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自我介绍、分组
大家好,我是蔡飞。蔡是蔡元培的蔡,飞是自由飞翔的飞。
为了后面方便大家的学习和探讨,下面我们先分个组,两两组合,如果最后有三个人,可以三人一组。
请大家起立,快速调整座位。
二、图书介绍
《结构思考力》教你职场沟通不绕弯!用“论证类比”四步法整理思路,30秒说清重点,复杂问题也能条理分明,结合本土案例,比《金字塔原理》更落地!
【过渡句】今天我们拆的片段是书中第25页的内容,书的原文片段已发给大家。下面请大家用 1 分钟时间来阅读一下这个片段,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R阅读原文拆页】《结构思考力》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步骤:识别、判断和概括 P25
天下之大,为人领导者、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为人朋友者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其思维不结构化的人大有人在,他们的观点往往不明确、要点不清晰,作为接收者的我们就会很痛苦。那么,我们如何像诸葛亮一样一眼看出“大略”呢?本章将教大家一个方法,以便让大家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识别关键点,理解核心内容并能够总结清楚,也就是运用结构思考力做到听清楚、说明白。我将这个方法总结为三个步骤:识别、判断、概括。
第一步:识别信息中的事实和观点,确定理由和结论。找出哪些是观点类信息、哪些是事实类信息,观点类信息中哪些是结论、哪些是支撑结论的理由,并将它们区分开。
第二步:判断结论和理由的对应关系,画出结构图。找出结论和理由的对应关系,并依据这些对应关系画出金字塔结构图。
第三步:一句话概括所有内容。接收信息除了在前两步做到能够听清楚,最后还要用一句话概括所有内容,做到说明白。
【过渡句】好的,我看小伙伴们都已经读完这个片段了。
【I重述原文】
【What】结构思考力三步法是什么?
这是一套通过"识别→判断→概括"三步骤,将碎片化信息整理成逻辑框架的思维工具,它能帮助我们在沟通中精准定位核心观点,建立"结论-理由-事实"的金字塔结构,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与理解。
【Why】为什么必须掌握这个方法?
省时间:一次听清楚,不用反复问 “你刚才说啥”;
少踩坑:不漏关键细节,减少无效返工;
显专业:领导同事觉得你 “抓重点贼准”,沟通效率翻倍。
【How】结构化处理信息的三步操作指南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应该如何去运用,都有哪些步骤
第一步: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把接收到的信息按观点、事实去分类
第二步:把事实和观点的关系进来结构划分,并画出金字塔结构或直接用思维导图。
第三步:一整理好的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Where】四大核心应用场景
职场沟通:会议纪要提炼、任务需求澄清
学习吸收:文献阅读笔记、课程重点摘录
关系维护:家人诉求理解、朋友情绪识别
自我管理:目标制定拆解、碎片知识整合
【我的经历】
就在上周六,我在咱们分舵参加了张瑛老师的《人生设计课》。我用这三个步骤来总结一下:《人生设计课》的核心就是:先搞懂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识别),再想出几个不同的未来版本(判断逻辑),最后从小事开始试,哪个让你开心就选哪个(概括落地),告别 “迷茫焦虑”,主动设计你的人生!
五、【A1】激活经验
【过渡语】
我们读了这个拆页,了解了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个步骤。
【拆书家设计提问】
那么接下来,请问大家在以往的读书分享会时,是如何做总结的。
然后,在组内用时地人事四要素进行分享,每人分享1分钟,组内小伙伴都分享结束,请大家抬头示意。最后,我会再用1分钟时间随机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经历。
【现场案例-学习者A】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场《认知觉醒》的线上读书分享会!一开始大家七嘴八舌讲 “突破舒适区”,有人说用 “五分钟法则” 逼自己每天写两句话,有人聊报名线上课硬着头皮做作业,听得我直点头但转头就懵 —— 这么多招,到底核心是啥?
六、【A2】催化应用
【拆书家设计提问】
好的,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那么,请大家思考以后你会怎么应用结构化接收信息三步法。请花1分钟时间在便签上按照smart原则即要有具体做法、要有可衡量或观测的预期结果、通过努力可实现、和目的相关联且有时间限制写下你未来的行动计划。因为时间关系,活动结束后交给我即可。
【现场案例-学习者B】
参加读书会的最大收获来自于自我总结与结构化处理过程。面对海量信息,首先我会区分事实与结论,然后运用结构图梳理这些信息的逻辑关系,以提炼核心观点。最终,应以简洁语言概括读书会的核心收获,确保思想要点的清晰传达。通过这一系列步骤,我认为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总结归纳技巧。
七、总结
好啦,今天分享的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个步骤就到这里,希望每位伙伴都有所收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