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龙城分舵练级场2025第07场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非暴力请求三步法

开场:

一、自我介绍和分组、学习目标1分钟

【拆书技能】: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自我介绍】

大家晚上好!我是青颖,三个标签介绍下自己。1.坚持星球演讲教练2.正向三级奋进的二级拆书家3.自由行爱好者。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TF3-1拆书过级“”,《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分组】

为了便于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先分下组,从我的左手边开始,每两位老师一组。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需要对方支持的场合下,使用请求的方式和对方沟通,避免让对方误解成命令和要求。

二、图书介绍1-2分钟

【拆书技能】: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事件场景】

周末下班前,老公打电话给我:今天和同事聚餐,不回来吃晚饭了。我有点失落,还是“哦”了一声,并嘱咐他不要太晚回来,他应着“知道、知道”。

一个人吃饭、锻炼、刷手机、看书,不知不觉快10点,老公居然还没回来。我发了个消息,等了几分钟没回复,又打电话,对面“喂、喂,还在吃”就断了。透过冰冷的手机,我仿佛看到他醉醺醺的样子,气得我肝疼。

等到12点,老公摇摇晃晃地进门了,我冷冷地说:你还知道回来啊,既然说话不算话,以后下班就回来,不许和同事喝酒吃饭!他回我句:谁家男人没应酬。大半夜两个人吵了起来。

【提问】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场景?希望对方配合自己达成某个愿望,最后却因为没有好好说话把天聊死,导致关系紧张,矛盾加剧。

【影响】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经常使用命令式的语气要求对方,很容易触发对方的抵抗情绪,产生消极或者逆反心理,长期以往还会导致你和他人的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解决】

今天我们学习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它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博士,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基于爱、理解和同情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书里的“区分请求与要求”这一小节就能很好的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通过学习如何区分请求和要求,用非暴力式表达请求,增加对方的合作意愿。

好了,接下来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现在阅读开始。

三、阅读拆页1-2分钟

【拆书技能】: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为why或者what的内容,或原书一个完整的案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区分请求与要求

如果人们因为没答应我们的请求而受到责罚,他们就会将我们的"请求”视为“要求”。在听见要求时,一个人通常只能看到两种选择: 屈服或者反抗。无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在强迫他们,就很难友善地回应我们的请求。

让我们看看一种情况下的两个版本。杰克对他的朋友珍妮说:“我感到很孤单,你今晚能来陪我吗?”这是“请求”还是“要求”呢?现在还不好说。只有看到杰克在珍妮没有同意后的反应,我们才能做出判断。假如她回答说:“杰克,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可以找其他人吗?”如果杰克的回应是:“你就是这样自私!"那么,他提出的其实是一个“要求”而非“请求”。他没有同理倾听珍妮想要休息的需要,而指责她。

反之,如果杰克理解并且尊重珍妮的感受和需要,对她说:“珍妮你的意思是你已经很累了,今晚需要休息?”那么他表达的就是真正的“请求”,而非“要求”。

如果希望他人相信我们所提出的是“请求”而非“要求”,我们可以向他人表明希望他们出于自愿来回应请求。例如,我们可以说:"你是否愿意铺一下桌子?”而不是:“我想要你铺一下桌子。”总之,要让他人明白我们提出的是真正的请求,最重要的沟通方式是即便在他人拒绝时我们也能同理他们的感受和需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4-8分钟

【拆书技能】:【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等。或者【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达到其一即可打勾)

【拆书技能】:【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给出了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好的,我看大部分伙伴都读完了,我先简单讲解一下这个拆页。

【What】

这个片段教会我们如何使用”非暴力”表达请求,避免将请求变成要求,帮助我们更有效的交流,促进理解和合作。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提出请求的方式不对,用命令的口气要求对方,不仅请求得不到回应,还会伤害双方的感情。

【概念对比强化讲解】

那怎么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请求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什么是请求? 什么是要求?

请求是一方以礼貌的方式提出期望对方采取某种行动的提议,通常可以协商且不具备强制约束力。

要求是一方明确提出的必须履行的指令或条件,通常带有强制约束力且不履行可能引发特定后果。

求的一个特征是表达委婉:多用疑问句、敬词或协商性表达;而要求表达语气直接,常用陈述句、祈使句、规范性措辞(应该、必须),或表面是请求,但表情、过往互动模式让对方感到压力。如:你应该知道我现在需要什么吧?

请求的第二个特征是尊重对方的自主性:提出请求时,你真诚地希望对方出于自愿或同理心回应,而非出于恐惧、义务或压力。而要求隐含威胁或惩罚,通过施加压力或恐惧迫使对方违背自身意愿做出回应。

请求的第三个特征是满足双方需求,允许对方拒绝;而要求只关注自己的需求,通过权利(如妻子、家长、上司的身份)强迫对方必须服从。

总结一下,请求是卸下对他人的掌控和评判,用尊重的口吻请求支持,你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而要求通常是没得商量的,对方提出你基本就得这么做,不配合就指责或惩罚,令对方感受到被掌控。

【案例辨析】

为了便于大家更深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做几个练习,看下面几组对话哪个是请求还是要求,来进一步区分二者。

1.妻子:“吃完饭你把碗洗下!”

