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拆书帮的伙伴们,大家好,欢迎大家今天来到线下拆书活动,我是今天的拆书家乔良,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是正在练级中的二级拆书家。第二个标签是南昌国际演讲会前主席。第三个标签是职业生涯咨询师。
今天拆解的主题是:如何萃取知识成为知识晶体。这个片段来自于《跃迁》这本书,今天整个活动大约需要15-20分钟。
【设定学习目标】
那大家跟随我完成RIA现场学习后,你能够实现:
当你学习新知识时候(行为)
你能使用制作知识晶体三步法(how)
做成知识模型或卡片成为自己的知识晶体(界定)。
【分组】
好的,那接下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讨论,我们先根据人数来分个组,从左到右,2人为一组。
【事件场景】
各位小伙伴,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时候会不会感叹命运的不公,同样都是付出了相等努力,为什么结果却能相差那么大?很多人把它归咎为命运,归咎为原生家庭,归咎为定数。但是,如果我说这个其实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你们信吗?
【提问】
我们都听过这句话:选择大于努力。但是当我们走在人生十字路口,又应该如何选择呢?是去大城市知名企业过996,还是到小城镇公务员躺平?当手边没有资源又应该如何持续学习提升影响力?
【影响】
有时候的一个决策甚至能影响我们之后的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生活,人生轨迹也许就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变化,那我们如何在每次决策中都能做得对一点点呢?
【解决】
我觉得这本书中就能解答刚才问题中的一个部分,这本书的作者古典,已经出版了2本关于个人如何破局成长的书,而这本书更加关注的是我们个体和周围的人,环境,物品的互动,借势,如何把我们周围的资源利用上去让我们自己变成一个更加能运筹帷幄的人。书中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认知视野,做到对社会资源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如何扩展自己的眼界,学会利用周围资源放大自己努力的结果,去获得更大的价值回报。
【自测量表】
为了更好的理解拆页的内容,我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把学习材料上的自测量表填写一下。一共5个问题,完全符合得5分,完全不符合得1分,最后把五道题分数相加得总分。
序号评估内容评估分数(1-5分)1我能很自然地应用学习到的知识2我看到一个新知识点能很容易地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知识点3我能很容易地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关键概念4我平时会用思维导图等逻辑工具来帮助理解新知识5我平时会经常积累一些其他人总结的知识模型和体系说明请按1-5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然后把自己的分数做个统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打分。
【询问大家得分情况】
请得分在10分以内的伙伴举手,说明我们萃取知识晶体的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请得分在10到20分的伙伴举手,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一定萃取知识晶体的能力。
请得分在20分以上的伙伴举手,说明我们是一个熟练的萃取知识晶体的学习者了。
【指令】
好的,那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这本书中的其中一个拆页,接下来请大家阅读原文,给大家2分钟时间。
如果你知道学什么,也知道如何学,那么最后需要知道的,就是如何在需要的时候调取知识。
什么是努力学习又学不好?你看是不是这样:
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没地儿找,别人一说都看过;只好感叹,你讲得真好。
唉,我是不是长了个假脑子啊。
我们今天来谈谈如何有效地调取知识。
先来谈一个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知识晶体。
一张银行卡,你存进去再多,如果不知道提取密码,就没法提现;知识也是一样。知识晶体就是知识的提取密码。大部分人学了很多,却因为不知道这个概念,没法提现,非常可惜。反过来说,有很多人学习上投入不大,只是特别擅长整理和结晶,也就是能从众多散乱的知识里拿出不错的产品。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
我们都知道,石墨和钻石都由相同的碳原子组成,只不过钻石的碳原子之间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六面体晶体结构,这也是钻石是已知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的原因。钻石的硬度,来源于它的结构。
另一个例子是沙子和混凝土,散沙根本抓不住,一使劲儿就散了。但是混入了水泥和石块,这些东西之间形成结晶,散乱的沙子就能够建起高楼。
知识也是一样,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3]。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星座就是个特别典型的知识晶体。
满天星星谁都记不住,古人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相距数千光年的星星连接起来,形成“晶体”(整合知识),然后再给晶体赋予美好的故事(形象化呈现)。
只要你受过几小时训练,在夏天的晚上认出星星不是难事。
唉,不过今天的北京,受多少小时训练都没用,看不着星星了。
知识晶体的多少,也决定了你的专业程度。前文中提到,心理学家西蒙发现国际象棋大师的工作记忆并没有显著高于常人,但是他们长时记忆里有5万~10万个棋局组块。高手们脑子里都是一套套的知识晶体。
我遇到过一位1990年出生的小朋友,他就精于此道。虽然大学毕业才三年,他却已经是日薪10万元的企业咨询老手,可以搞定大部分打拼多年的企业家,靠的就是满肚子的知识晶体。
比如,大家都在谈女生生完孩子出来工作,很难做到工作、事业两不误,然后就是一顿抱怨,偶尔有人抖机灵讲俩金句。他基本会听一会儿,其实脑子里在搜索“晶体”,最后他会说:“你们说的这个问题,根据心理学家萨柏的观点,其实是个人生角色平衡的问题。”
你看,知识量不是重点,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多少知识晶体才是知识提取能力的关键。如果你看了想不起来,张嘴就忘,明明记得但讲不出来,那就证明你脑子里没有知识晶体,只有知识豆腐脑。
好的,我看有小伙伴已经阅读完了,没有完成的小伙伴也不用着急,接下来可以跟着我一起来解读这个片段。
【互动】
在刚才的片段中,作者给了我们好几个例子来说明知识晶体的重要性,比如说:
石墨和金刚石都是同样的碳原子,为什么他们的硬度完全不同?
