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广州小蛮腰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一个理智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学习目标: 在沟通中,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时,探寻对方行为背后的原因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过级2-1拆书家,刘秀丽。今天我要拆解的书籍是《关键对话》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与人沟通过程中,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时,学会用问对方为什么这样做这个方法,把对方当成正常人,从而探寻对方行为背后的原因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关键对话》这本书。
F:关键对话是一本在沟通中非常有名的书籍,解决一些关键的沟通问题效果很好。书中详细剖析了人们在沟通上常见的盲点,并提供了许多立竿见影的谈话、倾听、行动技巧。
A: 这本书能够同时影响人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一本书。同时这本书得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作序推荐,02年一出版,就登上了亚马逊和纽约畅销书排行榜。并且豆瓣评分多次达到8.1分以上。
B:学习这本书的内容之后,可以帮助你在你与上司,下属,家人,另一半沟通、相处的一些关键时刻,帮你掌握关键对话时刻的主动权,并且达到你们沟通的目标,进行更顺畅沟通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把对方视为充满人性的人。在寻找这个问题的各种答案时,我们的负面情绪会逐渐淡化,以同情感叹取代苛刻的负面评价。回想我们粗暴对待他人的方式,我们的个人责任感会逐渐升华,摒弃浅薄的自我辩。

例如,平日里总是逃避困难工作的同事,最近表示不忍心看到你一个人忙个半死。昨天当你正在为一项紧迫任务忙碌时,她积极伸出援手帮助你完成了工作这个举动让你满腹狐疑,认为她这样做是想让你下不了台。你暗自想“她只是为了标榜自己,让我丢脸假装帮忙呢!瞧,这就是你脑子里蹦出来的最初想法。

 但是,如果你的同事是位理智而正常的人呢?如果她的确毫无自私目的,只是想帮你一把呢?你对她的恶意中伤是不是太草率了呢?这样做岂不是要承担可能伤害人际关系的风险吗?如果你对她做出严草率了呢?这样做岂不是要承枉了好人,最后该如何收场呢?如果你对他做出严厉指责,但事后发现自己冤枉了好人呢,最后如何收场呢?

询问这样一个问题,目的并不是要为对方的错误行为寻找借口:如果他们的确有错,我们可以以后找机会解决。学会把对方当做正常人对待,目的是改变我们自己的错误想法和情绪。这样做可以让我们从各种可能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行为原因,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调节情绪方式。

实际上,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巧应用的成熟,慢慢地我们会越来越不关注对方的行为目的,不再沉浸于寻找对方邪恶动机的徒劳游戏而是关注其行为会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值得欣慰的是当我们学会思考其他目的时,结果不但会消除自己的激烈情绪,而且能让我们彻切底放松地投入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对方的真正目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大家已经阅读完原文,我说一下对原文的理解。

我们经常和别人对话、相处的过程中,有一些关键时刻,双方观点不一样,沟通结果有影响,或者有情绪时,这时候,经常觉得对方不可理喻,特别有问题,通常的想法是会认为出现错误,都是对方的责任,对方的错,对方负全部责任。

拆解:片段的主题是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在我们遇到刚刚我说的场景,当你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时,行动建议就是去问自己一个问题: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先放下我们的评判,把对方当成一个正常的人,然后去探寻她语言背后的目的,从而想到应对的方法,顺利沟通,解决问题或矛盾点。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通过问一个理智正常的人为什么这么做?让自己更理智的看待对方,在反问自己和更理智看待对方,也是很好的一种自我调节情绪的方式。将自己从全是对方的错误而产生不满、情绪中解脱出来。就像文中说的,在产生冲突对话时,我们会更关注对方的行为、话语对我们的影响,而不是对方的目的。

因此去重新找回对方的目的非常价值,通过问一个理智正常的人,为什么这么做?

