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福格行为模型》 所属活动: 拆有有约136期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行为设计,帮你从想到做

开场:

开场 (学习目标)

欢迎各位伙伴。

(学习目标在最后总结部分有说明,此处在开场实录中补充)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学习之后,大家可以应用“对的提示”和“能力链分析”方法去检视习惯养成失败的经历,使用“对的提示”设计三步骤检查“提示”是否准确具体,及应用“能力链分析”四步法确认行为是否简单易做,并且可以做到重新设计行为。(总学习目标)

第一个片段的学习目标是:学习之后,大家可以应用“对的提示”方法去检视习惯养成失败的经历,使用“对的提示”设计三步骤检查“提示”是否准确具体,做到重新设计”对的提示“。

第二个片段的学习目标:学习之后,大家可以应用“能力链分析”方法去检视习惯养成失败的经历,应用“能力链分析”四步法确认行为是否简单易做,并且可以做到重新设计行为。

【自我介绍】

先用三个标签简单自我介绍:首先,我是一名亲子沟通讲师,我是一名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同时是一名父母游戏力准讲师;第二个标签是我有一个五岁多的女儿;第三个标签:我是一名儿童保护及发展公益行动的践行者。如果各位伙伴亲子沟通、如何养育孩子以及儿童公益活动有兴趣的话,欢迎再深入交流。

今天拆书的主题,相信各位伙伴都有看到过(海报),我的主题来自《福格行为模型》。

【图书介绍】

【事件】:

很多人每年年初都会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我要立flag,我要定目标,(但)我们发现 flag年年立, flag通常……会不会年年倒?

而且,每年立的那些目标,似乎来来回回就是那几样:我要读书,我要成长,我要学习,我要改变自己,我要减肥……

我想做但是做不到,成为我们人生最大的难题之一,对吧?

【提问】

当我们发现我想坚持做一个事情,但是发现这件事特别难的时候,我想问问大家自己的感受怎么样?

学员:挫败。

拆书家:对,挫败,我总是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挫败。

【影响】

我们会发现,坚持做一件事儿,改变自己没有那么容易的时候,有两种后果,第一个就是发现做不到、我没有办法让自己成长的时候,小至生活习惯的养成做不到,大至个人的幸福成长也可能会受影响。

另外一个,就是刚刚月明提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可能会产生挫败感,会产生自我怀疑或者否定,怎么别人就能做得到?特别是当我们发现朋友圈经常会有人晒——我可以坚持早起多少天,我可以坚持读书多少天,我一年读多少本书的时候——我会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我就做不到,为什么?这是什么问题?

【解决】

我们今天就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这本书《福格行为模型》。

这本书我特别推荐,它的作者是B.J.福格,是斯坦福大学的行为设计实验室的创办人,他也被尊称为微习惯的鼻祖。

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里面有非常简洁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福格博士针对人类行为列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个叫动机,第二个叫能力,第三个叫提示,B=MAP,这是一个非常简洁的模型,帮助我们去做到不较劲、不焦虑、很轻松地做出改变。我相信每个人都非常希望可以真正地不自我怀疑,可以真正相信我可以做到,是吗?

好,关于我自己和图书的介绍部分就进行到这里,接下来请各位伙伴翻开你们学员手册的第二页,我们开始进入今天的片段一,请大家花两分钟的时间来读片段,读完的伙伴可以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1:设计“对”的提示

选自:《福格行为模型》P118-119

这就是她的新习惯。埃米逐渐变得自信和乐观,她觉得自己每天都做得到。毕竟,她又不需要真的完成这件事,只要把它写下来就够了。这很简单,而且能力也不是问题。不过,养成这个习惯的关键,不在于动机和能力,而在于要设计一个“对”的提示

对某些习惯来说,关键是要把它插入生活中的合适位置。习惯在生活日常中处于什么位置,决定了行动与否、成败与否。埃米很幸运,她第一次尝试就做对了,她把新习惯的种子种在了对的位置。她的做法是这样的:每天早上送女儿瑞秋到幼儿园门口时,瑞秋都会和她说完再见,再关上车门。关车门就是埃米的提示。她会立刻在附近找地方停车,好执行新习惯:在便利贴上写下当天最重要的事情。之后,再把便利贴贴在方向盘上,然后拍手说:​“搞定!”

这样坚持了一星期后,埃米说她可以毫不费力地自动完成这个新习惯。她在自己的日程中为习惯找到了一个最佳位置。以前,在女儿下车之前,埃米一路上想的都是每个人准时出门所要做的难事;而现在,因为把写便利贴的习惯当成与工作相关的第一件待办事项,所以她不会再分心去胡思乱想。她还把这个行为当作入门步骤,来帮助自己保持高度专注。车门一关,立刻切换到工作模式:停车,确认今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务,把它写下来,搞定。(这太棒了!)由于将新习惯固定在了生活日常中,所以这很容易就融入了她早晨的日程。埃米不再需要靠手机来提醒她该送瑞秋上学了,也不需要刻意提醒自己该写便利贴了。埃米设计出了一个可靠的提示,让这个新习惯很自然地养成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现在时间差不多,大家都读完了吗?读完了,Ok。

【互动】片段不长,它讲了一个故事,大家对这个故事里面印象深刻的一些词或者句子是哪些?

