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进》 所属活动: 龙城分舵练级场2025第01场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合理利用时间

开场:

大家好!我是汤玉伟

下面先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

1,线下媒体sales。

2, 终生学习践行者。

3, 拆书帮一级拆书家。

【指令】 分组:为了便于过程中的讨论,我们做一下分组,两两一组。

总目标:今天大家在跟随我完成片段的RIA学习后,能够对自己的任务做好时间分配,而且能够利用快慢节奏正确的处理这些事情。

下面介绍一下这本采铜老师的《精进》。

F特征::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精进》,副标题是“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作者是采铜。

这是一本关于自我提升的书籍。

作者提倡通过练习和深化个人的长处来达到极致,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全面发展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如何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思维训练来直面现实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专注于个人优势来优化个人资源和才能。

A优势:: 相比同类个人成长的书籍,

1.书中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设计了具体的实践路径,如时间管理、选择标准、行动策略、学习方法、思维工具、才能培养和成功探索等七个方面,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自我提升框架。

2.内容独特性:书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持续精确努力的自我提升方法,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步骤的积累来撬动更大的可能性。

B利益:

B1:这本书给本给我们提高自己,提供了方法;对于我们的一些现实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B2:个人的提升包含很多方面,今天我们学习的片段,首先,能够对自己的任务做好时间分配;其次,运用快慢节奏处理这些事情

学习目标: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精进》这本书中的两个片段,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递进关系。

第一个片段

①大家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片段的RIA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通过今天学到的方法,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任务做好时间分配。

下面大家花2分钟时间来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请举手示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精进》P17-18

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半衰期最早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衰变得越快;半衰期越长,衰变得越慢。不同元素的半衰期差别非常大,短的不到0.01秒,长的可达几亿年。后来,许多其他学科也沿用了半衰期的概念。医学中,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元素的半衰期属于该元素的固有属性,不受环境影响,而药物的浓度半衰期则会因个体体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只关注到一件事情在发生时带给我们的即刻的好处,而忽略了这一好处是否可以持续下去,产生长期的效果。就拿玩游戏来说,玩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是其他绝大多数事情无法比拟的,但一旦停下来,这种愉悦感就迅速消退了,于是有些人为了再次寻求这种强烈的愉悦感,就会继续不断地玩下去。所以玩游戏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再拿观看综艺节目来说,很多综艺节目耗资巨大、设计巧妙、制作精良,又有多位大牌明星助阵,所以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让观者身临其境、大呼过瘾,可是一旦节目结束,就会感觉失落,第二天能记起来的也不多,所以观看综艺节目也可以看作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

以此类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衡量,由此便可得到由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时间到。

“合理利用时间” 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大块的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那什么样的事情才是值得做的事情呢?

What

这个片段教给我们一个方法,来判断什么样的事情值得投入更多。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

关键词: 收益值 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好处,也就是收益大小,这就是“收益值”。

半衰期 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时间的长短,影响力的大小。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我们都是想到什么事情、看到什么事情,就去做什么事情,或者别人催了,就做什么事情,对事情不做具体的分类和具体的时间精力分配,缺少规划。

效率低下:没有明确目标我们容易被不重要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导致时间管理不当,效率降低。

方向不明:缺少一个清晰的方向感,会让个体在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方面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从而错失许多机会。

反例:

上周末,本来的安排是改稿、读书、写作、陪娃复习、带娃去游乐场、再陪娃买件小礼品、去朋友家小聚。

周六一觉睡到自然醒,吃完早饭,陪娃复习一会突然来了一份公司紧急要的表格,加急做表,陪娃复习的效率也没那么高,

做完表格都下午四五点了。

答应了去游乐场了,也带着娃去游乐场,玩完回来晚上九点多了,带娃洗洗睡。

周日上午一样的节奏,下午带娃去朋友家聚聚。

匆匆忙忙过完一个周末,忙碌,但是自己想做和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很好的处理完,效率也不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片段中给出的方法,怎么做分类,做好精力分配。

How

1、罗列事项(列出所有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想想我们周末要做的事情,列个清单(看书,练字,写一段文字,完善逐字稿,未完成的表格,陪娃复习,运动,陪娃买衣服,带娃去玩,等等)。

2、分类矩阵(四象限图)

把事情按属性填到四个象限里面(一目了然)

按照影响力和收益值对事件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四个不同的象限。

3、分类处理(合理分配时间)

事情已经打上标签了,接下来就是分类,对待不同的事情分配不一样的时间。

细化步骤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 我把第3步(做出选择)拆解为以下两步。

3.1,影响力小的事情限定时间 (我们会下意识的选择短期就能获得满足的事情(短半衰期)刷手机、刷剧)

