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下午好,我是一级拆书家陈冬冬。我先把我的片段发给大家。
大家先不要急着看,我们先分一下组吧,你们两位一组,你们两位一组。
【学习目标】
我希望今天大家和我学完这个片段后,在和观点不同的人进行对话时,通过关注自己真实的目的,来把握对话的目标。·
【介绍图书】
【F】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片段来自这本书——《关键对话》。这本书主题是关于当我们面对充满风险、观点背道而驰、双方情绪激烈时,如何能够保持对话,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书能够联系实际、简明易懂、并且便于应用,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A】本书一问世,便高居《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首位,并且《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作序推荐!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B】其实我们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景,你很努力地去做了一件工作,上司却非常不满意;要求下属加班,下属以沉默相对抗;你想和家人谈谈他每天回来很晚的问题,他却只当是耳边风;让朋友还钱,朋友却觉得你不够朋友……你是怎么对待的呢?是不是陷入了沉默?还是和对方针锋相对?想不想改善你的对话技巧呢?这本书可以帮你。本书提供了许多立竿见影的谈话
你正在和一个观点完全不同的人展开激烈讨论,上面所说的关注目标的问题应该怎样应用呢?在开始交谈时,你应当首先审视自己的目标或动机是什么,谈话过程中问问自己希望达成什么目标。
同样,在对话进行过程中,比如,你发现自己开始顺从老板的意思,或是开始对配偶爱搭不理了,这时你应当留意你的目标是否出现了变化。你是不是为了保存面子、避免尴尬、企图战胜对方、标榜自我或惩罚对方而悄悄地改变了目标呢?这种情况非常微妙,我们的目的往往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变化的。一旦肾上腺素开始在我们体内作祟,我们便失去了理智思考的能力,目的感已经失去引导我们行动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汹涌而来的化学分子。
为了回归理智,继续对话,你必须暂时停止和对方的互动,转而审视自我,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审视自我。你可以这样问自己:“我在做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当你坦率诚恳地探索自己的目的时,往往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好吧,我的表现有些咄咄逼人,表达观点的方式太过强势,一心只想战胜对方。我已经偏离了原来的目标,开始只是想选择度假地点,现在成了想证明自己的看法更高明。”
一旦怀疑内心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你就可以下意识地进行调整了。例如:“我的真正目标是想找一个咱们都喜欢的度假地点,而不是要证明我的观点比你强。”简而言之,只有意识到了错误之处,你才能不让自己犯错。
【举例】
据说,前苏联的时候,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批评斯大林各种过错。有一次开会,赫鲁晓夫在台上,就历数斯大林的种种罪行。说着,说着,忽然听到台下有人小声嘀咕了一句:“他活着时你怎么不说?”
赫鲁晓夫大发雷霆,重重的锤了下桌子,严厉地问:“刚才的话谁说的?”台下顿时就鸦雀无声了。这时候赫鲁晓夫温柔的说道:“现在你该知道为什么了吧?”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过程,当下面有人说:“他活着时你怎么不说?”的时候,赫鲁晓夫受到了攻击,他的第一反应是回击。而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人在对话的时候,面对攻击的第一种反应——语言暴力,想要战胜对方了,甚至报复对方。还有第二种反应,就是赫鲁晓夫问:“刚才的话谁说的?”,下面没人说话,沉默了。这是我们对话的时候的第二种反应——沉默。这样的话,我们对话的目的就变了,要么战胜对方,要么顺从对方。
【讲解】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达到我们对话的目的呢?方法就在这个片段里:
1. 在开始交谈时,你应当首先审视自己的目标或动机是什么?
2. 对话过程中,留意你的目标是否出现变化?你是不是想要战胜对方了?你是不是沉默了,要顺从对方了?
如果是,
3. 问自己:我在做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发现目的的确变化了,那么
4. 调整回自己的目标
【预防可能的异议】
1. 你可能会说:“我们要留意自己的言行,那对方呢?他们不留意他们的,我们也没办法,他们生气了,要战胜我们;他们沉默了,这个我们控制不了的。我们能怎么办呢?”
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当他们要战胜我们的时候,我们有什么反应呢?我们可能或者沉默,或者战胜对方。当他们沉默的时候,我们可能正在战胜他们。所以还是要留意我们的言行。这样我们才能给对话塑造一个安全的氛围。
2. 当然你也会说:“哼哼,我都生气了,闹情绪了!即使我知道了我生气,那也控制不住啊!我就要搞定他。”
确实,控制自己的情绪比较难,但是我们要明白,这样的搞定,是没有效果的,你的观点往往得不到对方的认同。另外,当我们说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这说明我们是有进步的空间的。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设想一下,假设下周一你去上班。你本来还很开心,可是刚放下手里的活,一个人出现在你面前,你的心里一紧。然后你勉强地挂起笑容,手却不住地发抖。因为你知道,他要和你谈一件事情,而你却和他的意见不一样。情境要明确,你们当时要谈什么?请写出明确的步骤。
你想起了今天的拆书,请想一想,如何应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呢?请加工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你可以在这种情境下,应用今天所学。
学习者案例记录:
1. 我们这个小伙伴跟我谈我们无锡分舵转正的事情,他认为3月19号转正这个目标,对于我们现状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太过于匆忙,而且影响个人成长,提高能力。但是我坚持认为3月19日转正与我们提升自我是不冲突的。在沟通上,我们起了冲突,我认为他对我的想法不服气,我就对他有些语言上的攻击。当发现我现在的目的是要战胜她的时候,想了想我们最初的目的,还是为了分舵能够转正,并且每个小伙伴都能得到充分的成长,及时调整会最初的目标。冷静下来,平和地沟通,今后我们打算按照分批的步骤来走。让一部分人先成为3级拆书家,然后我们转正以后,会让更多的有志者加入进来。
2. 我们争论的是他在赋能一班,我在赋能二班。我们都觉得自己的班比较优秀,就开始辩论了,彼此争论不下。后来反思,这样不利于两个班的团结,会让两个班分裂。我们想,我们本身来赋能班的目的,并不是要比哪个班更优秀,而是个人能够得到成长。我们还发现我们都是举得班上的人怎么样,没有涉及到自己是否进步。所以发现目标发生变化了,及时调整回原来的目标,觉得我们不应该是为了哪个班更好而去争吵,而是问自己有没有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