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7.17晋级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练习把评价转化为事实

开场:

请问观察家老师拿到观察家记录表、晋级准备表了吗?

请问各位小伙伴都准备好了吗?

好,现在正式开始今天的晋级。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晓婷,我的3个标签:新进拆书家、景观设计师、终生成长者,我是在6月初便签营刚刚毕业的小伙伴,初识拆书帮后,让我发现了这个特别不一样的宝藏组织,来到拆书帮我的目标是提升自己的公众表达能力,期待接下来在拆书帮的体验,也希望能为拆书帮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主题:练习把评价转化为事实 选自《开口之后》,作者:黄执中 ,第P24-26

所以,学会区分事实与评价,

就等于学会了如何去重新翻译别人的话。

这能力,可以帮我们减轻无数内耗,穿越无数迷障。

而这观念也影响了我自己的说话习惯,

比如说,吃榴莲。

我以前,一吃就皱眉,觉得“哇,榴莲好难吃啊!”。  

现在,虽然也是一吃就皱眉。

但我的表达方式已经变成了“哇,我实在吃不惯!  

你看,说“榴莲好难吃”跟说“我实在吃不惯"

这两句话,意思好像都一样,对不对?

但前一种说法,是把自己的评价,当成了事实,

会让别人觉得,你是在描述某种,属于榴莲的特质(难吃)。  

后一种说法则强调了这件事与榴莲无关,

是“我”不懂,是“我”没有能力,去感受榴莲的美味之处。  

换言之,我没有评价榴莲。

我是在描述一个关于自己的事实(吃不惯)。  

可别小看了这种表达方式的威力:

就像,很多家长会说:“你这孩子,总是让人操心。”  

但另一种说法,却是:“我这个人,总是容易为你操心。  

又像,很多人会怒斥:“你这个人,什么事都做不好!"但实际上,可能是:“我对你的期待,会让我很痛苦。”

就像我曾看过一个关于拒绝别人感情的例子,说的是“他是个好吃的,可惜我现在是饱的。“

有没有感觉到,差别很大?  

前者,是评价。

后者,则是一个特别温柔的事实。

是的,别被那些常见的形容词骗了,

别老说事实是“冰冷的。”  

并不是这样。

真正的事实,反倒最温柔。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 当遇到沟通问题时,人们常常想要寻找各种沟通技巧,比如“关系一般的同事找我借钱,该如何拒绝才不伤感情”、“和家人朋友有时可能会说不了两句话就会吵架”、“在工作应酬过程中,怎么表现才能更加自如得体”……

其实,这些沟通问题基本上本质是沟通观念问题。

在诸多观念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沟通能力就是学会分清“事实”和“评价”。

评价通常是我们对某件事物的看法,原文中作者把评价定义为“事实”和“当事人期待”间的差距。

为何是一种差距呢?人们在提出评价时,往往在心中暗含着个人对此事的评价标准,与这个标准之间的偏差(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更多的是反映着评价者自身的主观看法,而非真正的事实。

谈论时,往往是在说是否真正达到了自己的期待。这个是否达到期待本身,反而是客观事实的一部分。在表达期待的过程中,往往包含很多负向情绪,常表现出批评和指责,阻碍了良好的沟通。


【WHAT】:我们需要练习把评价转化为事实,通过找到沟通过程中事实的部分,而不被评价影响情绪,有利于沟通的展开,避免出现各种误会或冲突。

【HOW】:

怎么做有利于练习把评价转化为事实?

第一步,平定情绪,转化视角,将关注点从评价的对象转换到评价者本身。

第二步,找期待,找差距,找到事情的实际结果与评价标准(期待)间的差距,比如使用“在评价者的标准中,认为这件事如何,是否达到了评价者的标准(期待)?”。

第三步,辨感受,讲事实,辨别出评价者的感受(情绪),表达出事实的部分,有助于进一步的沟通。

【WHERE】:
这个过程中,常常要求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双方的情绪都不是太激烈。

其次,对方的期待或者是事实部分需要是积极正向的,如果对方利用我们的温和回应,长期越界,那么就需要更为有力量的方法保护自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在去年底,我想着很久没回家了,于是买了一些点心给他们,我在一起吃的时候,爸爸突然对我说,别吃这么多了,已经都有点发胖了。于是心里突然咯噔一下,觉得特别受伤,以至于离开家以后,反而带着女儿买了更多的点心,结果最后我就真的长胖了。

反思

如果当时能够平复情绪,然后将自己从被评论指着的对象,转移到爸爸身上,他的期待是希望我保持更加健康漂亮的体型,我吃甜食的行为正在远离他对我的期待,同时甜食对他来说是一种非常容易让人长胖的食物,他很担心我。通过练习把爸爸对我的评价转化成事实,我看到的不再是批评反而是他的关心。

【A2】规划应用

【目标:一周从妈妈对话中的评价转化事实的挑战】


行动计划:

(1)从明天晚上开始,定个闹钟,大约在8点到9点钟,抽空给妈妈打一个5分钟的电话;

(2)聊聊她这一天发生的具体事情;

(3)聆听她对今天发生事情的看法或评价,在聊的过程中练习把评价转化为事实;

a.首先平定情绪,从她评价对象,转化到妈妈自身,

b.找到她的事实部分(期待),发生的事情是否达到了她的期待,

c.最后,辨别她对这件事情的情绪感受,并表达出她的期待。

(4)在晚上11点的复盘总结中,花15分钟记录下来。

【总结】

在沟通时,你会不会只看到自己或对方的评价,而没有真正看到隐藏着的事实?可以试试 练习将评价转化为事实的方法,无论是作为表达者,还是倾听者,都可以改善你和身边人的关系。

本书的作者黄执中老师在书末尾中提到“说话,就像一条通道,连接我们每个人,内在和外在的世界。真正的重点,也不在于如何开口,而是开口之后,我们将会用一个怎么样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相碰”。  

我的TF1-1拆书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