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婵娟,二级拆书家,今晚过3-1,
主题是:微习惯策略助你养成持久习惯
【技能点:学习目标】什么人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什么方法达成什么。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培养新习惯感到困难时,可以使用微习惯策略(澄清),将想培养的习惯缩减成微小行动,让其更容易开始行动(界定)。
【技能点:场景介绍法】
【事件场景】
分享之前,我想先讲一个自己的小故事:
去年我下定决心要跑步,跑步前买了运动服,运动手环,制定了每天跑5公里。第一天我充满干劲地完成了,第二天肌肉酸痛还是坚持跑了3公里,结果第三天突然下雨,第四天加班到很晚...就这样,我的跑步计划在坚持了不到两周后就无疾而终了。现在那套运动服还在衣柜里吃灰,每次看到都觉得特别惭愧。
【提问】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下定决心要培养一个好习惯,比如:
- 说好要每天早起,结果闹钟响了按掉继续睡
- 计划每周写一篇文章,最后变成了"年更博主"
【影响】
这种"开始很激动,过程很痛苦,最后很遗憾"的循环,不仅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更可怕的是会慢慢消磨我们的自信心。每次失败都在心里埋下一颗"我果然不行"的种子,到最后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了。
【解决】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们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呢?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微习惯》这本书,就给出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方法。它不像其他成功学书籍那样要求你"咬牙坚持""拼尽全力",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让你从"小到不可能失败"的行动开始。比如:
- 想健身?先从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开始
- 要写作?先从每天写50个字开始
- 要阅读?先从每天看一页书开始
这个方法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不会让你产生抗拒心理,反而会因为"超额完成"而获得成就感。就像书里说的:"微习惯就像一粒种子,每天浇灌一点点,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下原文片段,看下这神奇的方法到底是什么吧!
请叶舒帮我阅读下片段,好吗?
【技能点:R原文片段不超2页,不包含HOW的拆页】
《微习惯》电子书P5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并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一种极其有效的习惯养成策略。
微习惯会帮助你改变自己的生活,在这一点上,你会胜过世界上99%的人。人们无法让改变的效果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他们本身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他们的策略。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实现自己的伟大目标,不会再品尝“激发动力”“下定决心”甚至“直接行动”等策略带来的内疚、胆怯与一再失败。为了让改变更加持久,你不能再跟大脑较劲了。当你开始用微习惯策略教你的方法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时,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
【技能点:讲解的案例与概念互相参照】
谢谢叶舒声情并茂的朗读,相信大家在你的朗读中对原文也有的一定的了解。
这个片段跟我们分享了什么是微习惯,以及为什么用微习惯策略来培养习惯会有效。
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下什么是微习惯。从“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这句话可以看出微习惯具备3个特性:微小行动、积极行为和每天重复。
我们一起看下第一个特性:微小行动,平常我们形容一个东西“小”时,会说“很小”“非常小”“极小”,而作者却给了两个形容词“非常”“微”小,足以看出这个行动一定要足够小,那具体要多小,有什么标准呢?
作者在原书中有说到: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基本上就是它经过大幅缩减的版本——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字。
请问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
学习者:数量少,容易行动
没错,数量少,缩减的幅度大,从100个减少到1个,同时他们所需要的时间是不是也少?一个俯卧撑也许只需要2秒,而每天写50字只需要1分钟。
那接下来再看两个例子
1、每天阅读30分钟
2、每天打开书本读1句话
哪个让你觉得“哇!心理突然感觉好轻松”
学习者:2
没错,从片段中“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这句话可以看出微小行动的第二个特点“无心理压力”
没有心理压力就让我们容易开始行动和持续。
继续看两个例子
有一个健身教练,他每天做50个俯卧撑,感觉很轻松
我从来没锻炼过,想要完成5个俯卧撑,要废九牛二虎之力
那在这两个例子中,哪个是微小行动呢?
不大好判断是吗?这就是微小行动的适用边界——因人而异,所以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微小行动。评估的标准就是完成这个行动让你感觉很轻松,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双无标准:无时间压力、无心理压力)
接下来看第二个特性:积极行为
积极行为:是指那些长期重复必然提升某项能力/健康指标的微小行动,且和你的目标相关。
我们看下几个例子一起来了解下什么是积极行为?
小王每天都刷短视频
这是积极行为吗?
学习者:不是
嗯,我们常规都会觉得这不是积极行为
那如果他是一位自媒体博主,每天刷视频是为了分析优秀短视频的叙事结构呢?这是积极行为吗
学习者:是积极行为,有目标相关性
没错,分析优秀短视频可以提升导演能力,他的工作是做自媒体,和他的目标也有关联
片段中“微习惯会帮助你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句话可以看出微习惯的行为是积极的且和目标相关(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位博主可以将学习到的优秀叙事结构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让他的视频越来越好。
同样是一位自媒体博主,他在空闲时间无意识刷短视频,这是积极行为吗?
