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2025年3月 南京分舵第一场拆书活动-线上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来自我介绍一下:

我来自合肥,可以叫我笑笑,微笑回应每一个当下,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是做什么的:

1、六蚕知了冥想创始人

2、三级健康管理师

3、瑜伽教练/颂钵疗愈师

如果有喜欢我的小伙伴,请扣”1“哦!可以跟我多多互动一些哦!接下来,介绍一本今天拆解的书籍《非暴力沟通》,从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本书:『图书介绍』--《非暴力沟通》

首先介绍这本书的核心特点是什么!

F:核心特点

本书是由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写的,核心是通过改变语言和思维模式,减少人际冲突,建立真诚的连接。其核心框架是 “四要素模型”: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其他特点:强调“同理心倾听”,关注他人感受与需求;区分“事实”与“评价”,避免语言暴力.

其次介绍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有哪些?

A:核心价值

1、化解冲突:通过非评判的沟通,减少对立情绪,找到双方需求的平衡点。

2、改善关系:增进亲密关系、亲子关系或职场协作中的理解与信任。

3、自我觉察:帮助个体识别自身情绪和需求,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4、减少语言暴力:避免指责、攻击性语言,营造安全的对话环境。

5、赋能行动:将模糊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请求,推动问题解决。

再来看看在哪些场景对学习者有益处?

B:益处

1、家庭沟通

2、职场反馈

3、亲子教育

从“对抗”转向“合作”,通过语言传递善意而非攻击。

希望这本书对学习者们有所帮助,今天选择拆解的原文片段,最主要的学习目标,我来介绍一下:

『学习目标』

当听到不中听的话,学习者从原先责备自己或指责他人,通过觉察自己的反应模式,将注意力从“评判”转向“感受和需求”上,并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以更平和的方式回应冲突,缓解人际关系压力。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着,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选择的原文片段,大家花2分钟时间进行阅读。阅读完的小伙伴在聊天区扣”1“。

『阅读原文拆页R』

《非暴力沟通》--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P48-49页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请注意以下例句表达失望的方式有何不同。

例1: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例2:

甲:他们取消了合同让我很不高兴。

乙: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对自己说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这个例子中,甲认为,他人的行为使她不高兴;而乙认识到,她的观点使她不愉快。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还鼓励乙进一步了解她的愿望:她的哪些需要、期待或价值取向没有得到满足?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例如,乙可以这样表达她的愿望:“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想重新聘用我们在去年解聘的员工。”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看到大家都陆陆扣”1“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原文主要说了什么?我用3W1H方法来拆解。中途有疑问的地方,欢迎小伙伴在评论区打字互动。

『拆书家讲解拆页I』

首先这段原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工具呢?一起来看看。

「What」

当听到不中听的话,通常会选择向内自我攻击,或者向外攻击他人;我们表达出来的语言都是在评判对方,忽视了对感受的觉察(即感受和自己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希望)……”这个句式, 来承认我们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我们了解及掌握了这个方法有哪些好处呢?反之,有什么坏处呢。一起来看。

「Why」

一味地评判他人,只会引起冲突。

我们越能够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与需要,他人就越有可能对我们做出善意的回应。

那我们该怎样做呢?有哪些步骤呢!请看:

「How」

第一步,观察事件的结果。

第二步,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

第三步,把愿望说的明确及具体。

知道了具体步骤,可能还是不够清楚,那我列举了一下例子加以说明,一起来看。

不中听的话,如下:

例子: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食堂饭菜很难吃。”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你又在客厅抽烟。”

3、指责他人

“下雨天你都不来接我。”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用「对自己的感受负责」的句式:“我(感到)……因为我(希望)……” 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1、吃到公司食堂的饭菜(观察),我感到很苦恼(感受),因为我很注重饮食健康(需要)。

2、看到你在客厅抽烟(观察),我感到很生气(感受),因为在家里我想吸清新的空气(需要)。

3、下雨了你没有来接我(观察),我感到伤心(感受),因为我想得到你的关心(需要)。

大家对比会发现,用「对自己的感受负责」的句式,会让人比较能接受一些,容易建立对方的同理心。

接下来,看看这个工具的应用边界在哪?

「Where」

适用:

家庭沟通

亲子教育

职场反馈

不适用:

故意伤害的情景

看完了小例子,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表达方式了。

「异议」

有伙伴对“承认自身感受”的表达真的能建立同理心,缓解冲突吗?

这就需要我们参与后面的角色扮演中体会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下面,我设计了2种不同的应用场景,欢迎小伙伴们积极参与进来,邀请2位小伙伴参与练习,熟悉一下这样的表达会有什么收获。请看:

『学习者规划应用A3』

场景1设计:

公司的官网上,产品资料里涉及敏感字样,被罚了,你是主管领导,现在你要将此信息反馈给专员。

场景2设计:

周六,你帮孩子收拾书包时,发现了一张生物试卷,上面的分数是38分。

指令:现在邀请2位小伙伴进行演绎练习,以上二种场景只需选择一种演绎即可,请先用“攻击”方式演绎,再用“觉察自身感受 ”方式演绎;对比练习后做一下分享。好的,不知道我的指令表述的可清晰吗?如果清晰了,请在评论区扣”1“回复我。

有请小伙伴A,和小伙伴B。这组伙伴选择了场景1练习。

A:主管领导 B:专员

一个扮演A,一个扮演B。

演绎:场景一

A小伙伴扮演:主管领导

B小伙伴扮演:专员

演练“攻击”方式沟通过程:

A:“小王,你怎么回事?你看我们公司网站被罚款了,这个责任谁承担啊?”

B:“这个又不是我的错。”

A:“你看看,你现在就给我看,都是因为你做的产品资料出错了。”

B:“那是小李给我的资料就是这么写的。”

A:“你做完不检查吗?你带脑子来上班了吗?”

B:“那不是我的问题。是给我的资料有问题,责任不在我这。”

A:“还狡辩,从你工资里扣,写100字检讨书交给我。”

B:内心独白“真倒霉!这么小的事我都做不好。真没用。”

演绎:场景一

A小伙伴扮演:主管领导

B小伙伴扮演:专员

演练“觉察自身感受”方式沟通过程:

A:“小王,我看到公司官网上产品资料涉及了敏感字样,这导致公司被罚了,我感到很生气并且也感到担忧,因为我在乎公司的形象,希望你抓紧更改资料并对接有关部门处理相关事项。”

B:“好的,领导。我这就去处理,接下来在工作态度上我会保证严谨性。”

A:“下次需注意哈!行,去吧。”

B:“领导为此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好的,非常感谢2位小伙伴的精彩演绎,再邀请2位小伙伴分享一下2种沟通中的真实感受如何:

「演绎后分享体会」

A小伙伴:

第一种用“暴力”方式反馈沟通中,有指责、命令以及攻击等等,矛头针对对方这个人,带有评判的情绪,对方也是推卸责任,还会反击他,没有情感互动,容易让矛盾激化。

B小伙伴:

第二种用“非暴力(要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方式”反馈沟通中,首先观察到事件本身,然后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并能清楚的听到对方背后的需要,这样的沟通有利于建立了同理心,双方产生了真诚的连接。

非常感谢今天参加的所有小伙伴们,感谢各位老师们,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了。期待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