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请问观察家老师是否拿到《观察家记录表》、《晋级准备表》?
好的,现在正式开始我今天的晋级。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晋级者匡海,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分享的主题是:掌握高效方法,加速个人成长。
为方便讨论,我们分一下组。
我有三个标签:阅读、积极和热情。
1、阅读:我热爱阅读,从听书开始,持续7年,现在养成每天阅读和输出的习惯。
2、积极:我保持积极,能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能从负面状况中找到正面的意义。
3、热情:我充满热情,活力四射地投入生活,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相信,热爱阅读的我,投入热情,积极晋级,一定能在2025年通过TF3-3。
我今天带来了两个拆页,大家跟着我完成今天的拆书活动后,能够掌握高效的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方法,利用较少的投入,及解决当下的问题,又能总结经验形成新知识。这两个拆页是递进关系,先输入,再输出。
我们从知识的输入方法开始,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拆页一的现场学习后,能够使用(行为)功利读书法完成针对具体问题(界定)的阅读建议。
【学习者场景法】
【事件场景】2025年已经要过完1/5,真的是时间如梭啊!回头看看2024年的学习和成长,自问一下,我们的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吗?我们的阅读计划都完成了吗?
在阅读方面,你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状况:
· 这一年书买的不少,但是有不少都还没有拆封?
· 有的书翻开看了一会,最终没有坚持看完?
· 还有好多看起来都很有用的书,却始终没有机会用到?
【提问】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会反思什么?看书和解决问题有什么具体联系吗?
【影响】其实我们生活中不缺少书,我们也知道自己遇到的问题一定在某一本书里有答案,或至少有解决问题的线索。但是如果我们没有高效的阅读方法,我们的问题就得不到高效的解决,甚至让我们陷入“读了这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怪圈。
【解决】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就给我们提供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让我们读更少的书,解决更多的问题。
对于读书,书中提出 “功利读书法”,它能帮助瞄准问题,减少读书量,提高学习效率。
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分发的拆页,阅读完成了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
片段来源:《跃迁》P121~122
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极强的目的性”,我称之为功利读书法。
极其功利地少读书
一个新知什么时候习得效率最高?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为什么在国内学个英语口语12年都学不好,丢到国外3个月就能交流了?因为在国外,交流是刚需,有地方练习,老外对你的发音很宽容,难度适中。这种时候三个条件都具备,效率就高,学得就快。
所以你反过来也能理解,为什么刷那些“管理者必读的xx本书”的书单,对你意义不大,因为这些认知资源的目的性弱,缺乏实践环境,且难度不一。
那些标题党的微信文章,比如《不看这篇文章,错过了一个亿》,更是凭空造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你思考一下,即使你真的遇到了能让你获得一个亿的方式,这是你当前的问题吗?这是你当前的水平吗?这是你学了就能用的东西吗?
我已经关掉朋友圈功能一个多月了,并没有错过身边任何值得学习的东西,因为我学习的东西是极其功利的——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合适的认知材料。
这样一来,读的东西会少很多,基本解决了知识太多的问题。
好的,我看到大家已经完成了阅读。在拆页中
【what】
作者从认知心理学出发,提出“功利读书法”的概念,也就是说:这对自己近期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材料,开展阅读。
【why】
我们常说: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总归是好事。而就是这样的思想,在我们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生活异常快节奏的时代,已经无法最大化地发挥读书的益处,甚至浪费不少宝贵的时间。我们需要提高“认知效率”,也就是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
【概念辨析+预防异议】【从3各方面(目标、方法、行动)做了概念对比】
有人说:只要是阅读,多少都有作用的。我们承认,绝大部分正式出版的图书,都是凝结了作者的心血,读者阅读之后,也能学习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暂且称为“普通读书法”,目的是学知识,而不是解决具体问题。而今天介绍的功利读书法,却是直接瞄准自己近期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学习的目标不同,采用的行为也有差别。普通读书法最常见的是拿到书后从头读到尾,特别是一些经典的好书,害怕遗漏关健信息;而功利读书法却不一样,一定不要从头看到尾,而是从目录入手,确定自己需要阅读的章节,挑着阅读。而阅读学习以后,普通读书法一般就等着未来把知识用上,好一点的会写读书笔记,而功利阅读法却要求直接应用,实践到自己需要解决问题上。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看看。
问题一、最近AI非常火,于是买几本来,准备看看,学习学习AI。这是不是功利读书法呢?
【互动】大概率是普通读书法,一定能增长知识,但不解决具体问题。
而如果我说,最近我想使用很火的DeepSeek帮助我输出公众号文章,达到每日更新的水平。我找了一本《人人都能玩转DeepSeek》来学习。这是不是功利读书法呢?
【互动】这就是功利读书了。瞄准的就是解决自己近期的具体问题。
问题二、最近看到好多解读西游记的,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我也来看看。这是不是功利读书法呢?
【互动】这是普通读书法,能解决原来不了解西游记细节的问题,但不是最近具体问题。
而说下周要你给10来个小朋友讲讲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同样是读西游记,这是不是功利读书法呢?
【互动】对,这就是功利读书了,你会直接找到三打白骨精这一段,甚至还会参考其他是和儿童的版本来阅读。这就是解决自己近期的具体问题。
问题三、比尔盖茨说他读了《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这本书,改掉了熬夜的习惯,我也拿来读一下,这是不是功利读书法呢?
【互动】对,大概率是普通阅读。
如果最近我睡眠不太好,总是晚睡早起,白天精力不足,我正好找到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节就是讲如何才能睡好,我就照着书中给的方法用起来。这是不是功利读书法呢?
