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镇江西津分舵20251240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四步赢得孩子的合作》

开场:

大家好,我叫石磊。石破惊天的石,光明磊落的磊,全国叫石磊的人很多,目前拆书帮我只搜到我这个石磊,希望可以努力在拆书帮成为一个更好的石磊。

下面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

我的第一个标签是拆书帮新手会员,正在过级提升自己的道路上。

第二个标签是互联网媒体人,服务镇江本地政企客户。

第三个标签是镇江十二人球迷会志愿者,负责招募为镇江对加油的球迷。

我根据今天到场人员情况,给大家分组,方便大家后面讨论分享。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当孩子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会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段拆页告诉了我们如何正确运用四个步骤“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价值

[why]

“赢了孩子” 是通过权威、控制让孩子被迫服从,短期看似有效却会破坏信任、压制成长;“赢得孩子” 是用尊重、理解建立情感联结,让孩子主动合作,既增强关系又培养自主能力,是更长远的教育智慧。我们如果缺乏和孩子沟通管理的经验,常常用控制威胁、责骂惩罚的方式去管理孩子,虽然“赢了孩子”而没有“赢得孩子”。而,正确运用拆页中“四个步骤”可以提高我们与孩子的沟通能力,改善我们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心服、口服,还有行动力,真正能“赢得孩子”的心。同时,孩子身心能得到健康发展,家长也能一起得到提升。

[how]

具体是哪四步呢?

1给予理解 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孩子的感受。如果他感受的是痛苦,你理解他不认真,两者的认知发生偏差就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先去理解他的感受,并得到他的认可。

2. 表达同情 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同情,让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感受,而不是对立面。可以讲自己类似的例子,让他觉得大人也能感同身受。表达同情,并不是宽恕孩子的错误言行。

3. 表述感受 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作为父母的看法和感受。

4引导解决 首先引导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鼓励他给出解决方案。如果孩子没有解决方法,父母也可以提出方式方法,和孩子一起探讨大家都认可的解决方案。最后一个步骤的前提是需要通过前面对孩子的友善、关心和尊重才能获得的,是完成这四个步骤的根本。

[where]

适用场景

“赢得孩子”四步法,适用于当我们作为父母和孩子沟通时候发生冲突时,,但是我们也可以举一反三,在与家人、朋友之间,也可以灵活应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举例】

比如我10岁的女儿经常看手机,视力已经到了近视的临界点。

我试着通过“赢得孩子”四步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给予理解 比如10岁孩子在玩手机,我们作为家长不应该先指责,而是说

“宝贝,爸爸看到你一有空就想拿起手机,是不是觉得手机里的动画片、小游戏特别有意思呀?

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特别开心,对吗?爸爸这样理解你的感受,对吗?”

孩子( 点点头 )

第二步: 表达同情 我表达了对孩子的同情:“爸爸特别能理解你这种感觉,手机里的世界确实很吸引人,就像爸爸小时候看到足球小将的动画片,也总想着一直看下去,眼睛都不想离开屏幕呢。爸爸知道你不是故意想一直玩手机,只是那些内容太让你着迷了。”

孩子( 回复:对的,想一直看 )

第三步:表述感受 我表达了我的担心,我说:“不过呀,爸爸看到你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心里其实挺担心的。上次带你去检查视力,医生说你有近视的趋势,要是继续这样长时间玩手机,可能真的要戴眼镜了。一想到你可能因为看不清东西而烦恼,爸爸就特别揪心。”

孩子( 问那怎么办呢? )

第四步:引导解决 “那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既能让你玩到喜欢的手机内容,又能保护好眼睛,

好不好?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呀?比如,我们可以规定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或者每玩一会儿就休息一下?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合适呢?”

我们一起商量出合理使用手机的方案。(约定看手机时间、内容、调节方式等)

学习了折页,听了我的分享,你有没有想起类似这样的经历,比如,自己过去一年有没有和孩子或家人朋友发生矛盾冲突,什么时候发生的,结果如何?

大家按照之前分组,在组内先讨论一下然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来分享他的经历。

讨论时间4分钟。(时间如果不够,就改为3分钟)

现在我想邀请一位伙伴,用2分钟时间来简单分享一下你曾经的经历。

王老师分享:儿子刚刚高考结束,说要放松一下,结果好久没有理发,头发很长,挡住了眼睛,出门的时候感觉孩子的形象很不好。说了很多次,孩子也不开心,自己也生气,虽然孩子最终还是把头发剪短了,但是作为妈妈和孩子都不开心,没有一个很好有效的沟通。

拆书帮,拆为己用才是价值所在。好,现在我们要将今天学到的这四步法,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大家试着用“赢得孩子”四步法去解决未来在可能与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问题。

大家先自己在便签上写一写,然后小组内分享一下,最后我会请一位伙伴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他要如何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间1-2分钟

注意分步骤写,做到明了清晰。

好的,那现在大家结束小组讨论, 我请一位伙伴发言。

赵老师分享用赢得合作四步骤和孩子沟通短发的问题

第一步: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核实​

“小明,刚才看到你在座位上一直拨弄头发,眉头也皱着,是不是对学校要求剪的平头不太满意呀?”(停顿等待学生回应)​

“你是觉得这个发型不太符合自己的想法,担心同学们会议论,所以心里不太舒服,对吗?”(进一步确认,确保准确捕捉学生的内心感受)​

第二步:表达同情而非宽恕​

“老师特别能理解你的心情。我上初中那会儿,学校也有类似的发型规定,当时我也特别抵触,觉得剪了之后整个人都不自在了,总觉得别人在看我,那种感觉真的不好受。”(分享自身相似经历,拉近距离)​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不遵守规定,只是突然要接受这样的发型,心里肯定会有落差,换作是我,也会有同样的感受,这很正常。”(明确同情的立场,不认同抵触情绪但理解感受)​

第三步:坦诚表达自身感受​

“其实看到你闷闷不乐的样子,老师心里也挺纠结的。一方面,学校的规定是为了让大家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减少外在形象带来的干扰;但另一方面,看到你因为发型不开心,影响了学习状态,老师也很担心。”(用平和的语气表达自身感受,避免说教)​

“而且我也希望咱们班的每个同学都能开开心心地学习,要是因为发型的事一直别扭,不仅自己学得不投入,也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同学,你说对吗?”(真诚传递担忧,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

第四步:引导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那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能让你更好地适应这个发型呢?比如看看班里其他同学的情况,或者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忽略发型带来的困扰?”(先让学生主动思考,给予表达机会)​

“如果暂时没想好,老师有个建议:咱们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班级活动上,其实大家相处久了,很少会一直关注发型,更多的是在意彼此的性格和相处。”(若学生无想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沟通达成共识)

感谢大家今天倾听我分享的“赢得孩子”四步法——给予理解、表达同情、表达感受、引导解决。希望大家能多尝试运用这个方法,更多地“赢得孩子”。当然,能不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从不同维度去灵活进阶这个方法赢得我们的伴侣、朋友呢?大家不妨试一试再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