请问这个是要求还是请求?对了,这个是要求,因为她忽视了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2. 妈妈:“快点把地上的玩具收拾了,别在那玩了,家里乱的像狗窝!”

互动

3.爸爸:“宝贝,爸爸想和你一起做个手工,你愿意帮爸爸一起完成吗?爸爸有些地方还需要你的创意呢。”

没错,这句是请求。因为它符合了哪一种特征?对!语气委婉,非常棒!还有呢?尊重对方,非常好

4. 同事:“你把处理数据的方法赶紧发我,我明天就要用,别耽误我进度。”

互动

5. 孩子:爸爸妈妈,你们周末带我去公园玩好吗?

互动

【HOW】:

我们学习了这个片段,那么究竟如何”非暴力沟通”表达请求呢?根据原文案例,我将表达请求的步骤总结为以下三步;

1. 描述事实:客观地说出实际发生了什么,不夹杂任何评判。比如:喝到半夜回家是事实,你对这个家一点不负责任就是评价。

2. 表达委婉 用表示尊重的词正向表达,比如“可以请…… 吗?”, “你能 ……吗?”希望……,不要用“应该”、“马上”、“不要”、“别”等负向词。

3. 请求具体 : 比如说,我希望你多为这个家做点事,这个请求就不具体;我希望你每天陪孩子一起阅读运动一小时,这就是一个具体的请求。[U1]

模糊的语言容易让对方摸不着头脑,增加误解和双方的痛苦;向对方传递具体需要的帮助可以提高沟通的效率,让交流更通畅。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表达请求的三步骤:描述事实、表达委婉、请求具体,有时候可以根据场景跳过第一步。

【预防异议】

可能有小伙伴会说,在需要支援时,用请求的方式,效果没有要求来的直接快捷。可是直接提出要求,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要么不配合,要么勉强答应,埋下不满的种子。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满足自己,而是帮助双方建立坦诚和有同理心的关系,最终每个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反例变正例】

回到开头我和老公吵架的案例,如果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用请求代替要求,我可以这么说:老公,你喝酒喝到半夜才回家,我们都不是小年青了,身体健康还是要注意的,以后你出去喝酒能9点前回来吗?省得我在家里担心。

【Where】

这个非暴力沟通提出请求的方法,适用于我们在倾听的基础上和家人之间的沟通,工作中与同事的合作,不适用想改变别人、命令别人的场景,如上级对下级以及紧急情况。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五、【A2】催化应用4-7分钟

【拆书技能】:【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A2显像提问】【指令】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使用”非暴力”表达请求,避免将请求变成要求的方法。

那接下来大家可以想一下,在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内,你可能会遇到哪些需要请求别人支持或配合的场景呢?

比如:比如你想让孩子帮忙洗碗。你之前会直接说:“过来,帮我把碗洗了!”孩子表面上是答应了,但总感觉到他不高兴。为了不再让他觉得是命令他,你该如何表达呢?

或者:

比如你想让同事在团建时多带两张椅子,你之前会直接说:“你车子上再放两张户外椅一起带过来””。为了不让她觉得是你在命令她,你该如何表达呢?

我们今天都化身为编剧, 请各位自己编一段小故事,设计出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双方对话、动作等,为了避免将请求变成命令,根据“”非暴力”表达请求”的三个步骤。将故事写在便签上。接下来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每位老师独立写出自己的故事,然后在小组内分享。

稍后我会邀请1位伙伴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好,现在开始

好的,我看到汤老师早早完成了自己的小故事,那么我们有请汤老师来和分享一下他的小剧本,掌声!

现场剧本案例:

时间:五一

地点:家里

人物:我、十岁的儿子

起因:劳动节想让儿子也“劳动”起来,分担一点家务,体验劳动带来的收获

经过(对话);

汤老师:儿子,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儿子: 五一啊

汤老师:它是什么节日呢?

儿子:劳动节

汤老师:那就和爸爸一起收拾下你的玩具角,然后再打扫一下客厅的卫生,怎么样?

儿子: 我来收拾玩具,你来打扫客厅

结果:虽然被儿子套路了一把,但他从以前从不收拾到这次乖乖去把自己的玩具角整理的干干净净,爸爸很欣慰。

好的,非常感谢汤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的小剧本,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如果家长用尊重的口吻请求孩子帮忙,是不是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六、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区分请求和要求,非暴力沟通表达请求的三个步骤:描述事实、表达委婉、请求具体。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可以活学活用,多用请求,少用要求,让你和他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拆书技能】:总时长没有少于15分钟,没有超过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