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逐字稿:
一、自我介绍、分组+学习目标1分钟
【拆书技能】:学习目标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现场学习者设计都清晰体现了各自的学习目标。
第一个标签:我是一个从事眼镜行业二十多年的运营者。
第二个标签:我是终身成长者,希望自己每天都有进步。
第三个标签:我是一个正在升级打怪的拆书家。
【学习目标】 :学习者在培养新习惯养成遇到卡点时,不再自我怀疑,而是迅速调整心态,并且行动起来。
【分组】 在正式分享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下分组,我的左手边为一组,右手边为一组。
点评:
逐字稿:
二、图书介绍2分钟
【拆书技能】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在 FAB 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F、A、B。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今天拆解这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
【F】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如何提高个人学习力的书籍,书的作者就是我们拆书帮的创始人赵周老师。书里详细讲述了如何采用几张便签进行拆书法的学习,使我们能够把书里的知识拆为己用,更加地去高效学习。
【A】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这本书在亚马逊职场学习类畅销榜上稳居榜首。它主要强调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的实际问题出发,运用独有的便签法和RIA现场学习等方法,帮助学习者反思经验、规划行动,快速转变学习的思路,最终提高学习力,实现学以致用。
【B】利益,强调的是“你(学习者)”用于引发兴趣。
B1:这本书能让我们学会在读书的时候 如何快速进入一本书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工作和生活中去。提高了学习力,也就提高了对生活的掌控力。
B2:今天拆页的内容是“微行动养成四步法”,它能帮助你在习惯养成的波动期里,掌握更好的方式能够坚持下去。
一、阅读原书拆页3分钟
【拆书技能】【R】所选拆页,可以是简单How的指令,也可以是隐含How的案例或故事;且总内容未超过 2 页图书内页。
那么就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这个片段。阅读完后请举手示意我。
【R】阅读原文
拆解片段来自《这样读书就够了》P124
【问】用了便签法,联系了经验,也落实到应用,但过一段时间又忘记了这项技能,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照旧,怎么办?
【答】首先,对自己宽容一点儿,成长原本就是很难的,而且养成新习惯都有波动期。你已经很不错了!
其次,反思目标定得是否合理,具体行动是否可以优化。
再次,可以找同伴监督打卡,或者参加拆书帮公众号中的“主题拆书营”等活动。
同时,A2有个小诀窍,也就是说,并非强迫自己不能做什么(比如晚上睡觉前不刷手机),而是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去代替它(比如晚上睡觉前看书半小时,或冥想20分钟)。
最后,自己做不到就去教别人——这不是开玩笑,我们发现教时间管理的达人通常在时间管理方面都有很大问题,而且至今仍然有问题。但久病可以成医,自己遇到的问题越多,越能对时间管理研究通透。在教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成长。
(好,时间到了,没有看完的小伙伴可以跟随我对这个片段讲解再继续来看。)
逐字稿: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4分钟
【what】
这个片段是给了我们一个养成新习惯的好方法,让我们在习惯养成的波动期,能更好的调整并且坚持下去。
【WHY】
大家是否都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学了很多知识或者经验,就想把它落实到自己身上并养成习惯。但是当习惯养成卡壳的时候,我们不能在自我怀疑里打转,应该省出时间多做半件事,把每次的卡点都变成“解题练习”,这样慢慢就会发现:“哦,原来这样调整就可以了”,就像走路被小石子硌了下,踢开继续走,韧性就会悄悄地长出来了。
如果太执着于“立刻调整、马上行动”,可能会光顾着往前冲,没看清卡壳的真正原因,结果就会反复踩坑。所以当我们因为遇到卡壳导致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被迫暂停的时候,不妨采用这微行动习惯养成的好方式来调整一下自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这个习惯就会再次建立了起来。
【how-细化行动建议】
如何进行细化行动建议,并且让我们在习惯养成的波动期能更好的调整并且坚持下去。
一:调整心态:首先是认知调整,比如把困难当作提升自己的机会。一件好习惯的养成本身就是很难的,如果你有意识去改变它,那么自己就已经进步了。
二:优化行动:在审视之前先设定目标,判断出是否有什么不具体的地方,再反思回顾自己的行动方案,考虑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如时间分配、执行策略等等。通过具体的行动计划,获取反馈和建议。
三、寻找监督:监督就像给习惯上了道“保险栓”,尤其在容易半途而废且无法进行的情况下~比如在早起读书时,可以找一些朋友建个“打卡群”,每天互相晒读书照片,或者上微信朋友圈公开打卡,让陌生人的点赞成为动力。不过监督也要注意分寸,要是遇到队友偷懒,自己反而容易被带跑偏,所以最好找和你目标同步、执行力强的人搭伙。
