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欢迎参加拆书帮南昌火炬分舵的拆书活动。我是拆书家周姣姣,本次练级级别是2-4,预计用时50-60分钟。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两个孩子的妈妈,心理咨询师,练级中的拆书家。
【分组】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先分个组,稍后有讨论环节,请左边两位小伙伴一组,右边两位小伙伴一组。
【FAB图书法介绍】
今天拆解的片段均选自《关键对话》,在正式拆解前,我用FAB法向大家介绍下这本书。
F(特征):
《关键对话》是一本实战型沟通技巧书籍。由科里·帕特、约瑟夫·格雷尼、罗恩·麦克米兰、艾尔·史威茨勒等4为资深专家共同创作。他们基于20多年的研究和对全球10万余人的跟踪调查,甄选出大家公认的对话高手,提炼出公认沟通高手的核心行为模式,总结出一套可复制的方法论。
A(优势):
与其他同类型沟通类书籍对比,本书的独特优势在于,作者团队依托深厚的专业研究,深度分析高分险、高情绪化的沟通场景,提供一套系统、易上手的沟通工具。
B1:
学习本书,能显著提升沟通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有效降低冲突成本。想象一下,在工作中团队意见不合时,你能巧妙协调,让大家达成共识,提高效率,职业发展之路自然会更顺畅。在生活中与家人、朋友产生矛盾时,你能通过良好沟通化解误会,让彼此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B2(学完片段可得利益)
今天我们将学习对比法和共同目的法,掌握这两个方法,能让我们在复杂沟通中更高效地达成目标。
【片段关系】
今天选择的两个片段,对比法和共同目的法均是营造安全氛围的关键技巧,属于并列关系。对比法专治误会,解决沟通过程中产生的误解;共同目的法化解目标分歧,解决双方想法、目标的不一致的问题。两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合使用。
【学习目标一】
大家通过拆页一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对话遇到误解而产生冲突风险时,运用对比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或观点,及时化解误会,重建信任。
下面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片段一,阅读好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
【原文片段一】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
对比法是一种是非型陈述,其结构包括以下两部分:
- 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否定部分)。
- 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
举例如下: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这样一来,你就能消除安全威胁,继续讨论视察问题,寻找补救措施了。
“很不幸,就在我准备安排视察工作时,公司副总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当场解决,否则会给公司业务带来巨大影响。这样吧,我看明天能否让她过来视察你们的工作,她要来这里参加剪彩仪式,我看到时候能否向她展示你们的工作成绩。”
在对比法的两段式陈述中,否定部分相对更为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可危及安全感的误解问题。对辛苦工作的员工来说,他们误以为你根本不关心他们的付出,懒得向他们通报情况,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此,你必须首先说明不希望出现的情形以便消除误解,让对话中的安全感恢复到正常水平,然后再说明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记住,营造安全氛围永远是第一位的。
【拆解原文一】
【what】
在与对方进行沟通时,识别到对方有误解时,使用“对比法”,通过暂停争执、否定误解、肯定意图步骤进行沟通,营造安全沟通氛围。
【why】
对比法能快速消除误解,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让对话重回安全轨。,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继续交流,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一般做法】
在沟通中,如果感受到被误解,一般人马上会变成攻击模式,指责对方做的不好、不对的地方。比如使用:你总是……,你从不……。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这样做的话,立刻让对方感到被攻击,不被尊重,触发防御或反击心理,关闭沟通通道。