【互动】对,这就是典型的功利读书了。
从上面三个例子看一看出来,具有极强的目的性,为了解决当下自己面临的问题,有选择的对书籍进行阅读,并且及时地开展实践,获取反馈,这就是提高我们认知效率的“功利读书法”。对某个知识感兴趣,我们可以使用普通读书法,而我们想要高效地解决具体的问题,就要采用功利读书法了。
刚才例子中的《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这本书很权威,是一个睡眠专家结合1000多篇学术研究成果撰写而成的睡眠宝典,译成34种语言,销量100万册以上。比尔盖茨都说被它说服,放弃熬夜好好睡觉了。我拿到书一看,全书430页28.5万字,分为四大部分:睡眠是什么、为什么要睡觉、梦是怎么会是以及从安眠药到社会变革。我想应该是没有时间全部看完,翻开目录,浏览了一下,找到第13章:是什么让你睡不着?我想这一章能够解决我的问题。读完以后我知道了,是我们睡觉前看了太久的电子产品,蓝光干扰了我们的内分泌,导致我们的困意来得比较晚。现在我都在晚上9点以后就不看电子产品,改看书了。还真的有效,不到10:30,我就有困意,睡眠质量也提高了。
为了解决我的睡眠问题,我只读了22页,整本书的5%,就解决了我的问题。这样的阅读方法是不是很高效呢?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功利读书法的五步:
1、明确问题:确定一个近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2、选择书籍:选择与自己问题相关连的书籍
3、确定章节:阅读目录或者略读确定与解决问题相关的章节
4、阅读内容:集中精力开展阅读和理解
5、践行方法:按照书中的方法践行,观察问题解决的效果。
【Where】
功利阅读法非常有利于我们高效地找到解决的办法,在我们面对需要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非常有用,例如通过考试、解决亲子沟通、完成一次拆书课等等。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我想请各位小伙伴想象一个未来的场景,有朋友来请教你阅读建议,例如我想谈恋爱,可以读什么书?我想和孩子良好沟通,该读什么书?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功利读书法”介绍给他/她。
请你编写一个小剧本,设计出人物、情节(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双方的对话等。在对话过程中,明确表达今天讨论的“功利读书法”的五个步骤:明确问题、选择书籍、确定章节、阅读内容、践行方法,达到让对方明白这个方法的目的。
我准备了一个示例和表格供大家参照编写,大家将故事概要写在表格中即可。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站起来,分享他的剧本。
有不明白的,可以在组内讨论,或者向我询问。
【学习者分享,语音转文字,个别识别有些不准确】
【通过学习者的分享,利用学习者的内容,加工以后过渡到第二个拆页】
【匡海】
时间到了,我们就请杨老师给我们分享一下。
【杨翠】这两天不是国家在看到今年是什么体重管理年吗,我们几个就在讨论如何解决我们的体重问题,然后就想怎么样响应的号召,然后把体重减下来,把身体更健康一点。
我的朋友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到书中去找找看?
我说:可以的。正好我学习了一个“功利读书法”能够针对近期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效阅读。
【匡海】
你提到了未来有朋友来向你请教减肥的事,为了给你的朋友介绍如何高效阅读找到减肥的方法,你会怎样规划具体的步骤呢?
【杨翠】
我的朋友说:哪是一个什么方法呢?
我说:首先是需要明确问题,这个我们已经完成了,就是有效减肥。
我的朋友说:是的,减肥。
我说:然后就是确定读什么样的书?
我的朋友说:有一本《中国膳食指南》听说很不错,专门讲通过调整饮食来控制体重。
我说:那就用这本书,然后选定章节,我知道这本书对于要吃什么分了南方、北方,成人和儿童。我们翻翻目录,找到南方成人的,只阅读这一段即可。
我的朋友说:那就降低了阅读的总量,估计半小时就读完了。
我说:是的,最后就是实践方法,读了以后,给我们自己制定一个近期食谱,吃上1约个看看。
我的朋友说:确实很不错,半天就搞定减肥该吃什么饭的问题了。
我说:这就是“功利阅读法”,高效的学习方法。
【杨翠】
我们阅读这本书里边的这两个章节就可以解决,就是功利的阅读,最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匡海】
好的,你把这五个步骤给她听到了,最终也能提高阅读效率。
【杨翠】
体重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减脂餐,另外一个就是运动的书籍,也可以确定章节,然后我们再去阅读这方面的内容,就可以很快的下手去做了。
【匡海】
这正好,我也看过这本《中国膳食指南》,2014年那个版本,中间对三餐吃什么除了分南北,还有分季节,对吧?像这种就可以直接定位到,比如说我们算是南方人,我们就看南方那个食谱,对吧?
【匡海】
这样就可以定位到自己的一个章节,就不需要把整个都看完,因为它针对全国各个地方都有指导,这就可以体现我们公利读书法的一个解决问题的一个指向性。
所以说确实这个能够通过这个方法更快的从书本里面,材料里面定位到我们要解决问题的这些具体的方法。
感谢杨翠老师的分享,刚才从这个分享来看的话,大家应该理解了。功利读书法具体的步骤,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的从书本上面学到这个能够用到解决我们问题的这个方法。
【匡海】
有人会说,很多书上讲的都是理论。方法是理论的,而我们实际用的时候,会有些调整,对吧?例如刚才说的吃减肥餐的例子,我们四川到底属于北方还是南方呢?好像有点难界定,我们成都好像处在南北的中间状态,那怎么办呢?
书上是分的北南,我们自己的食谱,就直接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一下。加上我们四川的食材,可能跟其他地方可能也还会有些差别。最终,我根据书上的减肥餐的基础,形成一个更加适合我们自己的配置。
这就是说我们会把我们学到的内容根据我们实际的情况再做一些调整和改造,就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个方法,对吧?
