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刘广深,
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
终身学习者,心理学爱好者,分舵活动小能手
学习目标:
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经历失去重要关系的时候,可以用四步法来处理这段关系的结束,帮自己迎接新的开始。
用FAB法介绍图书
《了不起的我》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陈海贤基于13年心理咨询经验撰写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著作。
整合行为科学、认知疗法、家庭治疗等多流派理论,是聚焦实践性的心理学工具书。
豆瓣评分8.9,连续36周位列心理类图书畅销榜TOP3,半年销量突破20万册,被樊登读书会、得到APP等平台列为“必读书目”;
区别于鸡汤式励志书,书中提供具体工具和场景案例,实现“读后即用”;
每章附有自答自问环节,引导读者通过书写练习完成自我对话,强化行动转化。
你是否经历过深夜emo走不出失恋阴影?
是否在亲人离世后陷入长期消沉?
是否在经历职业转学和失业的焦虑?
这本书提供可操作的"心理急救包",让你在关系结束时完成自我重建。
何接受结束
最终,我们是怎么接受这种失去的呢?
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Ross)曾经研究过一些重症患者的心理,发现重症患者接受自己生病要经历五个阶段。其实,这五个阶段也适用于接受像分手这类关系的结束。第一个阶段是否定,就是不相信关系真的会结束,还以为只是跟过去一样吵架而已。第二个阶段是愤怒,就是觉得自己被欺骗、被抛弃了,哀叹为什么是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我们会不停地指责对方,好像对方不仅没有永久离开,还会回来接受我们的指责一样。第三个阶段是讨价还价,想着也许对方会改变,也许我们可以等待,也许我们还有机会再在一起。第四个阶段是抑郁,这就是前文讲的迷茫期。最后,才会进入第五个阶段,我们的心才会慢慢重归平静。
我喜欢的一部电影《情书》,讲的正是接受结束的过程。电影里的女主角博子一直走不出未婚夫登山去世的阴影。故事的结尾,博子的新男友带着她去了她未婚夫遇难的雪山。哪怕在山脚下,博子还拉着新男友的手不安地说:“太过分了,我们会惊扰到他的,我要回去。”
可是那天早晨,当博子看着远处圣洁又安宁的雪山,压抑已久的悲伤终于痛快地释放了出来。她对着雪山一遍遍大喊:“我很好,你好吗?”然后泪流满面。
那一刻,她终于愿意直面逝去的悲伤。而她的新男友就在雪山这边,微笑看着她。雪山那边是结束,雪山这边是开始。生活在让人心碎又带着奇怪安宁的悲伤中,滚滚向前。
所以,该怎么接受结束呢?去承认损失,去哀悼,去迷茫。去失声痛哭,然后固执地相信会有新的未来从生活中长起来,哪怕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这个未来。
我们很容易对结束有一个误解,以为结束就是没了,就是某个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此消失不见了。也许一段关系的结束意味着我们再也见不到他(她)了,但是结束并不意味着消失,关系会一直存在。只不过,以前是我们存在于这段关系中,现在是这段关系存在于我们心中。当我们从失去的关系中重生以后,就重新获得了这段关系。在对往事的回忆里,它变成我们内心柔软的角落。
如何接受结束
最终,我们是怎么接受这种失去的呢?
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Ross)
曾经研究过一些重症患者的心理,发现重症患者接受自己生病要经历五个阶段。其实,这五个阶段也适用于接受像分手这类关系的结束。第一个阶段是否定,就是不相信关系真的会结束,还以为只是跟过去一样吵架而已。第二个阶段是愤怒,就是觉得自己被欺骗、被抛弃了,哀叹为什么是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我们会不停地指责对方,好像对方不仅没有永久离开,还会回来接受我们的指责一样。第三个阶段是讨价还价,想着也许对方会改变,也许我们可以等待,也许我们还有机会再在一起。第四个阶段是抑郁,这就是前文讲的迷茫期。最后,才会进入第五个阶段,我们的心才会慢慢重归平静。
我喜欢的一部电影《情书》,讲的正是接受结束的过程。电影里的女主角博子一直走不出未婚夫登山去世的阴影。故事的结尾,博子的新男友带着她去了她未婚夫遇难的雪山。哪怕在山脚下,博子还拉着新男友的手不安地说:“太过分了,我们会惊扰到他的,我要回去。”
可是那天早晨,当博子看着远处圣洁又安宁的雪山,压抑已久的悲伤终于痛快地释放了出来。她对着雪山一遍遍大喊:“我很好,你好吗?”然后泪流满面。
那一刻,她终于愿意直面逝去的悲伤。而她的新男友就在雪山这边,微笑看着她。雪山那边是结束,雪山这边是开始。生活在让人心碎又带着奇怪安宁的悲伤中,滚滚向前。
所以,该怎么接受结束呢?去承认损失,去哀悼,去迷茫。去失声痛哭,然后固执地相信会有新的未来从生活中长起来,哪怕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这个未来。
我们很容易对结束有一个误解,以为结束就是没了,就是某个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此消失不见了。也许一段关系的结束意味着我们再也见不到他(她)了,但是结束并不意味着消失,关系会一直存在。只不过,以前是我们存在于这段关系中,现在是这段关系存在于我们心中。当我们从失去的关系中重生以后,就重新获得了这段关系。在对往事的回忆里,它变成我们内心柔软的角落。
过渡语:
大家已经阅读完原文片段,我们进入讲解和引导的I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回答这几个问题来梳理原文片段。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原文讲述了通过5个心理阶段(否认→愤怒→商讨→抑郁→接受)处理关系结束的方法。
<where>
原文提到这五个心理过程也适用于像分手这类关系的结束,也就是说只要会出现这五个心理过程的情景,这个方法我们都可以用。
都有哪些呢?