在对话中一旦误解产生,安全氛围破裂,对话很容易升级为争吵,问题根本无从解决。当人们感到被否定、被威胁时,本能反应往往是“战或逃”,要么像鸵鸟一样沉默逃避,要么像刺猬一样攻击对抗。
【how】(细化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
1.暂停争执:识别“对抗信号”,如出现指责、沉默情况,敏锐察觉对方产生误解的信号后,暂停对话。
2.否定误解。开口时可以用“我不希望你觉得...”或“我并不是要...”这样的话术作为起始,缓和紧张气氛,先给对话“降温”。这是对比法使用的关键点,它可能就是对方误解你的点,说清楚可以消除误解,营造继续沟通的安全氛围。
3.肯定意图。清晰明确地表达你的真实目的,为沟通指明方向。建议话术“我的本意是…”或“我希望…”,让对方明白你的善意出发点。
【失败案例】
有个周日上午,我要送女儿去培训班。她动作慢,我急得不停催促:“快点啊,要迟到啦!”当她突然说“我不想去上课”时,我脱口吼道:“两分钟内不准备好,这学期课都别上了!”结果她委屈地哭了,问题没解决,还伤了她的心。
【成功案例】
看到她情绪爆发后,我意识到这样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继续争执下去。我迅速调整策略,蹲下与孩子平视(暂停争执),和她说:“点点,妈妈不希望你觉得我只在乎上课迟到,总是唠叨你催促你(否定误解)。你是想周末早上多玩一会,再去上课是吗?(肯定意图)”孩子点头后,我们一起商量制定了新的周末早上时间安排。通过对比法,将对抗转化为合作,问题迎刃而解。
【预防异议】
可能有小伙伴会说,使用对比法会不会显得太刻意,反而让沟通变得别扭?其实并非如此,在沟通中,清晰传达自己的意图至关重要,对比法可以帮你避免误解,精准传达信息。我们经过适当练习,就能自然而然运用。
【where】
对比法适用于与人沟通有误解时,包括在职场上和同事、领导交流,在生活中和家人、朋友沟通时,只要察觉到对方有误解时,就可以试试它。
在处理原则性问题、情绪化冲突时,使用对比法可能会加剧对立,而不是解决问题,此时使用对比法不适用。
A1【激活经验】
请大家回忆一下,最近在工作或生活中,有没有哪次沟通,因为误会搞得不愉快的场景?
比如: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孩子生气的摔笔,认为父母只在乎学习成绩;客户表情愤怒的表示要投诉,你越解释对方越生气;同事对方案意见不同,沟通进入争吵等等。请把事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简单写在便签纸上。1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
分享者袁斌:我有健身的习惯。周三晚上健身时,老婆给我打视频电话,我和她说好累。她说你好累就不要健身啦,就去好好休息吧。我觉得她在打击我的积极性,让我很不舒服不开心,就挂断电话,晚上打电话还发生了争论。
【现场反馈】与袁斌确认,因为健身时,老婆电话里面的话语、语气让你不舒服,所以你们发生了争论。
A1+【催化应用】
再设想一下,假如有回到过去的时光机,我们坐着时光机回到那个场景,运用对比法,暂停争执、否定误解、肯定意图。你会怎么应对?请分组和小伙伴讨论一下,把你们的新沟通方案写在便签纸上。2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
袁斌:假如回到那个场景,晚上和老婆争执后,我应该马上打过去。和她说:老婆对不起(暂停争执)。我不希望你觉得我在责怪你(否定误解)。我知道你是关心我,是我和你说我累了才让我休息的。我真正需要的是你的鼓励(肯定意图),这样我会更有动力坚持健身。
【现场反馈】
袁斌应用的非常好。清楚表达自己真实想法,感受到妻子对你的爱意,而且妻子也是真的在关心你。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接下来是第二个片段“共同目的法”。
【学习目标二】
大家通过拆页二现场学习后,期待大家能做到,当沟通双方目标不一致、陷入僵局时,能运用共同目的法,你可以主动对话,表达合作意愿,通过创建双方都认同的目标,让对话重回正轨。
下面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片段二,阅读好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
【原文片段二】
现在问题牵扯到共同目的了,约坦认为自己和妻子的目的不一致。在他看来,这个问题根本不可能有让双方都感到满意的解决方案。这时,伊芳既没有妥协让步,也没有固执己见,而是暂停对话,利用四步法创建共同目的。
伊芳:[积极寻找共同目的] 不,这不是我的目的。我不希望看到任何让彼此失望的事。我是想找到一种方式,能让我们都感到亲密、彼此重视和互相关爱。
约坦:我也想这样,可是看起来我们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完全不同。
(注意观察约坦是如何退出错误做法,回归健康对话的。显然,是安全感,更准确地说是共同目的的建立帮助他做到了这一点。)
伊芳:[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 那也不一定,怎样做才能让你感到被爱和受重视呢?