学员1:对的提示。

学员2:对的位置

拆书家:还有吗?

学员3:提示。

学员4:可靠的提示。

拆书家:好的,大家有印象她是怎样做的吗?

对这个案例我做了一个详细的拆解,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再做详细描述,我们重点来看以下内容。

这个案例的背景我需要用一句话讲一讲,埃米是一个创业期的妈妈,她现在最大的困扰是她发现自己白天的时候很难进入工作状态,很容易被杂事分心,她真正要做的那些事情却总是做不到,反而把时间用来做了家务事或者其他的一些事情。

所以埃米有这样的一个期待:她需要设计一个提示、对的提示,提醒她去做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在埃米的案例里面,她做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动作:

第一:大家一定留意到,她用了一个很不寻常的提示,大家能想到吗?关门、关车门。

【互动】我们一般会用什么样的东西作为提示?你要提醒自己做一件事的时候会怎么做?(学员:手机,闹钟,APP)

我会设闹钟,app,列清单,脑子里面记住,对吧?这些都是我们平常会用到的提示,但是我们发现埃米用了一个动作作为提示。

大家可以想一想,我要把这件事记在我的脑子里面,这件事儿会不会容易忘?很容易忘,对吧?我放到我的手机清单里面,想问一问大家,你自己回忆一下清单里面有多少事项,能做到的有多少事项?我们发现这个也不一定很可靠,对吗?

埃米她用了一个动作作为提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

第二,她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设置。这个设置里面,我们看看埃米的目的是什么?她要做什么?写便签来提醒自己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儿。在进入正式的工作状态之前,她需要有这样的一个提示,所以她做了一个关键设置——把这个提示放在了两个固定的安排中间,也就是“她在开车送女儿返回幼儿园”,以及“回办公室”这两个固定的安排中间,因为这两件事她必须要做,是每个工作日可能都需要做到的,对吗?我们发现关键的设置很重要。

第二个关键设置是什么?埃米的行动,她的提示跟她后面的动作是有关联的,这里有个行为序列的问题,是可以顺利衔接上的,对吗?所以埃米是做了一个对的提示。

【概念辨析】

福格博士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叫“没有提示,行动就不会发生。”而设计一个对的提示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所以什么是对的提示?在这里我总结了三个点作为重要条件。

1、提示的类型。刚刚有讲到,我要记住这件事,我把它放到我的手机的待办事项,所有的这些外部的这种提示,跟“我一定要做的这件事情”——我一定会送女儿去幼儿园,车门一定会关,我一定会返回办公室——这种我每天一定会做的事情,大家觉得哪一个更可靠?第一个还是第二个?

学员:第二个。

拆书家: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同意第二个,对吧?

2、提示的指向性非常重要。“我在送完女儿回幼儿园之后来做这件事儿”,跟“我关上门之后我来做这件事儿”,大家觉得哪一个会比较容易记得住?

学员:关门。

拆书家:对,关门这个动作,有一个动作作为一个提醒,它甚至可能有声音——砰的一声,这个做为大脑的肌肉记忆,成为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所以我们会同意,第二种具体的动作,更加容易让我们记得住。

3、刚刚分析案例的时我们讲过,提示的位置非常重要,假如“在早上一起来我就写个便签”做这个事儿,跟“我在进入办公室之前先想好这件事儿”,大家觉得哪一个会更加顺一点?早上起来很慌乱,我要给女儿做各种事情,然后再送女儿上幼儿园,这个动作跟“我在返回办公室之前做这个动作”,他们的衔接度是不一样的。所以第三个点,也就是提示的位置也非常关键。哪一个会更加丝滑?

学员:后面的一种。

拆书家:第二种,Ok。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个案例里面做了“对的提示”。

【预防异议】

当然了,其实提示有很多,我们不一定只用这一种对吧?我们用行动做提示,它可能是一个事半功倍,但不代表着我们不需要用其他的来做提示,我们可以一起服用,疗效更佳,对吗?

【HOW】

从片段里面,我归纳了三个步骤,去看看“对的提示”要怎样去做。

第一步,找位置。所谓的找位置就是需要埃米来看一看,我现在日常固定的安排里面,哪一个比较适合把我现在这个提示——也就是我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这件事儿放进去,这就是找位置。

第二步:定动作,确定了这个位置之后,想想哪一个具体的动作更加容易让我记住,我这个事情可以马上来处理。用关门的具体动作来作为新行为的一个提示。

第三步:加日程,当我把这个事情想好了之后,我一定要在脑子里面记住一下,用人脑提示,对吧?我一定要记住把这个步骤加入我的日常动作里面去,关上门,砰的一声,然后马上停好车进入这个状态,我开始专注地想我今天要做的这件事。

这个新习惯要加入日常清单,需要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记住它,加入并且坚持一小段时间,这就是第三步。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这里是背景信息:小七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HR,她最近特别忙,经常不记得去茶水间装水,导致喝水很少,嗓子发炎,她尝试用手机闹钟来提醒自己,但是发现忙起来没时间看,手机提醒也无效。

(互动)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要找一个可靠的提示来提醒小七去茶水间装水,可以怎么做?各位能想到吗?

