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好,我是蔡金龙,来自福建厦门,今天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
第1个标签是工程师,我从事飞机维修24年无差错,也是这份职业造就了我细心和耐心的品质;
第2个标签是整理师,我是留存道高级整理师,也是厦门的第1位男整理师,曾一个人完成132平全屋的空间规划改造、全屋搬家和物品整理,我可以为大家提供空间的规划与改造指导、陪您学会物品整理收纳方法,让您找东西不再困难;
第3个标签是摄影师,我曾从事过5年的亲子旅行拍摄,服务过近百家亲子家庭。我擅长亲子摄影,人像摄影,如果有这方面需求,也可以帮到您。
【过渡语】
接下来,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帮。
【拆书帮介绍】2分钟
拆书帮是一个全国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拆书帮致力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升将知识转化为行为的能力,让学习者以更轻松、更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并制定目标与行动计划;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也适用于组织学习,如企业拆书培训,拆书家引导一群人将知识拆为己用,达到同主题的培训效果。拆书法核心部分是RIA便签,即:R:侧重学习致用类书籍的片段原文;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原文片段;A: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反思,提出目标及具体行动计划。这三个便签更好的将知识转化为行动。陪伴赋能,拆为己用,反求诸己,持续精进,共同成长。这便是拆书帮的价值观。
【过渡语】
那现在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拆解一下今天的片段,这个片段选自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那下面请大家花1~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抬头示意我,或者在评论区回复1。现在就可以开始阅读了。
【结束语】1分钟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拆页。我们常说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但读书万卷也不能对个人产生价值,就算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产生价值,只有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并且改变行为只发生在将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内化和反思之后。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书籍《这样读书就够了》 页码P105-P106
“拆书”七步曲
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这是拆书法的适用边界。确定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解决具体的问题,并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用上。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遇到书中的理论、建议、观点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时,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对我有多重要?如果这些只是在原书的知识体系中很重要,而对我现在并不重要,那就省下一张便签。如果对我重要或有用,则放慢阅读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第三步,在I便签上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相关信息,也可以是总结自己得到的启发、有价值的提醒。写好后贴在相应的书页。
第四步,针对书中的某个信息,问问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历,是否听说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写在一张A1便签上,贴到I便签旁边。
第五步,规划今后如何应用。尽量先考虑应用的目标,再写下达到目标应实施的行动。写在一张A2便签上,也贴在书页上。
第六步,在贴了便签的书页旁,贴一张指示标签。提醒自己这一页有自己的学习资料。
第七步,看完一本书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冰箱或墙上,提醒自己落实行动。
what:便签法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联系学习者个人的经验,激发学习者思考,最终转化为目标行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的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年人学习方法。
why:便签法解决成年人学习盲目追求知识的数量,而忽视了思维能力和行动力的提升,使用便签法学习一个知识点,可以达到一场培训的效果,更好地促进个人成长。如:《可复制的领导力》BIC反馈法(Behavior Impact Consequence),意指事实、影响、后果。是管理者向员工给予反馈的标准模式。就是将一件事的事实、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一次性说给员工听。学习者参与了该知识点便签法的学习,如同进行了一场领导管理培训,避免了管理者带入个人情绪或喜好等观点,给予员工更好的负向反馈,促进员工持续进步,提升管理者的领导力。
how:便签法分为七步骤:
1.选:选择一本致用类的图书,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2.读:快速阅读整本书,当遇见书中对自己很有用的知识点则放慢速度,仔细阅读;
3.述: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片段进行理解重述,并写下便签(I)贴在相应的书页;
4.忆:回忆自己与原文片段相关的经历,反思并写下便签(A1)贴在I便签旁边;
5.定:定下自己的目标和为实际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并写下便签(A2)贴在书页;
6.贴:贴一张指示小标签,提示这一页有自己想要的内容;
7.醒:看完书后,把所有A2标签贴到家中醒目的位置如冰箱或墙上等,时刻提醒自己执行行动。
Where:便签法适用于成年人以自我为导向的致用类型书籍的学习。
A1
故事:在2010年后,平日热爱阅读,不过都是在追求数量,虽然一年能读40本不等,遇见书中喜欢的片段,或者精彩的知识点会作摘抄,但抄完就不再翻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遗忘这些曾经读过的书。举个例子:在2016年,那时我婚姻正处于7年之痒,两个人经常因为鸡毛算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为了探究婚姻吵架的原因,拜读了《非暴力沟通》有效沟通的4个步骤(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并将4个步骤都给摘抄下来了,但再次吵架时又同样进入原来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那时候就觉得特别的疲惫,为什么道理都懂,可就是处不好。
反思:在这一次14天便签营学习并应用了便签法,回顾以前自己读书的经历,虽然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而追求阅读,但自己不能把知识记牢,缺乏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能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并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这就产生了一个死循环:遇到困难-书上找方法-看似读懂书了-时间推移遗忘了-原来的行为模式-再次遇到困难。就如上面自己的这个故事,当看了《非暴力沟通》有效沟通的4个步骤,当下懂了,却没有制定如何好好和媳妇进行沟通的目标以及详细的行动计划,当再次和媳妇吵架时,就用原来的语言模式和行为模式,导致无效的沟通。
A2
目标:在4月份一个月内用便签法学习《爱的五种语言》并写下10个便签。
行动计划:
1.4月7日前快速阅读整本书,并找出对自己有用的片段;
2.4月21日前将步骤1找出的片段精读并精选若干个对自己切实受益影响巨大的片段,分别写好I、A1 、A2三张便签,并将A2便签贴于墙上;
3.4月28日前将A2便签落实执行;
4.4月30日后每周未复盘一次,执行好的A2便签项目打勾,未执行的重新修定A2便签后继续执行,直至将A2便签所有项目执行完毕,撕下A2便签贴回书本。
补充:如果在一个月内不能按照计划执行所有的精选便签项目,例如读完整本书,有10个精选便签,可以主动降低期待,先完成5个,待下一个月再完成另外5个;或者可以重新反思一下自己的计划是否合理?可否有优化的地方?总之,今天有比昨天好一点,那么我读书这件事情就有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