学习者:不是积极行为
无意识的刷短视频长期重复没有办法给我们带来复利,甚至有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而带着目的去刷短视频,并且这个行为能提升某项能力就是积极行为。
所以说积极行为是具有复利性和目标相关性。
第3个:每日重复很好理解,看片段中的这句话“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意思就是每天都要完成。本质是通过持续高频的固定行为刺激大脑神经回路,让微小行动逐渐固化为无需意志力的本能习惯。
在刚开始时,我们有可能因为忙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会忘记,为了避免忘记我们可以进行记录和设置时间检查。也让我们培养习惯的过程可视化。
记录不仅能增强我们的成就感,同时能形成“不想断连”的心理,让我们更容易持续。
最后我们看个案例
我想要培养阅读的习惯,于是定下每天晚上8点坐在书桌前阅读5分钟,坚持了30天,没有哪一天落下。请问这是微习惯吗?
是的,具备微小行动、积极行为、每日重复这3个特性就是微习惯。
总而言之,微习惯是一种将目标分解为极其微小、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行动策略。它通过每天强迫自己完成这些微小的积极行为,逐步养成习惯,最终实现持久改变。
具体我们可以怎么做?
1、列出目标习惯:写下1个你想培养的习惯(如阅读、运动、冥想)
2、缩减为微小行动:将想培养的习惯缩小到最低限度。(如每天冥想2分钟。)使用双无标准进行检验,这个微小行动对你来说是不是无时间压力、无心理压力,如果不是请继续缩减,缩减到达成双无标准。
3、思考习惯的意义:问自己两个问题①培养这个习惯的目的是什么?②长期坚持是否能带来改变?(如每天运动10分钟——1年后体能提升)
4、每天记录并追踪:完成后用日历、打卡表或软件记录完成情况,增强成就感。时间可以在每天睡前进行检查。
举例:
如果我想培养阅读的习惯,运用今天的方法我可以
1、列出目标习惯:培养阅读的习惯
2、缩减为微小行动:每天阅读1分钟,输出1句话。1分钟即使我再忙再累也可以完成,符合微小行动。
3、思考习惯的意义:①我想培养阅读的习惯是想提升我的阅读量和深入思考的能力。②长期坚持阅读和输出一定可以让我有所改变。
4、每天记录并追踪:完成后用打卡小程序进行打卡,睡前进行检查 。
这个方法让我们的行动足够小,能在碎片时间里完成,而当你开始行动时,甚至有可能超额完成目标。比如你的目标是阅读5分钟,有可能最后阅读了半小时。
所以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利用碎片时间,让改变即刻开始,不用担心会失败、也不需要依赖动机和意志力,既能轻松获得成功,又能持续保持成就感。
这个方法适合培养习惯前期比较困难阶段。
注意:不要有欺骗性,比如目标是每天做1个俯卧撑,还没开始前却偷偷要求自己完成不止1个俯卧撑。这样会让我们觉得有难度就会妨碍我们开始行动,所以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这么做。
【技能点:编剧本】
接下来,我们来编个故事吧,请想象一下,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可能会发生一次,你需要给自己或他人规划一个微习惯的对话。
请注意下面的要求:
1、剧本的故事发生在未来。比如未来的一星期或者一个月内。
2、剧本要有背景、时间、地点、经过、对话或动作。
3、剧本有两个角色或多个角色,你是其中一个。
4、剧本的角色要有对话,在对话中应用到微习惯策略:1、列出目标习惯2、缩减为微小行动3、思考习惯的意义4、每天记录并追踪。
请独自编写,可以把要点写在纸上,用时5分钟, 五分钟后请1位伙伴来分享下自己写的故事。
示例:
故事小剧本 (示例)
微习惯规划对话剧本
背景:2025 年 7 月,智能家居已普及,人们更注重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
时间:7 月 18 日傍晚
地点:小林家客厅
角色:
· 小林:上班族,总因 “没时间” 放弃计划
· 小雅:小林的朋友,擅长用微习惯管理生活
对话过程:
(小林瘫在沙发上,对着悬浮投影里的健身视频叹气)
小林:“这每周三次的健身计划又黄了,下班回家只想躺平,根本没力气动。”
小雅(端着水杯走过来):“你之前定的目标是每次练一小时吧?要不试试微习惯?先说说你真正想养成的目标习惯是什么?”(列出目标习惯)
小林(坐直身体):“我想每天保持运动,增强体能,不然爬两层楼梯都喘。”
小雅:“那咱们把目标缩减成微小行动。比如把‘每天运动一小时’改成‘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怎么样?”(缩减为微小行动)
小林(皱眉):“一个俯卧撑?这能有什么用?”