约坦:当你真正想要的时候和你亲热,这样会让我感到被爱和受重视。你呢?
伊芳:你肯为我着想的时候我会感到被爱和受重视。还有,我更喜欢你抱我的感觉,而不是总想着亲热。
约坦:你是说只要和你依偎在一起,你就能感到爱意了吗?
伊芳:是的。只有感觉到你是因为爱我而想亲热时,我才会有兴趣。
约坦:[开发共同目的] 看来我们得找到一个能让双方都感到被爱和受重视的相处方式才行,你是这么想的吗?
伊芳:是的,这就是我的目的。
约坦:[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 好吧,你看这样行不行……
【拆解原文二】
【what】
共同目的,指的是在关键对话中,找到双方都认可、都想要去达成的那个目标。它不是某一方的单方面,而是双方都认同的目标,能够兼顾彼此利益和感受。
【why】
建立共同目的,是营造安全的对话氛围的基石。它能让对方放下戒备,更开放地沟通,从而真正化解矛盾,实现双赢。有了共同目的,大家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能够心平气和地去沟通,寻找对双方都有利的方案。
【一般做法】
我们往往认为自己的目标才是最重要、正确的,而对方的目标是不重要的、错误的,会贬低或否定对方目标的价值。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这样会严重损害对方的情感和自尊,引发强烈地对抗,使对方更不可能妥协或合作,关闭了寻找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共同目的,对话很容易变为各说各话的争论,甚至演变成情绪化的争吵。双方都执着于说服对方,实际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how】
那具体该怎么做才能建立共同目的呢?
第一步,表达诚意。当对话遭遇意见不合时,先展现诚意,表达你愿意继续对话。
第二步,挖掘需求。在对话中,不要只关注对方提出的具体要求,更要去询问或想清楚对方为什么想要实现这个要求,挖掘对方需求的根源。
第三步,寻找目的。如果双方现有的目的不一致,那就一起往更长远、更根本的层面寻找共同目的。
第四步,共创方案。明确共同目的后,就要和对方一起寻找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
【意译案例】
下面我分享一个使用共同目的法,避免与丈夫发生争执的案例。月初,丈夫看着信用卡账单,无奈的说:你又买什么东西,花了这么多钱。我本能反驳道:都是给家里和孩子买的东西。我们经常会因为消费引发矛盾。后来使用共同目的法,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我主动说:上次吵架后,我一直在想,我们都希望小家越过越好,对吧?能心平气和地聊聊这个事吗?(表达诚意)
丈夫:好,我也希望家庭的财务状况越来越好,我们还背着房贷呢。
我:你在意消费超支,是担心万一急用钱的时候没有钱?同时你希望能早点还完房贷,是吗?我买东西也是想保证家里需要和孩子成长。这点我后面会注意控制。(挖掘需求)
丈夫:我认同你的说法。
我:其实我们的共同目的很清楚—即想让生活过得舒服自在,又想让家庭财务健康有保障。(寻找目的)
丈夫:是的。
我:房贷还款时间固定,如果分成两部分管理,会不会更稳妥?我的工资用来支付家庭日常开支,你的工资用来支付房贷,剩余的钱我们就存起来,你看可以吗?
