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好,我是嘻嘻cici,三个标签介绍自己。
第一个标签是企业培训师,第二个标签是两个青春期娃的妈,第三个标签一级拆书家。希望能在拆书帮提升自己,发光发热。
学习目标:学习《微习惯如何拓宽你的舒适区》,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选定一小步行为,写出向目标迈进的微习惯动作。
我们要拆解的书是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
B1(益处):你有没有参加了一场活动后,雄心勃勃地制定计划,坚持不了多久?你有没有责怪自己懒惰,却用同样的方法,却幻想看到不同的结果。如果有你这样的困惑,《微习惯》这本书能够帮你摆脱困境,无需意志力也能养成好习惯。
F(特征):《微习惯》的作者拿自己做实验,得出了适合普通人养成习惯的方法。这本书一百三十多页,用八个章节教会我们一种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方法,用轻松可持续的方式,改变生活现状。
A(优势):微信读书上2.1万人阅读本书,推荐值78.2%。传统习惯养成的方法需要 21 天初见成效,《微习惯》的方法在1周内就能感受到行动带来的积极反馈。90% 以上能完成设定的微小任务,60% 的人会不自觉地超额完成。
B2(益处):本拆页中“一小步+想做的事”的公式,可以帮你找到最小、最轻松的动作,开启新习惯,这种计划不会失败,可以长期坚持,慢慢达到扩展舒适区的效果,帮你养成好习惯。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要拆的原文片段,纸质书P54,给大家二分钟时间阅读一下,开始计时
《微习惯》
【原文】
微习惯如何拓宽你的舒适区
以俯卧撑为例,微习惯策略通常的目标是每天做1个。你不仅会适应做1个俯卧撑的想法,而且总体来看,你会更适应做俯卧撑这项运动,适应每天做若干个俯卧撑的行为,所以这一小步带来的影响比你预想的要大得多。这样一来,逐步加大运动量就会变得非常轻松。的确如此。运用微习惯策略,最糟糕的情况也只是没有超额完成目标而已。
你偶尔可能会超额完成目标,这种现象的原因可用基础物理学知识来解释。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包括:
1. 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静止的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
2. 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处于运动状态中的物体的速度不会改变。
你能看出其中的联系吗?一旦你迈出了第一步,就算处于运动状态中了。你会像我一样发现正如牛顿(物理学)的运动定律所示,一旦开始做就很难停下,当然,保持前进的难度也很大。此外,没有什么比亲眼看到自己采取行动更能激励和鼓舞自己的了。把所有这些融会贯通,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新等式:
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
二分钟时间到,接下来我为大家拆解这个片段
WHAT:本拆页介绍了《微习惯如何拓宽你的舒适区》的方法,舒适区就像一个圆圈,在圆圈里时是最舒服的,圆圈外是你达到的目标。圆圈外可是健美的身材、侃侃而谈的口才。这些目标会经历不舒服的过程才能实现,他们在舒适区外。今天介绍微习惯的方法可以在你几乎没有压力的状态,养成新习惯。找到一个小得不能再小,难以抗拒的行为行动,一旦开始就会因为惯性停不下来。
技能点: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WHY:
一般人的做法:我们在制定计划时,常常高估自己的意志力,用理想的状态制定计划,比如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天运动30分钟。
坏处及后果:这样做有可能因为阻力太大,心理产生抵触和拖延,无法开始。比如每天忙忙碌碌,很难找到阅读一个小时,就难以开始行动。也可能刚开始可以坚持一段时间,有特殊情况、身体疲劳时就放弃了。本拆页介绍的微习惯无需依赖意志力,只需要找到一小步行为,比如每天跳绳1分钟,它不会给大脑造成压力,可以轻松的开始,并且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
知道这个方法后,我们怎么使用呢,我归纳了三个步骤:
步骤一:找到想做的事。问问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想做这件事?如果不做会有什么后果?做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如果你过去没有养成好习惯的经历,常常开头很好,结果不了了之,请你借此找到一件真正想做的事开始,逐步建立自信心。
步骤二:列出一小步行为。给这件事找出一小步行为,这件事要足够小、小到你看着它都会不自觉地想,这也太容易看了吧,这么荒唐。
步骤三:持续行动,扩大现有舒适区。此时你可以选择固定一个时间和地点完成它,等到你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个节奏,不需要提醒、没有压力的自动完成时,就可以稍微提高一点点目标,逐步拓展你的舒适区。
