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引入
1、【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马雯雯,雯是蒋雯丽的雯。(M)
目前在一家国内头部的企业软件公司做培训工作,主要是帮助公司的服务业务线做培训体系搭建和组织能力提升。(T)
工作之余我也喜欢烹饪和烘焙,如果将来有机会可以给大家露一手。(V)
2、【图书介绍】
l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忙碌的工作日晚上,你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疲惫地回到家。你的伴侣也在家,正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玩手机。你注意到家里乱糟糟的,吃完的碗筷放在餐桌上没收拾,脱下的衣服随手丢在沙发上。(事件)
l 你会怎么处理呢?(提问)
l 指责、批评是暴力沟通的典型表现,会伤害对方的感情,导致关系紧张。暴力沟通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影响)
l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基于爱、理解和同情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它能够疗愈内心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引发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化解人际冲突、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非暴力沟通倡导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进行沟通,我们今天会用两个拆页把非暴力的四个要素串起来,运用这种方法来有效表达感受、提出请求。(解决)
3、【学习目标】
学习完今天的拆书后,学习者能够在人际互动情境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法,准确区分自身感受与想法,察觉自己背后的需要,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行为请求,以达成有效沟通。(总学习目标)
4、【分组与过渡】
我们今天的拆书活动需要用小组协作,我们分一下组,咱们今天人不多,总共就分为一组,还需要一位组长,由慧峰担任一下吧。(分组)
二、拆页一 有效表达感受
这个拆页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能够区分感受和想法,并且运用今天学习表达感受的步骤,来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拆页一学习目标)
1、【R阅读原文拆页】
被压抑的心灵,来源《非暴力沟通》P39
在一次工作坊上,一位大学生提到他的室友在夜晚将音响开得很大声,一整夜他都无法入睡。我询问他对此事的感受,他说:“我觉得晚上把音乐放得这么大声是不对的。”我提醒他,虽然他用了“觉得”这个词,但他所表达的是他的想法,而非感受。我请他再次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我觉得,那样做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一个想法而非感受。他想了想,激动地大声说:“我对这件事情没有任何感受可言!”
很明显,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感受。遗憾的是,他体会不到感受,更不用说表达了。对许多人来说,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对律师、工程师、警察、企业经理人、军人尤为困难,流露情感与他们的职业形象相冲突。而在家庭中,家人之间无法交流情感,是很悲哀的。乡村歌手瑞芭·麦克英特尔(Reba Mc Entire)在父亲过世时写了一首歌,名为《我未曾认识的伟大人物》。许多人渴望与父亲建立情感连结,却从未能做到,她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份感伤。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请别误会我的意思,我的先生是个很棒的男人,只不过我从来不知道他有什么感受。”有一次,一位女士将先生带到了工作坊中,上课时,她对他说:“我觉得我就像嫁给了一堵墙。”而这位先生的反应真的像极了一堵墙,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一言不发。恼羞成怒的太太转向我大声说:“你看!他永远都是这样,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我真的像在和一堵墙过日子。”
“你是不是感到孤单,想要和先生有更多情感上的交流?”我回应她。在她表示认同后,我尝试让她理解,类似“我觉得我就像嫁给了一堵墙”这样的话,不太可能让她的先生明白她的感受与渴望,反而更容易认为她在批评他。并且,这类话语最后往往会真的应验,也就是说,当先生听到太太批评他“像一堵墙”时,会感到委屈和气馁,因而不愿意做出回应。这样一来,先生像是一堵墙的印象便会在太太心中进一步得到强化。