学员1:第一,把杯子放在旁边。

拆书家:把水放到旁边,是吧?这样你要提醒自己装水,要提醒自己装水。大家可以在脑子里面想一想这个画面,可以怎么做?

学员2:某些公司都会说要早上要开个早会的,就开完早会回到自己工位的那一下,坐下去的那一个动作就是提示。

拆书家:嗯,找到精髓了!

我们的方法差不多,在小七的案例里面。她每天有一些固定的安排,上午和下午可能会安排大量的面试,面试她一定会离开自己的座位去到会议室,所以这里比较容易把“我把去茶水间倒水“这个动作加进来的,因为我会离开自己的座位。有时候我们工作忙起来的时候会怎么样,可能会一坐下来不记得要做这件事儿,但是假如因为面试我必须要离开我的座位的时候,我是可以把这个动作新的动作加进来的,所以找到了位置。

第二,定下具体的提醒,就像木门刚刚说的,早会之后回来。这个案例里面小七也是这样,她在面试结束之后,会回到座位,从会议室走回座位,那么她就将“走回座位”具体动作作为提醒。

第三步就非常简单,告诉自己,面试结束后我走回座位,我还没有坐下来的时候,先拿起水杯去茶水间装水,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提示多喝水”的问题。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说拿个大杯子也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对吧?没问题的,在这里我们重点是来体验一下我怎么样用行动做一个提示,帮助我解决问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我们学了就练一练,请大家打开学员手册的第四页,每个人都来做一个自己要做的事儿。

每个人要编一个小故事,用我刚刚讲到的方法来去帮助别人,帮助其他的人去检视他的习惯养成计划里面,怎么样在提示这个点上面去做一些重新设计的工作。

有几点需要提醒大家,

1、故事的场景是未来很有可能会遇到的情况,也就是说你有可能刚好跟朋友或者跟家人有交流过最近习惯养成的一些事情。

2、这个故事需要有两个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经过,有一些对话,请尽量将双方的对话和动作都描述出来,大家可以参考我的示例。

我的示例其实就把刚刚小七的案例变成了一个我跟小七的对话,帮助小七去做这件事儿。这是一个示例,当然人物、事件、场景、对话你们都可以自由发挥,既可以是家庭的场景,也可以职场的场景,也可以是你跟朋友之间发生的事儿。

请大家现在用三分钟的时间来写一个自己的小剧本,我们用对的提示三步法,编一个自己的故事。我们要把这个方法用起来,可以是你帮朋友去做一个他的习惯养成,怎样去做一个对的提示的设计。

我们有三分钟的时间,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跟正好跟朋友或者跟家人或者跟同事讨论过一些习惯养成,我想做但没有做到的时候,怎样可以去设计一个对的提示。

请大家先写,写完之后可能会邀请1~2位伙伴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故事。

时间到了,有伙伴写完了吗?好像要写几百字的对话有点难,只要写关键点就好了。

现在有没有哪位伙伴愿意分享一下?有写完了吗?好,有请师父木门。

木门的案例分享:

谢谢师父的分享,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用三步法来做。后续可以反馈一下,看看这个方法是不是真的可以帮助到我们。

好,今天片段一的小小练习就到这里,希望各位伙伴能够记住“对的提示”三步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去记住,怎么样把新的行为真正做到。

(过渡)进入我们的下一个片段之前,我想问问大家,福格行为模型B=MAP在这个公式,大家还记得吗?

福格博士说,行为一定是发生在三者同时发生,即动机、能力和提示这三个要素都具备的时候,我们刚刚在片段一里面讲到了,在提示(P)这个点上可以怎样去做。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想养成一个行为习惯,当我们要去做一件事儿,想要坚持做一件事儿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动机?

学员:有。

拆书家:我想要去做这件事儿,我想要改变,我有动机的,对吧?我动机有了。然后提示也有了,我就可以做到吗?

学员:不能。

拆书家:还缺能力,还缺了一个中间的能力(A)的问题。

所以接下来的片段,我们就看一看福格博士怎样帮我们去拆解能力这个因素。

今天这两个片段可以是并列的关系,就是当我们去看我们的习惯养成,好像总是做不到,还差了一点,还可以怎样去做进一步设计的时候,我们来看看提示有没有做到,同时看一看能力可以怎么样做,怎样帮我们更容易地去做到。

进入第二个片段的内容之前,邀请大家打开学员手册的自测量表。大家可以先对照着5个简单的项目看一看,我自己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件事上面我是怎么做的。

温馨提示一下,这个表不是一个非常权威的量表,它也不是用来评价大家做得好不好的标准,只是帮我们了解自己,我在习惯养成这件事上我通常会怎么做。

【自测量表】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6分表示非常符合)

家打一打每个项目的分,然后再算算自己的总分。我看到一个伙伴非常好的非常亮眼的一个数字。

想问问伙伴们,有没有总分在25分以上的?

有1位伙伴。鼓掌鼓掌!一定要找机会跟我们分享,你是怎么做到的?非常好。虽然说这个不是一个评价标准,但是我们看到人家做的好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的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对吧?