 

[案例]:我举一个我和我妈妈的例子。我妈妈是一个很有霸气的人,也很决断。我弟弟读高三时成绩下滑,她要去陪读,我爸爸不同意。我有次和她打电话沟通关于她去我弟弟那里陪读的事情,希望缓解她和我爸的矛盾。我说着她做这件事情的好处与不足时,她忽然语气生硬,说,你们全家都不喜欢我,我为你们付出了那么多,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你们姐弟几个,我当初也不会留在这个家里,我的付出和牺牲你们都看不到···

一听到这话,我心里是生气的,她的意思就是我拖她后腿了,因为照顾我,让她这么多年都不开心。她这样说,真的很让我生气,她怎么这样呢?当时的妈妈真是不可理喻,不讲道理。

我当时是沉默的,不说了,当做没有听过,但心里有点觉得此时的妈妈不可理喻。学了这个片段后,假设回到当时,我可以这么做:反问自己:理智正常的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忽然情绪爆发?

   我反问之后,脑海中立马出现了答案,首先她是为了她尽可能从做饭、盯着弟弟,让弟弟可以考个好的大学,其次,她是希望我们全家,爸爸、我、家人认可他,支持她,并且看到、感谢她的付出。

经过反问之后,我可以知道妈妈忽然语气生硬背后的目的。我就可以和她说:我认为她这样做的目的,以及我和她打电话的目的是希望她更开心,也希望可以帮她一起说服我爸爸。

那我的案例,当我觉得妈妈不可理喻时,如果我用反问自己,为什么理智正常的妈妈,会这样说?就可以更明白她的真实目的,免去抱怨、归责对方这个事情,也减少我和妈妈之间的矛盾。

 

[不那么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大多数时候,我们在沟通中,双发产生争议,特别是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时,一般的想法都是:对方有毛病,都是对方的责任,对方的错,对方负全部责任。

坏处:如果这样想,一般后果很严重,比如两个人吵起来了,或者老死不相往来,或者冷暴力,不沟通等坏处。

原书建议:所以在遇到你觉得对方不可理喻的时候,先反问自己:一个理智正常的人,为什么这样做?找到对方这个行为背后的目的,再进行沟通。

比如我刚刚的例子,我反问自己,马上就知道了答案,知道妈妈为什么会忽然情绪激动,然后就可以正常沟通下去了,而不是带着情绪沉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显像提问】A1

刚刚我们学习了片段,那请大家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工作中有些关键时刻,和对方沟通,产生了情绪,特别是觉得对方怎么不可理喻,莫名其妙。

  比如上次和家人闹矛盾,觉得他们有些观点不可理喻?比如和同事一起打印资料,对方就不可理喻的抢在你前面打印?比如领导,莫名其妙说你一顿?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最近有没有遇到这些情况,是什么事情?什么时间?

(A1)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你的案例,大家只需要分享你的经历,是一件什么事情,不要说你用片段该怎么处理?


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给组员用1-2分钟分享一下你的经历


[A1+]现在请大家想想看,如果重新再来的话,根据拆页中的建议,可以做哪些改变?你会怎么处理你刚遇到的那个问题?结果可能会怎么样呢?分享结束后,我们到时候邀请一位伙伴起来分享一下你的案例及反思加工的行动。


现在哪位伙伴愿意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呢?

学习案例记录:学习者提供

A1案例我上次和一个机构合作举办一个活动,活动开始后,我提前把报价单发给学员,后来合作方很生气,和我们说:我们不应该把报价单拿提前发出去,我觉得对方有些莫名其妙

 A1+】

如果重新再来的话,我反问自己:为什么理智正常的合作方,为什么会突然生气?脑海中有答案里,他们的目的是希望等他们讲完课程后,再发报价单,不希望整个活动有太多商业氛围。然后,我可以和对方沟通,下次合作,可以把报价单等到最后再发。



现在是我们A2环节,我们每位伙伴现在可以在便签纸上写下,你接下来运用片段内容,在哪些在遇到让你不舒服的人或者语言时,运用原文的建议。是什么时间,什么场景,什么事情,可以运用原文片段的建议,问自己,一个理智正常的人,为什么这么做? 


谢谢大家,我们今天的拆解就到这里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参加我的拆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