2、【I重述知识点】
好的,我看大部分伙伴都读完了,我先简单说一下这个拆页。
What:好的,我先问一下大家,这个拆页中频繁出现的、容易让我们产生混淆两个词是什么?学习者:感受、想法(学习者互动)对,想法和感受。这个拆页主要是通过两个案例,向我们呈现了想法和感受的区别。
①想法,是经过大脑分析加工而产生的判断,比如分析问题或者做决定;
②感受,是心里自然冒出来的情绪,通常是形容心情的形容词,比如开心、难过、生气。
我们先看原文的例子:
l 我觉得晚上把音乐放得这么大声是不对的——是经过大脑分析加工的判断,还是心里冒出来的情绪?对与不对,显然他分析过的——想法
l 那样做会打扰到别人——是大脑加工出来的判断,还是心里冒出来的情绪?会不会打扰到别人,肯定要经过大脑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所以是——想法
l 我真的像在和一堵墙过日子——是经过大脑分析加工的判断,还是心里冒出来的情绪?经过了大脑加工了吗?如果不好判断,那看看是不是感受,是形容心情的形容词吗?显然不是——想法
l 我感到孤独。——大脑加工出来的想法还是心里的感受?孤独,是形容心情的形容词吧——感受
我们再举几个原文中没有的例子:
l 小红这个人不地道。——这个有点难度。地道,是形容心情的形容词吗?不是。是说小红这个人的,所以是大脑加工的想法(想法)
l 我看到这一幕真的很害怕。——是形容心情的形容词吧(感受)
l 今天赢了比赛,实在是太让人兴奋了。——是大脑加工的判断吗?不是,兴奋显然是形容心情的形容词(感受)
所以通过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感受通常是形容心情的形容词,开心、快乐、沮丧、焦虑,而想法是大脑做出的加工判断类的。(辨析易混淆概念差异、明确知识点适用边界)
Why:为什么我们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直接说想法呢?说感受,我们是在交流感情,特别是家人之间,原文中也说了,如果无法交流情感,是很悲哀很可怕的。并且,有很多想法,听者听起来像批评,听到的人会感到委屈和气馁,因而不愿意做出回应,这会让我们的感情更加疏远。(不这么做的坏处)
How:那我们应该怎样表达感受呢。
l 我的观察:说出观察到的事实;
l 我的感受:说出感受。别忘了感受通常是一些形容心情的形容词。在学员手册上给大家提供了【感受词汇表】
(具体步骤)
附1 感受词汇表
(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欣慰 心旷神怡 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2)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
恼怒 愤怒烦恼 苦恼 生气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 不高兴
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委靡不振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 无精打采
尴尬 惭愧 内疚妒忌遗憾 不舒服
举个例子来说,我加班到晚上9点,回去看到老公悠闲地躺在沙发上,吃完饭的碗筷都没有收拾。以前的我会说,你吃完这顿饭,就不能把桌子收拾一下吗?这是不是指责、批评?现在我学了非暴力沟通以后,我会说,老公,我今天加班了,回来看到餐厅没有收拾——这是我观察到的事实,我有些失望——我的感受。(举例子/反例变正例)
Where:这个非暴力沟通表达感受的做法,非常适应于家庭、亲人、朋友之间的情感表达,职场中很多场景特别也都是适用的,这个方法可以加深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链接。当然在一些紧急的场景中比如抢险救灾、紧急工作任务的时候,我们往往就先不谈感受,直接下达命令了。
可能有人会说,感受是主观的,我们不是更应该基于事实和流程做事吗?为什么要表达感受呢?这个就要考虑我们非暴力沟通的适用边界了,说感受,的确是主观的,但是可以加深人们之间的情感链接。如果我们只是提要求、做事情,也许也是可以很好地完成事情,但是情感的好坏确是无法保证的。(预设异议)
3、【A2具体应用】
刚刚我大概说了一下这个拆页,我自己是非常认可用这个方法来表达情感的,接下来我们今天用一个新的方法来练习一下,我们化身为编剧。
请自己编一段小故事,设计出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双方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要使用“非暴力沟通”来表达感受。请将剧本摘要写在在纸上。先自己思考、写在纸上,3分钟的时间编写剧本、3分钟时间小组内分享。一会我们找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剧本,如果剧本好,我们可以考虑选定演员演绎一下。注意,剧本是指向未来的,你假设未来会发生的一个场景,而不是过去已经发生的。(编剧本)
好的,我们找1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剧本。
分享者:须志
时间:下班晚高峰
地点:马路上
人物:我、电动车大哥、步行小女孩
背景:一个下雨的晚高峰,我骑着电动车在十字路口,突然窜出来一个小女孩跑过来,为了躲开小女孩,我撞上了旁边骑电动车的大哥,但是速度不快,双方都没有受伤,只是两个电动车撞在一起
对话:
l 电动车大哥:怎么骑的车,不知道看着点?
