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桑桑,我的三个标签是:
1. 一级拆书家。
2. “修行人”:人生在世就是一场修行,这场修行包括发现题目→反求诸己→消业(颠覆固有认知)→法喜。我希望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3. 二胎宝妈。大家如果对育儿相关的话题感兴趣,也可以链接我。
下面进入我们的正式的学习部分:
【分组讨论】
因为我们今天涉及到分组讨论,今天因为人数的原因,今天分为两组:左边一组,右边一组。
【学习目标】
希望通过本拆页的学习,了解决定孩子未来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三个要素:资源、应用流程和价值观,并对这三个要素的内涵做一些理解。
【图书介绍】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的章节。
下面我用FAB的模型来给大家介绍下这本书。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世界顶尖的商业思想家、哈佛商学院教授。
这本书围绕三个问题来引导我们思考我们该如何衡量我们的一生:
ü 如何确保事业成功并从中获得幸福感?
ü 如何建立并维护持久、幸福的家庭关系和亲密友谊?
ü 如何坚持原则,过正直的生活,避免牢狱之灾?
其次,这本书有何特色呢?
这本书相较于其他谈论人生意义的书有啥区别呢?市面上大部分的书,都是有大智慧的人将的经典语录一样精简的语言,读者理解和应用的程度需要靠“悟性”,但是这本书将商业理论应用到个人生活中,这本书的提供一套可以分析、分析判断、可以行动的逻辑性工具。
最后,阅读了这本书我们会有哪些收益呢?
就是当我们人生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比如说要不要跟这个人结婚?要不要跳槽?要不要创业?养育孩子要关注哪些因素等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这本书指导我们的方法进行更加理性、长远和符合价值观的分析。同时在做了选择以后,也会让我们内心更加的笃定和自信。
我今天要分享的拆页,也是我们很多父母常常纠结和思考的问题?我该如何教育我的孩子?才能让他有更好的未来。父母之爱,则为之计深远。
那作为当代父母,我们要为孩子“计”什么呢?既无王位要争夺,也无万贯要继承?下面一起来看看哈佛教授给的答案。
下面,我就把这个片段发给大家,请大家花2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阅读一下。如果读完了,可以像我举手或点头示意一下。
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评估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能力。评估我们所在的组织:评估我们的老板、同事、伙伴,以及员工;评估我们的竞争对手,等等。但是,如果把你的评估目标转向家庭,你会这么做吗?你有哪些能力?你的家庭呢?把自己想成资源、应用流程以及行为价值观取向的组成部分看起来似乎很可笑,但是这对于评估我们人生中什么样的目标可以实现,什么样的目标遥不可及,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方式。
我打赌,如果你把自己的能力列出来,一定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力量和用处。每个人都有能力欠缺的方面——当然,如果时间倒退你可以把自己培养得更好。
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做到。
戴尔不可能将时针拨回到它做出外包决定的时刻,我们也不能回到年轻的时候去寻找培养某种能力的方法。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却有这样的机会去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在了解孩子在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的情况下,“资源、应用流程和行为价值取向”模型能帮助我们评估需要做什么去培养他们的某些能力。
对于孩子而言,“资源”是指孩子得到的或者获取经济和物质资源,他的时间和经历,他的知识、天分、人际关系以及过去学到的经验。资源是决定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决定孩子能力的因素是“应用流程”,“应用流程”是指孩子的思考方式,如何提出有洞察力的问题,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解决各种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等。还包括孩子们利用他的资源实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以及为自己创造了什么新的东西。与企业的情况一样,这个因素相对来说是无形的,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人。
说完孩子的“资源”和“应用流程”,最后一项是孩子的个人“价值取向”。它与我们所说的人生中的选择倾向没有很大差别,包括学校、运动、家庭、工作以及信仰等。“价值取向”决定孩子们在生活中如何做决定,也就是在他的想法以及生活中,哪些因素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哪些是次要的,以及哪些是他根本没有兴趣的。
好的,我看大家都看完了,下面先由我大概用2-3分钟左右的时间用WHAT、WHY、HOW模型,给大家讲解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What:这个拆页告诉我们决定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三个要素:资源、应用程序和价值观。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根据我的观察:绝大部分家长更多的关注了第一个要素:资源。比如买学区房、报辅导班、送培训机构,参加游学…
而往往忽视了应用程序和价值观的培养。我用一个我自己的案例来跟大家分析下不这么做的坏处:
我是县中模式考出来的,我发现我的很多校友到大学以后,会出现报复性的厌学行为:通宵打游戏,无故旷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差别就在于高中的时候,老师负责做好计划,准备好教案,学生等着被知识喂养即可;但是到大学一下子没人给做计划了,没人投喂知识,要靠自学和自觉了,这些孩子是欠缺这些能力的。也因为学以致用能力的欠缺,约束了这些孩子的个人成长…
How:那我们具体怎么做呢?
作者认为教育孩子要从资源、应用程序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切入。
特别是应用程序部分,要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例如教会他们提问题,面对困难与挑战、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这些可以总结为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价值观方面,要避免“外包”。
大家有没有发现价值观这个东西是很难通过课本教育的,而更多的是身边人的耳濡目染。为了确保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需要我们通过身教的方式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在他们形成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有好的学习榜样。
今天学习了这个拆页,养育孩子的过程不仅要关注资源,更要关注应用流程和价值观。
那下面进入今天的激活经验的环节,请大家回顾在过去的经历中,是否有相关的案例,让你意识到决定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因素除了有资源之外,应用程序和价值观也非常关键的案例?正面或者反面都可以哈。
请大家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经验,然后最后邀请1位伙伴上台分享。
好,下面大家开始讨论…
【A1+反思加工】1-2分钟
好的,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我们应该如何做?请大家还是在小组内花3分钟讨论,最后请一位代表做一个1分钟的分享。
感谢大家的精彩分享。
最后,这段话送给大家:
教育的终极目标,
不是制造符合标准的“产品”,
而是培养能驾驭未知风浪、找到人生航向的“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