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请问观察家老师拿到记录表、准备表和拆页了么?
请问各位小伙伴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正式开始今天的拆解。
自我介绍: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王雯茜。
灵活、稳定、快乐是我的关键词。我是一个灵活的,擅长随机应变的讲师,灵活的原因是我有一个稳定的内核,不会随风飘摇。我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希望把快乐学习的种子播撒得更远。欢迎大家,也非常期待和大家共同创造一场快乐的学习。
【分组】由于今天有演练环节,所以我等会会根据现场人数进行分组。
图书介绍:
Feature:特征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拆页选自郑正文所著的《孩子的内驱力》。这是一本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以内驱力养育为核心的养育操作手册。作者将相关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与大量的真实故事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内驱力发展需要什么,父母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
Advantage:优势
对比其他心理学、教育学的书籍,本书不失专业又通俗易懂。全书重点突出、简单易行,落地性强。案例来自国内,适合中国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Benefit:价值
注重孩子内驱力的养育,就掌握了养育孩子的核心。通过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本书还有大量亲子关系建设的指导,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要带给大家的“涵容孩子的挫败感”主题,可以协助孩子流淌情绪,提升孩子的抗挫力。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孩子有强烈负向情绪的场景下,运用“涵容孩子的挫败感”4个步骤帮助孩子流淌情绪,让孩子情绪稳定下来。
拆解片段来自书籍《孩子的内驱力 》页码(105)---本次主题《涵容孩子的挫败感》。
下面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读完后请举手示意我。
【R:阅读原文片段】
涵容孩子的挫败感
当看到孩子有强烈的情绪流露出来时,父母需要先稳住自己的内心,涵容孩子的情绪。涵容孩子的情绪,包括觉察、理解和接住孩子的情绪这几个步骤。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示意我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WHAT】
这个拆页告诉我们当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时,父母如何采取一系列心理和行为上的应对措施,去支持和帮助孩子流淌情绪。本书的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孩子面对挫折表现出强烈的负向情绪,如伤心、愤怒、挫败等。
【WHY】
父母的稳定反应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支持。通过涵容孩子的情绪能够帮助孩子流淌情绪,恢复思考,应对困难。可以提升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抗挫力。如果不这么做,孩子很可能会因为情绪未被处理而放大恐惧或挫败感,导致情绪问题加剧,无法面对挑战。
【细化步骤】(或者做【意译案例】)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具体可以怎么做?拆页非常简短,我将拆页建议的步骤细化成4步。
第一步、观察孩子:观察孩子此时的表情和动作、听一听孩子的语言,是不是在传递他此时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
第二步、了解情况:可以用开放式问题温和地问一问孩子发生了什么;
第三步、转换视角:将我们的视角转换为孩子的视角去思考和感受,理解孩子此时面对的困难、升起的感受以及可能出现的哭闹、摔东西等行为;
第四步、表达同理:将我们转换视角感受到的部分表达给孩子,如“你真的很想做好,太难了让你很伤心/沮丧/挫败…。需要注意的是情绪流淌需要时间,可能得多次向孩子表达同理,我们要保持耐心。
介绍完4个步骤之后,我还想再强调一个0步骤,这是我们去协助孩子流淌情绪的先决条件——稳定自我。涵容孩子的情绪,要求我们自己是稳定的。我们可以用调整呼吸,放松身体的方式先稳住自己,再去协助孩子。切记,我们自己是稳定的,才有可能协助到孩子。