好,有16分以上的伙伴吗?有好几位。16~24分的伙伴在习惯的养成方面其实已经做得蛮不错了。

如果你没有举过手也没有关系,今天的片段就是为你准备的,等下我们看看接下来的片段中有什么有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下来请大家花两分钟的时间来读片段2,能力链分析这个片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拆页片段2:能力链分析

选自:《福格行为模型》P95

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使用牙线的微习惯

 

·用牙线清洁牙齿只需要几秒钟(时间)

·只用花很少的钱(资金);

·我已经有了清晰的行动计划(脑力)

·它巧妙地融入了我的生活(日程)

这些能力因素在能力链中都非常牢固,不过,体力因素的分析结果让我大吃一惊。从体力角度来看,用牙线清洁牙齿对我来说很费力。这听起来不太可能,毕竟这又不是要我去挖一条沟或把汽车抬起来。但我很难把这个行为培养成习惯,因为我的牙齿排列得非常紧密,这意味着我要用力才能把牙线塞到牙缝里,然后还得同样用力把它拔出来,这让我感觉牙齿都要被拔掉了。更糟糕的是,牙线还很有可能会因为我太用力而断在牙缝里。在我的能力链中,体力这一环节十分薄弱。所以,我常常几个月才用牙线清洁一次牙齿。这个行为的执行难度已经够高了,而我的动机也不够强,以至于我很难养成习惯。那么,我怎样才能让这个行为变得容易做到呢?答案就是,找到适合我的牙线。在尝试过15种不同的牙线之后,我终于找到了适合我的完美牙线。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读完的伙伴可以示意我一下,还有半分钟的时间。

时间差不多,如果没有看完,我们继续一起来看也不影响。在这个能力分析的片段里面,我有标注一些我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大家也可以来说一说片段让你印象深刻的有哪些关键词?

学员:能力、能力链、能力因素、能力链的因素……

拆书家:好,还有吗?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或者是你记得的?

学员:找到合适我的牙线。

拆书家:找到适合他的牙线。对,这也是一个挺特别的例子。今天这两个例子都有点特别。

拆书家:月明,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关键词吗?

学员:体力因素。

拆书家:用牙线还需要体力,对吧?

好的,这些关键词我自己标出来的,供大家做参考。

刚才讲到了能力链最关键的几个要素,比如说时间、日程、脑力、体力和资金,这些都是我们在能力链分析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些部分,关键信息都有列出来。

【WHAT】

这个片段就讲了一件事儿:能力链的分析我们怎么去做?

能力链这几个要素组成了一个“链子”展示给大家:时间、资金、脑力、体力和日程。

【HOW】

那怎么样去做能力链的分析?分了4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提出问题。在我做不到的行为里面,首先针对能力链的几个因素来一一分析。做分析的时候我们就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没有做到?

从5个因素开始一一分析。

1、时间。时间很简单,就是我每一次要做的动作会花费我多长时间,我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件事儿。

2、资金,我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准备,有些工作可能比较花钱。

3、脑力,脑力的因素在这里稍微复杂一点,所以需要多说两句。脑力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这个动作做起来时,它的复杂程度,会不会很复杂?会不会需要很有创意?还是说很简单,我甚至不用思考就能做出来。这个是脑力的因素,而就像作者用牙线,其实不需要太多的脑力。脑力的第二点是,是否有清晰的行动计划,就是我要养成这个习惯,我要去做这个行为,有没有事先想好计划,我要怎么去做。这个是脑力因素的这两个含义。

4、体力,做这件事轻松还是困难,大家对福格博士的用牙线耗体力这件事儿应该印象深刻的,所以对于这些因素,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想法,因为我们每个人不一样。

5、日程,所谓的日程就是这个行为能不能放到你的日常的安排里面去,还是需要做出一些特别的调整。假如它能够很顺利的融入你的工作日常,就像我们讲到的片段一里面的例子一样,他很顺利的就能变成你的习惯。假如不行的话,是不是可以做一些调整?

在提出问题时,找到能力链的5个因素来问一问,为什么我没有做到,有没有哪些因素让我这个行为没有做到足够地简单易做。

第二步,识别弱项。提出这个问题,做完分析之后,自然是会识别出来关键的一些地方,我没有做到的部分。像福格博士的例子里面,他的体力成为了一个让我们很吃惊的关键的弱项。

第三步,重设行为。我怎样去改变我的一些行为去做一些调整,帮助我可以去做到这件事情。对于作者来讲,他试过15种不同的牙线,终于找到了一种自己可以用起来比较舒服比较顺利的牙线。

最后一步,是正向反馈。正向反馈在这个例子里面可能不算是特别清晰,但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福格行为模型里面,他的方法论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一定是要有积极的情绪。虽然做一件小小的事情,但是我会有成功的感受,这种感觉会激励着我能把这个动作坚持做下去。这是正向反馈第四步,当我们有这个感觉——我真的可以做到,会激励我一直把这个行为做到。

可能有些伙伴会觉得设计5个因素的时候相对有点复杂,对吧?