如果杨老师减肥效果很好。你们就可以整理一下,形成一个四川人的减肥餐配置,形成了你自己的一个减肥方法。你有了自己的方法以后呢?
那我们就进入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部分,我们有解决了自己的问题的这个实践以后,我们就可以把我们这个经验,把我们成功解决我们问题的经验总结出来,变成知识去传播,去推广,也更便于自己来调用和使用。
我们今天的第二个拆页,这个就是学习以后能够让我们能够应用知识晶体萃取的方法,现场完成特定问题的这个解决方案的一个共创。
【匡海】
为了更好的理解差异的内容呢,我请大家先花一分钟的时间把我们学习材料的一个关于经验总结的自测表这个做一下。
从刚才的分享来看,大家应该都理解“功利读书法”的方法了。我们遇到问题,能快速地从书本上学到方法,作用于我们的实际问题,如果行有不得,我们就反求诸己,对方法进行调整,甚至改造,那就成了我们自己的方法了。
而这种形成自己的方法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萃取知识晶体”,它能让你的成功经验,被总结,变成知识,更方便调用和优化,还能快速传播。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拆页二的现场学习后,能够应用(行为)知识晶体萃取的方法,现场完成特定问题(界定)解决方案的共创。
为了更好的理解拆页的内容,我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把学习材料上有一个关于“经验总结”的自测量表填写一下。一共5个问题,完全符合得5分,完全不符合得1分,最后把五道题分数相加得总分。
【解释自测题】
请得分在10分以内的伙伴举手,说明我们的经验总结能力亟待提升。
请得分在10到20分的伙伴举手,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一定经验总结能力。
请得分在20分以上的伙伴举手,说明我们具有优秀的经验总结能力。
请大家花4分钟的时间阅读分发的拆页,阅读完成了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
片段来源:《跃迁》P126~127
萃取知识晶体
先来谈一个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知识晶体。
一张银行卡,你存进去再多,如果不知道提取密码,就没法提现;知识也是一样。知识晶体就是知识的提取密码。大部分人学了很多,却因为不知道这个概念,没法提现,非常可惜。反过来说,有很多人学习上投入不大,只是特别擅长整理和结晶,也就是能从众多散乱的知识里拿出不错的产品。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
我们都知道,石墨和钻石都由相同的碳原子组成,只不过钻石的碳原子之间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六面体晶体结构,这也是钻石是已知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的原因。钻石的硬度,来源于它的结构。
另一个例子是沙子和混凝土,散沙根本抓不住,一使劲儿就散了。但是混入了水泥和石块,这些东西之间形成结晶,散乱的沙子就能够建起高楼。
知识也是一样,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星座就是个特别典型的知识晶体。
满天星星谁都记不住,古人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相距数前光年的星星连接起来,形成“晶体”(整合知识),然后再给晶体赋予美好的故事(形象化呈现)。
只要你受过几小时训练,在夏天的晚上认出星星不是难事。
唉,不过今天的北京,受多少小时训练都没用,看不着星星了。
知识晶体的多少,也决定了你的专业程度。前文中提到,心理学家西蒙发现国际象棋大师的工作记忆并没有显著高于常人,但是他们长时记忆里有5万~10万个棋局组块。高手们脑子里都是一套套的知识晶体。
我遇到过一位1990年出生的小朋友,他就精于此道。虽然大学毕业才三年,他却已经是日薪10万元的企业咨询老手,可以搞定大部分打拼多年的企业家,靠的就是满肚子的知识晶体。
比如,大家都在谈女生生完孩子出来工作,很难做到工作、事业两不误,然后就是一顿抱怨,偶尔有人抖机灵讲俩金句。他基本会听一会儿,其实脑子里在搜索“晶体”,最后他会说:“你们说的这个问题,根据心理学家萨柏的观点,其实是个人生角色平衡的问题。”
你看,知识量不是重点,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多少知识晶体才是知识提取能力的关键。如果你看了想不起来,张嘴就忘,明明记得但讲不出来,那就证明你脑子里没有知识晶体,只有知识豆腐脑。
好的,我看到大家已经完成了阅读。这段拆页
【what】
介绍了一个概念:知识晶体,作者说他是提取知识的密码,是专业能力的体现。
【对比概念与案例】
要把知识晶体说清楚,就需要把它和“知识”、“知识体系”放在一起讨论。
知识,容易理解,就是人类对事物本质、规律以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可以理解是点状的,例如我们学生时代说的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就是一个知识点。
知识体系呢?是指将一定领域内或多个领域的知识点,通过逻辑、系统、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结构化的整体。这里强调的是系统性。例如,代数学,就是一个系统性的数学分支。
知识晶体,就像是数学中的,解方程的能力,属于代数学内的一部分,却包括了多种类型方程的解答,其中包括一元一次方程。
也就是说,知识体系由众多的知识晶体构成,而知识晶体由相关联的知识点构成。
【不这么做的坏处】
我们能不能不形成知识晶体呢?脑科学研究,我们的视觉信息占所有输入信息的70%-80%,所以,我们天然的对有形象化的事物印象深刻。在我们提取记忆的时候,也能通过场景联想,让我们容易记起。所以,如果我们不把知识连接起来,形成有一定形象的晶体,我们是很难记住的。这会让我们即使花时间阅读学习,最终在需要用的时候想不起来,讲不出来。达不到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how】
那我们如何通过经验总结来形成知识晶体呢?从拆页里可以看出,晶体锻造三步法:
第一步,筛选有效知识。通过对原始行为记录,使用出现频次、产生的效果和改变了结果等标准进行筛选。
第二步,建构结构关系。使用逻辑三问,“这是前提还是结果”、“能否调换顺序”、“缺少哪步会断裂”来分析行为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设计记忆晶体。选择图形模板绘制晶体的形象化图示。
大家有没有想到哪些我们常常用到的知识晶体呢?
