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力》 所属活动: 122期活动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以SCQA洞察,借5Why求解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拆书活动。

首先我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是蓝蓝,我的三个标签是:

1.青少年学习力导师

2.拆书家。在这条道路上,我会不断精进。

3.学习促进者

我今天进行的是2-4级的拆书,主题是“以SCQA洞察,借5Why求解,直击问题核心,解决问题”。

今天的两个拆页,分别来自于《透过结构看世界:洞悉本质的思考艺术》p220-221《提问力》P66-67

这两个拆页是递进关系。

本次拆解预计需要60分钟左右。

【分组】

根据今天来线上拆书的人数,分组。

【学习目标-总】

在工作、生活和亲密关系中,学习者遇到反复发生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而苦恼的时候,先使用 “scqa”根据当前情况捋清问题,再用5why法直击问题核心,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拆页1】

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拆页后,学习者能够在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使用scqa”根据当前情况捋清符合自己当前情况的问题,利于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先介绍下《透过结构看世界:洞悉本质的思考艺术》这本书

【图书介绍】

FAB图书介绍:

F(特征)  是李忠秋老师所著,于2015年出版。李忠秋老为众多500强企业提供过结构思考力的企业培训,覆盖包括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骨干员工等上万名学员,是国内在该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实践与推广者。

A(优势)  跟其他同类书籍相比,低门槛、解决 工具组合创新、本土化实践适配‌三大核心优势,既填补了入门级逻辑思维书籍的空白,又为学习者提供了从认知到落地的完整解决方案‌

B(利益点1)   通过这本书的结构化思维的训练,读者不仅能提升个人思考与行动效率,还能在团队协作、职业发展等领域创造长期价值‌

(利益点2)今天选择的片段是书中2个方法““scqa模型和5Why”,“acqa模型”洞察遇到困难之处的问题所在。5Why法,深入问题,直击问题核心

这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先捋清问题,直击问题核心,解决问题。

请大家花三分钟的时间看下拆页,看完请扣1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方法,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生活真实案例来分析。这是一位因面对是否买学区房而左右为难长。

①描述当前的状态。

目前小学入学原则发生了变化,以户口所在地划片就近入学,且户口在该学区满3年。工薪家庭,孩子3岁,所住房子及户口均在不理想学区,需要提早考虑就学问题。

这是家长面临的当前状态,其中涉及入学政策、家庭状况(房子不在学区,且为工薪家庭)。用具体、写实的语言描述出来。

②描述事件期望达到的状态以及发生的冲突。

因为学区房是稀缺资源,所以价位都很高。如果购买学区房,会严重影响家庭整体生活水平。如果在不好的学区就读,担心会影响孩子未来学习的发展。

在这个步骤中,提到了两个冲突。一个是学区房虽好但价格超

出了正常承受的范围,另一个是在不好的学区校就读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家长的期望是:在不降低现有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同时保障孩子的学习质量。正因为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偏差,导致了冲突的发生。

③针对冲突提出疑问。

因为经济状况不允许,放弃买学区房。在无学区房的前提下,如何保障孩子受教育的质量?

在这个步骤中,家长分析了自身情况后,首先排除掉一个冲突,即购买学区房;因此问题聚焦到"不买学区房,如何保证教育质量"上。

④给出问题可能的答案。

a 选择家附近的高品质的私立学校。

b 上普通的学校,平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让孩子参与课外活动和补习班。

c 上普通的学校,家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亲自监督和辅导孩子的功课。

这是个背景信息并非错综复杂的问题,根据常识就可以给出可能的答案。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主观臆断产生解决方案的偏颇,还是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周密的验证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我看到大家已经完成了阅读。

