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伙伴大家好,我叫梁青,用三个标签来介绍我:瑜伽习练者、新晋培训师、读书爱好者
我的第一个标签是【瑜伽习练者】从12年到现在我又14年的瑜伽练习习惯,瑜伽让我更加平静、健康、气质。
我的第二个标签是【新晋培训师】2023年开始我进入咨询公司,正式步入职业培训师的道路,所以在职业培训师行列,还是一个小白,希望大家多多关照。
我的第三个标签是【读书爱好者】我相信读书改变命运,我是通过读书从农村走出来的,是读书的受益者,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从2016年开始也自己举办读书会,有举办过百余场读书会。加入拆书帮也是我想继续践行读书的原因之一。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接下来进入拆书帮介绍环节,有第一次来的伙伴吗?
给伙伴们介绍一下【拆书帮】。
介绍拆书帮之前,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拆书?
网上有句话叫: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读了并不代表转化了、应用了,而拆书就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拆书的核心方法叫“便签法”,就是通过三个便签帮助转化应用书中的知识,这三个便签分别是:
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A1便签,自己有关知识的相关经验;
A2便签,规划自己如何应用书中的知识。
所以拆书强调的是,把书本里的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是以提升能力和解决问题为目标的,适合成人的学习方法。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求学习者把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相关联,并规划具体的运用。
再来说说什么是拆书帮?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的社群,各地都有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的青年组织,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关于拆书帮就介绍到这里,接下来进入书籍分享环节,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结构化倾听。
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看下我发给大家的拆页,拆页片段来自【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阅读完成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谢谢!
结构化倾听
结构化倾听,是指你在接收到对方传达的信息以后,要习惯性地在头脑里画三个框,分别放三件东西:沟通对象的情绪、事实和期待。
第一个框:情绪
情绪是我们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高兴、悲伤、恐惧、焦虑、愤怒……都是情绪。但对方通常不会直接表示“我很生气,我很焦虑”,而是把情绪隐藏在话语里面。这就需要我们在倾听时把对方语言里隐藏的情绪识别出来,分清何为事实,何为情绪。
比如,“领导总是让我加班”,这句话是事实还是情绪?
是情绪。“总是”这个词,表达的只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事实。当我们这样表达时,或多或少都有夸张的成分。
很多情侣经常为这种词吵架。一方说,你为什么总是忘记我们的纪念日?另一方就会很生气地驳斥,哪有总是,我不就是去年忘记了一次吗?你看,这么沟通,吵架就要升级了,最终很可能以“你不爱我了”和“你无聊不无聊”而告终。其实,对方要表达的只是“我觉得你忽略了我,我没有安全感,所以很难过”,但身在亲密关系中的他/她并没有将此识别出来,当然也就不可能说出什么对症下药的话。
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出现“总是、老是、每次、经常、永远”等类似的词,你就可以立即告诉自己,对方是在宣泄情绪。我把这样的词叫作“情绪路标词”。
“情绪路标词”一出现,你就要意识到,对方没有在陈述事实,而是在发泄情绪。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跟他辩论事实真相,而是安抚他的情绪。只有把恶劣的情绪先降下来,双方才有沟通的基础。
第二个框:事实
什么是事实?对方不带情绪陈述的信息都是事实吗?不见得。和情绪刚好相反,我们只有在表达那些不受主观判断影响,可考证、可追溯的内容时,才会说它是一个事实。
当然,从对方丢给你的一堆信息里判断哪些才是事实,是最考验侦探能力的,需要你调用自己的经验和对事件本身的了解。
我们可以借用新闻记者核查事实的方法,在对方的描述中考证以下几个要素:who(人物)、when(时间).where(地点)、what(事件)。如果能用4个W还原实际场景,那么对方所言大概率是事实。相反,如果对这些要素语焉不详,而仅仅从诸如“我觉得”“我判断”“我认为”的主观推论出发,那我们听到的陈述很有可能不是事实。