【互动】
【结合学习者第一个拆页分享的例子,以及相关话题,讲解How】
【匡海】
第一个我们叫筛选有效知识,那么怎么筛选呢?我们要对我们的原始行为进行记录,观察它的一些频次、产生的效果,看看这些是不是达到标准了。你比如说,就刚才杨水老师说的那个关于吃饭,就是怎么吃营养餐、减肥餐的事儿,对吧?
【匡海】
那我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以后,就可以分析出哪些食物、哪些行为有利于我减肥,或者是控制我的体重,把一些有效的行为识别出来。你比如说按时吃饭,对吧?称一下饭的重量,观察一下热量,这些可能都是有效的方法,这就要筛选。当然,也有一些可能没什么效果,你把它识别出来,可能就排除掉,对吧?第二步呢,我们叫构建结构关系,当你识别出来、筛选出来那些对你的控制体重有用的知识点以后,你要想办法把它们联系起来。你比如说对于吃饭,哪些行为可能是有关系的呢?
【匡海】
对不对?你比如说早中晚,我们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对不对?或者是说我们按蔬菜、肉类来分类,这也是一些方法,对吧?
【匡海】
我吃哪些东西,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是什么样子的。这都是我们可以去寻找有效知识的相关联系,找到它们的结构。那么这个呢,我们提供了三个问题可以问自己,自问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的关系,比如说这个东西是前提还是结果,你比如说我体重控制住了,到底是吃的少导致我控制体重,还是我控制体重完了以后才吃的少呢?
【匡海】
第二个问题,可以问是否能够调换顺序,它们之间有没有前后的关系,哪些在前,哪些在后,或者是没有关系。比如说我知道的吃饭,我现在才知道,要先喝汤,最后再吃主食,这样的话,血糖升得会慢一些,对吧?
【匡海】
以前我是不知道的,一开始就吃饭,血糖升得很快,这就是考察知识点之间的顺序。第三个呢,缺少了哪一个步骤,会不会断裂?也就是说它们是不是有一个顺序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在建构结构关系这一步去考量的问题。
【匡海】
第三步呢,我们就叫做设计记忆晶体了。当我们确定了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和关系以后,我们就要通过一个形象化的、图像化的东西,把它展示出来。我们其实也经常看到,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匡海】
我就想请问大家,有没有大家经常用到的一些能够记得起来的结构化的知识。
【学习者】SCQA!
【匡海】
你看,我们说的最典型的,是SCQA,不对,还有什么PDC?对。其实你看,我们可以很容易就想起很多我们经常用到的这种知识晶体,它就方便我们调用,方便我们记忆。所以说一旦我们把我们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方法萃取成知识晶体以后,我们就能够更方便地去传播,对吧?
【匡海】
说到减肥,我就正好插一句,我在去年减了20斤,对吧?然后我就给我的减肥方法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三量减肥法,重量、热量和糖量。
【匡海】
考察这三个量,你就能够把体重减下来,不展开,大家有兴趣的话,到时候可以交流。我今年还准备再减十斤,这样的话,我就达到真正的,就是那个基数比较好的一个状态,现在正好在边缘上。我们可以看得到,我们身边其实处处都有知识晶体,我们也可以通过总结我们的经验,生成我们自己的知识晶体。
【匡海】
有了步骤以后呢,我们感觉一下,萃取知识晶体还难不难呢?只要我们去做,其实就不太难,你看我就这个三量减肥法,是不是就出来了?不对,你看,那你也可以,假如说今年响应号召,
【匡海】
你把体重跟几个朋友一起控制起来了,你也可以总结一下,我怎么把体重控制下来的,你的方法可能会跟我的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吧?那你用了这三个步骤,我相信你可能也能够产生出适合于你自己的减肥方式。那么我们觉得呢,这个找到自己的知识点可能还是比较容易,总结一下自己的行为,可能就能够梳理出来了。可能难的就是这个关系,
【匡海】
怎么建构这个关系呢?我这给大家准备了四个内容,这是四个比较常见的关系,我们可以照着这些模式去把我们识别出来的知识往里面套,这样的话呢,可能就更容易完成这第二步。完成第二步以后,第三步就是怎么把它给展示出来了,
【匡海】
那上面也有例子,大家可以参照这个东西来进行处理。第一个,我们说叫做关联结构,关联结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体现事物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叫什么?
【匡海】
这是最长的,我们上面,就是最下面的基础的,对吧?我们说这个可能大家看不清楚,它这个是一个叫做人生的哪一层,就是最最底层的在这个地方,这个叫做NPL,赶紧记NPL。对,那最好,最高的,它是说创造者,这个是最高的一个精神上面的一个状态,对吧?
【匡海】
系统性的状态,所以这个是它从低到高,有一个层次的关系。它通过这个相互的关系,可以用这个方式来展示。你比如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也是属于类似的这种结构。第二种结构呢,我们说叫树状结构,树状结构呢,其实就相当于这是一个根,然后发出不同的枝叶来,那么这一个其实是我们也经常常见的,比如SMART原则,对不对?
【匡海】
它体现的是事物的层级和包含关系。
【匡海】
对不对?这五个方面都是目标,如果还好,可以往下细分,对不对?
