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好,今天是我的TF2-1过级。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陈丽芳。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
第一个标签:一级拆书家。
第二个标签:在学生命教练。
第三个标签是:老师。
【图书介绍】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是一本时间管理方面的优秀书籍,此书出版后畅销20多万册,
F:
今天要拆的这本书是《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儿》。这本书的作者是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纪元。他不仅拥有9年的教育培训经验,8年时间管理实践经验,而且还是"早起的鸟儿"社群发起人、水果捞学习会创始人、享学社创始人。这本书讲的是我们换个思路进行时间管理。
A:
这本书出版后畅销20多万册。它的特点是除了有很多实用的技巧和案例以外,还为这些案例配了漫画,读起来非常有画面感。
B:
B1:这本书会给你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拆分时间,让你轻松完成一天的任务。
B2:而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个片断就是其中的一个实用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时间段安排法,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高效地完成清单上的任务。
【R阅读原文拆页】4分钟
选择书籍:《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儿》
主题:
只有超人和傻蛋才用严格的日程表,我们用时间段 【P28-30】
以一小时为单位,把每天分成24个格子,暗示我们把事情安排在一个具体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点上。但是它从未被很好地执行过,更可悲的是,我们规划得越认真越细致,就越难以执行从而越受挫。尽管如此,它还是被各种时间管理书籍所推崇,因为太符合人的直觉了,且很容易被理解。“嗯,我现在要开始规划我的每一天了,6点到7点干什么呢,7点到8点做哪些事……”若你真的尝试如此规划并试图执行就会发现,一通电话、一个会议、一会儿懈怠,就可以轻易地摧毁整张时间表。这种24小时时间表我不推荐。“小时”不是人们思考每天的安排时的单位,人们真正安排时首先是按“段”计划的——上午干什么,下午干什么。而且,时间只是人们在安排事情时的一种考量维度,单纯的时间表无法承载这些。考量得越少,变数越大,越缺乏弹性,把工作任务塞在严苛的时间表中,一旦出现干扰,由于“空隙”太少,就会影响到整张时间表。即使最终一天的任务都完成了,但由于与最开始的计划期待不符,人们也容易体会到挫败感。
把一天划分成若干时间段。在列“日常事务”时,我建议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来思考,但不要写具体的时间点。因为在碎片整理程序的第一个步骤里,我们的任务是把所有的拼图碎片都翻过来看一遍,而在第二个步骤里,我们才正式开始拼,也就是把一天中的事情进行安排。
我们已经知道,一旦开始思考时间点,我们就在倾向于使用严苛的方式来安排一天,这不可取。所以在规划每天时,应该用“时间段”来划分。来看一个例子,把一天分成了9个时间段(如下图所示)。
这9个时间段并不是随意划分的,而是在详细审视了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和自己的身心状态后确定下来的。这6个要素决定了某一时间段内适合做哪些事情,不适合做哪些事情。
下面我们花2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请敲2。
【设定学习目标】
学完后,在面对繁杂的任务清单时,学习者可以不再用时间点来规划,而是能用“考虑6要素的时间段”法来提高学习者的工作和生活的效率。更好地安排一天的任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why)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呢,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比如说我们要工作、学习、健身、收拾家,然后有很多人也有小孩,需要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各种事情。因为事情太多了,所有可能会做一个像这样的一个时间表,按照时间顺序,就是比较紧密地写下从几点到几点做什么,但是,现实情况是这样的:虽然时间表列好了,然而一个小时过去了,结果时间表上的第一个计划并没有完成。紧接着后边的计划都被影响了。同时呢,心情也受到了影响,一天下来,做的这个时间表就相当于白做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然后最后还感觉到非常内疚,觉得自己是一个不自律的人,给自己贴标签。