【what】

这个拆页讲述了一个案例展示了一对夫妻如何应用scqa关于学区房的事情,围绕自己的背景进行分析,找到问题关键。

【why】为什么要学

SCQA能让我们根据具体背景分析出具体问题,有利于我们更有条理更清晰捋顺问题,解决问题。

【不这么做的坏处】

我们平时遇到问题的时候,经常都是通过表面看到的现象去得到答案,而忽视了我们本身的情况,还有问题产生的一些背景因素。所以导致我们经常觉得,问题都没有得到真正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更多的冲突矛盾,导致自己更内耗,负能量满满,影响自己的生活或者人际关系。

【反例】

我来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是培训机构的老师,在教作文的时候,总是碰到各种不同作文问题的孩子。以前我碰到这种问题,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找到真问题,一刀切就是没有积累好词好句,导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孩子也感觉吃力。

【how-细化步骤】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焦头烂额,不知道具体怎么解决,怎么捋清楚问题到底在哪儿呢?是否像我一样一刀切地去解决问题呢?

我们来看看,拆页一里讲到的SCQA法如何来帮助我们,清晰准确地找出问题点。

1. 情境(S):先把自己当前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背景描述下。

2. 冲突(C):指出在当前情境下出现的矛盾、难题或意外状况。

3.期望(E):面对当前的情况,和冲突。我们想要得到什么结果。

4. 问题(Q):依据冲突和期望,写出可能产生的问题。

5.答案(A):针对问题,给出可能的答案,可以是多个。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把这五个步骤总结一个中文名称:情冲期问答

那么我学会了这个方法后,是怎么用这个方法帮助我解决问题的呢?

1、情境(S):我分析了下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背景。背景是:作文培训,家长要高分数,领导要续课率和转化率。学生离开老师指导作文水平不变。

我遇到的问题是:学生每个人问题不一且多,批改是一对一导致拖堂,被投诉,被领导批评。

2冲突(C):在如何提升续费率和转化率问题上。冲突是:1、学生水平不一无法理解作文多处出现的问题,并改正。2、一对一辅导,导致工作量增加,家长投诉,领导批评。可能影响后期续费。

3.期望(E):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冲突问题,期望在课程的时间内,能够让学生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修改作文得到提升,脱离老师的辅导作文水平能保持,并取得好成绩,保持续课率,提高转化率。

4. 问题(Q):依据冲突和期望,写出可能产生的问题。如何在不拖堂的情况下,保证孩子们能够理解各自的不足并改进,并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写好一篇作文,提高续课率和转化率,避免被投诉和领导批评?

5答案(A):针对问题,给出可能的答案。比如1、从一个问题入手,逐步解决。2、跟家长及时沟通,并了解孩子的情况。并有意无意地在孩子提升时,提一提可以转介绍等等。3、做好服务,提高孩子作文水平,上课氛围调整好。4、严格根据时间点进行知识讲解,并在写作文时,观察孩子的写作情况及时跟进。5、跟家长说明情况,跟领导汇报与家长沟通结果,工作结果,并把遇到的问题及时跟领导沟通。

结论:经过这一番梳理后,我发现我能够更清晰地知道如何针对不同孩子进行有效地提升作文,避免自己的工作量增加、被投诉、被领导批评。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觉得情冲期问答模型难,有些复杂。为什么找出与自己相关的具体问题,要用几个步骤。正是因为一个问题,如果背景不同的话,冲突矛盾期望不同,产生的问题和答案也会不同。所以情冲期问答看着复杂,其实帮助我们梳理捋顺问题后,反而是找出自己相关具体问题很方便的一个模型。

【Where】

情冲期问答分析法适用于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的事情。不同的背景同一个事情会有不同的问题,导致结果不一样,因此要对自己当前所面临的情况要清晰。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显像提问】

现在,请大家现在回想一下,在过去3个月内,你遇到过什么场景,是适合用情冲期问答分析法的?