【匡海】
这当然他这就只做了一层,我们树状可以做好几层,它就有一个层级和包含的关系在里面,可以识别出来。假设做吃饭那个餐法,早中晚三个,然后早饭吃什么碳水、吃什么肉类,也可以用上。这就是一个树状的结果。对吧?经济环节说到了,然后呢,第三种序列结构,它体现的是先后和因果的意思。
【匡海】
那么你比如说,这是典型的刻意练习,它就分四个步骤。那么按理说这四个步骤是有顺序关系的,你不能换,因为它是先定立目标,然后呢,重复练习,得到这个反馈,最后呢,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是有顺序关系的,而且有因果关系的,你因为做了这个目标练习以后,最后这个重复练习以后,才会有反馈,对吧?
【匡海】
你要行动才会有反馈。第四种结构就是叫做数据关系,数据关系,你看这是28法则,就是20%干什么,80%是干什么,
【匡海】
它是一个数据的关系,那么体现的是量的中间的差异。这四种呢,是我们比较常见的。那么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这种识别出来的知识往这些常见的框架里面套,然后呢,最后形成我们的图像化的展示。其实呢,在这个Office软件里面还有个SmartArt这个功能,它列举了很多可以用的框架,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合适的,就可以放进去。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个无论是我们现在的学习还是我们自己的总结。
【语音识别已经到本部分结尾】
【Where】
你看,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知识晶体,它可以应用到我们学习的各个领域。
方法步骤有了,但是感觉萃取知识晶体还是很难。我理解,列知识,还是比较容易的,学了就记录,就应用,我们是可以掌握知识点的。有点难度的可能是找联系和搭结构这两步。这里给大家两个小技巧:
第一个是多学习别人现成的知识晶体,为我所用,例如100个思维模型。
第二个技巧就是掌握搭建的框架,这里推荐大家四种常见的:
1、 关联结构:找相关
2、 树状结构:找层次
3、 序列结构:找前后
4、 数据结构:找差异
【图片展示】
其实,在office软件里有一个SmartArt,列举了足够多的框架,我们找到合适的,把知识点放进去即可。
【微行动学习】
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读书学习的方法:功利读书法和萃取知识晶体,阅读是输入,解决问题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晶体是输出。我想问问大家,在最近三个月,我们在知识输出上,遇到了什么具体问题,感觉还未解决?
请大家在组内讨论,形成一个问题清单。时间5分钟。
【开始微行动学习】
【匡海】
我们都会用到知识晶体,也会产生我们自己的知识晶体,它可以在我们学习的各个领域里发挥作用。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关于读书的方法,第一种是功利读书法。这种方法能帮我们解决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一旦问题解决了,我们就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把理论结合实际,可能就会产生一些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第二种萃取知识晶体的方法,
【匡海】
我们把实践经验总结成知识。总结完之后,就能方便我们规律性地调用这些知识,也方便我们传播。比如说,刚才吃饭时我们形成了一个四川人体重控制的饮食方案,那我们就可以到处推广,对不对?大家都能受益。
【匡海】
好,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把知识内化。我想问,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们在知识输出方面有没有遇到什么具体问题或困难?比如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或者到2024年年终总结时,你想输出自己的方法,或者总结一下自己成功的原因,对吧?
【匡海】
我能不能把这个方法复用?能不能把不同领域的方法迁移过来?这些都可能是我们遇到的具体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组内讨论一下。我给大家发一个白板,写下自己在知识输出方面遇到的问题,或者在萃取知识晶体的步骤里遇到的问题。
【微行动学习第一步:针对今天学习的第二个拆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者】
就是不知道如何设计记忆晶体,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匡海】
你的意思是不是“在把知识组成记忆晶体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开始?”我的理解对吗?
【学习者】
我知道了知识点,也知道它们之间的结构。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设计这两个结构,比如是设计成手机的样式,还是杯子的样式,还是别的什么。我就不知道怎么设计,怎么写文章。我写文章时会研究一些方法,希望能写得更好。我觉得有一些亮点,但我的难点可能就在于如何把这些散点进行数据分析,用逻辑结构组织起来。就是不知道怎么解释,比较散。
【学习者】
这些都是一些成功的经验。其实,怎么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关系对了,就能把所有点都看清楚。如果不把整体拿出来比对,可能就只用了其中一种方式,那就没意思了。可能我的难点就在于怎么构建这个结构。
【匡海】
可以,你可以写下来。
【学习者】
你是属于什么情况?我觉得我的问题还是……
【匡海】
可以。
【学习者】
对,就是找不到明确的问题。所以,可能是自己库存太少,所以找不到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可以没有问题。
【匡海】
你的意思是不是“你的生活比较舒服,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我的理解对吗?
【学习者】
没有,应该有问题,但提不出来。
【匡海】
这一切都很正常。
【学习者】
一切都不成问题,
【匡海】
没有。
【学习者】
这已经是最大的问题了。没有,这就很happy了。
【匡海】
你要非给自己找烦恼,那也不是。
【学习者】
不是,就是怀疑自己没问题是个问题。我们现在不是要输出吗?就是因为自己库存太少,所以输出不了问题。其实还是第一步,就是有效的知识太少。
【匡海】
你说到另一个问题了。因为我们用功利读书法,其实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假如你没什么问题要解决,那说得难听一点,我们就可以不学习,对不对?不要说以后哪天看了一本关于AI和机器人的书。
【学习者】
书还是要读的,我现在读书使我快乐。
【匡海】
对吧?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需求了,这是可以的。等你以后物质极度丰盛,不需要靠工作养活自己的时候,其实那时候你不读书或者不工作,只要能活下来,其实就没有太多压力了。
【匡海】
对吧?还有没有其他人?