丈夫:你的提议听起来不错,这样分工明确。(共创方案)
丈夫对我的提议进行认可,我们通过共同目的法化解了矛盾。
【预防异议】
有小伙伴可能会说,找共同目的是不是太理想化了,我们想法完全不同,让我如何沟通呢?其实恰恰是在各执一词、僵持不下的时候,共同目的法才能显出成效,它能帮我们打开新的沟通思路。刚开始找共同目的可能得花点时间,可多练几次就会熟练。一旦找到那个共同目标,你会发现,理解和合作是水到渠成的事。
【where】
适用于沟通双方目标、想法或述求存在明显不一致,难以达成共识的场景。
双方信息不对称(一方掌握关键信息却故意隐瞒)、原则性冲突时,不适用共同目的法。
A3【促动参与】场景设计、演练环节
接下来是演练环节。请大家根据这个剧本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剧本是说工作日某天晚上,一对夫妻因家务引发争执。妻子抱怨丈夫不做家务,丈夫觉得工作太累。
请大家在小组内,运用今天学到的“共同目的法”:表达诚意、挖掘需求、寻找目的、共创方案,加工出一个剧本的对话,一位扮演妻子、一位扮演丈夫。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下面请大家就上面的场景开始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时间:某一天周末晚上
地点:家中
角色:妻子是家庭主妇,丈夫是家庭收入来源,
背景:妻子抱怨丈夫不做家务,丈夫觉得妻子不理解自己,吵架冷静后用“共同目的法”解决。
妻子:老公,我刚才的口气不太好,语气也不太好,我们可以聊聊这个事吗?(表达诚意)
丈夫:可以。
妻子:我是希望家里越过越好,你觉得一回到家里,满屋子乱七八糟,鞋子满地都是,衣服铺满沙发比较舒服,还是一回来家里整洁的舒服。(挖掘需求)
丈夫:肯定是一回来家里干干净净的,看起来有家的温馨感。
妻子:你也是这么觉得的,对吧。那说明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如果说我们想把家里卫生搞好(寻找目的),有时我带孩子没来得及做的家务,你可不可以分担一部分,比如简单收拾下门口的鞋子,不耽误你太多时间,我们整个家也变得更好,你觉得这样会不会更好一点?
丈夫:这个提议听起来不错,我再加一点,如果我回家比较早会主动分担一部分家务,你看这样怎么样?(共创方案)
妻子:很好。
【现场反馈】
家务分工明确,夫妻关系也会变的更好。
【A2】
【催化应用1:】
非常感谢小伙伴们的精彩演绎,现在请小伙伴展望一下,在未来的一个月内,你可能会在哪些沟通中遇到沟通目标不一致,需要暂停对话的时刻?比如在工作中,与其他部门合作时出现矛盾;夫妻因为孩子应该报哪个培训班发生争执。请小伙伴们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分享讨论。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分享的时候需要说清楚具体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
分享者案例:
绘宇:因为我女儿是否上奥数,和我老公会吵架。我女儿不想上奥数课,就在我老公面前哭。我老公看了特别心疼,和我说:一天到晚给她报那么多班,如果她不想去就给她停掉。然后我也很生气,就和他争执起来了。
【催化应用2】
请大家根据刚才提到的场景,如果运用今天共同目的法四步骤,计划和对方怎样沟通呢?请大家与小组内的小伙伴交流讨论下,时间是5分钟。下面请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绘宇:老公,我们可以好好沟通孩子教育的问题吗(暂停争执)?我理解你看到孩子有畏难情绪,心疼他,想让他轻松点。(挖掘需求)我相信我们心里想的都一样,都是盼着孩子好,希望他能开心、自信地成长,对吧?(寻找目的)其实我坚持让他继续,也不是非得逼他当学霸或者争第一。主要是她看到班里同学都在学,自己不会,心里有落差,所以你看,我们都不想孩子难受,但方式可能不同:你倾向于暂时避开压力,我更倾向于帮他克服眼前的困难。我们共同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让他以后遇到挑战时更有韧性,而不是轻易放弃,这样他才能真正自信和快乐,对吧?(共创方案)
【结语】
沟通的真谛,不在于谁妥协,而是让双方的声音被真正听见。回顾今天学习的两个沟通方法:对比法化解误会,当对话因误会陷入沟通危机时,敏锐觉察对方的误解,第一时间用“我不希望你觉得”澄清误会,在说明善意目的,及时修补沟通裂缝。共同目的法统一方向,当双方出现目标不一致,主动表达诚意,挖掘需求,共同寻找共同目的,解决当下的问题。
希望在未来,当沟通氛围紧张、安全感被破坏时,大家想起运用今天学习到的对比法和共同目的法,运用它们去解决沟通问题。每次取得一点成功,都是向着“对话高手”迈进的一大步。感谢小伙伴的陪伴和参与,我的2-4拆书练级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