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认知觉醒》 所属活动: 拆有有约172期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掌握长时间刻意练习技巧

开场:

开场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李灿芬,三个标签向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一级拆书家、二级理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我可以为大家提供过级陪伴、理财管理和心理咨询等相关方面的帮助。

【FAB介绍图书】

【F: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认知觉醒》作者是周岭,他结合心理学、脑科学和进化论,解释人类行为机制,让读者理解思维与情绪的底层逻辑。分析问题成因并给出科学解决方案,而非空洞说教。

【A: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

截至目前,本书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1分,同时在微信读书上阅读人数超过355万,推荐值高达90.5%,被评为神作。和同类型的书相比,这本书更易读易用。具体表现在语言通俗,案例贴近生活,方法论步骤清晰,适合快速应用,降低行动门槛。

【B:利益】强调的是“你(学习者)”,用于引发兴趣 。可能是讲学习者能够解决哪些痛苦、突破哪些障碍、实现什么梦想、获得什么价值

B1:在学习中,你是不是经常缺乏学习动力,动起来时又只知盲目努力,总是分心走神,情绪波动无常……这本书能让学习者学得更快更透,思维更灵活,轻松应对各种学习挑战,学习像玩游戏一样上瘾!

B2:我们身边很多学习者是刻苦者,看似无比勤奋,可效果却越来越差,学习过程中无比痛苦,精力还消耗严重。今天带来的两个拆页是关于如何长时间轻松沉浸深度学习的方法,它们既能帮助学习者长时间高效学习,还能让学习者减少学习的痛苦。

学习目标:

通过RIA现场学习

片段一学完后,练习者能在精力不足时及时调整,延长高精力练习时间。

片段二学完后,练习者可以用专注四步法,调整原有的学习计划。

片段一主动休息,获得高精力是专注的基础,片段二是专注的方法。学完两片段,学习者可以做到长时间高精力专注练习。

两个拆页之间是递进关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原文片段一:

《认知觉醒》第143页

图5 - 11 刻苦者的精力变化曲线

刻苦者看似无比勤奋,可效果却越来越差,过程中感受到的多是痛苦而不是乐趣,精力消耗严重,以致一旦放松就完全不想再次投入,他们更容易沉溺于舒适的娱乐活动。

反观那些轻松的学霸,他们学习时从不过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主动休息,这反而使他们精力桶的水位得到快速回升。如图5 - 12所示,他们的精力曲线呈波浪状,这种循环能使精力水平一直保持在高位。

图5 - 12 轻松者的精力变化曲线

如果我们把精力水平高于70%的区域视为高效学习区,那么对比二者不难发现,轻松者比刻苦者的高效学习区要大得多(见图5 - 13)。

图5 - 13 高效学习区对比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片段主要讲的是,通过在练习中适时休息来恢复精力,帮助练习者长时间保持高精力练习的方法。

Why(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通常做法】在练习这件事上,普通人的策略往往是“天赋不够,刻苦来凑”。

【通常做法的坏处】但人的精力就像水桶里的水,是有限的,用了水位就会下降,精力消耗到一定程度,注意力就会涣散,无法集中,此时想继续学习,就必须调用意志力来避免走神,而调用意志力就需要分出一部分注意力在意志力上,此时就更加无法专注练习。

【反例】我普通话不好,一直想练习朗读,上个月一个星期天早上,我鼓足了劲练习朗读,练习了一个早上,发现自己一直在分神,前一个小时还能跟读练习,把文章的词读清楚,一小时后就不断分神,不是想喝水就是想微信是不是有人找我,而且还频繁读错词,简单的词也能读错,就这样坚持了两小时,搞得我身心疲惫,而朗读效果极差,连流利朗读一遍文章也没做到。

那是不是我没有练习潜质?后来我学习了主动休息法才知道是我没做好精力管理,才导致一直走神练习不下去。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运用主动休息法,科学管理精力。

【技能点 :细化行动步骤】

How:原文的步骤是不过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主动休息,这反而使他们精力桶的水位得到快速回升。第一步是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但这样描述太抽象,不好落地操作。我特意把第一步做了步骤细化。

第一步: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

1.1识别注意力状态。在练习过程中,识别自己注意力是否在练习上。当意识到自己注意力不在练习上时,就停下来。比如,我练朗读时,大脑想的是等一回去哪里吃饭,这时就要停下来。

