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请问观察家老师拿到观察家记录表、晋级准备表了吗?
请问现场的小伙伴都准备好了吗?
好,现在我开始今天的拆解。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刘永宁,用三个标签简单介绍下自己:金融老兵、摄影发现者、RIA学习力导师。
今天我的拆书主题是“巧用5W1H法,两步从描述观点转变为描述现实”。
【分组】为了方便等会学习讨论,我们先来分个组,左手边为一组,右手边为一组。
【图书介绍】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个场景。
【场景】在营销活动总结会议上,同事老王着急地说:“上周活动推广效果太差了!”王经理追问:“具体哪里差?”老王支吾道:“反正就是没达到预期……参与人数少,转化也不行。”
【提问】我们可能都遇到过类似场景,同事断言“客户满意度低”,却说不出具体差评率? 领导批评“方案不落地”,但却未指明缺失哪些执行要素?
【影响】如果我们长期处于这种模糊表达方式,常常陷入沟通困难,理解不一致,就会导致无法有效解决问题。
【解决】李忠秋老师写的《结构思考力II-透过结构看问题解决》讲述了使用结构思考力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提升学习者有效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强调的用5W1H描述现实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现实,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掌握这个工具。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判断信息时,能够运用“5W1H工具”(行为)来辨析观点与现实(澄清),并准确描述客观现实(界定)。
【自测量表】现在我们做一些简单的自测题,以自己的第一反应为准。时间为1分钟,打完分请大家计算一下自己的总分。
在这份自测表中(“1”代表很不符合实际情况,“6”代表非常符合实际情况)
序号 测试题目 自评分数
1 我会思考我表达的信息是"现实"还是“观点”
2 当听到“太胖了”这种描述时,我会追问胖是如何评估出来的
3 在评价一个指标时,我会将该指标与行业均值或标杆进行比较
4 反驳他人观点时,我会优先提供可验证的客观证据
合 计
【介绍自测题】每个得分区间,分别对应的意义为:
17-24分:你具备优秀的客观分析事情能力,本工具可以助你更有效地表达。
9-16分:你已经有了基础意识,还需要强化结构化思考技巧。
4-8分:你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天正是突破认知模糊的好机会。
不管大家的得分是多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可以帮你提升客观事情的描述能力,消除含糊的表达方式。
拆解片段来自书籍《结构思考力II-透过结构看问题解决》P28-29。给大家1分钟时间阅读,阅读完的小伙伴举手示意我一下。
先来看看现实。什么叫现实?所谓现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事实解释。
怎样才能判断一个现实真的是一个客观事实和客观描述呢?需要借助一些工具。
在这里,以减肥问题为例,你需要判断“我太胖了”是不是现实。
对一个模特来说,她明明已经瘦如闪电了,但她依然觉得自己很胖;对一些“中年大叔”来说,即便有“啤酒肚”,他们的自我感觉还非常良好。所以“胖”往往并不是一个事实描述,而是一种自我感觉。在结构思考力课程中,我称其为“观点”。
好,看到大家已经示意我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What】这个片段讲解了“现实”与“观点”的区别,“现实”简单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不因人的感觉而改变;而“观点”则是主
观、带有个人感受的描述,常常因人而异。
让我们一起通过几个例子来理解一下什么样的描述是“现实”。
【强化概念讲解——概念与案例折返】
案例1:上午遇到同事说“今天热死了”。这是现实吗?
答:不是,“热死了”是个人主观感受,即观点。
客观描述应该说今天温度30℃。
案例2:一季度我们的客户投诉率接近1%,太高了。这是现实吗?
答:不是,“太高了”是观点。
客观描述应该是既要有投诉率的量化数据,还要将该指标与相关标准值比如行业均值进行比较,看投诉率是高还是低,才是
准确的现实描述。
案例3:领导,最近研发部的骨干员工流失率7%,我们要重视这事了...。如果我们这样向领导汇报,请问这是一种恰当的方式吗?
答:不是。虽然有流失率指标,但是和同行业相比是怎么样呢,领导可能更愿意听到这个信息。因此,我们应该这样
说:“研发部的骨干员工从今年1月到6月流失率7%,远高于行业的均值2%。因此,特来向领导汇报此事。”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要想准确描述现实还是不容易的,那么如何才能从描述观点转变为描述现实呢?
【HOW】本书作者给我们讲解了“5W1H法”,用两步从描述观点转变为描述现实:
1.收集信息。按照5W1H要素收集关联信息。
—What。指的是问题的性质,以及衡量问题的标准或依据。这些标准一般是公认的标准/依据,如行业标准、国标或企业规定等。对于“胖”的标准通常使用的是身体质量指数。
—Who。指的是问题的相关方,即问题发生在谁身上,谁发现了问题。在减肥这个问题中指的就是“我”。
—Which。指的是这件事情或这个问题的状况。如对于“我太胖了”这个现实,要描述一下“我”胖成什么样。四肢粗壮、腰太粗,还是脸比较胖?