举个例子,我自己去年定了一个目标,这个是我之前讲过的例子,有些伙伴听过,我定了一个目标是每天要读一读英文书,然后我就开始来读。我抓了一本书就开始了,每天一开始提醒自己记住这件事儿,我设一个手机提醒,每天晚上10:00响闹钟提醒我检查任务有没有完成。但是这事我做了两个星期,就不了了之。之后我用这个方法去做了一个分析,真的有用。

首先,我在想我为什么做不到这件事情?我发现了我做事的一个特点,就是比较容易贪多。我想读书,今天我好像有点时间,就可能读5页读10页甚至15页,然后发现读书这件事开始耗费我大量的时间。可能有几天花了比较多时间来做这件事儿,它开始影响到我其他的一些工作,并且我没有办法形成一个非常固定的安排。

而这个事情的背后是什么?其实是我没有把它做一个清晰的计划,我没有设定足够清晰的目标。

我在针对这几个因素做了分析之后,我发现时间好像有点问题,资金肯定不成问题,我只要读一本书,家里就有。脑力这个点上面不够清晰。在体力方面,读书不成问题,不耗我的体力。日程,这个时间也没有固定下来。(第一步:提出问题)

这三个因素:时间、脑力和日程,这三点看起来似乎都比较薄弱。然而这些让我没有做到的薄弱项,其中的关键弱项是什么?

结合我自己的习惯性的动作——贪多这一点来考虑,我觉得是我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假如我做一个调整,“我每天就读两页”,跟“我没有目标,我今天有时间读多一点,明天没时间就读少一点,然后不能固定下来,最后发现做不到”,这两种做法带给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这么分析后,我觉得我的关键弱项是脑力的部分,就是目标不够清晰,导致我的动作变形了。(第二步:识别弱项)

所以我重新设了一个行为,在脑力这点上面,我设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只是每天读两页。我可能花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做完这件事儿,它很容易变成我的习惯动作。我每天早上起来之后就先读两页,这个事情就很容易固定下来,固定下来最大的好处就是我很容易记住这件事儿,简单易做,变成了我的习惯。(第三步:重设行为)

最后,我也会有一个正向反馈——书签标记,完成比个Yeah。我每天看到我标记的书签从薄到厚,从上面到下面的时候,内心会觉得我真的在坚持做这件事儿,这一点可以激励到自己可以坚持去做。(第四步:正向反馈)

福格博士的能力链分析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我们的行为变得简单易做。能够随时都可以做,顺便也可以做到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预防异议】

刚刚有伙伴可能觉得每天读两页书可能也有点多。

没关系,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如果你觉得这个动作对你来说还是有点困难,继续把它变得对你来说成为相对容易的事儿,小成功带来大改变,这个是我特别喜欢福格博士的书里面的最关键的点。

让行动变得容易,从微小的成功开始。是的,小成功带来大改变。所以建议大家都可以多做一个尝试,尝试一下,体会一下这种小小的成功感,带给自己的正向的反馈和激励。

好,以上关于片段的内容,我们刚刚学了这个方法,大家还记得吗?叫什么?

学员:能力链分析。

拆书家:4个步骤还记得吗?

学员举手:能力链分析4步法是他(福格)独创的吗?

拆书家:是他独创的,福格是微习惯的鼻祖,你看到市面上很多关于微习惯的书,可能都会来源于它其中的一部分,这本书非常推荐。

好,能力链的分析4步法这4个步骤,在大家学员手册上面都有,等一下我们有1个非常重要的动作,我们会应用今天能力链分析的4步法来做一个共创。

接下来的共创就不是我来讲大家来听,而是个我们一起来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

关于能力链分析的4步法,想问问伙伴们,听完我刚刚说的时候,觉得我有把这个内容说明白,或者说你觉得有清晰一点吗?

学员:有的。

拆书家:太好了,谢谢。

学员:我有点疑惑, PDCA的计划执行验,能不能跟这个挂钩,能不能跟它连在一起?

拆书家:PDCA我不是特别了解,应该是项目管理之类的工具,对吧?我相信它有很多底层的逻辑可能是相通的,但今天在这一点上面我没有办法就这个回答更多的问题,我们可以事后再来探讨。

接下来的微行动学习,会有一个引导大家来做小组共创的过程。在引导之前请大家再看一看能力链分析4步法,这是等一下我们需要用到的部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我们今天已经自然分好组了,非常好。

在这里我想再来“拷问”大家一下:我们前面讲过了,大家好像刚刚也有举手,每年有定一些目标吗?都有,对吧?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拆书帮伙伴一定都是很有目标的人。有要运动健身的伙伴吗?有。有要读书的伙伴吗?不一定是要读多少本书?要坚持学习的?(学员:精读)对,你的精读也可以的,是的。减肥、努力学习等等,都有目标对吧?

再邀请大家想一想,定目标的时候,你的动机强不强?

学员:强。

拆书家:特别强的动机,我今年一定要做到这件事儿,对吧?

好,当定了目标之后,你有没有做过一些提醒给自己?会是什么样的提醒?月明你会怎么做?

学员:我会在日程里面做备注。

拆书家:手机日程,要不然是(打勾)这样子,谢谢。

学员:贴个大字报,要有言实行,稻盛和夫的。

拆书家:大字报?贴到哪里?