【学习者】
我们三个,一个人。
把大家的问题清单贴到白板上。
【提出价值问题】
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请大家投票,看看哪些是比较共性的问题,我们优先解决。
【投票-2分钟】
【投票过程】
【匡海】
一个人想一个问题是吧,看看你们在这种情况下最想解决哪个问题?对,那我们来看看我们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怎么设计知识晶体?我们说的是第三个对吧?
【匡海】
第三个步骤怎么建构,就是第二个步骤提不出问题,这个不是,这个不是问题,这个是已经解决问题之后的东西了,对吧?那么选一个,今天我们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学习者】
怎么设计?选第三个。
【匡海】
第三个不是你,你选第几个?
【学习者】
我说第三个。
【匡海】
你是哪个?
【学习者】
第一个,你是第几个?
【匡海】
你选第几个?
【学习者】
我是如何设计?
【匡海】
我说你选哪一个?你想投票是吧。
【学习者】
提不出问题,他们两个,那我们这个险,是提不出问题。
【匡海】
你选哪个?我们再确认一下,那就是我们选了一个“提不出问题”。
【学习者】
提不出问题。
【讨论问题本质-5分钟】
好的,我们选出这个问题来共创解决方案。请各组组长组织,讨论这个问题的本质。有的伙伴会问,什么是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是问题背后的问题,是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原因引起,我们需要罗列,然后判断。
通过对问题本质的探讨,我们把之前的问题改写,变成我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环节5分钟,完成讨论以后,请每组把结论写在白纸上。
【微行动学习第二步:针对选出来的问题,探讨问题的本质】
【匡海】
提不出问题,提不出问题,那我们想想,我们提不出问题是由什么原因,或者这个状态导致的。比如说,我们分析一下提不出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者】
第一个是书读得太少,就是输入得太少。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提不出问题的原因就是表达,就是不知道怎么去描述这个问题,其实心里是知道的,但是自己描述不了,然后就是自己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就是没有明确这个问题,那应该是后面的原因。
【学习者】
还有就是无法准确描述,没想明白一个什么,心里没有想明白,要不是想明白了,说不出来,表述不清楚,可以吗?
【学习者】
没有深入思考,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不是没有接触,应该是没有深入,就好像,比如说我们找一个具体的问题,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对吧?你看匡老师,他讲的这个东西,这本书我也看过。
【学习者】
但为什么我就不能够知道我要选这两个点来讲呢?对不对?
【匡海】
其实我理解你,你是不是还是有问题,对吧?你有问题,只是说你没有表达好,或者是你没有把问题明确地定义出来。我们今天这个就可以想办法,你先把想到的问题都列出来。
【匡海】
这是一个方法,我们叫头脑风暴,那么你就列完了以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大家再来碰撞,再来选择。
【学习者】
如何利用?有问题。
【匡海】
就凭空想,比如说这个天马行空,我为什么没有问题呢?受天气影响,冬天我就不太想问题。你可以想,对吧?
【匡海】
这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头脑风暴就这样,我可能我要冬眠,没办法。
【学习者】
对不对?看不见就不存在,哈哈哈,逃避问题是吧?可以逃避,看不见你魂。
【学习者】
可以吗?不行的话我就用我的已知了,我说不想问。就是明明知道,只能说是自以为知道了,对,这个也算,我认为我全部都知道了,自认为这个认知限制了,这个是自我限制。
【学习者】
想不出来。
【匡海】
想不出来,好。
【学习者】
逃避问题,觉得太难,就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嫌麻烦,嫌麻烦就是难,反正都是你,你不想去深挖,到底跟你说,懒得去追问,就是。
【匡海】
我们看看大家产生的第一个,输入少。就相当于是有一个说法叫做,这个是不是我学的越多,感觉我越无知,对吧?我如果输入少,是不是就说明我还没有认识到我特别的无知,就没有特别多的问题。
【学习者】
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
【匡海】
第二个,没想明白这个是什么意思。
【学习者】
没想明白就是这个,就是没想明白,没想明白是一个样子。
【匡海】
目标不明确,对吧?我们可以理解成目标不明确,对吧?第三个,无法表述清楚。
【学习者】
是指什么意思呢?
【匡海】
举个具体的产品来说,就是这个意思。比如说我,我感觉我好像有点不舒服,不开心,但是我也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
【学习者】
比如说我今天拿着你这个车页(这里可能是口误,应该是“这一页”)一堆的问题,我就是不知道身体上就有这个(这里表述不清,但保持原意)。
【匡海】
第四个,没深入思考,没深入思考和没想明白是不是有点类似?不一样,那是怎么个意思。
【学习者】
没想清楚,就是我想的就是乱七八糟,没有深入思考,是深度的问题,然后想明白一定没有想明白是乱七八糟的。
【匡海】
第五个,逃避问题,因为问题难,所以说我就绕着走,是这个意思吗?
【学习者】
对,是这个意思吗?这不清楚,不想管。
【匡海】
第六个,自以为全知。
【学习者】
我都知道了,我不用问了。
【匡海】
第七个,怕麻烦,对吧?因为怕麻烦,所以说我提不出问题。好了,我们看一看,我们现在说的这七个背后的原因,哪一个是更主要的导致?