l 我:不好意思大哥,今天下雨路有点滑,刚刚突然跑来一个小女孩,我为了躲她,所以撞了你电动车,我感到很抱歉。
l 电动车大哥:行了行了走吧,下次都小心点。
三、拆页二 有效提出请求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怎么正确表达感受。第二个拆页我们要学习的是有效提出请求。这两个拆页是递进关系。(两个拆页的逻辑关系)
这个拆页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完以后能够学会使用表达请求四步骤,在向他人表达感受的场景中能找到自己感受背后的需要,并说出感受,表达请求。(拆页二学习目标)
1、【A1量表自测】
我们先用1分钟的时候做个小测试。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量表自测)
l 当我有强烈情绪时,我会先直接表达感受(如担心/焦虑),而非仅抱怨事实——1, 2, 3, 4, 5,6
l 我能将模糊的抱怨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请求——1, 2, 3, 4, 5,6
l 如果对方未理解我的需求,我会换方式明确请求而非重复原话——1, 2, 3, 4, 5,6
l 提出请求时,我会用正向语言说明希望发生什么——1, 2, 3, 4, 5,6
l 表达需求后,我会主动确认对方是否理解我的请求——1, 2, 3, 4, 5,6
都写完了以后我来简单说一下,这个测试题主要是帮助大家自测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提出请求的习惯
l 6-12分:更习惯情绪宣泄或模糊抱怨,较少系统区分感受/想法,或提出具体可行的请求。接下来拆书可以帮你找到明确的提出请求的方法;
l 13-19分:能尝试表达感受和请求,但准确性、清晰度不稳定,如混淆感受/想法、请求不够具体/正向,今天的拆书可以帮你精进技巧;
l 20-25分:多数情况能清晰表达需求,复杂场景或高冲突下易波动,如压力下退回原始模式、深层需求识别不足,今天的拆书可以帮助你强化场景适应力(高难度对话、需求深度挖掘、灵活调整策略),实现稳定发挥;
l 26-30分:能熟练运用技巧,聚焦策略性沟通(如引导对方需求、预判冲突、非语言整合),今天的拆书可以帮助深化和体系化应用。
(自测题解释)
2、【R阅读原文拆页】
明确谈话的目的,来源《非暴力沟通》P69
有一次,我乘火车去机场,坐在我正对面的是一对夫妇。对于赶飞机的人来说,慢速行驶的火车是十分烦人的。过了一会儿,对面的那位先生就气冲冲地对太太说,"我从没有见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他太太看起来有点不知所措,什么话也没说。通常,大多数的人在没有得到期待的反馈时,会将所说的话重复一遍。这位先生也是如此。接着,他就高声喊道:“我从没有见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
太太看起来更加局促不安。她转过头去,和他说:“这趟列车行驶的速度是由程序控制的。” 我不认为,她先生会对这样的回答感到满意。事实上,她先生更为恼怒,更大声地嚷道:“我从没有见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这时,太太终于失去了耐心,厉声地说:“那你想我怎么样?下去推火车?”于是,两个人都处于痛苦中!