3.2,优先影响力大的事情(或许有些事情很难,完成条件很高)

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要追求什么,才能做出让自己未来不会后悔的选择。

反面例子加工成正面例子

上面的例子如果运用四象限这个方法来分类,我会怎样规划周末。

首先,周末所有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改稿子,信息表,看书,陪娃复习,带娃去游乐场,买件衣服,朋友聚会,练字、练习写作。再把这些事情按照四象限分类,最后优先处理影响力长的事项。

改稿优先花大量时间去处理,陪伴小孩的时间多点。影响力小的事情限时限量,让自己的周末充实更有意义,让自己逐步成长。

预防异议

1、可能有人会问:我们需要应对的事情多到数不胜数,到底如何判断这件事情的影响力大还是小呢?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影响力大小因人而异,也与具体完成这件事情的方式有关。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影响力也不一样。

2、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

以去做(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Where

四象限的方法,适用于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当我们迷茫的时候,帮我们找到方向。精力分配不清楚的时候。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1,过往经验

请大家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上个周末,我们都做了什么,例如:刷剧、逛街、跟朋友聚餐(喝酒打牌闲聊)、无目的刷手机等等;

可以回想一下具体的场景,请在便签上写一下时间、地点等关键词。

请写下发生的事情,当时怎么做的,最后结果如何?

过渡语:好,时间到,下面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约 1 分钟)

韩老师:

做下周工作计划(30分钟)

督促女儿做期末复习计划(30分钟)

陪伴复习错题(60分钟)

店内排班工作安排修改(40分钟)

送货入库(60分钟)

鱼缸换水(60分钟)

2,【 A1+】(约 4 分钟)

请老师们进一步思考,如果时间再回到我们故事发生的那个时间点,我们周末所做的这些事情所花的时间有么有可以调整的地方,怎样应用刚刚我们一起学习的方法来做出调整;

应用今天学到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罗列事项,

第二步,分类矩阵,

第三步,落实去做。

请大家想想,在标签上写下关键字,要求:要有具体的行动方案。

然后在组内分享,写行动方案时间共2分钟

2分钟之后,我邀请一位老师用1分钟时间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行动方案。

张军老师:

陪伴女儿的重要性需要提高,投入更多的时间在陪伴女儿上面。

小结和过渡

通过对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怎样找到值得做的事情,罗列、分类、选择。

如果再遇到类似的场景,我们就可以选择值得做的事,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

以上我们对所有想要做的事情做了分类,并决定分别投入多少精力。

接下来的这个片段,是做事情的节奏。它和第一个拆页的关系是递进关系。

学习目标2: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通过今天学到的方法,能够学会利用快慢节奏正确处理各类事务。

下面,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桌上的第二个拆页,读完之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精进》P26-27

因为我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我的节奏全部要我自己来调。我不用上班打卡,不会被要求加班,表面上看,时间由自己自由支配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其实不然,没有人监督,全靠自律来使用时间是对人性的重大挑战。在我刚从公司辞职、开始自由职业的前半年里,每天睁开眼,一股强大的懒惰情绪都会像幽灵一样悄然出现,把我缠住。然后便是长久的自我搏斗,我到底要做什么?我的目标是不是不切实际?我到底有没有可能达到我期望的目标?我是不是又在浪费时间了?

由于一切都是自我驱动,包括自己设定目标、自己思考对策、自己监督执行,等等,所以我扮演了多重的角色。想象一下,现在一部怪异的电影正在上演,导演是我,主角是我,摄影是我,灯光是我,连叫外卖的场务都是我。这意味着,我必须对于“时间”这件事有一个充分的、清醒的、完整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贯彻这种认识,我才可能免于被绵延不绝的自我怀疑、压力和惰性给毁掉。

然后我发现,掌控时间的才能跟其他才能一样,也是可以训练的。首先,在与时间的相处中,我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掌控者的地位,如果不加掌控,时间就是一匹脱缰的野马,而我要敢于骑到马背上,勒住它,让它明白谁才是这片草原上的主人。其次,我要循循善诱,我不能对这匹马太过苛责,不能要求它马不停蹄地一路狂奔,我要允许它休息,或者慢下来,然后再快起来、跑起来。

由于快慢都由我自己把控,所以我对“过快”或者“过慢”的感受会更加敏锐一些。我发现,如果我持续三天高强度的工作,就一定需要放松一天来舒缓,如果强撑,我的文字质量就一定会大打折扣。而放空一天甚至两天以后,再次提笔,灵感和思路又会自己涌出来了。所以,快与慢交替行进是最好的,切不可让自己处于一种持续紧绷的状态,反而会得不偿失。

