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蔡蔡,我有两个身份,首先我是一个妈妈,我有两个孩子,女儿6周岁,儿子10个月。我还有一个身份,我是一名讲师,我是美国资质的正面管教候选导师,主讲如何不惩罚不娇纵的养育孩子,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今天要拆的书书名是《你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首先这本书的书名常常吸引我,原因是我的情绪常常被他人左右。所以,今天咱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是什么在左右我们的情绪。
《诱因abc》 片段节选自《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 阿瑟·兰格
!
我对一位位同事说:“比尔,你今天上午看上去像是被谁惹了似的——怎么了?”他会
说:“我刚才有一个半小时陷在高速公路上出不来。我想早点来,为这个会议做准备,
现在只能在寒冷中步行。我的一天都给毁了!”他说话的架势好像是A直接导致C,好像
是A(陷在高速公路上,没时间为会议做准备)叫他在C处恼火而易怒,可这不是真相
——尽管看上去是那么回事儿。
就说你跟配偶吵了一架吧。在回顾所发生的事(尤其你还在生气)时,你会想起你
说了些难听的话,但也许很快就会用这样的话来解释你的行为——“是他挑起的”或者
“她把我气疯了……”你想说的是他或她的行为(诱发性事件)导致你出现这种行为方式
(在C处)。但这也不全对:你在B处对他或她的看法也诱发了你的行为。
我的一位同事撅着嘴对另一位同事说:“你知道吗,你在例会上发表的见解真把我
气死了。(沉默。)我就是要你知道这点。(扬长而去。)”他说别人在例会上(在A
处)的发言把他气坏了(在C处)。但事实上,A’s仍然无法直接导致C’s——虽然我们
通常认为是这样的,这看上去甚至就是这么回事儿。我们不停地对孩子们说:“你把我
逼疯了!”但A’s本⾝并不导致C’s的产生。
好吧,如果A’s(诱发性事件)并不直接导致C’s(感受和行为),那是什么导致C’s
行为的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B’s导致了C’s的发生。B’s跟A’s相互作用,成了C’s的
主要导火线。B’s才是杀手!如果我们将其放任自流,它们就会真的成为杀手B’s。
!
这就是B’s。因此,什么是B’s?当我们在A处遭遇困境或遇到跟我们过不去的人时,
最终在C处情感爆发或做出过激行为之前,我们在B处会做什么?我们在B处的所作所
为要描述起来,不乏辞藻:我们做出选择、感知、决定、分析、判断、审时度势、评
价、想象等反应——所有这些辞藻都可以放在一个红色标题下面,呈伞状排列:我们
在思考!我们对具体的人或事的思考方式决定了我们在C处做出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决
定了我们是否会被A’s牵着鼻子走。
由此,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不是A’s导致C’s,⽽是B’s导致C’s。但目前仍有人相信
这点——他们不思考——特别是在突发事件里,他们只做出反应:“他一张嘴,我就扑
倒他。”“我读着备忘录,怒火冲天。”“一听到他们做的事,我就暴跳如雷。”
埃利斯被公认为十大*影响力的应用心理学家第二名(卡尔·罗杰斯第一,弗洛伊德第三)。
他创立了对咨询和治疗领域影响极大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简称为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其实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在这个片断中,我们看到比尔非常郁闷、生气,经过了解才知道他是因为早上被堵在高速公路才会这样。我们通常会认为,堵车是引发比尔生气的直接原因,但其实是因为堵车这件诱发性事件,他对这件事的诠释就是耽误了时间,没有时间为会议做准备,还害得自己在寒冷中步行,所以非常生气、郁闷,而这些才是导致他生气郁闷的真正原因。
上课的时候我经常会举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妈妈在白天上班的时候,非常累,而且还遭到了上司的批评,回到家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妈妈就会非常烦燥、生气,甚至会说教和打骂。原因是,关键性的B,妈妈对这件事的诠释就是:我已经非常累了,回来还要帮你收拾。我已经教过你很多次了,为什么不能自己收拾好。
但如果,妈妈今天白天上班的时候很开心,而且上司还发了2000元的红包。回到家还是看到满地的玩具,妈妈可能就觉得很平和,甚至就和孩子一起收拾了。原因是,妈妈对这件事的信念和想法是,孩子还小,还不能完全做到自己收拾整理好玩具。
Q1.那么,大家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呢?比如什么样的诱发性事件,你对这件事的信念想法是什么?导致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和行为决定?
参与者1.一个朋友在寻找合作伙伴时,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都觉得这个伙伴不靠谱,结果果真如此。可是我们的想法是,我们已经提醒过你了,那现在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所以,当时的想法是你没有听我们的话,你看,结果就这样了吧。
参与者2.老公说要减肥N次,每次提起我都觉得特别烦和生气,因为我觉得他晚上回来吃完饭就坐着,还吃零售,打游戏,而不是陪我们出去散步什么的,如果他能够去改善自己的这些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就不用去健身房去浪费钱了。
Q2.我们知道,当我们改变和修正B部分,也就是信念和想法的时候,就会得到不一样的C,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那么接下来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想一想,如果通过修正B去改善C部分的感受和想法,请大家写下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参与者1. 现在想来,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或许这位伙伴不通过朋友这边,也能成长得很快!而这对于朋友来说,也是一种成长。打算下周找个时间和这位朋友沟通一下关于这件事的内心想法。
参与者2. 不去评判、指责和批评老公,而是在每天的饭后邀请他出去散步或者打球!先从每周两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