大家发现这样的时间表是有弊端的了吗?因为它只考虑到一个因素,就是时间这个因素。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在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内在和外在。
(what)
今天的拆页就是针对一个立体的、综合的人来说,应该考虑什么要素才能不知不觉地做好计划。具体地说那就是六个要素,时间,地点,还有你周围的物品,还有环境,他人(有哪些人),这些都会影响到你。最后一个,就是你的身心状态。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如果只考虑时间这一个要素的话,而不考虑其他的因素,那我们的计划就非常容易失败,从而影响所有的任务和我们的心情。比如说我前一段时间非常的忙,我需要工作,还要跟教练同学练习咨询对话,还要写我的葡萄牙语作业,因为我正在学葡萄牙语,晚上的话还要参加葡萄牙语课程,还要健身。我做的时间表就像刚才那样,就是从六点到七点的计划是跟同学练习咨询,然后七点到七点半孩子起来以后我就开始忙孩子的事情。就这样比较详细的列了一些计划,可是当我去执行的时候,我跟我的教练的同学的教练对话练习到一半孩子就醒了,我就不得不中断我们的约谈。然后就开始去忙孩子的事情,一直忙到上班前。
如果我不用刚才这个六个要素(基于六个要素的时间段法)去安排我的生活的话,我就会一直被打断,然后任务都完不成。那如果要是我用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基于六个要素的时间段法的话,(How)那我就会第一步先列出我的任务清单,就是我这一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有哪些,我先列出来,然后呢,我再用刚才说的那六个要素去分析什么时间段里适合做哪些事情。比如说我刚才六点到七点的时候,我之前是跟教练进行约谈的。但是我们现在回过来再想一下,在七点六点到七点的这个时间段当中,我是在家里的,我周围的物品,就是孩子的东西,还有家里的生活用品。然后他人呢,就包括即将要睡醒的孩子,还有我的其他的家人。我的身心状态呢,是比较清醒的,放松的。在这样的一个综合的状态来看下来的话,我这个时间是比较适合做一些不费脑力的,然后也不怕被打断的一些事。所以从我刚才列出的那些清单任务当中,我去挑选一个,那我就挑选到了健身这件事情。我就把它放在六点到七点这个时间来完成,那如果我健身到一半孩子醒了的话,那我也不不会担心被他打扰,不会影响到我的心情,因为我可以带着他一起健身,如果他不想健身的话,那我可以做一些他喜欢做的事情。那我最不应该安排的呢,就是教练约谈,因为教练约谈需要一个非常安静、轻松、隐私的一个空间。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里,我就是按照六个要素来分析,就是应该把健身放在这。等这个时间段过去以后,在接下来时间段中,孩子去了学校,我来到我的办公室,那我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那这个时候,我就适合去做一些高度专注的一些工作,比如说我就可以去写葡语作业,或者是去完成我的工作。这就是刚才说的那个六要素时间段当中的六要素。
(when)
我们我刚才说的例子是我在家里的任务的安排情况,那这个方法呢,其实也适用于安排你在公司的工作,或者是你的假期的生活。
【分享A1便签】8分钟
分享 A1 便签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你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吗?本来想看几页电子书,可是总被其他消息打扰,或者是想学英语,却总是找不到时间学习,或者想健身,因为工作和家里的事儿一直拖着没有开始吗?
我邀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时具体的计划思路是什么样的呢?
用1分钟的时间想一想,想到就可以分享一下。
分享者1:楚瑜
分享内容:我一般起床时会按照时间点就像你刚才说的那种原始的方法,7点起床,8点上班,9开早会,10点钟要处理什么事情,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我经常在是12点半了还在半公室,我原来计划是在12点就要结束的,结果会拖到13点,我没有意识到是我的方法不对,今天你讲了以后我才意识到是我的方法不对才导致我不能准点吃饭。
分享者2:包不贤
分享内容:我就是像老师说的那样,我一拿起手机就不知道干啥,就被一些东西吸引掉了,然后就忘了时间了,那个时候我觉得我的身心好放松啊,以至于过度放松,忘了自己是想干什么,好像没有提醒自己的机制,失去了那个提示。
分享者3:凤鸣
分享内容:就是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当中,有时会我会想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像不贤说的这种情况我都有,我可能想打开我的微信读书,想看书,然后我的手机马上切换到微信的界面,然后看到啊这个群里面有些消息可能需要我去处理啊,然后就忘了我只是想要打开去微信读书里看书或者查一些资料,所以现在这个实在是太常见了,我今天也是非常期待看后续的方法是不是可以帮我做进一步的改善呢。
【分享A+便签】8分钟
刚才大家分享的事儿,如果那个时候你知道这个方法,即“基于6要素的时间段”法,你会怎么做呢?