【匡海】
我提不出问题。
【学习者】
状态如果是我个人的话,我觉得就是哪一种怕麻烦,然后就回避,然后最后才是没想明白,如果按顺序的话,就是这样。你觉得最根本的是哪个?最根本的就是排第一个,第一个是难度,我就觉得它太难,怕麻烦,我根本就不想去钻研拿出来,而且这个是普遍现象(这里“百度”可能是口误,改为“普遍现象”以保持意思通顺)。
【匡海】
那你看哈,提不出问题,那我觉得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说是我有没有问题的问题,对吧?我有问题,但是表达的意思(这里表述稍作调整,但保持原意),对吧?那么如果说我们现在明确一下,我是有问题,但是我不表达。
【匡海】
对吧?那我们现在把重点落在哪一个方面?是落在我有没有问题上面?
【匡海】
还是说我表不表达问题上面。
【学习者】
我们一致认为我们是因为偷懒了。
【匡海】
并不是因为我们,那也就是说我们把重点放在说我们有问题,我也知道有问题。我也知道有问题,但是我就怕这个麻烦,然后我就不提,对吧?就认为我提不出来问题,对吧?好,那我们就把我们的这个问题就把它描述变一下。
【明确问题本质-3分钟】
好的,两个组的问题本质都完成了。我们来看看,哪一个表达更准确?
我们要从这里面确定一个问题的本质。
【微行动学习第三步:明确学习者提出的问题本质】
【匡海】
变成什么呢?变成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解决如何才能……?
【匡海】
我不是说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把那个场景描述出来。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或者我们再明确一下,当我们遇到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如何才能正视这个问题,或者说我如何才能……
【学习者】
积极地去解决一个问题,要积极地积极面对,对,都是积极地面对,然后才能想明白这个是什么样子,好。
【匡海】
那就是我们就变成这种了,如何……这个产品是什么?
【学习者】
你搬过来。
【匡海】
我们如何……这个。
【学习者】
如何积极地面对?
【匡海】
我们如何积极地面对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者】
如何积极面对问题?
【匡海】
有可能这个问题到时候其实不是一个问题,对吧?我们把它明确一下。
【学习者】
积极面对,才会有后面的。
【匡海】
对,但是我是说有个前提,这个问题首先是你应该去解决的,对吧?然后才说我要不要去面对它,以什么态度去面对它,对吧?如果说这个问题你不想解决,是拿别人的问题……
【匡海】
拿自己的什么(问题),那就意义就不大了。
【学习者】
对吧?
【匡海】
我可以逃避的,对不对?或者是本来就不该干预的问题,所以说我们讲问题,明确成我们如何积极地面对一个我们应该面对的问题,对吧?好吗?
【匡海】
好好,那我们问题明确了。那我们现在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把自己以前的经验,自己以前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是怎么解决的,都想一想。
【匡海】
我们想想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如何积极地面对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
【共创解决方案 - 10分钟】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分组讨论解决方案。我们对解决方案的要求是一定要有明确的行动步骤。
组内共创讨论5分钟,形成的解决方案写在白纸上。
在这一步,大家可以用知识晶体的萃取方式:筛选有效知识、建构结构关系、设计记忆晶体。
【微行动学习第四步:讨论解决方案】
【学习者】
就比如说,我觉得首先就是转变心态,就是你要真实地去思考这个事情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比如说,我参加工作那么多年,为什么一直没有晋级,然后为什么上次那个时光老师,我觉得他解决了我这个问题。我觉得跟他聊了一下,后来我才开始晋级,为什么他说是你心里觉得你写不出差异,你找不到书都不是问题,他说你问题在于你不想,他说你不想,为什么你不想,是你不想表达自己。
【学习者】
然后你并不想去改变,后来我仔细地非常真实地去想一想,我内心里面真实的想法确实是这样,所以我觉得第一点就是找到真实的想法,我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然后你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就是不想表露自己,不想去改变,后来我仔细地非常真实地去想一想,我内心里面真实的想法确实是这样,所以我觉得第一点就是找到真实的想法,我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然后你才可以进行下一步。为什么我不积极?对,就是有可能,有可能不是因为这个问题,就是你不想面对的,你不想解决的原因是什么,真实的原因,真实的想法,然后再去解决。
【匡海】
我们可以结合这个,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的成功的经验,你比如说我解决了一些问题,对吧?有些问题面临的时候我还是能够解决的,那把这些情况拿出来看一看当时是什么情况,对吧?
【匡海】
我为什么那些问题我就能够积极地解决,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学习者】
第一个是找到原因,第二个我觉得是找到原因以后可以分解一下,因为觉得如果它太难的话,你就不相信(能解决),把难度分解,分解原因确定没问题,那你找到你现在已经找到原因了,你就是要去处理,长大了(这里应该是口误,可改为“那”)不面对也会一直解决不了问题,把大问题分成小问题,对。
【学习者】
然后就是你有一个问题,然后找到原因,找到原因解决它,一个针对那个问题去解决,然后就把大的分解成小的,然后再逐一通过,比如说小步子原理吧,从一小点开始去做,对,然后去用十秒钟就可以搞定一个事儿。
【学习者】
就先把这个你能搞定20秒钟的事再说,然后再往后是不是可以解决问题。
【匡海】
具体解决问题,你先想我们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我们如何积极地去解决这个问题,面对我们要讲。
【学习者】
我现在就已经在制造我的积极的这种正回路了,用十秒钟我就把这个正回路激活自己的这种正回路,然后我就可以,反正就是你真实的想法,你要不要解决,就是找到你真实的想法,你没有没(去)解决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问自己要不要解决,要,然后再说下面怎么去解决,你要是想到怎么去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具体解决的方法就说。
【学习者】
所以如果说像匡海老师今天说的,我们设计成记忆晶体,我觉得如果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方法,找到真实的,我要问一下自己,然后再问自己要不要准备(这里“准备”可能表述不太准确,结合上下文推测可能是“解决”),要,然后再去分解。对,就形成这个步骤,就是一个记忆晶体,我觉得对我们。
【匡海】
这可以就相当于是你遇到某个问题的时候,你先想一下这个问题我的目的是什么,我要解决它为什么要解决它,对不对?好,这是把自己的问题不成一个问题,把它找到原因,第二个,你再判断一下,我现在要不要解决,我有可能拖一拖,我现在不解决,我后面再解决。
【学习者】
有可能我就不解决了,这个问题它……
【匡海】
就可以让它一直放着,对吧?所以第二个步骤就是判断,对吧?第三个呢,如果说我判断的说我要解决。
【学习者】
那我就去找解决的办法。
【匡海】
找解决办法就是刚才那个阿莲,刚阿莲讲的,我把大问题分成小问题,对吧,逐个把它解决掉,那这个问题可能我也就解决完了。
【学习者】
因为我们在这里的时候找到原因以后,然后再去判断对不对这个问题,我要不要解决,要解决完我才……但是这里的话就跟这里冲突了,应该解决多少?