停下来啥也不干吗?不是,是为了进行下一步评估。

1.2评估自己精力,决定是否继续练习。评估自己精力是否充足。如果只是一时走神,稍微调整,马上又能进入专注练习状态,证明精力在70%以上,那就继续练习。如果在自己最大专注练习时长内出现两次及以上分神时,分神就是做A想B,证明自己的精力已在70%以下,就要暂停练习。比如,我练习朗读时想到吃饭,评估后发现,我只是突然闻到一阵香味,所以才想到吃饭,只是一时分神,还可以继续练习。我最大的专注时长是一小时,如果继续进入练习后不到一小时,又想到吃饭或其它与练朗读无关的事,也没外因干扰,证明我确实分心走神,注意力开始涣散了。我就要暂停练习。

第二步:主动休息,恢复精力。

如果精力在70%以下,此时注意力涣散,就表明学习者开始进入了低效,甚至失控的练习状态,此时需要进入主动休息,恢复精力。我个人每次主动休息是15分钟,这15分钟内,可以使用冥想、看窗外风景、伸展运动、在周边散步等方法来休息。

正例:上上周天,我又练习朗读。这次我运用了主动休息法,开始练习20分钟后,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在想一首喜欢的歌,此时我立刻停下来。对自己做一个精力评估,发现自己才练朗读没多久,一点也不累,自己只是因为老婆的手机铃声响了,是我喜欢的歌,我才一时分神,于是我继续练习。又过了半小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注意力又没在朗读上,而在想下个月的旅游。此时我发现我注意力开始涣散,人也有点累。于是我暂停了练习,打开手机放一段15分钟的冥想音乐,开始放松休息,补充精力。休息15分钟后,继续练习。我通过这个方法,很好保证了我练习的精力。经过两小时练习,流利地把一遍文章朗读了一遍。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下面请大家想一下,自己过往有没有持续练习,精力跟不上,仍然不休息,导致时间耗了,但目标还是没达成的失败案例。发生这种事,你当时可能会有低落、懊恼、后悔等情绪产生。此经历可以是练习拆书技能,演讲技能,工作上的技能等学习经历。现在两两为一组,互相分享失败的练习经历,两分钟后,我邀请一位伙伴上台分享他的经历。分享的经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后果。

好,时间到,下面有请邓总上台分享。

邓总:去年,南城,我学中医,考核前老师给予时间练习。连续练习了一个小时,中间感觉累了,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但仍然不休息,最后要学的知识点也没学会,练习效果很差

【A1+反思加工经验】

刚才大家都分享了各自的失败练习经历。现在时光倒流,大家回到过去,一起用上面的主动休息法来迭代自己的练习行动。还是两两为一组,互相分享迭代后的改进结果。两分钟后,我邀请一位伙伴上台分享。

好,时间到,下面继续有请邓总分享。

邓总:如果回到过去,我会先了解自己的精力,精力旺盛就继续练习,当时意识到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很累的时候,就停下来,喝口水,做个眼保健操,小走动和小呼吸一下,让自己平静下来。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主动休息法,可以帮助我们获得高精力,但拥有了高精力,不代表在练习时,能专注练习。高精力是专注练习的前提,但进入专注练习也是需要方法的。两者是递进关系。接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怎样快速进入专注练习。

原文片段二:《认知觉醒》第82页。

以前女儿练钢琴时,她妈妈会要求她把新学的曲子弹10遍,只要次数够了,任务就完成了,现在我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改变了练琴方法。

我先听她弹一遍,发现有很多不熟练、易出错的地方,于是我要求她今天只练第一节,后面的先不练(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然后只练刚才弹错的地方(在拉伸区练习),只要能连续流畅地弹3遍不出错就算完成(目标具体清晰)。练习过程中,我会及时纠正她的指法和按键错误(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她很快进入了专注状态(沉浸其中),不一会儿就把第一节弹得很好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片段主要讲了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练习效率的方法,但今天我们主要聚集如何实现专注状态这一个角度。练习者可以通过拆分目标,明晰目标,在拉伸区针对练习,并及时获得反馈,这四个步骤来快速进入专注状态。

Why: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片段?很多人都需要练习技能,但每次练习的时候都很难进入专注状态,更甚至本来是在做A,但想B的时间比做A的时间还多。学习了专注四步法,可以让学习者在练习技能时,可以快速进入专注状态。

How:折页中有

一、细分目标。把大目标拆分成多个小目标。比如弹曲子一遍是一个大目标,我们可以把一首曲子分成多个小节,一次只练一节。

二、明晰目标。明确小目标边界,做到目标清晰具体。比如练习一个小节时,只要能连续流畅地弹3遍不出错就算完成。

三、始终在拉伸区练习。始终在难易之间练习,非太易和太难。比如原文案例,只练弹错的地方。

四、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通过导师或自我录像回放来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比如,原文中练习弹琴时,有导师指出错误的地方。

