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当学习者想要请求别人给予支持或配合的时候,引导(行为)别人反馈一下他们对这个请求的理解(澄清),确保这个请求能被准确无误地实现(界定)。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原先我们自己认为已经把要求陈述得非常清楚了,但对方在执行的时候却总是丢三落四。比如,师父明明把预备表应该怎么改、一二三四五六七都跟徒弟说了,结果徒弟改了一三五,忘了二四六。更有甚者,师傅把徒弟没有修改的地方又说了一遍、交上来的预备表还是没有修改,等等……
[提问]遇到这类事情,我们之前的心情会怎样呢?
[影响]会不会因为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认为对方能力差、或者觉得对自己不够尊重?而对方被扣上这些大帽子时也会觉得非常冤枉?
[解决]那么,如何避免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呢?答案就是,请对方重复一遍我们的要求,确认无误后再执行。这就是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之“请求”的一种方式。《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提出了四大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如果沟通的双方都能充分表达这四要素,那么我们的这些苦恼自然就会消失。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大家看我手上这张导图……“请求反馈”
[概念与例子对比]首先,是不是有小伙伴觉得“反馈=应答”呢?其实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比如说,我说“早上好”,对方回答“好啊”、“嗯,早”……之类简单的回应叫做应答;而“哎哟,你看起来心情很低落嘛,怎么啦?”则属于反馈。用心倾听对方的需要和感受之后,给出的回应叫做“反馈”。
[适用边界]当我确定对方的意愿和能力都没有问题、也就是对对方完成这件事已经建立起信任的时候,通常简单地用“我说清楚了吗?”就可以了。但如果对对方的意愿或能力不太确信的时候,就需要引导对方表达一下对请求的理解了。比如书中的例子,那位学生看上去既有点情绪、又可能理解存在差异,所以意愿和能力很可能都有风险,老师敏锐地察觉出了这个情况,所以和他再确认了一下。
[预防异议]不过,由于请求反馈带有比较强的指令意味,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警惕和反感,所以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就更需要注意尊重对方。比如,在请求反馈的一开始,就加上这样的语句:“我不知道是不是说清楚了”、“这件事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保险起见,对对台词避免遗漏”等等……
[How1]第一种情况,当对方给予我们反馈的时候,
1、表示感谢;
2、如果需要补充一些内容的话,先致歉表明是我没讲清楚;
3、再补充内容;
举一个例子,在我TF2-2过级之前,Peri用微信语音告诉我顺利过关的三个要点,我也没当回事就应付地答应着,她后来在要求我重复一下她说的要点,我一下子傻了,憋了半天只记起来两个(要点的视觉呈现、准备表内容的流利背诵)。她不但感谢我的回应,还向我道歉说是她没说清楚,帮我补充了第三个要点(下指令的步骤一定要清晰不能遗漏)。我当时挺不好意思的,说明这个套路至少对我起作用。
[How1]第二种情况,如果对方没有给予我们反馈,那么可以用
1、用“我非常认同你的能力”等方式表达尊重;
2、然后倾听他的想法;
3、最后阐明我们自己的需要;
举个例子,本周一在课堂上作面谈技巧的演练时,我发现有的学员没有进行讨论。我请其中一位学员重复一下演练的要点,他反问我,有这个必要嘛?我回答说:“我非常期待你出色的即兴发挥(尊重)。不过我是否可以了解你不想重复的原因是什么呢?(倾听想法)”他说请他重复是不是怀疑他的能力。我回答说:“当然不是啦,我是来帮你们小组获得更高分数的,所以我只通过确认,才能帮你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我的需要)。”
A2催化应用:
1、请自己编一段小故事,设计2个人物(请求方、被请求方),按照对方给予反馈或者不给予反馈的情况,二选一,交代一下起因,表演一下经过(双方的对话),最后再交代一下结果。故事的总长度大约为1分钟左右。请把摘要写在一张纸上,给到大家4分钟时间;
2、请两两一组,相互交流;2分钟;
3、请一位小伙伴自告奋勇上台交流。2分钟。
[小伙伴1分享How1]
P(女儿):爸爸什么事?
J(爸爸):放学之后,你可以休息五分钟,然后把作业做掉, 之后还有弹钢琴半小时、英语ABC半小时,如果完成的话,六点之前还可以再休息一会,六点钟给我打电话,我带你出去。我不确信我是否刚才讲清楚了,你能跟我再复述一下嘛?
P:好的爸爸,我先休息一会,然后做作业,然后要弹钢琴,弹完钢琴之后给您打电话?
J:好!谢谢(1、表示感谢)!抱歉我刚才还是没有讲清楚(2、致歉)。弹完钢琴之后还有英语ABC半小时哦(3、补充内容)
P:好的爸爸,那你下次说的时候我记下来。
J:好,谢谢你。
[小伙伴2分享How2]
P(儿子):妈妈我还想吃一点,饿!
H(妈妈):嗯……
P:你有没有听到我说话?!
H:嗯,听到啦。
P:你说听到了但每次都不理我,一点都不关心我。
H:妈妈很关心你啊(1、表达尊重),为什么说妈妈不关心你呢?(2、倾听想法)
P:不告诉你
H:那妈妈尊重你的小秘密(1、表达尊重),让妈妈来猜一猜好不好?你是不是觉得妈妈不再给你吃零食就是不关心你啊?(2、倾听想法)
P:是的
H:那妈妈问你刚才有没有吃过一份水果和一份饼干呢?
P:一点点
H:那我们每天商量的结果是每天一份水果和一份饼干对不对?那为什么要要求再吃一点呢?
P:我在长身体
H:妈妈知道你在长身体,但离我们晚饭只有一个小时了,吃饭之前就不再吃东西了(3、阐明自己学要)。晚上多吃点好不好?
P:嗯。
[总结]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和分享,如果一个请求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又不确定对方是否能满足的时候,勇敢地提出反馈的请求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