子心里。他没感受到我是在认真看见他的努力,反而在我的 “空洞赞赏” 里越发怀疑自己 —— 或许妈妈只是在敷衍,我其实画得一点也不好


(正面例子)今天学习赞赏的三个技巧,我试着重新去赞赏孩子。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从而建立真正扎实的自信心。

1. 描述你所看见的。聚焦细节,拒绝笼统。我想起孩子的一副画,一个小和尚坐在庙前写字。

描述:我看到庙前有个和尚在写字,小和尚穿着橘黄色袈裟,庙宇用了灰色,特别突出小和尚;你选的橘色袈裟也让小和尚看起来特别有精神

2. 描述你的感受。把赞赏和自身真实情绪挂钩,让孩子体会到他的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

感受:这幅画我看到时,让我感到很宁静,颜色搭配很舒服。那我就跟孩子表达让我感受到宁静,舒服。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从孩子具体行为中提炼出可迁移的品质或能力,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让他们知道,奥,我原来有这个品质
总结:你告诉这画画了花了你很长时间,这就叫认真、专注。

我们来看,和你“画的很像、很棒”相比,运用三个技巧让孩子清晰的知道画的哪个部分让妈妈欣赏了,妈妈是什么感受,又帮他确认 “他是认真,专注的人”,这样呢,孩子既不会对赞赏的真实性怀疑,同时也不会困于“好孩子坏孩子”的这个评价体系里。


Where:这个方法不止适合我们家长对孩子的赞赏,对同事、朋友甚至对上司,陌生人都可以用这个方法给予他人赞赏。

预防性讲解:应用这三个技巧,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担心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或者用起来不够自然。其实呀,亲子沟通的技巧本就需要在一次次练习中慢慢磨合、逐渐熟练。其实我们不必过于苛求完美,哪怕偶尔词不达意,但是只要你是带着真心去观察、去说出你看到的细节,孩子其实都能接收到那份被关注的温暖。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8【A2】分布催化中,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到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小伙伴们的宝贝们一定也有很多值得夸赞的地方,那么大家设想一下,未来两周内,你的孩子做哪些事情会让你忍不住夸奖她?是清晨,为你精心准备了早餐?是多次努力,他考出了优秀的成绩?是每天,他走出家门坚持锻炼的步伐?或者只是简单的和小朋友分享了小零食?请大家先想一想,之后我们来分享

玉平:爸爸收孩子手机,孩子没有生气,我觉得她内心情绪平稳,以后就这点称赞她

森:孩子玩积木,玩之后现在会收拾起来;今天的课想到孩子以后收拾玩具,要夸夸他

9【A2】分布催化中指令清晰,有学习者根据指令,规划出了以后可以如何做的具体计划。大家刚才分享了设想夸赞孩子的场景,我们运用今天学到的三个技巧,再想一下你会怎么说,孩子能收到你的赞赏,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大家想一想一会儿请小伙伴分享。 好,请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计划。

森:孩子主动收拾积木的事,如果孩子再有这样的行为,我会跟孩子说,我看到游戏结束,你把地上的玩具都收起来了,我感觉还挺开心的。你的行为是一个负责任的行为,给你的行为点赞。

由于时间原因,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各位小伙伴把这个技巧用起来,希望每个都能在真实的赞赏中被看到、被肯定。谢谢大家

10总时长没有少于25分钟,没有超过30分钟。

11每个环节的时长分配符合本级训练概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