【意译案例】

上面案例讲的是练钢琴,如果不懂音乐,可能不太能体会学习专注四步法的妙处。大家都上过学,肯定有练写字的经历。下面我举我儿子练字的例子,让大家体会一下。

以前我儿子练写字时,他妈妈会要求他写五页字帖上的字,只要数量够了,任务就完成了,现在我学了专注四步法的原则改变了练字的方法。

我先让他在白纸上写一遍字帖上的字,发现有很多字写错笔顺和不工整的字,于是我要求他今天只写十个字,其它的先不练(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然后只练刚才写错或不工整的字(在拉伸区练习),只要能连续流畅地写三遍不出错且工整就算完成(目标具体清晰)。练习过程中,我会及时纠正他握笔姿势和用力错误(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他很快进入了专注状态(沉浸其中),不一会儿就把十个字写得很好了。

where:适用于练习,不适用于学习。例如:学习书本知识,只是看书,就没有错误反馈一说。只有练习某项技能时,有成功与失败对比,才有反馈。

【预防异议】

可能会有学习者会觉得专注四步法很麻烦,有这个时间学专注四步法,还不如把时间用在要练习的事情上。

事实上,磨刀不误破柴功。不这么做会更耗时间及精力,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及时有效反馈,练错了也不知道,哪怕练习中做到专注练习,也没用,只会越练越错,从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学过了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用模拟场景练一下。

小杰后天就要上台演讲,今天练习的时候,他为了避免分神就把所有电子设备锁在柜子里,独自在房间背演讲稿和练习演讲时的动作,每当忘词都会从头再来。练了一天,只有早上还能练习演讲稿,到下午,练习中不是想喝水就是想看手机,无法专注练习。一天下来只练了开头,其它都练不上,他现在很苦恼,很担心后天上台连稿子都讲不顺。

下面三人为一组,大家是小杰,讨论一下,如何应用专注四步法,练好这篇稿子。我给大家5分钟时间讨论,5分钟后,我邀请其中一个组派一位作为代表上台分享讨论结果。

好,时间到,下面有请A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分享讨论出来的结果。

A组代表:第一步细分目标,把演讲稿分成开头、中间和结尾;第二步明确目标,把开头部分练到90%流畅度不忘词。第三步在拉伸区练习。先练一遍演讲稿,记录卡顿的地方,然后重点练习卡顿的地方,不用每次从开头重复练。第四步就是获得及时反馈。及时把练习演讲的过程录下来,及时发给导师,让导师给予反馈。

【反馈与回应】

好,谢谢你的分享。我帮你整理一下。就是先把演讲稿分成三段,开头,中间和结尾,一次只练一部分。再明晰目标,就是把演讲稿能流利地讲出来和配上流畅的动作就算OK。第三步就是把开头过一遍,发卡顿的地方,就重练做不好的地方。第四步就是把全程的练习录像,然后发给导师,得到及时的反馈。

感谢蒋思美女代入小杰角色很好地运用专注四步法进行了迭代分享。

刚才是一个练习场景,是虚拟的,现在我们来一个现实的,一起运用到未来。

【A2催化应用

我们未来一个月,可能会用到专注四步法的场景,可能是练习跑步,弹琴,画画,公众演讲等。场景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练习的内容。还是原来那样分组,两分钟后,我邀请一位伙伴上台分享未来的运用场景。

好,时间到,下面有木门上台分享。

木门:周六前,我每天下班回到回家两个小时,在家练琴。

刚才我们有了场景,那我们怎样运用专注四步法,让我们未来练习时做得更6,更能专注。下面还是按刚才的分组,互相分享如何应用专注四步法。两分钟后,我邀请一位伙伴上台分享。

好,时间到,下面有请涛哥上台分享。

涛哥:我将在下个星期天在家练习1-2拆书稿,细分目标,分成开头介绍、I部分、A1和A2,一次只练一个部分;明晰目标,练习部分能脱稿90%以上就算过。如果练习的板块有卡顿,就重点练卡顿的地方(在拉伸区练习)。最后及时获得反馈,把自己的练习过程录音录像发给师父,让师父点评。

【强有力的结语】

会歇才会拼,专注才更行,今日所学在手,未来挑战不愁!感谢各位参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