重要情感关系的结束:恋爱分手,朋友关系破裂,亲人离世,重大丧失体验 :经历失业,失去重要机会,失去健康等。
不适应于什么情况
严重的心理创伤和精神障碍的情况,单纯依靠这个方法可能不足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需要有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
[why>
为什么我们需要理解这五个心理阶段?因为生老病死、聚散离合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人生课题。
(一般情况的做法以及弊端)
回想我们经历重要关系结束时,常会遇到两种典型困境:
第一种是"道理明白却做不到"。就像长辈安慰失恋的我们时说"要坚强要放下",但越被劝说反而越痛苦。因为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被理解的情绪空间。如果强行跳过必要的心理过程(比如用理性压抑情绪),反而会让我们长期卡在否认或愤怒阶段。
第二种是"被动等待时间治愈"。我见过有人失恋多年仍会翻看过去的聊天记录,每天查看对方动态。时间确实能冲淡伤痛,但就像文中的博子,如果没有主动面对的过程(对着雪山呼喊),可能永远等不来真正的释怀。
举一个反例
最近的新闻,因为经济不好,很多人被裁员,但是他们不敢告诉家里,每天假装去上班。我也曾经这样,为了假装自己有工作,只在别人下班时间才会出去活动,现在看是我没有真正接受失业的事实。平时靠网贷来维持日常开销,欠了不少一笔钱,最后靠家里人来帮忙还清贷款。
[how]
怎么做会更好呢?
如何接受结束,原文虽给出一个答案,但不是一个清晰的步骤,我这里提炼补充一下,把它变得可操作一些。
①五个心理过程(否认,愤怒,商讨,抑郁,接受)
作用在于让我们理解失去会发生什么,第一步是理解心理阶段,接纳情绪,释放情绪。
②隐藏在原文的例子里,文中的博子能走出失去的阴影,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新男友的默默陪伴和支持下完成的。第二步是建立人际支持系统,不要封闭自己。
③关系转化:物理关系的结束不等于情感联结的消亡,将外在关系内化为心灵养分,把经历变成有用的经验。
④决心,选择改变,选择重新开始。这是一种选择,也是决心。做到这一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把反例变成正面例子)
①我之前一直在否认事实阶段,害怕被指责不敢说出真相,对重新找工作面试感到恐惧,我会先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②不要自己躲起来,主动需求帮助,发现家人始终支持我。
③关系的转化:工作关系的结束不等于能力的消失,而是让我更清楚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失去工作的经历让我知道谨慎规划储蓄和职业发展,低谷期也可以变成一种宝贵的人生经验。
④决心改变自己,重新开始。挣钱的方式有很多种,不把“找下一份工作”当成唯一目标,而是探索自由职业、技能培训等新可能。
A1 激活学习者经验+显像提问
今天的主题有点沉重,这里我想让大家回忆一些开心的事情。人生有三大幸事,分别是“虚惊一场”“失而复得”和“久别重逢”,比如身体不舒服在百度查病,最少癌症起步,去医院检查发现没事,虚惊一场。情侣因为误会分手,误会解除又复合,失而复得。好友一别十几年,突然偶遇,“久别重逢”,请回忆一次你真实面对失去却最终获得转折的经历,当时你是如何处理的?
现场学习案例
学习者邓老师
事件:“失而复得”,遇到喜欢的女孩子,表白没有成功,以为要失去朋友关系,结果还是好朋友。
A1反思加工
现在假设这次失去没有转机,现在请用今天的四步法重新梳理:
现场学习案例
学习者邓老师
①我的情绪肯定是难过的,但我也能坦然接受这样的结果,
②朋友比较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我会跟朋友聊聊天喝喝酒。
③这段关系带给我的价值是:因为这个女生,我去了一趟贵州,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开阔了视野,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④以后遇到喜欢的人,不要轻易表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