【学习者】
所以我就说这里不应该要“应该”,应该有一些问题没有“应该”做的事情,你必须做,你可以选择不做的,你可以有选择权,对,你只要是积极面对,对,积极面对,你应该解决,并不代表我必须要解决,这个应该是属于赋予你权利,就算是法律赋予你的,你都可以选择不做,好不好,最主要我现在已经破除了“应该”思维,所以我在那里听到这个“应该”我就……(这里表述较口语化且有些混乱,可理解为表达对“应该”思维的摆脱),可以了。
【学习者】
是不是我觉得就记忆晶体就是这样子的。
【形成共创成果 - 5分钟】
【微行动学习第五步:讨论形成结果,利用今天的第二个拆页的方法】
【匡海】
那我们就把它再升华一下,就按照这个来,我们现在有相当于有几个知识点,对吧?好,然后呢,它有什么关系没有,这四个这几个步骤。
【学习者】
我觉得是递进的关系。
【匡海】
然后给它取个名字或者是画成一个什么图。
【学习者】
我差这一步,就是这是一个前进的,有个箭头这样一个流程,对吧,对流程也可以。
【匡海】
我们你看刚才有几个,我们看哪一个是这种像可以练习这种四个步骤,对吧,第一步序列结构。
【学习者】
对。
【匡海】
也可以给它取个名字。
【学习者】
起个名字,金一不是(这里表述较口语化且有些混乱,可忽略)。
【学习者】
积极面对基于问题解决方(这里表述不太准确,结合上下文推测可能是“积极面对问题解决方法”之类的意思)。
【匡海】
可以。我们现在时间短了,就不用精益求精了,对吧,就像那个什么麦肯锡说的,他这个所有问题的七步解决方法,他就搞了一个这个程序很直白的名字,那就会告诉你七步了。
【匡海】
我们这几步是否呢,我们就写这个积极面对问题的四步法,对吧,我们展示一下,根据我们的这个,这是第二部分,是这是序号,这个。
【学习者】
一二。
【匡海】
你重新标一下。
【学习者】
行,这里是。
【匡海】
经过大家的共创,我们得到了一个叫做积极面对问题的四步法,第一步找到真实的这个想法,或者叫做这个,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背后的原因,然后呢?
【匡海】
第二步呢,是这个确定是否要解决,第三步呢,我们分解我们的问题,变成小问题,逐个解决,第四步呢,我们就实现我们整个问题解决掉,对吧,然后我们针对我们提出的这个。
【匡海】
从开始提出的这个叫做提不出问题,变成了这个,我们如何想明白问题,最后变成如何积极地面对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今天的学习呢,我们了解了功利学习法和萃取知识晶体,针对这个刚才共创的这个形成了一个我们自己的解决方案,也取了一个自己的这个名字,我相信大家已经达到了今天的学习目标,这个我希望大家能够利用功利学习法来帮助大家能够做好读书计划,来解决我们近期的问题,同时萃取我们的经验,形成我们自己的这个知识,学以致用。
【回顾】
今天我们学习了功利读书法和萃取知识晶体,针对【共创问题】形成了一个解决方案。我相信大家都已经达到了今天的学习目标:我们学会了功利读书法,帮伙伴做了读书计划,用来解决我们近期的问题;我们学会了萃取知识晶体,能够把知识总结和内化,让我们可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拆书家提问设计】
学以致用,我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趁热打铁,3月28日前,针对自己的一个近期具体问题,设计功利读书的计划。更期待大家把学习的知识打磨成晶体,壮大自己的专有知识体系。这个作业我在4月初来检查。
【布置任务】
【匡海】
我现在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的作业,趁热打铁,现在马上就是三月,要到三月底了,这个针对自己近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设计一个公利读书法的这个计划,期待大家能够把学习知识打磨成自己的晶体。壮大自己的这个专业知识体系。这个作业我会在四月初的时候来跟大家这个检查今天的分享已经接近了尾声,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今天所用的两个工具工立读书法的五个步骤,明确问题,选择书籍,明确章节,确定章节,阅读内容和践行方法。
【匡海】
而这个萃取知识晶体呢,第一个,筛选有效知识。第二,构建结构关系。第三,设计记忆晶体。
【匡海】
我相信大家掌握了这两个工具以后,一定能够顺利的战胜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解决问题,实现成长。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今天的分享已经接近尾声,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今天的两个工具:“功利读书法”的五个步骤:明确问题、选择书籍、确定章节、阅读内容、践行方法;萃取知识晶体筛选有效知识、建构结构关系、设计记忆晶体。
我相信,大家掌握了这两个工具,一定能够顺利的战胜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解决问题,实现成长。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