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好,我是润祺,润物无声的润,福禄祺祥的祺,寓意安康吉祥。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1.四岁女宝的妈妈,2.幼儿园的财务老师,3.小儿推拿师。热爱瑜伽,热爱阅读,喜欢传统文化,热衷美食,我可以跟大家一起谈论中医育儿知识,也可以带着大家铺开瑜伽垫,来一组力量与平衡兼有的的瑜伽体式。也可以向大家推荐隐藏在街头巷尾的美食小店。如此这般,构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我。给大家带来幸运的我。
今年4月份,有幸接触到了拆书帮,下面我就以自己的理解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帮。拆书帮是一群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且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组成的学习型社群,伙伴们在这里相互赋能,相互陪伴,共同学习,一起进步。拆书帮在全国各大城市均设有分舵,如果感兴趣可以参加我们线上线下的活动,或者有意加入拆书帮的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同时,拆书帮是以帮主赵周老师独创的拆书法为基础,去帮助更多有自我成长意愿的读书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的组织,那么什么又是拆书法,对于个人成长者来说,就是用三张便签,迅速内化并运用书中提到的内容。I便签,用自己的话重述内容,在大脑中完成知识的第一次内化。A1便签,将自己类似的经历与书中提到的内容结合,并反思一下当时书中提到的内容会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完成知识的第二次内化。A2便签,根据书中提到的方法,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随着三张便签的完成,书中的知识已被我们内化并运用。拆书法更加凸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及针对性。帮助我们快速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对于已经有一定拆书能力的拆书家来说,拆书法是引导,帮助,影响一群人将知识内化运用的方法。
那现在就由我用拆书便签法给大家分享一下今天的片段,下面我们花2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抬头示意我一下。
选择书籍:《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R阅读原文拆页】
怎么做才是不评判呢?当我们学会倾听孩子时,就可以避免评判孩子。倾听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同频回应。当孩子处在问题区时,最需要的是被我们回应,我呼你应,便足矣。所谓倾听,只是把频道调到与孩子相同。不再是孩子说数学作业好难,父母却说今天晚餐很好吃。所谓倾听,只是从原来的非回应状态,改变为回应状态。不再是孩子说数学作业很难,父母却说
小学就说难,上高中怎么办。倾听首先要在心态上做到不评判,接纳孩子当下的状况;感同身受地同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内外一致真诚地呈现自己。然后才是言语上的回应,描述事实,表达孩子可能会有的感受,比如,“有人拧你的脸,你很痛(事实),又很生气(感受)”【页码】:P70
今天我们这个拆页的主题是不评判孩子。
What
这个拆页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在与孩子沟通时不评判的方法,那就是倾听并给与积极的回应。
Why
倾听也是亲子沟通的重要环节。那怎样算是真正有效的倾听呢?我当时听到这个主题的时候觉得很意外。倾听,不就是孩子说,我们听,还需要专门的介绍吗。带着这个疑问,我拆了今天的拆页,并回想了一下在跟女儿相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情景跟对话。孩子摔倒了,哭着跟我说,妈妈我疼,我跟孩子说,没事,站起来。下次小心点,说完孩子哭的更厉害了;吃饭的时候,孩子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吃饭,我说宝子你正在长身体,就吃那么一点点,营养不够。说完女儿小嘴一噘不在说话了。伴随而来的是之后的沟通也变得更难了,还没等我话说完,女儿就不耐烦了,甚至,女儿还会反抗顶嘴了,从而引发一场家庭矛盾。究其原因,可能就是我们没有做到真正的倾听,没有真正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觉得我们不理解她,我的回应不是孩子想要的回应,所以孩子抗拒与我们沟通,甚至拒绝沟通,但这并不是我想看到的。我希望能跟女儿向朋友一样相处,做一对可以说悄悄话的母女。让孩子在以后遇到事情乐于跟我分享,敢于与我们沟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困扰,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提炼拆页中提到的具体步骤,当我再次身处这样的情景下,我该如何倾听,如何正确回应呢。
How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完全的倾听。闭上嘴巴,让孩子完全的去表达。
接纳孩子此时或好或糟糕的情绪,心情,状况。并且想象如果我们经历了跟孩子一样的经历,我们会是什么样的心境,换位思考,去感受孩子此时可能有的感受。不带任何成年人的主观思维、想法去感受。比如说,孩子放学回来跟你说,今天在学校老师批评了我,我们就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在学生时代,被老师批评了以后是什么样的感受。孩子摔倒以后,哭着看向你的时候,你也可以回想一下,你有没有没站稳摔倒的时候,在你摔倒之后,你是什么心境。
再给予语言上的回应。描述事实,还拿上面提到的事情为例,孩子跟你说今天在学校老师批评我了,我们可以先说事实:宝子,今天被老师批评了,孩子摔倒以后,哭着跟你说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先说事实:呦,摔倒了,一定很疼吧。只陈述发生的这件事,而不评判。
最后再说感受。在我们的第2步里,我们感受了哪些,我们就说哪些。比如心里一定很难过吧。现在很伤心吧,觉得有些丢脸吧。
Where
尤其是,当孩子处在有情绪,心情不好,或者遇到挫折,想向你倾述时,更需要我们的倾听,做到不评判。当你这样说完之后,孩子会更愿意与你交谈下去。
说到这,让我回想起了一次与女儿之间的经历。去年带着3周半的女儿去打防疫针,在路上,女儿就跟我说,妈妈,我害怕,我怕疼,我跟女儿说,你这么勇敢,不用害怕。我说完女儿就再没说话,我以为女儿是被我鼓励到了,战胜了害怕。打完针之后,女儿哭着跟我说,妈妈打针太疼了,以后能不能不来打针。听到孩子哭,我顿感焦虑,着急想让孩子停下来不哭。我说,女儿别那么娇气,那个针头那么细,没那么疼吧。说完女儿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看完今天这个拆页,回想一下我当天的做法,确实没有做到不评判,积极倾听,有效回应。小时候我妈妈带我去打针的时候,我也害怕过,打完针也疼哭过,回想小时候自己的感受,当时女儿的需要就是想跟我说说她害怕,她疼了,让我看见她害怕了,她疼了,让我了解到她当时的感受。如果我能够按照拆页中提到的方法,跟女儿说,打针确实有点疼的,而且把针头扎进肉里确实有点吓人,如果你觉得哭出来好受一些,那就哭出来吧,妈妈陪着你。这样说完以后,女儿的情绪应该很快就能平复下来。在联想到现在,总是带着我的主观思维跟意识去沟通的现象好像依然存在,我觉得是时候改变了。我给自己定了目标和行动计划。
【A2具体应用】
目标:在未来一周与女儿视频聊天的过程中,全程做到不评判,耐心倾听,并积极回应。
行动:在聊天中,首先让女儿充分的表达,分享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我只闭上嘴巴纯粹的的听,中途可以点头微笑,做到不评判。不管此时女儿的情绪是开心的,沮丧的,还是平静的,我都以一种接纳的心态去倾听陪伴,去感受女儿要传达给我的感受。然后,重复一下女儿刚才讲述的过程,只讲事情本身,不添加任何我的主观想法,之后,在说一下感受到的女儿的感受,给与女儿积极的回应,鼓励女儿积极的跟我分享就可以了。
在未来一周使用这样的倾听方式之后,看看女儿还有没有遇事要隐瞒我的想法,有没有变得更喜欢跟我说话,分享,有没有进一步与我交流的意愿。通过这种倾听方式,能够跟孩子同频共振,共同成长。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小伙伴们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