小雅:“别急,先想清楚这个习惯对你的意义。你说体能差影响生活,那每天动一动,哪怕只是一个俯卧撑,也是在对抗‘久坐疲劳’,慢慢就能积累出动力。”(思考习惯的意义)
小林(若有所思):“好像有点道理… 但我怕自己坚持不下来。”
小雅(点开手机投影):“你看,我用这个‘滴答清单’APP 记录我每天阅读的习惯,我的微小行动是‘每天读一分钟’,完成后就可以看到进度条。你也可以试试,把‘做一个俯卧撑’设为每日任务,完成后在滴答清单上做记录。”(每天记录并追踪)
小林(拿起手机操作):“这样每天花不了一分钟,还能看到自己的坚持轨迹?”
小雅:“对呀,等你觉得‘一个俯卧撑’太轻松时,再慢慢加量。重点是先让身体适应‘每天要运动’这个节奏。”
小林(站起身做了一个俯卧撑):“行!从今天开始,我就记着每天来一个。”
(两人看着手机上弹出的 “今日任务完成” 提示,相视而笑)
学习者分享
案例1:学习者木门
8月6日晚上
背景:我已经持续保持了2周,老婆旅游回来了
地点:卧室
角色:我和妻子
你干嘛?还不睡觉?
睡前冥想。
哦,挺好的——1分钟算什么冥想?不就是做几次深呼吸吗?
这叫微习惯。有4个步骤:
1、冥想
2、每天睡前冥想1分钟
3、冥想1分钟,时间足够短,能保证我每天都有练习,长年累月,我就收获了一个自己梦寐以求的新习惯
4、勋章小队群打卡
听起来不错,你已经坚持2周了?那看来不是说说而已,厉害
反馈:
木门编剧很不错,可以看出对话很有趣,特别是1分钟算什么冥想?微习惯就是要让人家觉得小到发笑,有个可以提升的点是:步骤3冥想的意义可以再思考的深入一点,比如是想通过冥想改善睡眠还是让自己平静一些等等。
木门:改善睡眠
案例2:学习者多拿
背景:暑假的第一天,老师给小朋友布置了每天英语绘本的打卡练习。
时间: 这周末的晚上
地点: 客厅
人物: 妈妈多拿和小朋友
事件:妈妈多拿在微信上会收到小朋友没有做英语绘本的打卡提醒
对话过程:
妈妈多拿(带着疑惑问):咦,今天为什么又没有打卡,老师要求每天打卡是希望学生能够养成一个阅读打卡的习惯,因为英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所以每天打卡的话会让大家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积累。
小朋友(委屈的说):我也想每天打卡,但是有些绘本我读不懂,有些单词我不认识,所以我就没有信心了。
妈妈多拿(温柔的看着小朋友说):如果是那么难的话,那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目标缩减成一个微小的行动,老师是要求绘本打卡,我们是不是每一天读一句也可以?读两句也算打卡?或者说我们就读两个单词也是打卡,我们可以试一下吗?
小朋友(不是很相信的问):这样可以吗?老师是说要求我们读英语绘本。那这样的话好像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
妈妈多拿(温柔的摸了摸小朋友的头):先不要着急,因为老师既然是说这个打卡的目的是让你们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所以我们先养成习惯,我们读一句也是阅读,读一个章节也是阅读,所以我们先从一句一句开始来讲,慢慢的等到我们单词都学会的话,我们可以从一句到两句再到三句,甚至更多。
小朋友(还是有点担心的问)好像是有点道理,但是我怕我读来读去只有一两句。
妈妈多拿(温柔的眼神):没有关系,如果你觉得,读一两句太少,想读的更多,你有困难可以告诉我,然后等到妈妈回来的时候可以教你读第三句读第四句,只要你想的话,我都可以教你去读多一点,好吗?
小朋友:好的,但我担心会忘记
多拿妈妈:老师每天会有提醒,那如果你怕忘记的话,我也帮你的手表设置一个提醒,等到我收到那个小程序的提醒的时候,我也可以把它自动转接到你的电话手表里面,那这样的话你就知道到了需要打卡的时间,也不怕会忘记了,你读一两句的话,一两分钟就可以完成,你还可以看到每天你自己有一个打卡的记录。
小朋友:那这样的话听起来好像是很容易开始,(小朋友兴奋的说)妈妈那我们今天就开始吧。
(接着妈妈多拿就和小朋友一起拿英语绘本读了起来)
反馈:
太棒啦!特别的生动形象,也在对话中运用了微习惯策略,同时也看出多拿是一位非常温柔的妈妈。
总结:
最后,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微习惯策略:1、列出目标习惯、2、缩减为微小行动,3、思考习惯的意义,4、每天记录并追踪。
微习惯的精髓是“小到不可能失败”+“每天重复”+“积极行为”。它像一粒种子,通过每日微小行动,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如果你曾因“太难”“没时间”而放弃改变,不妨从“1个俯卧撑”“1页书”开始,让习惯自然生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