学员:贴到房间里。

拆书家:门口,每天抬头就能看,是吧?每天开几次门都看得到,看到的时候能看到。

学员:没有,其实没这么做,只是稻盛和夫告诉我们,稻盛和夫的方法。

拆书家:好,刚刚说的待办事项、加到日历,或者我们有日程本,就像邓总刚刚说,可能把它写下来我每天看,对吧?还有手环、手表也是很好的工具,对吧?有做提醒哈?前面说过,咱们也有动机了,对不?

现在,灵魂拷问来了。今天是5月11号,2025年第5个月了,你有坚持在做吗?有没有?

学员:读书有,坚持在做。有所选择,有所放弃,也有放弃的地方。

拆书家:读书,非常好。也有放弃的,也有想捡回来的,是不是?(问其他学员)还有吗?有坚持吗?

学员:有,有一些,运动的习惯,就没有实现。

拆书家:我们会发现其实挺难的。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能力链分析是不是可以帮助我们,有没有哪些地方我可以做一做的。

现在邀请各位伙伴想一想,你今年定下的目标里面,可能有一二三项你要做的事儿,这其中的有没有哪个你想做,但是现在为止已经没有坚持在做的事情,有吗?这个目标甚至可以是我去年一直想做,或者前几年一直想做,但是你没有做到的事儿,都可以。

邀请大家在我们的学员手册的小组讨论页的空白处,或者是背面的白纸,写一个你自己习惯养成方面,你没有做到的、失败的经历。这个失败的经历就是刚刚提到的,你肯定是有动机要做,然后你也用了提醒的方式让自己去做,但是你没有做到。

邀请各位伙伴先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写下来,简单写就好,不需要很详细。

好,我们等一下会分组讨论,大家想想自己的案例。

现在我们自然分了两个小组,请各位伙伴在你们小组里面选一个小组长出来,这边的观察家不参与,这边4位伙伴,这边5位伙伴,我们还需要两个角色,因为下面有比较多的讨论的环节,需要一个计时员,你们自己来计时。

现在的微行动学习,是3-3的一个重头的环节。这个重头环节大家是主角,我是次要的,等一下是大家来集体共创的部分,所以我们先要把问题弄清楚,我们今天要怎么做。(学员参考:学员手册第8页)

【引导学员讨论并明确问题】

第一步,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刚刚我们讲到了在一个习惯养成失败的例子里面,我有做到了提示,我有动机去做,但是好像能力这个因素上面有所欠缺的例子,对吧?

请大家结合能力链分析的4个步骤,在你写下来的案例里面,想一想你认为比较难,或者是你觉得卡住你的点,或者你觉得你自己在做的时候很不顺,很容易掉坑的步骤是哪一步?现在在小组内自由讨论,讨论时间5分钟,麻烦计时员帮忙记录一下。

我们现在开始小组讨论,你认为比较难的、或者是卡点的或者容易掉坑的是哪一个步骤?

好,记录员需要把大家讨论的关键信息记下来,小组长负责引导。

学员:是要针对这4个环节吗?

拆书家:对,能力链分析四步里面。

(录音记录 - 其中一个小组讨论,具体内容在实录中不做详细记录,录音时间47:00-52:05)

拆书家:好,现在是确定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找出难点,你们的难点一样吗?

小组1:我们的难点有三票是重设行为,少数服从多数。

拆书家:重设行为,Ok。你们这边小组有几个人是重设行为?4个人基本上都一致,你们很一致,不是基本一致,4个都是重设行为。(对另一个小组)你们好像基本一致。

小组2:我们还不一样,3:2,三个重设行为,然后一个提出问题,一个识别弱项。

拆书家:好,所以大家看到在这个点上面,我们每位伙伴情况不同,会有不同的难点和卡点,这个很正常。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会针对某一个点,一起去看一看到底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真正的解决问题。这边小组就很统一,重设行为,你们这边可能需要大家来看一看,我们只选其中的一个问题来共创解决,你们要不要大家来投票?

学员:已经投票了。

拆书家:已经投了,Ok,自动做完了。今天非常好,两组都是很一致,重设行为,这个步骤对你们来讲是比较困难的点,现在邀请我们的记录员写上今天你们组想要解决的聚焦讨论的问题、难点。红组贴在那边,蓝组贴在这边。

我们接下来需要更加聚焦一点。我们现在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用大的便签纸记录在这里,一样的,都是重设行为,对吧?好,这边小组用了一个非常标准的句式: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怎么样更好地重设行为。这边一组的重设行为也是可以的。

【引导讨论问题本质】

拆书家:好,我们继续共创。好像重设行为这个点对我们来讲,都会比较困难。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下,为什么这个点对你来说会比较难?

