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石家庄冀城分舵练级场No.412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赢得与赢了

开场:

拆书帮石家庄冀城分舵《正面管教》拆书家:陈凯芹

书活动前,已发送《拆书预备表》给观察家,且内容填写准确、完整。

大家好,我是来自冀城分舵的陈凯芹,下面我介绍一下自己。

陈:耳旁+东(东方),我有东方女性善于倾听的特质。

凯:凯同开,开心。

芹:芹,芹菜,自带一股香气;芹同琴,乐曲。

从我的名字中看到不仅有东方女性善于倾听的特质,而且说话声音还具有穿透力,就像乐曲一样,这可能就是我的天赋,我也很喜欢我自己的声音。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OH卡教练、中高考减压赋能师,我的优势是亲和力、感知他人的能力。在助人的事业中,凡遇到我的人都感觉像亲人一样,很敞开的把自己的心事,分享给我,在咨询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像注入了能量一样被疗愈了,感受到爱的滋养。

我的座右铭: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介绍“拆书是什么”的环节,用时合理,让没听过拆书的人也能理解什么是拆书和拆书帮。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者成长为拆书家。目前在全球共有58家正式分舵,定期举办拆书活动。

拆书帮使命:致力于培养拆书家,释放拆书家的能量,相互陪伴,助人达己。

拆书帮的愿景:帮助拆书家们升级学习力及促进他人学习的能力,影响身边的人,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拆书帮的价值观: 陪伴赋能 拆为己用 反求诸己 持续精进 共同成长

那怎样拆书呢?

首先选书,选一些致用类的书,然后在读的过程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片段节选出来,然后进行拆解。

第一步[R]: 阅读拆页,选择阅读书籍中最感兴趣的片断。

第二步:[I]: 讲解引导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片断,确保完全理解其含义。

第三步:[A】拆为已用 拆书家催化促动,促进学习者将书中的内容拆为已用。

A1 内化知识的标准,回顾过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类似片断中的故事,正面材料或反面材料。

A2 应用知识的标准:按照SMART原则制定明确的、可量化的、可实现的、具有关联性的目标及行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拆页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不限定必须包含具体行动或做法。

书篇的名称《正面管教》“赢得”孩子

[页码]P26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该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便签中用自己的话重述了原文知识点,清晰易懂。

在生活中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很想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结果帮助的过程中,双方争吵不休,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让您火冒三丈?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我们哪里错了呢?

上面的这个片断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正确运用“ 赢得“这个方法正确的与孩子沟通:

“赢得”: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父母在过程中用事实表达,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理解他的,感受到父母是助力他的。在事情的面前,父母用引导的方式,引领孩子去尝试、去发现自己的潜能,找到面对问题的好方法,培养自己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中,父母同情孩子,但不宽恕孩子,不操控,不评判。

“赢了”就是争论结果。一方赢了另一方,将结果分出了胜负,而没有把人放在第一位,其实事是人做的,人对了,事就对了。

所以从“赢了”中看到了关注事重于人,关注结果重于关注过程。

赢得合作有四个步骤,如下:

1、家长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与孩子核实你现在是这样的情绪吗?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和你在一起的感觉,感受到被看见。(孩子,我感受到你是……的情绪?)

2、 家长同情他,接纳他做错事情这个事实,但不宽恕他,发现原则上的错误时要及时告知孩子,如果家长有类似的事情也发生过,也给他讲出来,让孩子感受到一种放松的感觉,彼此都平等的感觉。 3、父母再次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看见父母是尊重他的。我现在的感受是……,我们现在配合你一起面对现在的问题,好吗?

4、引导孩子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困在问题中,提醒孩子,引导他尝试体验其他方法,所有的事情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从每个方法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便签中给到了至少一个自己的具体经历,可以是佐证知识点有用的正面实例,也可以是自己之前没能做到所以效果不好的反面例子。

下面,我们一起用拆书法的便签法,再次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进入拆解,把所学的“赢得”这四骤,为己所用。

那是发生在孩子上七年级,国庆节开学的头一天晚 上,儿子在自己的房间中收拾作业,准备明天开学的事宜。"妈,我的语文作业呢?妈,我的……在哪儿呢?"我 走进他的书房说,"你的作业你写完不收拾,天天摆 一桌,丢了找谁呀?我也不负责给你看管作业。" 我一边说着,我一边帮他找,我还不停地嘟囔着, "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不收拾,愿谁呀?" 一会儿孩子闲我烦了,大声的说,"你走,别在我屋 了。"爸爸听见了,很生气,走进房间,大声地斥责了孩 子,你那是怎么给妈妈说话的,哪有这样的孩子。作 业是你自己的,自己没有弄好,是你自己的事,你找 你妈干什么?一会儿,孩子恼怒了,情绪发作,我们刚离开房间,咚,关上了房间的门,我的心在颤抖,心想这可咋办?母子连心啊,我这当妈的哪里有罪呀!这可咋整呀,问题没有解决,还激起了更大的矛盾。这是为什么呢?

反思: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核实孩子的感受。这一点没有做到,进屋边找作业,边嘟囔。不但没有同理到孩子并且还激起了孩子的情绪。

2、表达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没有表达对孩子的同情,一味的发牢骚。

3、告诉孩子我的感受。没有做到,只表达了对孩子的评判,还把责任推向孩子。

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这一点也没有做到,孩子带着情绪关上了门,没有解决问题。

通过这件事,让我学到了先同理孩子的情绪,然后再感受他的感受,表达自己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让孩子感受到他的错误也很正常。引导孩子面对问题,让他看到他即是问题的创造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从小培养他自理的能力,自己对自己负责。

A2便签规划了对知识的具体运用,听起来够清晰、能执行。

接下来一个月内,再次遇到与孩子沟通时,我会使用“赢得”的四个步骤和他做良性的沟通。

我会这样做:

1、先核实他的感受。

2、表达对他的同情。

3、表达我的感受。

4、一起面对问题,解决当下的问题。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