这位先生想听到什么呢?我相信他想要的是理解。如果他太太意识到这一点,她也许会说:“你希望火车开得快一点,是担心误机吗?”在之前的对话中,太太感到了先生的不安,但不清楚他想要什么。
3、【I重述知识点】
好的,我看大部分伙伴都读完了,我先简单说一下这个拆页。
What:这个拆页主要讲了一对乘坐地铁赶飞机的一对夫妻的对话。原文的火车我们就理解为地铁就可以了。两个人在对话中都不愉快。
Why:他俩的谈话为啥不愉快呢?我想原文的的最后一句话给了我们答案:太太不知道这位先生跟他说这些想要干什么。先生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提出请求,导致妻子没有get到丈夫的意思,两个人都不高兴。生活中我们往往也有很多这样的经历,如果提出请求的方式不对,不仅请求得不到回应,还会伤害双方的感情。(不那么做的坏处)
How:我们再来说,怎么正确表达自己的请求呢?非暴力沟通是这样倡导的,和刚刚的拆页是顺延的
l 表达感受:表达感受的方法我们刚刚学了,说出观察到的事实,然后再说自己的感受;
l 察觉需要:需要是我自己的需要,不是对别人的要求。在这里先生的感受明显是不安的、是焦虑的。他的需要是什么呢?学习者:共情、感同身受、理解。非常好,原文的最后一段也给了我们答案(学习者互动)他需要的是太太的理解。需要这个概念,在非暴力沟通中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单独能成一个课,而很多人在表达自己的需要时会挖掘不到自己真正的需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今天把一些常见的需求清单给大家列示了一下,方便大家去深挖一下自己提出这个请求的底层需要。
附2 需要清单
(1)自由选择
选择梦想/目标/方向
自由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梦想、目标和方向
(2)庆祝
庆祝生命的创造力以及梦想的实现
纪念人生的失落:亲人的去世或梦想的破灭等(表达悲伤)
(3)言行一致
真诚 创造 意义 自我肯定
(4)滋养身体
空气 食物 运动
免于病毒、细菌、昆虫及肉食性动物的伤害
休息 住所 触摸 水
(5)玩耍
乐趣 欢笑
(6)情意相通
美 和谐 激励 秩序 平静
(7)相互依存
接纳 欣赏 亲密关系 社区 体贴 成长
安全感 倾听
诚实(诚实使我们能够认识和超越自己的局限性)
爱 信心 尊重 支持 信任 理解
l 提出请求:两个要点,正向表达,是“做什么”,而非“不做什么”。比如说,你别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这个就不是正向表达,不要、别,这些都是负向词,把这个请求变成正向的:把玩具收到玩具箱中。这是第一个要点另一个要点是具体的要求、可以直接行动的。比如说,我希望你多关心我一点,这个要求就不太具体,怎么是多关心,怎么是少关心?想清楚你当下想要什么,我想你今天下班来接我。这个案例中,先生要的是显然不是太太下去推地铁,而是理解与认同,他可以这样表达:你可以理解我的焦虑和不安吗?(具体步骤)
我举一个例子,母亲对青春期的孩子说“你怎么还不去理发呢”?我们认为这是一句指责的请举手(现场4位学习者全部举手)
再问一个问题,这位母亲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学习者:让儿子去理发。学习者珊妮:我这么跟我儿子说,他肯定是不会听我的。拆书家: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把先这个问题记下来,接下来的拆书中,能得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回应与反馈)
母亲想表达的是让儿子去理发,但是儿子听起来可能就是指责,这就是不恰当提出请求的方法会带来的误解。这位母亲这是直接上了第3步提出请求了,没有表达感受和需要。要求是具体的,但是不够正向。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把它看作是命令或指责。如果父母想避免误解,那么,他们可以先说出感受和需要:“儿子,我看到你头发长度有点遮住眼睛了(观察的事实),我担心(感受)这会影响你的视线,特别是在骑自行车的时候。(需要:安全考虑)。去理发好吗?这是请求,正向的、具体的。
Where:这个非暴力沟通提出请求的方法,适用于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沟通的场时候,要有爱、同时又要时间充分。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命令别人,让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就像我们刚刚说的要求、命令,那么这个工具就不并适合比如抗洪救灾、紧急工作任务等。
有些人也许会说,"我没有什么请求,只是随便聊聊。”但其实我们在和另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希望有所回应。就像那位乘火车去机场的先生,他想要的是对方的理解。有时候,我们期待的是如实的反馈--我们想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
还有些人会说,这也太麻烦了,从感受到需要再到请求,这效率会很低吧,而且有时候很明显对方就能明白我们的意图,怎么还用这么复杂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误区,我们的表达,到他人的理解,差着一个鸿沟,如果我们不用这个方法把话说清楚,你说话的时间是缩短了,但是可能造成误解,整体并没有提高效率。(预设异议)
4、【A3现场演练】
①明确问题(明确表象问题)
讲到这,大家有没有不清楚或者有疑问的地方?或者你觉得用这个方法可能存在的困难是什么?