【举个正向成功的例子】
我女儿湉湉最近在烧玻璃。某一次去烧玻璃时,遇上一个小男生突然跑到卫生间躲起来,拒绝继续。老师和他的妈妈进去劝了十多分钟他也不愿意出来。因为知道我的工作是讲亲子沟通的,老师就向我求助。首先0步骤,我确定自己是稳定的,然后就去到卫生间,小男孩的妈妈正在劝他再试一试。
小男孩沉默着打掉了妈妈拉他的手,拒绝出去(观察孩子)。
我走上前问:“发生了什么?你愿意和阿姨说一说吗?”(了解情况)。
“做不好!一直都做不好!”小男生边哭边说。
我想他可能觉得自己烧出来的东西和老师示范的不一样,所以很伤心(转换视角)
“做得不好让你很伤心。”我说(表达同理)
“我都试了两次了,还是失败,根本做不好。”小男生继续说,声音大意了一些。
“嗯,都试了两次了,还做不好,太郁闷了。”我说(表达同理)
“玻璃棒都快没了,时间也不够,不可能做好的。”小男生说
“玻璃棒越来越短,计时器也一直走着,压力好大,可着急了。”我说(表达同理。)
小男生点点头。
“阿姨感受到你可想做好了。玻璃棒很多,就在外面架子上,随便拿。”我说
“时间不够我们可以买加时包。”小男生的妈妈也跟着说。
“那我要赶快再去试一试。”小男生擦了擦眼泪,笑着出了卫生间。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这样太麻烦了。遇到困难就应该迎难而上。把这个道理讲给孩子听就好了,哪儿需要绕那么多弯。讲道理当然是没问题的,可是通情达理,先“通情”才能“达理”。尤其是在孩子已经有强烈的负向情绪时,我们得先涵容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情绪流淌,孩子才可能听得进去我们的道理。就像刚刚那个案例,在我进去前的十多分钟里,老师和小男生的妈妈一直在告诉小男生没关系,不用害怕失败,多练习几次就好了,可是在强烈情绪里的小男生是听不进去这些道理的。
【WHERE】
当孩子遇到挫折,有强烈负向情绪情绪流露出来时,我们可以用——观察孩子、了解情况、转换视角、表达同理来协助孩子流淌情绪,恢复思考。
【场景描述】
6岁的孩子在家搭平衡积木,尝试了四五次都没有把所有的积木都搭上去,他把所有的积木都推到了地上,妈妈循声而来……
【A3指令】
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用“涵容孩子的挫败感”来协助孩子流淌情绪,光说不练假把式,现在我们一起来演练一下。
演练之前所我们先分一下组,由于今天人员不多,咱们就在一个大组进行演练。
请大家仔细听一下场景:6岁的孩子在家搭平衡积木,尝试了四五次都没有把所有的积木都搭上去,他把所有的积木都推到了地上,妈妈循声而来……
后面发生了什么需要大家分组角色扮演出来。
小组里一个人扮演孩子,一个人扮演妈妈,其余人是观察者。妈妈需要用“涵容孩子的挫败感”的4个步骤来协助孩子流淌情绪。
会给大家8分钟时间进行讨论和演练练习。
最后我会邀请一组在大组来进行演练,展示我们今天所学的技巧。
接下来就请大家现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和演练练习吧。
好,练习时间到。我看到大家也都已经讨论好且在小组里排练过了。接下来就邀请小伙伴们到大组里展示一下。
学习者演练记录:
会鑫扮演妈妈,乐乐扮演孩子
孩子玩叠叠乐积木,积木倒了几次,孩子把积木都推倒,大声说:“怎么倒了呀。怎么还是倒了呀,一点都不好玩,我不想玩了。”
妈妈过来问孩子:“宝贝怎么了,我看你好像不太开心的样子。”
孩子说:“我搭不起来,搭到四层的时候它就倒了!我不想玩了,好讨厌呀!”
妈妈说:“你是因为积木搭不起来,所以有点不开心是吗?”
孩子说:“是的是的,一点都不好搭!”
妈妈说:“那确实,我们遇到想做的事情如果一直完不成确实会不开心。你怎么想到要把这个积木搭高高呢?”
孩子:“因为我觉得高高的就好一些,搭高就很好。可是我就是搭不高。”
妈妈:“现在已经搭得有点高了。”
孩子:“但是我还想搭得更高。”
妈妈:“还想更高啊?那确实有难度,这个积木就这有这么大。要妈妈来的话,妈妈也会觉得好难得。你刚刚成功的时候是怎么搭的呀?我们按照那个方式再尝试一下。”
孩子:“刚刚好像是这样搭的。好像是要找一样的积木才行。”
妈妈:“宝贝你真棒,你看你都总结出经验了。是不是我们继续总结经验就能完成了。”
孩子:“是的是的,现在好像可以搭了。”
妈妈:“你看是不是非常棒。”
孩子:“好开心啊,妈妈你看我搭了这么高的积木。”
感谢会鑫和乐乐的精彩演绎。
也感谢所有人的分享,通过大家的实践,我们更加清晰的掌握 “涵容孩子的挫败感”技巧。我们再复习一下4个步骤:第一步、观察孩子,第二步、了解情况,第三步、转换视角,第四步、表达同理。当孩子在成长中遭遇挫折时,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尤其重要。当孩子感觉到被父母理解和支持,就能从挫败感中恢复过来,在风雨中长出更茁壮的翅膀。
以上就是我今天TF2-3拆书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观察家,感谢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