请分享一下。
分享者1:楚瑜
分享内容:今天之前我的时间计划方法是按小时来的,那我的后果就是经常不能准点下班,上午会误,晚上也会误,老公也会说我,你怎么就天天那么忙,我以前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我还觉得他们不理解我,然后你讲完我理解了,就是效能啊,就是我结合这6要素我可以把效能最大化地分配到某个时间段里,举个例子,我一天可能会有很多个事情,有运动,有会议,有工作,或者是讨论啊,或是要外出呀,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我可以把运动这个事情放在早上或者就到黎明的这一段,那为什么能放到这个地方呢,首先时间我是自主的,没有任何人可以来打扰我,地点就在小区里,我早上穿上运动衣就可以去,物品就是我的衣服什么的,都在家里,很方便,环境就在小区,他人的话这是我自己一个人的活动,我自己轻轻地起床不吵到老公我就下去了,身心状态是我早上起来是很轻松愉悦的,就可以安排在这里。早上的时候,早上吃早饭,就是提前一点去办公室,不要拖着太晚了,连早饭都来不及吃,早上吃早饭,然后上午的时候呢,上午的时候就可以安排工作,一到办公室就把工作项目理一下,理出来以后,上午的时候先把各个工作给分出去,我今天要看哪些报告,要盯哪些进度,我先扔出去给到大家,告诉大家等会要看这些东西,上午的时候干这些事情,然后把东西分出去以后,再来检验我的这些项目的细节呀,然后到点中午我就去吃饭,下午我就可以看看各个节点反馈回来的进展情况,跟进进展,然后把进展情况文字化下来,下午的时候到点把报告发出去,下班。那黄昏的时候那就是运动了。晚上的时候就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坐在沙发上看看书呀,追追剧呀,午夜就睡觉了。我这样一天安排下来就觉得很轻松,自在。下午的时间截点就用来沟通了,到下午的时候大家都很疲惫了,上午的时候大家都在攻坚克难,下午的时候就都用于沟通。
分享者2:凤鸣
分享内容:就是我发现在之前想做的一些事情里面总是会有计划在一个时间段中做一些事情总是做不到,做不到的时候我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冒出来,今天丽芳老师分享的这个方法特别好,我之前想了一下每天想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我会想练字啊,然后我要做一下正念,可能时间也不用太长,然后还有我自己必要的一个工作时间段,然后还有接送娃的固定的安排,然后还有陪娃的这些时间,还有我自己想运动,然后我结合这几个因素去看了之后呢,我觉得特点提醒到我的是环境啊,他人啊,自己的身心状态,所以我刚才还在想我早上的时间是适合,孩子还在睡觉,这样我就会有一个不被打扰的时间段,我就可以去做正念,这是我能够想到的,然后像练字相对来说是比较轻松的,对环境的要求也不会太高,可能就是我在工作的一些间隙觉得需要切换需要休息的时候去做这件事儿,但这个事情呢可能在中午稍微比较疲惫的时候我可以去做这种事情。运动的时间,早上的时间我没有办法去运动,那就是在接孩子回家之后,孩子可以交给家人去带,然后我在黄昏的时候我去做运动,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最舒服的安排,因为考虑到时间,我特别匆忙,感觉到很着急,然后陪娃就是晚上,比较放松的时间去陪娃,在上午和下午的这个关键时间段就是我的工作时间,好分享完毕。
【结束语】1分钟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今天我们分享的是用“基于6要素的时间段”法来提高学习者的工作和生活的效率。第一是列出任务清单。第二是用“基于6要素的时间段”法来做出计划。这6个要素是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和身心状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