第三个框:期待
什么是期待?就是找出对方内心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
了解了情绪和事实,我们需要结合二者来判断对方的期待。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我是客服,接到一个用户的电话投诉,说收到的商品有破损,很生气。我该怎么反馈?是不断跟客户道歉,说“你别生气,你别着急”吗?显然不是。如果被对方暴跳如雷的情绪带着走,就没法听懂他真正的意思。越跟他说别生气,就越是在火上浇油,把一起针对公司的投诉变成了私人恩怨。
实际上,我应该在头脑里画出三个框,分别放入事实、情绪和期待:
事实:对方收到了一件破损的商品。
情绪:他很生气,也很着急。
期待:赶紧换货,最好还能补偿他的损失。
所以,不要跟他在情绪上纠缠。首先承认他不应该有这样的遭遇,然后承认错误,道歉,紧接着跟上一句:“我马上给您补发新的商品,并且同步发您一个小礼品,希望能弥补一点点您的损失。”
发现对方真实的期待以后,我们就可以做岀正确的反应。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What】
这个拆页讲解了通过三个框去拆解对方的语言,这三个框分别是:对方的情绪、事实和期待。
【How】
这个【结构化倾听】分为三个部分:
1、对方的情绪。通过情绪路标词判断对方的情绪,比如出现:总是、老是、每次、经常、永远等,一定是情绪。比如你的伴侣说:你怎么总是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2、对方描述的事实。什么是事实呢?是不含情绪路标词就叫事实吗?不是,事实是包含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比如:我今晚7:00在拆书帮分享《沟通的方法》,
3、对方语言背后的期待。对方说这个话,背后是有哪些期待,是希望得到我们的安慰,还是在寻求帮助等,识别对方的期待,才能根据对方的期待进行下一步行动。
【Why】
这个方法为什么有效呢?很多时候 ,我们只看到对方表面的意思,没有领会到对方被后的情绪和期待的时候,只看表面,比如,领导问你最近忙吗?并不能和对方真正的有效沟通。
【Where】
结构化倾听可以用在所有需要理解对方真实意图的场景,比如职场中与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沟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亲密关系中的沟通等,除了纯信息传递和闲聊,其他场景均适用。
看完拆页的内容以后,我立即联想到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经历:
【经历】
前一阵在公司和同事吃午饭,有个00后的小朋友就说:领导总是给我商机的项目,帮着客户做了好多事,重庆的项目我从去年跟到今年,出差都去了6次,还没落下来忙的要死,到年底一个业绩也没有。
这个00后小朋友才工作1年多,我知道领导是很看好他的,不然刚工作1年不会让他做项目经理,当然因为他的经验不是很丰富,所以现在给他的项目确实不是优质项目,所以我就赶紧告诉他:领导是想培养你,才给你项目的,咱们这些客户确实有好多不准确的,你说领导不想拿下来吗?肯定不是的,但是咱们做乙方有些时候确实没办法,客户确实不可控。听我说完,你们猜怎么着,对方什么反应,一整个中午饭都吃的很尴尬,说完我就后悔了,你看好为人师吧,我估计00后小朋友是不想和我说话了。
【复盘】
明明对方说“领导总是给我商机的项目”,关键词“总是”,很明显对方在表达情绪,那在这个场景里,对方的期待是什么呢,无非是得到点情绪的安慰,而我还在就领导背后的想法在和对方说教,自然达不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了。
【目标】
学完这个工具以后我要把它应用起来,我这周计划和弟弟有一次通话,他最近在处理离婚,电话里估计会和我吐槽弟媳妇不配合离婚,我会用结构化倾听的工具去拆解弟弟的语言。
【行动】
和弟媳妇儿谈到财产分割,本来选哟讨论的财产也不多,也就是手里不多的存款、彩礼、嫁妆这些,弟媳妇一如既往的不说话、不表态,需要我弟弟去猜她的需求,我弟弟就每次被搞得焦头烂额失去耐心,吐槽我弟媳妇儿没完,区分【情绪】【事实】【期待】
【情绪】着急希望事情有所进展,对弟媳妇儿的反应失望、失去耐心
【事实】和弟媳妇儿谈到才惨分割,弟媳妇儿保持沉默,不说话
【期待】弟媳妇儿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起推进事情进程。
【结尾】
最后,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分享的内容:今天给大家分享了结构化倾听的方法,这个方法适合在我们理解对方深层次需求的所有场景,当听到对方的语言内容的时候,要把对方的语言放到三个框里,分别是【情绪】【事实】【期待】,对方表达的是情绪还是事实,通过情绪路标词很容易去分辨情绪,比如对方的语言包含“总是、老是”这样的词说明对方的表达带有情绪,那情绪背后的期待是什么,对方如果没有直接表达出期待,那就要通过语言分析她背后的期待,然后根据对方的期待去回应对方。
这就是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