当建房子的时候,光有沙子行不行啊?还必须要有_________。
星座为什么容易记住?因为把一个个零散的星星变成了_____。还给它赋予了故事。
是的,正是因为把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才能让我们熟记于心,不管过了多久都能很容易地回忆起知识点来。
【What】:
而这个片段就告诉我们,知识晶体是如何萃取的,用好知识晶体这个工具才能让我们更方便地调用和使用知识,改变我们的行为,达到成长目的。
【where】:
这个方法一般适用于当我们需要经常应用所学的新知识的时候,比如说当需要考试时候去学习教材,当需要解决工作中问题的时候去学习新理论和方法的时候。
【how】萃取应该怎么做?
技能点: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根据拆页的描述,我总结了一下萃取知识晶体可以用以下三个步骤来完成
1.信息收集:把我们获取到的与一个主题相关的零散知识收集起来。不用考虑顺序。也就是收集知识。
2.建立逻辑关系:比对每一条零散知识,把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楚,比如是因果关系还是时间顺序,是立体架构还是平面流程。也就是整合知识,
3.形象化呈现:把这些整理过的知识用简单的图片和文字做成图片,公式等方便记忆。比如用思维导图或者其他图形化工具做出来。
【A1案例】
反例:
我自己就有个例子,在4年前当我还没学会阅读方法的时候,我会觉得看书这件事太难了,每一本书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于是就在网上搜索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然后就发现有很多文章都写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比如一目十行法,跳读法,量子速读法,碎片阅读法等等。每一个方法我学到以后都会去实践一番,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只会僵硬地去照搬方法,并不会去考虑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和适用度,当然,使用这些方法并没有让我能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而且还让我更加焦虑。
反例变正例:
而当我在学习完《跃迁》这本书的这个拆页后,我开始建立自己的阅读知识晶体。
信息收集:首先,我搜集了之前很多快速阅读的方法。都把他们全部列出来写在文档里。
建立逻辑关系:然后我把他们归类成2部分,一部分是关于看文字的速度,一部分是关于阅读后理解文章的内容。比如说一目十行教我们看书时视线放在书的中央,扩大自己的视野区,减少眼球位移距离就能同时看到更多文字。而比如跳读,拆读就是先只选择看那些概念和推论,而不用看例子。这样就节省了阅读时间。
形象化呈现:最后,我整理出了一份思维导图,记忆思维导图就比单纯的文字容易了。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那张图上的内容。
好的,经过刚才的讲解,大家应该已经清楚了我们应该如何来萃取知识晶体,那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个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假如发生以下场景,我们应该如何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设想一下以下这个场景:
时间:下周的星期天
地点:在学校的图书馆中
角色:张三
背景:张三是一名刚步入大学的学生,班级老师要求在下个月要组织一场班级分享会,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自选一个主题进行演讲,张三选定的主题是如何高效学习,但是这个领域的知识点太多,他却没有头绪,他应该如何准备来应对这场分享会呢?请大家给他出出主意,记得用上今天学到的萃取晶体的方法。
解决方案:
【学习者案例】
1.张三要准备这场分享会的话首先要去图书馆或者网上找到关于高效学习的书籍、文章和课程先去浏览学习,这是第一步收集信息。
2.张三然后根据材料内容,比如总结书中的中心思想,课程的核心内容概念等等,把这些材料根据逻辑关系组合成互相有关联的概念网络,这是第二步建立逻辑关系。
3.第三步通过手写把总结好的逻辑关系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出到一张图上来,这样形象化呈现后方便自己在分享的时候复习和查看。
【课后作业】
好的,那通过今天的分享,相信大家对如何萃取知识晶体已经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了,那为了再让大家巩固学习,所以布置一个小作业,在接下来的一周,请大家回去后,想一下你现在是否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比如正在应对考试,学习沟通技巧,又或者是在练习阅读等等,请大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运用今天所学的三步法,做出自己的知识晶体。好吗?
好的,感谢小伙伴们的精彩分享,那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谢谢大家。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以前我读书总是读完就忘记,后面根本想不起我看过哪些书,听了知识晶体的概念后,我去尝试每读完一本书通过表格的方式去记录下来。
1.信息收集:看一本书的时候就把书中的感兴趣的概念记录下来。
2.建立逻辑关系:我筛选了书中许多概念,但只保留了9个我觉得最重要而且互相能有联系的概念模型,并分类。
3.用表格的方式做出来读书笔记。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