比如,有领导安排了让你觉得有些困难的任务,比如孩子学习不认真,比如想要跳槽却又不知道怎么抉择,比如想要去远方发展但顾虑重重等等。

【现场指令1】请大家想想,写一写。完成的小伙伴可以扣个1。

【现场指令2】现在请一位小伙伴给我们分享一下你想到曾经的一场景,只分享场景就行,时间1分钟。

学员领悟场景分享:

我的问题是,我儿子有一个最让我头痛的大问题,就是这个睡眠的问题。几乎说是有点颠倒的状态,可能都得到凌晨两三点来睡,那但是在这样睡眠又不足的情况下,他又很爱去健身。在我看来,他就是健身有强度,运动完了,但是又没有休息好,我就总总是说他。你这样大运动量的健身,又没休息,这样对你的健身有没有意义吗?这不是你的睡眠不解决你这个健身能起到健身的作用吗?这是我想到的场景。

【拆书家反馈】

谢谢领悟小伙伴!刚才领悟小伙伴说到了一个关于睡眠健身跟他儿子发生一个冲突的场景。

【A1+反思加工】

接下来,请大家利用今天学到的情冲期问答分析法,如果回到之前的场景,你会如何处理?大家想一想,写一写。时间4分钟,完成的小伙伴可以扣1。

表格:

S情景 C冲突 E期望 Q问题 A答案

问题背景 具体问题矛盾 自己希望得到的结果 根据冲突和期望产生的一些问题 可能的解决方案

难题、意外情况根据冲突

【现场指令2】

我看大家都基本完成,现在请xx老师,分享下,你会用情冲期问答怎么帮助自己解决过去那个问题,时间2分钟。

学员领悟:

那现在我来做一个分享,就刚才我说到这个情境问题就是我儿子这个。关于睡眠和健身的问题,所以它的冲突在于健身是要在休息好,饮食合理的搭配,这样的前提下才能算是一个有效的健身。所以冲突我儿子的冲突是在没有休息好,饮食也没有合理,然后又健身,所以冲突在这边,那我的期望是希望儿子能够调整作息时间。

合理的搭配饮食,由这个期望,我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如何保证?睡眠时间能够达到七个小时,然后又尽量的做到早睡。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能够保证他的一个饮食搭配合理健康?

根据这个问题,我自己给出的答案是,第一步是和儿子做一个沟通,然后和他一起制定一个计划。在他愿意的情况下,第二步是以一个月为计划在第一周,每天看看能不能提早30分钟。

入睡。在第二周看一下能不能提早一个小时上床睡觉,这是关于调整睡眠,那关于合理饮食?由于他经常睡的大,中午的才起来,早餐没吃午餐就起床就没什么胃口。在这边,如果他能够早睡早起的话,在饮食这一块他就可以。有个营养的早餐,然后午餐也能够跟我们一起来吃午餐也比较。菜的品种也会比较多,经常有的时候他自己一个人起来,吃的就比较随便。

关于饮食这一块,还可以保证一些。中间两餐之间的点心来保证它的蛋白质的摄入,还有一些纤维的摄入。这就是我的一个。我的解决方案。好,谢谢我的分享到这里。

【拆书家反馈】

然后谢谢领悟小伙伴的分享,那刚才领悟小伙伴们分享了一个他的一个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他儿子就是运动,然后但是你知道休息时间却是规律的。然后这导致他觉得的话并不是真的一个运动,然后也可能会影响到一个身体的健康,所以不是一个真的健身哈。那他根据自己的一个期望,在关于他孩子饮食跟休息上的这个问题,关键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他能够休息好,又能吃得好。然后他也根据这个的话提出了一些自己要的问题就是怎么让他更好的休息,怎么能更好的一个有饮食上的改进了。然后也根据得出了几个关键的解决方案,而且还是一个循循渐进的方案。非常感谢领悟小伙伴的分享!

