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问,别人才肯说》 所属活动: 一起来聊聊沟通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如何不把天聊死 学习目标: 打开聊天的话匣子;让对方顺着我的思路走,然后让对方有东西可聊

开场: [学习目标]对于第一个片段,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学会使用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的封闭式提问,通过明确征询对方的意见,打开聊天的话匣子。[图书介绍][F]特征:这本书《如何问别人才肯说》,作者是号称“日本最狡猾的心理学家”内藤谊人博士,他写了好几本关于“攻心”的著作,在日本国内反响极大、数度脱销、风靡半个世纪。[A]优势:精炼——每一个有明确主题的小章节至多2页,读起来不会像一般的书籍感觉冗长;提炼——和许多厚厚一册需要我们自己去总结方法论的书不同,这本书在最后用了14页的篇幅,帮助读者提炼总结了全书的8大诀窍,10大原则和35种技巧;修炼——本书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阴暗面,通过理性辨识和自我修炼,可提升自我保护能力。[B]利益: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会谈过程当中,对方不是惜字如金、就是偏离主题?或者我们只能跟着对方的节奏被拉走,虽然心有不甘却不知怎么拿回主导权?再或者,本来是请对方帮忙的,谈着谈着发现,对方什么要求都没满足我,我自己却领了一大堆任务回去?如果有的话,关键在于我们不会提问啊!这本书会帮助我们掌握更多提问的技巧。如果和人接触比较多的小伙伴,读后有利于提升自信心和影响力。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第一个片段:




第一个片段中被隐去的案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第一个片段:

1、[回应-坦诚无知]首先先声明,我在聊天时经常让别人没法接,所以我今天晋级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不是老师,这本书才是老师。


2、[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不用封闭式提问(原书P161)的话,对方可能很难知道我们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3、[意译原文案例]比方说,我要是想知道自己做的饭菜合不合家人的胃口、哪里做得好需要坚持、哪里做得不好需要改进,通常就是泛泛地提问,希望家人自由发表意见,问题则多为“今天饭菜怎么样?”等。由于问题笼统,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所以想得到满意的答案几乎不可能。

        其实,只要改变问法,将问题设计得容易回答,就能让家人产生想回答的意愿,比如说:

“今天的米饭是否软硬适中?”

“青菜咸吗?”

“如果再少加点糖,是否可以呢?”


4、[细化行动步骤How]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分三个步骤(飞镖运动):

1)目标设计(靶心):就是先想清楚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刚才我举的案例,目的是想知道这桌饭菜的改进点。

2)内容设计(镖):就是具体可以从哪个或哪些切入点进行询问,比如米饭的软硬程度青菜的咸淡程度等等。

3)提问设计(把镖投出去):让对方在“是”或者“不是”当中选择,可以在问题中间加个“是否”;或者在问题最后加个“吗”,比如“今天的米饭是否软硬适中?”“是的”;“青菜咸吗?”“不咸,有点甜。”“如果再少加点糖,是否可以?”“不用啊,我喜欢吃甜的。其实我挺喜欢吃你做的菜的……”这种有明确指向性的问法,对方很容易回答,也就打开了话匣子。


5、[适用边界]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用在“我做的事,你的感觉是什么”,而不是“你做的事,你的感觉是什么”。试想,把问题改成“你觉得你做的饭硬吗?”“你觉得你做的青菜咸吗?”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回答者的心情。


6、[预防异议]如果被问得多了之后,大家会不会感觉不舒服、像是被在审讯?所以我们自己运用时不妨尝试以下两种办法减轻对方的不适:

1)封闭式问题不要一次提得太多,Jacky建议在五个以下;

2)因为封闭式指令性比较强,所以提问的时候不妨面带微笑、态度诚恳、语气缓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第一个片段:

[A1激活经验/A1+反思加工]

1、[激活经验1]请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问对方“今天想吃什么?”的时候,对方说:“我也不知道……你想吃什么?”结果两人就面面相觑地僵在那里。每位小伙伴先想一想,最近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和谁,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1分钟时间。


2、[激活经验2]想好了吗?请两两一组,分享刚才想到的场景。1分钟时间。


3、[反思加工1]那么,假如上天再让我们回到过去的相同场景里,我们可以如何来做呢?如何应用只能让对方回答“是”或“不是”的封闭式提问呢?请花1分钟时间在便签上写一写。


4、[反思加工2]请1位小伙伴分享他们的便签。1+1[简短重述]分钟

      [小伙伴1分享]我问孩子,放学以后,他的计划是什么?他肯能会说很多。但我做妈妈希望他在吃晚饭前把作业做好。所以“你是否能在晚饭前做完作业”?孩子就回答“是。”

      [小伙伴2分享]我之前的问题:你怎么看待保险的?所以现在要换成封闭式问题:你认可保险吗?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第二个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打开话匣子之后,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想聊更多有趣的话题呢?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第二个片段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目标是把具体信息埋在问题里面,让对方顺着我的思路走,然后让对方有东西可聊,并且可以接着聊。所以第二个片段和第一个片段是递进式的关系。


1、[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不包含答案会怎么样呢?对方可能会因为我们突然提出的问题没有想法,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来;或者提出与我们设想正好相反的意见,让话比较难接,陷入尴尬和沉闷。


2、[举例]比如说,第一次见孟舵的时候,他跟我说:“加入我们拆书帮都要认一个师父的,你知道吗?”我一边点头一边说:“哦(然后一脸蒙圈,因为我不知道师父去哪里找)”孟舵看我没什么反应,又补了一句:“我做你的师父,你觉得如何?”我马上化迷茫为兴奋:“愿意!愿意!这是我的荣幸。”


3、[How]那具体怎么做呢?分成两个步骤:

1)答案设计: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直接陈述出来。比如星巴克的焦糖玛奇朵很好喝,打游戏时间太长会影响视力等等。

2)提问设计:使用征求对方意见的词,如“对吧?”“可以吗?”“你觉得呢?”