当然我从事的写作并不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自己去梳理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事件,然后好好想想,到底应该什么事情求“快”,什么事情求“慢”。我这里简单做了一个归纳,仅供大家参考: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时间到。没看完的也没关系,接下来的分享讨论中,我也会详细讲解。

What

这个片段给我们提供一个方法,教会我们掌控自己的时间,并找到自己的节奏,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Why

通常我们都认为一直忙会很充实。但是一直让自己处于快节奏状态下,对自己的生活和身体都是很大的负担,就像弓一样,一直绷着,会很危险,负面情绪也会慢慢滋生,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意译案例

片段给出的是作者自己的案例,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再来举一个自己最近刚发生的例子。

前段时间被外派去开发扬州市场,时间很自由,事情也都是自己安排。

看似自由,其实所有的时间都需要自己来安排,规划。

开始一周的时间安排还比较紧凑,工作和生活都比较满。

但是一周后,工作事项积累越来越多,节奏出现混乱,有处理不及时的事情,也有漏做的。

然后,我发现掌控时间也是可以训练的。

首先,掌控好自己的时间,每件事情安排好时间,不被其他事项影响。

其次,调整好节奏。简单重复的事情,限定时间快速处理完。复杂的影响力大的事情,做好方案,慢下来去做。

才能让自己拥有一个很好的状态。

How

1,区分事项(求快or求慢)

把我们用四象限分类出的值得做的事情,再次进行区分,

哪些快速处理(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哪些需要慢下来(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2,落实处理

求快的事情,我们快速处理。

求慢的事情,我们需要调整节奏降速,细致的处理,做好计划。

以一个挑战性任务为例

2.1,定目标——需要给这件事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2.2,制定计划——为完成这个目标,我们要有一个详细的执行步骤支撑,。

2.3,执行计划——按照计划去落地

预防异议

1,习惯快速处理完所有的事情,人不是机器,张驰有度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Where

适用:适用于工作生活中,始终一种节奏,单调的重复状态。

不适用:紧急情况。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设计场景

剧本

角色扮演

中午休息,办公室,两个同事闲聊,周末怎样过才能有意义,小张感觉每个周末都很忙,忙不完的事情。但是从老李的朋友圈看到,老李的周末或者短假期的生活很丰富。小张向老李请教。

小张:李师傅,一到周末就很忙,也不知道忙的什么,我看你周末比较惬意,请教一下,怎么安排。

老李:你的周末都安排哪些事情。

小张:工作加班、督促小孩、清洁鱼缸,主要是这些事情。

老李:这些事情的收益值和影响力怎么样。

小张:工作加班收益值高影响力低,督促小孩收益值不清楚影响力高,清洁鱼缸高收益值影响力低。

老李:先分类影响力,影响力小的事情,快速处理完,没有打扰的时间段快速处理完,设定好时间 。影响力大的事情,分三个步骤做好设定,做到什么程度,做好计划(怎样去做),复验我们的效果。这个过程要放慢节奏。

A2催化应用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在下周、在什么的场景会用到这种方法,

例如:忙碌的周末、下班后怎么处理闲暇时间。

【指令】

把你想到的具体场景在小组内分享一下。

时间2分钟,现在开始。

张军老师:下周末(工作上的临时事情、陪伴家人、陪伴小孩学习,春节例行的仪式性的行为)

【A2 分步催化】2

各位老师在刚才设想的场景下,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给自己业余时间,你决定运用今天学到方法,对这些事情进行区分,并落实处理。

【指令】

请大家花3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讨论,可以便签记录,然后请一位老师来分享一下。

请运用,1区分事项,2落实处理,做好计划。

丹丁老师:工作日晚上的安排

(来年的运营计划、看书、股票老师开会、每天的一天复盘)

快速处理的事情:影响力小的 看股票(倍速看完),每天的复盘固定时间做完。

运营计划:设立一个目标,再做好规划,每天做多少事情,最后再复验一下。

看书也是一样做好规划。慢下来仔细的去做。

谢谢丁舵的分享,对于事情的安排,先区分影响力,再决定处理的节奏。

总结:

好,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一同学习了两个片段。

第一个片段是把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做好分类,区分怎样安排精力投入。

第二个片段是针对影响力的大小,用什么样的节奏去做这件时间,快还是慢。

相信老师们能够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用到今天片段中学到的知识点,让工作更顺利,生活更美满。

这本书的作者说过: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决定了他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

谢谢老师们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

今天我的拆书活动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