—Where。指的是空间或特定的领域。例如,胖在什么地方,全身性的还是局部性的。
—When。指的是时间范围,即问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发生了多久。如“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胖的等。
—How。指的是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以身体质量指数为例,用这个客观标准衡量一下你的身体质量指数,就知道自己到底胖不胖了。
2.重构表述。按照5W1H格式,用量化指标替代主观感受来重新描述现实。
【反例变正例】在前面提到的场景中,老王的原表述:“活动推广效果太差了”(观点),可以使用“5W1H”来重新描述:
第一步,收集5W1H所关联的信息,通过调取数据发现:
What:活动曝光量2.4万次(目标2万),最终成交45单(目标100),线上渠道转化率行业标准是0.8%。
When:上周。
Where:线上渠道。
Who:电销团队。
Which: 成交量仅完成目标的45%。
How:实际转化率0.2%,为行业均值的25%。
第二步,重新描述事实:
“我们上周(when)的活动曝光量超额完成20%(what),但最终成交45单(what,目标100),才完成目标的45%(which),其中电销团队(who)的线上渠道(where)转化率0.2%低于行业均值(what,均值为0.8%),仅达到行业均值的25%(how)”。
【预防异议】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做太麻烦了。事实上,不这么做会更麻烦,因为在类似情况下没有客观描述造成时间、精力等的浪费,要严重的多。当然针对不同问题场景,5W1H要素也不必全部体现。
【where】这种方法主要是在面对问题时,应用于客观描述现实的场景,如信息判断、工作汇报等;在没有出现问题的场景描述中,可以不需要使用。
【A3促动参与】
学习了5W1H两步法以后,下面进入小组讨论环节,先听一下场景:
场景:
部门例会后,同事小李吐槽:“我们的周会效率太低了”。
补充观察信息如下:
——“今天原定1小时的会议开了2小时15分钟”;
——“前30分钟都在争论上期活动的责任归属,和本周议题无关”;
——“5份汇报材料中3份会前未提前发送,现场临时看数据”;
——“行政部记录的过去3周会议平均超时47分钟”;
——公司《会议管理制度》第3条“会议时长误差≦15分钟”、第5条“材料需提前24小时共享”。
现在请大家用今天学习的“5W1H两步法”,将小李的模糊抱怨的“观点”转化为结构化现实描述,帮助他找到客观描述周会情况的解决方案。
用8分钟先在组内讨论,讨论结束后,请一组小伙伴分享你们小组的分析和帮小李找到的最后的描述方案。
大家在讨论和确定描述方案时可以参考我提供的模版。
结论参考模版:
“经核实,部门周会效率问题如下:
what:主要表现为 ,违反 (公司标准)。
who:问题涉及 (责任方),由 (发现者)提出,
which:具体表现为 (问题定性描述),
where:问题集中在 (环节),
when:近 周持续发生,单次最长超时 ,
How:本次会议超时率达 ,材料未提交率 。”
【学习者案例记录】:请小王用2分钟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分析和最后帮小李找到的描述方案。
“经核实,部门周会效率问题如下:
what:主要表现为 时间超时、材料未提前共享、议题不准确 ,违反 公司《会议管理制度》第3条和第5条规定 (公司标准)。
who:问题涉及 主持人、汇报者 (责任方),由 行政部、小李 (发现者)提出,
which:具体表现为 会议超时75分钟且3周会议平均超时47分钟、30分钟议题偏离 、 3份材料未提前发送 (问题定性描述),
where:问题集中在 会议准备、会议讨论 、会议汇报 (环节),
when:近 3 周持续发生,单次最长超时 75分钟 ,
How:本次会议超时率达 500% ,材料未提交率 60% 。”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
【A2催化应用】
【布置任务】通过今天的学习和现场演练,相信大家对于“5W1H两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大家在未来3天内,记录工作中遇到的1个模糊观点(如“最近营销没效果”),用5W1H工具撰写一份“事实澄清报告”,微信发给我。
【学习者案例记录】场景:夕会复盘结束后,主管说“我们办理个人经营性贷款的放款效率太低了”。
补充观察信息如下:
1.原定0.5小时完成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面签,实际用了1.5小时,其中0.5小时等待客户回去取身份证,另外0.5小时再等待上一个客户完成签约并且给客户解释利率的问题,偏离高效办理节奏;
2.近2周受理的5笔个人经营性贷款,有3笔面签时间都超出标准放款时间,平均放款速度比标准流程慢0.5小时。
【事实澄清】经核实,个人经营性贷款放款办理效率情况如下:
what:主要表现为面签超时、客户资料未带全、未提前告知客户利率、未及时与签约岗确定时间。
who:问题涉及客户经理、签约岗(责任方),由主管(发现者)提出。
which:具体表现为单次面签时长超1小时、平均放款速度比标准流程慢0.5小时 (问题定性描述)。
where:问题集中在个人经营性贷款面签环节、资料准备及沟通环节(环节)。
when:近2周持续发生,单次最长偏离标准时长1小时。
How:本次面签超时率达60%(3/5位客户 )。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用5W1H两步法——剥离观点外衣,直击现实本质。期待大家用这套结构化工具,认清沟通中的模糊地带,让问题解决真正有的放矢!
以上就是我今天TF3-2拆书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观察家,感谢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