情冲期问答 可以根据我们背景提出的问题,给出可能的答案。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避免主观臆断,让产生的解决方案有偏颇,我们就可以用5why法来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解决问题。

【过渡】

请大家跟我一同往下走,来到我们的第二个拆页,《提问力》这本书提到的丰田五问法。

的作者有三个人,一是赵周。他是拆书帮创始人,教育实践家,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二是李真老师,拆书帮武汉分舵的创始人,三是丘恩华老师,拆书帮广州分舵创始人。这是一本提高个人提问能力的书,这本书让你通过提升提问能力,同时提升思考力、沟通能力。让你走出负面,充满正能量。

A(优势)  跟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内容不仅专业,而且内容易懂又详细《提问力 》。

B(利益点1)   这本书会教会我们学会不同场景怎么应用提问力,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帮助我们扩展眼界。

(利益点2)5Why法,能帮助我们深入问题,直击问题核心,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拆页2】

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拆页后,学习者能够在遇到问题,应用这个拆页的方法,深入问题,直击问题核心,更有效地帮助自己或者他人解决问题。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请大家花一分钟的时间看下,看完请扣1


【R:阅读原文2】

“五问法”,源自一本讲精益生产的书。这本书在制造业鼎鼎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书名叫作《丰田生产方式>》,作者大野耐一,被称为丰田生产方式之父。

在《丰田生产方式》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台机器不转动了,你就要问:

“为什么机器停了?”

“因为超负荷,保险丝断了。”

“为什么超负荷了呢?”

“因为轴承部分的润滑不够。”

“为什么润滑不够?”

“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为什么吸不上油来呢?”

“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为什么磨损了呢?”

“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

反复追问“为什么”,就会发现机器需要安装过滤器。

如果没有问到底,换上保险丝或者换上油泵轴就了事,那么,几个月后就会再次发生同样的故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What】(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个例子生动诠释了丰田生产方式中著名的“五个为什么”(5 Whys)分析法,其核心是通过连续追问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而非停留在表面症状。

【意译案例】如果运用五问法来找无法坚持运动的根本问题,那我可以怎么操作呢?我会开始问自己:

为什么坚持不下去?
因为每次运动后都觉得特别累,第二天不想动。

为什么运动后会特别累?
因为运动强度太大,超出身体承受范围。

为什么一开始就选择高强度运动?
因为看到别人练得猛,觉得自己也该快速见效。

为什么总想快速见效?
因为社交媒体上全是见效快的营销内容,让人焦虑。

为什么容易被这些内容影响?
因为缺乏科学的运动知识,急于追求成果,自卑、虚荣心等问题。

如果没有问到底,我会觉得继续盲目追求短期效果,然后开始各种摆烂。

【异议预防】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误以为5why法必须严格问满5个问题,或者只能问5个问题。其实"5"这个数字更多是象征意义——它代表的是持续追问、层层深入的思考方式。关键在于通过递进式提问穿透表面现象,直到触及问题根源。实际应用中,可能3问就能锁定核心,也可能需要7问才能突破认知盲区。这个方法真正的价值在于培养"不满足于浅层答案"的思维习惯,用科学追问代替惯性假设。

【How】(具体怎么做呢)

1. 第一个问题,直接表述现象。

比如文中“为什么机器停了?”

2、第一次追问。

3、层层深入追问。

每一个为什么都要基于前一个答案。无论是自问还是帮助别人,要提醒,不能回答的太过表面,要有具体可观测的动作或者事物。比如人为失误,设备老化。而是要像例子中那样:为什么超负荷了呢?”“因为轴承部分的润滑不够。”“为什么润滑不够?”“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4、 确认根本原因。

追问到某个原因,并能够解决第一个问题,问题大概率不会复发。那么就是根本原因。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就像生病只吃止疼药不查病因,可能带来这些“后遗症”: 问题反复出现。比如机器总故障,若只换零件不查原因,下次还会坏。花时间金钱在表面补救上。容易冤枉员工。比如交货延迟,若只怪工人慢,实际可能是采购原料太晚。问题重复出现,大家会觉得“反正解决不了”,逐渐躺平。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问题原因复杂、需要长期,而非临时补救。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深入找寻核心问题。