没有的话,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过去三个月向他人提出请求的一个失败案例,小组内分享一下,每个人2分钟。
l 须志案例:我想和朋友在街上用拳头把西瓜劈开在马路牙上吃西瓜,朋友没答应,可能是出于形象考虑吧。
l 安卓案例:我提出双面街道资源要求,供应商说办不到,因为合同已经约定好了,所以我坚持一定要这些资源。供应商没别的话,就是办不到,给我气个半死。
l 珊妮案例:我让儿子和我一起跑步,儿子死活不答应。
——好,我们思考一下,刚刚的这些案例,有没有相同点可以合并的?学习者:不太相同,不好合并
好的,我们今天是微行动学习,时间有限,咱们集中讨论一个问题,我数一二三咱们共同指向最感兴趣的问题。(投票选出)
接下来和大家确认一下,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是:合作方案已定,钱已付,合同约定的资源必须要有,但供应商不能交付合作方案中约定的资源,对吗?
②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就刚才的问题,讨论一下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这些原因中,最本质原因是什么?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组长帮忙记录一下讨论的内容。
(小组讨论)
③明确问题本质
我们5分钟的讨论时问到了,接下来,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l 对方未提供可替代解决方案
l 双方沟通陷入僵局,未引导对方满足自己的诉求
l 双方沟通陷入情绪化,没有摆脱情绪化,提出请求
l 对方不能达到我的要求,如何引导对方满足自己要求
好的,我们讨论出4个原因,问一下安卓,这4个,有没有可以合并同类项的,还是说其中某一个你觉得最符合你这个问题的本质核心?
安卓:第二第三个,我觉得可以合并一下,构成这个问题的本质:双方沟通陷入情绪化时,没有摆脱情绪化来引导对方实现自己要求。
大家同意吗?(现场都同意)
④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本质已经有了共识:双方沟通陷入情绪化时,没有摆脱情绪化没有摆脱情绪化来引导对方实现自己要求。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是:双方沟通陷入情绪化时,怎么摆脱情绪化来实现自己的要求。我们就一起来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吧。我们今天时间有限,未必能100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想问一下大家,特别是安卓,就这个问题,我们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或者说是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就算满意?安卓:摆脱自身情绪,提出Plan B的要求给对方。问大家同意吗?(现场都同意)好的,那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解决方案的目标了。
给大家5分钟的讨论时间,大家可以小组内畅所欲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组长帮忙记录一下,一会请分享一下讨论的成果。
⑤派代表讲解组成果
5分钟时间到了。我们请慧峰分享一下我们讨论出来的最终解决方案是什么。
l 用故事打动对方、示弱;
l 察觉自己的情绪信号,每当出现,先转移注意力;
l 请第三人介入;
l 用当面沟通的方式(区别与线上);
l 换人沟通。
形成最终解决方案并向学习者确认。
(微行动学习)
5、【A2具体应用】
好的。经过刚刚的演练,相信大家对非暴力“提出请求”三步法已经基本掌握。留一个小作业,即使你已经在理智上认同了非暴力沟通法,知道要这么提出请求,但是多年的习惯可能还是让你在事情发生之时用原有的方法去处理。那么,接下来的2个周内,我们要留心自己向他人提出请求的场景,每当发生,记录下场景,然后对应写下“感受、需要和请求”。相信经过几次复盘,我们就会慢慢养成非暴力沟通提出请求的习惯。(布置任务:复盘)
安卓分享
l 人物:安卓、丽丽(同事关系)
l 时间:6月30日中午
l 地点:公司接待室
l 背景:安卓进公司接待室,看到接待室卫生很差,地上好多垃圾,同事丽丽正坐着嗑瓜子
l 对话:
安卓:丽丽,我看到接待室地上有垃圾,我一会有客户要来,我担心(感受)客户一会来看到,我想给客户留个好印象(需要),你能帮我打扫一下吗,我马上要去接客户了(请求)
丽丽:好的好的,不好意思,我刚刚吃饭弄得有点乱,我这就收一下,你去接客户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有效表达感受:我观察到的事实、我的感受。还学写了如何有效提出请求:先表达感受、再察觉背后需要、再表达请求。
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学习与交流的内容、技巧运用到生活中,让我们的沟通远离暴力。感谢大家的参与,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强有力的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