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在这个时间点相聚在一起,我是王新苗,大家可以亲切的叫我苗苗,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已
1、我是一名制造业的管理者,我们工厂是做美发电器产品的,大家有资源的可以共享,比如客户、供应商、人才或是管理方法探讨都是可以的。
2、我是一名终身学习践行者,人们常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那好学的人,人生也必定多姿多彩,所以我要做一个既爱笑又好学的人。
3、一级拆书家,正在努力升级打怪,希望一路下来有大家的陪伴与支持。
为了今天更好的学习,我们将现场学习者分成2组,左边2位为一组,右边3位为一组。
本次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在现场的RIA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用SCQA模型对复杂的事情,进行分步拆解,快速找到问题本质,再精准给出答案。
图书介绍: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提问力》,作者:赵周,李真,丘恩华,于2018年出版
F:这本书分享了很多的提问模型,结合大量工作、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帮助我们培养提问的意识、拓宽提问的思路。
A:跟同类书籍相比,它会更加实用,有效,有很多真实详细的例子,让你在职场上、生活上都能直接用上。
B1:对我们的帮助,是能够快速抓住问题关键,聊天不冷场,开会也能问到点子上。
B2:学完今天的拆页内容,学习者能够在职场和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纠结在情绪中,理出事情本质并快速给出答案。
接下来,请大家用2分钟阅读拆页原文,看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R原文片段】:SCQA模型--如何快速挖掘到问题本质
最近,在一次拆书帮的活动中,有一个小伙子求助。他参加工作两年了,准备换工作。他说“我昨天收到了两份入职通知书。两个职位的条件都差不多,不知道选择哪一家好。”现场伙伴们七嘴八舌帮他比较,可比较之后,大家发现这两家公司的确差不多,好难选择。
活动结束后,小伙子请教威望高的严总。严总说:“当两个公司的职位、薪酬等都差不多时,你可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场所和设施、食堂和厕所。工作场所和设施可以反映公司的经营财务情况,从食堂可以看公司对员工的重视程度,而厕所则折射公司的内部管理状况。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到你看不到的地方,让你知道哪家公司更适合你。“
严总靠人生阅历和洞察力,快速为小伙子锁定了解决问题的方向。然而很多时候,尤其在我们刚接触到一类新事物时,或者当我们的人生阅历不够时,我们无法具有这样的洞察力。此时,可以运用SCQA模型,对一件事情的四个层面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的本质。这样假以时日,我们不需要十年的工作经历,也能快速找到解决难题的突破口了。
SCQA模型的四个步骤
首先确定好问题的所有者是谁,然后按照以下步骤分析问题
S(Situation,稳定)--描述稳定的状态。
C(Complication,混乱)--这里指颠覆现状的问题。
Q(Question,问题)--自我设问,找到要解决的问题。
A(Answer,答案)--给出问题答案。
What(是什么)
SCQA模型是一种结构化分析问题的工具,通过 稳定状态→混乱事件→核心问题→解决方案 四步,快速定位问题本质。
Why(为什么有效)
破除表面纠结:避免在很模糊的问题上不要那么纠结
可以帮助我们真正的聚焦到问题点:让我们知道纠结的这些到底是不是重点,我应该要关注的到底是什么。
低门槛:很低门槛就能学,又是高收益的,所以我们要学。
(如果不学的话):
通常人们很容易在问题表面上做一些无效的纠结,内耗。
停留在表面纠结:总是被情绪所绑架,没有抓到问题的本质,所以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纠结于表面。
重复踩坑:如果我们做得更好的话,可以挖掘出模型,将问题结构化,避免重复踩坑。
对比下来,我们学这个的好处和不学这个和坏处就比较清晰了。
我举一个自已案例:
前段时间我们有一个生产负责人,她即将过试用期,我大约纠结了半个月她是否适合继续留用,一方面她性格温和,抗压能力强,价值观好,能吃苦,肯加班;另一方面,她永远拿不到结果,生产效率和质量一直不达标,成本居高不下。
我学了这个之后,用SCQA四步拆解:
S(Situation,稳定)--描述稳定的状态:她性格温和、抗压能力强、价值观正向,工作态度积极(吃苦耐劳,愿意加班)。
C(Complication,混乱):她实际工作成果未达预期:生产效率未达标、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持续居高不下。
Q(Question,问题)-自我设问,找到要解决的问题:核心矛盾:如何平衡“个人软素质”与“硬性业绩结果”的评估权重?
她的能力短板是否可通过培训或团队协作弥补?
如果替换,能否找到同时满足“文化匹配”和“业绩达标”的人选?
留用她是否会对团队其他成员传递“低绩效容忍”的信号?
A(Answer,答案):明确岗位职责标准,与她坦诚沟通业绩差距
若改进无望,需果断更换,避免成本和质量问题恶化。
若留用,需调整岗位职责(如转岗至对执行力要求高但决策压力较小的岗位)。
我对照前期的纠结和后期的使用SCQA四步法的区别,使用SCQA模型后,我会对任何一个岗位的留用情况会更加清晰的判断,能够快速给出答案,做出决定。
How(如何用)
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将其分成4步
S(Situation,稳定):这件事情稳定的状态是什么;
C(混乱事件):混乱的状态或事件又是什么,遇到的颠覆的情况又是什么;
Q(核心问题):自我设问,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关键点是什么?
A(答案):抛开其它的,我针对核心问题我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透过这4步,我们就可以做好
Where(适用场景)
职场选择上,比如工作的选择
人际冲突上,比如我们跟领导或下属就某个问题产生争议等等
项目复盘上。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过去有没有在工作中或生活中发生过让你很纠结的具体的问题或痛点,大家花几秒想一下。
木兰:
家里有一个事情,一位94岁的老人需要照顾,她有一些存款,被其中一个孩子拿走,而拿走存款的这个孩子不照顾她,另一些可以照顾这位老人的孩子没有存款,而照顾老人需要费用,所以很矛盾,不知道如何处理。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大家学了今天的知识,如何用SCQA模型来拆解这个难题,并快速做决策呢?大家在组内继续思考和分享。
我们有请B组伙伴,来跟大家分享她们的案例。
楚瑜/木兰:
还是刚刚的场景
1、S稳定的状态:老人健康可自行照顾,或者有钱和人照顾
2、C混乱事件:钱被一个孩子暴力拿走了,并且Ta不照顾老人
3、Q问题核心:照顾老人需要钱和人
4、A答案:家庭拉一个群,共同明确照顾老人的费用标准,并确定由谁来照顾,对暴力拿走钱的孩子警告或使用法律手段处理。
很实际的案例啊,感谢分享,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拆书分享就先到这里,后期可以继续探讨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