四、以教促学:简单的说就是把自己当成“老师”,通过输出倒逼自己输入,让学到的知识记得更牢固。通过教别人来促进自己的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提升了学习效果。比如确定自己的老公、朋友、孩子,每周或者固定一个时间点,规划出你的内容。再比如对着镜子里的自己,专注和增强记忆的暗示,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反馈。同时也可以用清晰准确的表达,来证明自己的进步和收获。
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优化行动”的核心是:减少阻力、提升连贯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把新习惯绑定到每天必做的事情上,用环境“倒逼”行动,把习惯拆解成“无需思考就能完成”的最小单元, 先让身体适应“启动”这个动作,再逐步叠加难度。这些反馈会让大脑把“做这件事”和“愉悦感”关联。
通过这些优化,能让好习惯从“需要努力坚持”变成“顺应惯性就能完成”,大大提升养成好习惯概率。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问这习惯养成四步法,每一步都是必须的吗?其实不然,他们之间有相关性,也可以独立使用,只要我们能达到目标,把自己想养成的习惯继续坚持下去,就不一定非得按照这四步同时来使用。
【where】
在自己建立习惯,或者在执行某件计划的过程中,因为自身的原因无法坚持的时候可以采用微行动。但如果是因为一些外部环境改变,导致习惯或者计划无法坚持,那就得结合一些其他的方法来解决了。
逐字稿:
五、【A3】促动参与10—15分钟
我们刚刚学习了培养新习惯养成制定的计划,即:调整心态、优化行动、寻找监督、以教促学。接下来,为了促使大家更好的应用 “微行动习惯养成四步法”,我们来做一个场景的演练。
【场景设计】
小林最近比较浮躁,于是想学习冥想,她制定计划是想给自己培养早起冥想的习惯,所以必须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然后播放引导语,跟随老师的语音冥想三十分钟。但是坚持了没几天,小林就有点想放弃了。但是她发现小梅最近也在学冥想,并且坚持的很好,于是小林就去咨询小梅,如何才能更好的养成坚持做冥想的好习惯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场景,将抽象的习惯养成的方法转化为 可操作的具体方案,结合时间管理、环境设计和激励机制,来建立每日冥想的健康习惯。
下面我就请大家在小组内花5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可能解决的方案:
【拆书技能】【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邀请分享】
各位老师们,小组内讨论的时间到了哈,下面我们再利用5分钟的时间,我会选一位老师和另外一位老师,大家一起听听他们的解决方案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现在我们请赵老师和汤老师来给大家演绎一下吧:
赵老师(小林):我一直想做冥想,比较烦死了。我给自己定了半小时的时间做,但每次做到10分钟的时候,我就坚持不下去了。硬的头皮也坚持不下去,我都觉得快崩溃了。
汤老师(小梅):你也练冥想啊,我一直也在练了呀,我已经练了好久了,真的,我跟你说啊,要想坚持你首先第一个,你要把你的心态调整好。你今天有这个意识,对吧?觉得自己想要去做,然后坚持不下来,你这就已经进步很大了。然后第二呢,你把做冥想时间增加难度了,你看你一上来就半个小时,我都做这么久了我做半个小时都还不一定能够坚持的下来呢。你要把难度降低的同时,也要把自己带到你喜欢的那个场景里去,就那个环境。你就有想去做冥想的感觉,可以把家里设置一个区域,你不是在办公室对面对吧,随时都可以去做的。第三个呢。就是把它变成像我们到点吃饭,就是把它固定好时间,我就想着,我早上六点是可以把它固定好时间,然后如果说,你今天出差了,或者说你今天六点你跟姐夫要去跑步或者怎么样?那你就把这个事情提前做,就是尽量提前尽量学,最后一个我觉得还是蛮重要的,就是,如果说你给自己就心里有个目标嘛,如果这个冥想,我坚持已经有一个月了,那我就去把自己看了很久的舍不得买的那件衣服买回来,对吧,就给自己一个奖励,那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什么呢?你可以和大家可以互相监督。跟身边的朋友一起,搞了一个大家一起冥想的打卡群。第二天互相来分享一下,你今天我做了这个冥想,然后我得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啊?你要是有兴趣,我就把你拉到我们群里来一块儿来啊。然后还有一个我觉得这个 这个点子很好的是什么呢?就是你去问你身边玩的好的朋友。谁还来想去有影响这个兴趣的,你去教他。嗯,然后你把他教会了。你们之间就会拥有更多的话题啦,对吧?而且你自己把她教会了,就说明你对这件事情你已经理解的很深了。嗯,是不是?好了行动起来吧?。
通过大家的讨论后,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演绎,很生动,鼓掌。
【拆书技能】【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六、总结
感谢老师们的分享,又带我们重新复习了一遍微行动习惯养成的方法。
希望通过今天RIA对片段的学习,在遇到习惯卡点时,不再自我怀疑,而是迅速调整心态,并且行动起来。今天我的拆页就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到各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