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 所属活动: 拆书帮常州龙城分舵第30次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 学习目标: 更加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马文丽,目前常州龙城分舵的群委,也是首批RIA训练营的毕业生之一。今天很高兴由我来给大家做TF1-1的拆书分享。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一名教育行业基层管理者,主要负责管理和培训一个留学咨询团队。同时也是一名演讲主持爱好者,平时很喜欢分享,目前也是我们现在处的风水宝地:书式生活的特邀讲师。希望通过拆书家的晋级可以提升自我的能力,认识更多的正能量的小伙伴,也希望可以将更多的干货和技能分享给身边的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P133-P134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Mental/First Creation,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

以建筑为例,在拿起工具建造之前,必须先有详尽的设计图纸;而绘出设计图纸之前,须先在脑海中构思每一细节。有了设计图纸,然后有施工计划,这样按部就班,才能完成建筑。假使设计稍有缺失,弥补起来,可能就会事倍功半。设计蓝图代表愿景,整个建筑过程均以它为准绳,因此宁可事先追求尽善尽美,也不要亡羊补牢。

创办企业也是如此,要想成功,必须先明确目标,根据目标来确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然后整合资金、研发、生产、营销、人事、厂房、设备等各方面的资源,朝既定目标奋力前行。“以终为始”往往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许多企业都败在第一次创造上——事先缺乏明确目标,以致资金不足,规划不周或对市场的解读有误。

教育子女也要先定目标,才可能培养出既自律有有责任感的子女,在日常相处中牢记这个目标,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们自律或自尊的举动。

以终为始的原则适用范围极广。比如旅行前,你会先想好目的地然后规划最佳路线。建造花园之前,你会在脑海或是纸上勾勒蓝图。演讲前先写下演讲词,整理院子前先计划,裁剪衣服前先设计等等。

当我们理解两次创造的原则,并肩负起践行它们的责任,影响圈就会日益扩大。如果我们不按照原则行事,对精神创造不闻不问,影响圈则会缩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今天分享的便签是:如何更加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任何事物都要经过构思和行动后才能实现,第一步是先明确设立一个目标,进行思考和规划。第二步根据规划付诸实践。如果不思考直接行动的话,会很容易失败,而且不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没有目标给自己的心理投射,是不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算完成的。这个方法适用于企业经营、做旅行计划、建造房屋等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需要重视做事之前的思考和规划,这样才能确保任何事务的顺利进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今年5月份的时候,在朋友圈看到西太湖半马的报名,脑子一热就报了。马拉松的跑步时间是在今年的11月份,5月份到7月份期间,首先是我没有跑过马拉松,其次的话,我在这个期间也在一直忙工作,没有做过一些系统的训练,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一个系统的训练,直到跑半马的前几天,我还因为工作的事情,熬了要几天夜,还一直在加班,休息也没有休息好。所以跑步当天我有无数次想在中途放弃,我告诉自己我跑不下来了,我没有跑步的天分,我要死在赛道上了等等,后来是在跑友们的鼓励,将就着把半程的马拉松给完成了。虽然说坚持了下来,但是整个过程很痛苦,我还是觉得自己再也不要跑半程马拉松了,更不要去想那些全程马拉松了等等。然后我觉得我应该再也不会参加这样的运动了,虽然精神上的喜悦给了自己很多认可,但是体能上的痛苦让自己觉得以后不会再参加了。  直到拆到这个片段,我才意识到自己关于跑马拉松的这件事,我之前就没有做过相应的规划,在训练方面自己忽略了头脑中构思的训练计划这个步骤,所以在训练方面自然也就没有了付诸实践。但如果说我在训练方面,做了一些实际的训练和落地,那我在跑马拉松的时候,一定就没有我当时跑得那么痛苦,所以虽然说结果是跑完了,但只是靠信念和鼓励,很疲惫的完成整场比赛。事实上和自己有没有跑步的天分没有关系,只是因为自己忽略了凡事都要经过先思考和计划,如果不做好计划的话, 那很多事情都会失败的。所以我决定,明年的半马仍然报名参加,报名之后,包括现在做了这个决定之后,我会进行相应的一些专业的跑步训练,那我相信,在我现在懂了这个道理之后,明年的半程马拉松,我可以跑一个更好的成绩,甚至在几年以后,我还可以挑战全马,而且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马拉松这样的运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