如果有伙伴刚刚觉得其他的步骤对你来说是比较难的部分,你也可以想想我有没有曾经做过类似的重设行为的尝试,这个动作对我来讲我可以怎么去做?大家都可以结合自己过去的经历来想一想,更多参与到这个过程里面,看看我们集体的智慧能够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接下来的讨论本质问题,需要小组的成员互相之间多提几个问题,为什么重设行为对于我们来讲觉得是比较困难的,在这个问题的背后又有一些什么样的原因或者问题?我们在不停地追问。

我相信很多伙伴都会有一种感受,就是当我遇到一个困难的时候,假如我直奔着找方案,有时并不能真的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今天有个朋友跟我说我现在头好痛,可能我给他提个建议说你去吃一点止痛药,好像看起来是一个很快的能够帮助解决他的头痛的问题。

但是事实上,假如我们把这个问题来深挖一下,你为什么会头痛?这个头痛是经常出现的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会头痛?你会发现头痛的背后有很多的情况,我们就像剥洋葱一样,通过这样一步一步问的过程,去找到中间最核心的点,有可能这个人说我总是熬夜,所以我头痛——所以这个不是解决他头痛,不是去吃止痛药,而是我们要帮助他去看到我怎么样去解决熬夜的问题。这个时候头痛就不是真正的问题,本质的问题成了什么?熬夜。然后再问,对,我们为什么会熬夜?再继续问。我们一步一步追问下去,不停的去看到这个问题的背后。我们越是能够找到真正核心的那个点,我们越是能够做什么?找到更加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方法。

所以第三步是大家一起来讨论,为什么这个点对你来讲会比较难,互相之间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问。有5分钟的时间,现在请小组的计时员帮忙计时,小组长来引导大家来讨论,我们看看“重设行为”这个点背后会有什么样的一些问题。

大家可以每个人先写一写,对自己来讲“重设行为”背后有些什么样的难点或情况,希望大家能够在更多的讨论和参与这个过程,总体讨论时间是5分钟。

(录音记录 - 其中一个小组讨论,具体内容在实录中不做详细记录,录音时间57:35 - 01:02:03)

拆书家:在重设行为上,有一个点要留意。刚刚我在红组那边听到讨论,这里再讲一下。福格博士的重设行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这个行为一定要变得足够简单,能够容易去做到。比如说师姐说我要写文章,但这个写文章可能每个人标准不一样对吧?有可能我是写一段话,这也是我今天算是完成了。如果我要写一篇文章,2000字3000字可能很难。假如我有一个朋友说我每天写公众号,我就写300个字,这是他的目标,他可以把这个行为做到,这就是我们去重设的行为,可以用这样的标准去做。

学员:我现在理解的,是不是说这5条能力链的重设原则,可以说都是降低难度。

学员:降低标准。

拆书家:降低标准,降低难度,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对。

学员:时间花费的太多,我就降低时间。

拆书家:是的。

学员:资金不够,那我就用省钱的方法,

拆书家:行为设计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小成功。

学员:能力链,其实就是能力高低,我能不能做得到,就是能力。

拆书家:好,时间到。大家写出了背后的本质问题了吗?比如说我认为没有方法,我做不到的行为,为什么?

好,我们先看看蓝组这边的讨论。


拆书家:本质问题这里可以有1234,还没有确认。每个人可以写出来,你有不同的,因为你们有不同的案例,比如说,师父你的本质问题是啥?

学员:我的本质问题是我们不清晰自己的标准,不知道自己的标准跟能力匹不匹配。

拆书家:我们现在第三步讨论本质问题,

学员:自己不知道怎么样去真正的标准和能力是匹配的。

拆书家:我们现在第三步,刚刚蓝队有一个很好的示例,就是“我不知道自己的标准和能力怎么确定,在重设行为的时候这点是很难。”类似的那种。炳君你有想法吗?

学员:没有,在讨论。

拆书家:好,还在讨论。由于时间的关系,现在需要大家写下来了。

(录音记录 - 小组讨论,具体内容在实录中不做详细记录,录音时间01:04:45 - 01:05:40)

拆书家:我们(红组)现在讨论的点除重设行为,还有正向反馈吗?

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办法每个步骤都来讲,可能每个人都觉得我有不同的想法,那么今天重点来讨论一下,在重设行为这个点上面,比如说我有做过一些什么样的尝试,为什么重设行为对我来说很难?背后还有些什么样的问题?

学员:我觉得还可以再追问问题,不知道自己能力是否匹配,说明有什么?

拆书家:我们现在是头脑风暴,是发散思维,头脑风暴需要大家想一想讨论问题本质,“重设行为”这个项目上面你觉得具有难度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会这样?

好像我们现在有点纠结,想要马上帮我们把这个问题重设过来。我需要把大家先带回来一下,我们现在不是说怎么样去重设行为这个操作,而是来看“重设行为”这个点对我来讲很难,它难在哪里?我没有方法论……

好,我们先看看蓝队,他们提到了有两个点,第一个点是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标准是否匹配,这个是木门的。第二个点叫思维的局限性。好,你们谁愿意小组分享一下这两个点?一分钟。

小组1: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首先问题也是怎么样更好的重设行为,这个环节是难点,然后追问问题的本质。一开始我们追问,这个问题在于要去降低难度,但我不知道我自己的能力跟标准到底匹不匹配,我没有办法确定,所以重设行为就老是设不准。设不准,这个是我们觉得问题的原因。

但是再追问一层,发现其实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我们是在一个空间里面,我这个空间的思维能力或者是我的视野可以解决的,都已经解决完了,那剩下的那些老大难问题我总是改变不了,总是搞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在我的认知之外的,所以这个才是本质问题。

拆书家:好!谢谢!刚才蓝队分享的两个点,你们其实刚刚好像已经说到了第四步的一部分内容,这两个点里面我们还可以再继续追问。接下来看看红队。

小组2:他们反馈,因为我选的不是重设行为,他们俩重设行为主要卡点是在于时间,然后白天晚上,然后也包括工作跟家庭要占用的时间比较多,然后所以就没有时间留出来,包括过级跟写文章,所以他们可能就是在时间精力的分配上,然后就分配不过来,对吗?