说说我是怎么养成运动习惯的,我从小是个体育差等生,体能非常差,动一下就气踹嘘嘘,这几年疫情后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一吹空调就打喷嚏,我想开始运动。我的目标是每天进行40分钟的力量训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这个目标对我来说太大了,我当时经常加班,根本找不出那么长的时间,而且体能很差,做一下就累了,坚持不了40分钟。通过阅读微习惯这本书,我根据自己的情况,重新设计了行动计划。
第一步:找到想做的事情,想通过运动提高免疫力。
第二步:列出一小步行为。力量训练现在对我来说很难,于是确定了一小步行为是每天跳绳5分钟。
第三步:持续行动,扩大现有舒适区,稍微提高一点目标。刚开始我每天早餐前跳绳5分钟,到现在我不仅每天跳绳5分钟,还可以每周进行3-4次力量训练,已经逐步靠近我的目标。
技能点:预防可能的异议
异议1:你可能觉得刚开始微习惯这么小,就算是做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首先做了肯定比没做强,做了就会有收获。当你逐渐适应了这个微行为,可以稍微调高行动目标,逐步拓展你的舒适区,靠近你的终极目标。
异议2:也许有人说就算是每天阅读5分钟,对我来说也很困难。如果每天阅读5分钟很困难,说明这个步骤还不够小,可以再拆解到对你来说毫无压力的行动,比如每天打开微信读书APP,每天看一页纸质书。如果每天打开微信读书还是很困难,可以试着用环境触发行动,比如坐地铁时打开微信读书、到排队时候打开微信读书。
WHERE:微习惯适用于长期养成的习惯,比如阅读、健身等,不适用任务重时间短的场景,如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每天看一页书肯定效率太低。
技能点:A2分步催化1学习者应用
大家不妨先想一想,自己最想活成的样子,也许是在炎炎夏日穿着漂亮的泳装在海边散步,展线你完美的线条,也许是站在拆书帮的年会上分享,被帮主和资深的拆书家认可,也许是和另一半手拉着手,在夕阳下散步,畅谈过去和未来。你是否有曾立下过坚持运动、健康饮食、每天阅读等好习惯,却没能坚持下来,那么在未来一周里,你最想养成的习惯是什么呢?
请你规划可能运用微习惯的场景。2分钟思考一下,稍后请几位伙伴给大家分享。
学习者包包:我曾经立下一个目标,要定期读书。然而过程中干扰因素太多,最终没能养成这个好习惯,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到现在,这个阅读的好习惯还没有养成。要是养成这个习惯,我能勤奋好学,每天抽出时间读书,哪怕每天只读 15 分钟,积少成多,也能让我学到很多知识。
学习者张静:我每天起得比较晚,今天早上,大概五点多的时候,我被女儿吵醒了,干脆起床。结果发现,早上做事情效率特别高。接下来这一周,我打算每天早起,利用早上的时间运动、看书。早上效率非常高,工作或者看书的时候,能快速抓住重点,把框架梳理出来。
技能点:分步催化学习者应用
刚刚大家的分享都很有价值!
那么未来一周,你将如何拓宽你的舒适区呢,开始向目标迈进呢,我们来做个规划吧,给大家2分钟规划。
我想做的事,理由是什么?
一小步行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我行动执行触发点是什么?(场景/时间/地点,可多维触发增加成功率)
请几位伙伴分享你的规划,你将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学习者张静:我想做的事情是早上五点钟起床,理由是起点之前起床,我的手机几乎不会有任何提醒,做事效率会很高。一小步行动,考虑到一下子从 6:30 调整到5:00起床可能有点困难,所以我打算先提早十分钟,明天就把闹钟定到 6:20。这样我就能无痛早起,每天逐步调整,慢慢适应。行动执行的触发点,我早起是为了运动或者看书,如果看书,我就提前把书放在床头,闹钟一响,拿起书就开始看;要是想运动,我就提前一天把运动装备准备好,放在床头,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做运动。
学习者包包:我想做的事情是养成每天阅读 15 分钟的习惯,理由是我渴望成为一个更儒雅、更有文化底蕴的人。我的一小步行为就是从每天看书 15 分钟做起。我觉得每天抽出 15 分钟还是比较容易的,这个目标不难执行。那我的行动触发点是设置一个定点闹钟,定在11点。我担心闹钟响了之后,会不受控制地玩手机,于是我打算在手机上设置一个类似打卡程序的软件,比如 to do list、番茄钟之类的,这样就能提醒我到点该去看书了,而且要看够规定的分钟数。阅读地点就选在家里,我觉得看纸质书更有感觉。这样通过声音和视觉上的双重提示,能让我马上开始阅读,避免被其他事情耽搁。我预计从明天就开始执行,先坚持一周看看效果
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希望在未来的一周里,大家能能够把计划落地,期待着大家的喜悦分享哦。
今天我们学习了微习惯如何拓宽你的舒适区,只需要选择想做的事,列出一小步行为,付诸行动,三个步骤轻松迈进目标。一起行动起来吧。
期待大家能够把这个方法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