4、[适用边界]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归类为“引导式提问”(原书P163),就是当我对某个问题有比较明确的看法,而且想说服对方的时候,这种方法会有效果。不过和封闭式提问一样,太多的话会给人过于强势而感到不舒服,可以和全开放式、微开放式、投射式、祈使式等多种提问方式相结合。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也正在研究,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可以进行后续的探讨,今天时间关系不作展开。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1、[场景设计1]好的,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请大家想象一下,周五的晚上,吃完晚饭,想和朋友一起商量周末出去放松放松。于是,我拿起了电话,准备询问朋友几个问题。请大家判断一下,下列提问属于“容易回答的问题”(封闭式提问)还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引导式提问)

1)喂!是安仔吗?(封闭式提问)

2)周末去哪里玩比较好?(开放式提问)

3)好久没去徐家汇了,要不一起去兜一圈?(引导式提问)

4)徐家汇新开了一家日料店,很不错的,我有优惠券,要不一起去尝尝?(引导式提问)


2、[场景设计2]看来大家都掌握得很扎实。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设计引导式提问,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由于Mary中午一直吃某一家的外卖,已经吃腻了,她想和一起订餐的同事Sunny商量,进行一些改变。

        现在,请每2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个人扮演“Mary”,如何设计至少2个引导式提问,达到双赢的目的,一个人扮演“Sunny”,按照自己真实想法对Mary的提问进行回答。

        演练时间3分钟,现在开始。3分钟后,我会选两位Mary和两位Sunny,大家一起听听她们的引导式提问是怎么开展的。


3、[角色扮演]这个环节邀请两组小伙伴上来扮演。1+2[反馈-摘要点评]分钟;1+2[反馈-真诚赞美]分钟

      [第一组小伙伴角色扮演]

        M:Sunny你看我们天天吃一样的盒饭,我觉得很厌,你有没有觉得?(引导式提问)

        S:是的,我也觉得很厌,都吃恶心了。

        M:你喜欢辣一点的还是偏甜一点的?(选择式提问)

        S:我喜欢清淡一点的。

        M:我觉得寿司挺清淡的,你喜欢吗?(引导式提问)

        S:寿司要看什么口味了。你又什么推荐的?

        M:我们看看大众点评网。这两家蛮好的。但其中这一家更适合你的口味,你觉得怎样?(引导式提问)

        S:什么口味?

        M:……卡壳了

       [点评] Patrick:其实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很棒!大家给点掌声!刚才这组有哪里做得比较好的,请大家说说?

                      小伙伴1:她们用了多种形式的提问方式。

                      Patrick:是的,就像我刚才说的,不管是封闭式提问还是引导式提问,连续问得多了对方就会紧张或者警觉,多种形式相结合是好做法。另外,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哪些提问用到了引导式提问?“我觉得寿司挺清淡的,你喜欢吗?”“但其中这一家更适合你的口味,你觉得怎样?”这两句都用到了。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她们。

      [第二组小伙伴角色扮演]

        M:Sunny啊,楼下那家餐馆是不是吃腻了?(封闭式提问)

        S:是。

        M:吃了一个月了都没换过,咱们换一家,行嘛?(引导式提问)

        S:嗯。

        M:我觉得楼下隔壁新开了一家烧烤,要不要去尝尝?(引导式提问)

        S:没吃过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M:我看大众点评网评价还不错,而且有吃过的同事反映花样比较多,服务也很好。

        S:是嘛?会不会人太多?

        M:它可以网上取号的。我已经取好了。

       [点评] Patrick:说到这个份上,对方好意思不去嘛?刚才这组一上来帮我们复习了第一个片段的知识。上来就问“楼下那家餐馆是不是吃腻了?”对方说是。紧接着,用了一个引导式提问:“隔壁新开了一家烧烤,要不要去尝尝?”第三句的提问(大众点评网……),出来了没有?其实没有。她用的是句号,不是问号。但那个时候问与不问已经不重要了,对方话匣子已经打开了。我们可以灵活掌握。大家会不会觉得跟有主意的小伙伴在一起比较顺心?感谢两个小组,非常精彩。


[A2催化应用]

1、我们在接下来的两周之内,我们设想一个场景,比如教育子女、劝说他人、辅导下属等等,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涉及哪个情境可以涉及到使用封闭式提问的情境?请大家先花1分钟时间设想一下这个情境。


2、好,请大家拿出一张便签,加工出2个“藏着答案的问题”,一个写上那个场景的日期、对象、2个提问。2分钟时间。


3、请两两一组,分享便签。1分钟时间。


4、请2位小伙伴上台分享。(1+1)*2=4分钟时间。

      [小伙伴1的分享]我写的场景是,我这一周想找我的老板商量休掉年假:“如果放在年后的话可以多休三天,你觉得怎么样?”“你看我要是年后晚点回来的话,是不是不要扣我工资?”

       [点评] Patrick:非常棒,既有时间、又有对象,而且两个引导式提问非常准确。


[结语]

好,做个总结。当自己有明确立场的时候,可以用封闭式提问让对方打开话匣子,然后用引导式提问作为说服对方的一种方式。每一次提问都是一次提升沟通能力的机会,正如潘石屹在对本书的读后感中写道:“提问比回答问题更启发人的智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