拆书家:好的,谢谢。我们先把“时间”贴到问题的本质那里。在这个点上面,我想两队其实是有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问题的本质——为什么重设行为对于我们来讲成为难点?其实在红队这个“时间”的背后,我们同样还可以再继续追问,我想“时间”我没有办法做调整,难住我的点在哪里?为什么我没有办法去重新调整时间,对吧?再继续追问。

好,关于我们这个问题的本质现在有三种想法,一个是我怎么样去调,然后一个是不知道这个标准和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然后还有一个是思维的局限性。

【明确问题本质】

想问问大家,在这个点上面,假如我们现在要确定一个点,引导大家继续去深入的思考我到底怎么样可以重设行为,我怎么样可以解决这个对我来讲很难的点,大家现在想用哪一个作为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我有表达清晰吗?

学员:我们所有人加起来选吗?

拆书家:对,现在所有人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怎么样确定这个问题的本质,确定其中的一个方向来讨论。

学员:我写了两个对吧?

拆书家:对,还有这边的时间、思维的局限性。

好,蓝队选思维局限性。同意思维局限性的伙伴举手?同意思维局限性的举手,这边有5个人举手。

(对红队说)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怎么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他们选择了思维的局限性。你们ok吗?

学员:可以再解释一下思维的局限性吗?思维的局限性是什么?

学员:就是要我去讨论我的能力,我的习惯做不到,首先我分析了我的能力链,我可能也看到了能力链其中的一些短板,比如说我的时间,比如说我的日程或者是我的某些脑力之类,但是……

拆书家:明白,我来重复一下,我来引导一下,就你们组的问题我来引导一下,为什么时间对你来讲,从一个很难调整的点,在这个点上面,我会不会是因为我自己没有办法跳出来我现在的处境,我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其他的视角去看到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思维的局限性。

学员:不想打破现有的平衡,这是一个。

拆书家:对。好,这一点我们现在这边5位都同意思维的局限性,现在看你们红队。

几名学员一起:同意,同意。

【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Ok吗?好,第四步我们确认了问题的本质,接下来进入真正的讨论方案,怎么样解决思维局限性的问题。现在给大家大概三分钟的时间,我们每个人想一个解决方案,在小组内大家可以分享。用三分钟的时间,思考怎么样解决思维的局限性的问题。

(录音记录 - 小组讨论,具体内容在实录中不做详细记录,录音时间01:15:40 - 01:17:45)

拆书家:好,我们现在请蓝队来分享一下。

学员:我们想出来的解决思维局限性的问题分两大类,第一类是对内的就是自我提升,最好的方法就是过级,成为三级拆书家,本身就是打破自己天花板的一个有效手段。

第二类是对外找帮助,比如说私董会,多个的人的视角来帮助自己解决突破;第二个小方法就是找师父,师父是最早了解自己的,最愿意帮自己的;第三个就是找专业人士,包括教练。

拆书家:好,谢谢蓝队,条理非常清晰,逻辑很清楚。来,红队代表?

学员:好,我们首先想到的找标杆,也就是谁(身边也好,其他地方也好)就是成功案例。

当然这个来源可以是书籍,可能有一些思维类的书什么之类的。然后讨论的话就可能跟他们讲的私董会也挺像的,要跟别人去交流去沟通;教练的话像他们找师父一样,我们这边可能会也涵盖了他们的专业人士大类的。

拆书家:好的,标杆,就是成功案例。

【拆书家引导总结,行动步骤】

拆书家:好,接下来我来引导大家,我们看到其实大家思路非常一致,“怎么样打破我们思维的局限性”这个点上面:对内、对外。

对内我们可以怎么做,自己练起来,对吧?

对外,我们找一些外部的力量,包括私董会、师父、专业人士、标杆。成功案例,这个是非常好的一个补充。

两队观点非常一致,所以现在最后的解决方案我们都已经看到了,等一下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一张白纸上面,作为我们今天最后小组共创的一个结果。

【A2: 布置任务】

接下来还有一个作业布置给到大家,这个作业在我这个手册的最后一页,请大家在接下来的两天之内,你想一想你自己过去的习惯养成的失败经历,做一个复盘,重新设计一次行为,并且至少要尝试一次,然后邀请大家将你的应用成果在两天(或三天都没问题),私发给到我。

这里有一个作业的参考版式,大家回去之后看,如果有问题可以跟我再来沟通。

【总结】

最后我来做一个总结,今天我们大家用一个多小时共同学习了行为设计的方式,它帮助我们从想到做,用“对的提示”三步法可以去检测我们有没有做对提示,用“能力链分析”4步法帮助我们去看到能力链,我真的有没有设计我的行为变得足够简单易做。

最后,一句话带给大家:种下小种子,打造习惯的大花园,小成功带来大改变。非常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