不适用于问题太简单,原因显而易见、没有足够信息或数据支撑、紧急情况。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以上是对这个片段的讲解,接下来我们进入演练环节。

请各位老师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孩子这次数学成绩考的不理想。请大家在各自的小组试着演练,一个扮演母亲,一个扮演孩子,要运用到今天所学的5why法。

给大家7分钟时间讨论,稍后邀请一组老师来进行演练。

第一个问题 : 直接表述

第一次追问

层层深入追问 :要有具体可观测的动作或者事物。

停止:答案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就停止,没有就继续

小云扮演母亲,小吴扮演孩子

小云:我看上一次你的数学分数考了80多分,这一次只考了60多分,为什么这一次这个成绩下降了?

小吴:单元的内容感觉有点难,上老师上课好像都没有很听懂,没有完全消化理解。

小云:那为什么上课的内容没有完全消化理解?

小吴:可能会跟我没有事情,没有课前去预习,课后也没有再去针对不懂不会的问题。没有再去找老师。继续去追问一下。

小云:为什么没有做预习和追问的这样的动作?

小吴:为什么没有预习。关于知识点,那天可能是作业做到很迟,就没有预习就直接去。我好像对于去私下去找老师这个问题还是心里还是有一点点的。小畏惧。

【拆书家反馈】

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演练

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想想,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内,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比如:

1、暑假,你一再跟你孩子强调不要一直看手机,但是对方总不听,还顶嘴跟你吵架,或者偷偷半夜玩。

2、你一再跟家人说不想相亲,但是家人却一再无视你的要求。

3、公司的一个同事总是阴阳怪气地跟你说话,让你很不舒服。

等等

下面给大家2分钟思考准备的时间,稍后我会邀请小伙伴进行分享。

小吴分享:

我遇到的问题是我希望自己每天早上能够。早起站桩20分钟,但是经常都没做到。

【拆书家反馈】感想小吴的分享。

【分布催化】

接下来情小伙伴们想想,如何使用刚才介绍的5why法,帮助自己前面的那个问题找到核心的本质问题呢?

每位小伙伴花四分钟的时间,想一想,写一写。

等下请小伙伴来分析下,分享2分钟左右时间。

小吴分享:

为什么不能坚持早起来站桩?因为晚上就睡得比较迟,早上起来以后就是时间。就比较匆忙,只够洗漱一下,吃个早餐,所以就没有时间来站桩了,

为什么会睡得很迟?因为睡前总爱刷刷手机刷视频,有的时候一刷就停不下来,经常有的时候会刷到12点多一点。

那为什么总爱刷手机?就觉得工作了一天,只有到了晚上这段时间可以觉得全身心的放松下来。然后感觉只有这段时间是属于自己比较自由的时间。然后就就很爱用来刷手机。

为什么会觉得只有这段时间是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因为白天一整天,除了工作上的事,回到家以后还有很多家庭的事情要忙。没有过多的属于自己的一个空间,所以导致自己在睡前这段时间总是很爱刷手机,也因为刷手机。所以睡的迟,早上起不来。我接下来要做的是让自己尽量早睡早起才能够保证站桩的时间。

【拆书家反馈】

非常感谢小吴小伙伴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小吴小伙伴用法就是从自己为什么不能早起站桩这个事情,然后层层的分析就是说。因为自己晚上休息,会忍不住刷手机,导致自己就晚睡了。帮助自己找到了一个根本的原因,好谢谢!再次谢谢小吴小伙伴的分享!

【结束语】

当工作计划或生活学习遇到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情冲期问答模型:情:情景、冲:冲突、期:期望、问:问题、答:答案。逐步帮助自己梳理、洞察遇到困难之处的问题所在。5Why法,深入问题,直击问题核心,解决问题。

今天我的拆书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