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羽扇纶巾,一个历练职场二十多载的读书达人,喜欢读历史书籍,因为读史使人明智;喜欢读致用类图书,因为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不断进行自我充电迎接多变的社会;更爱旅游,因为游历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人生信条~勤思考,多读书,致力终生学习,追求知行合一!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里面的一个片段,主要是讲当人们在不同的场合的时候,人们会采用的五种“时间视角”,而我们应当用不同的“时间视角”来对待身边的情境,以达到消除焦虑,开心快乐的对待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请大家用1.5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
2、不同场合,不同的时间视角
福斯坦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用“时间视角”这一个概念表示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态度。根据不同视角可以划分五种人:
第一种:积极过去视角,总以积极的心态往回看。……但这样的人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第二种:消极过去视角,总以消极的心态往回看,……,因而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比较大。
第三种:享乐主义视角,总以享乐的心态看当下,……他们的幸福感比较高,但出现成瘾行为如吸烟、酗酒或暴饮暴食风险比较大。
第四种:宿命论视角,总以宿命论的观点看待当下,……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只能顺从和忍受外界的安排。
第五种:未来视角,习惯往前看、为未来谋划,更关注有待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因而更容易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但由于一直为未来担心,所以幸福感并不强
津巴多建议不要维持单一的时间视角,五种时间视角都有各自的缺点,所以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并在三者中取得平衡,……并且在采纳前三种视角时还要“随需而变”
在工作场景中以未来视角为主是合适的,因为大多数的工作强调计划性、执行性和效率,未来视角使工作有条不紊,让当下的行动更好的满足工作目标,时间利用更有效率。
在非工作时间,你就应该放下工作,专心享受工作之余的闲暇,这个时候考虑未来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有害,转而采用享乐主义视角更为合适。
积极过去视角适合在与家人一起时引发。
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一,不同的视角下人们对待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态度是不同的,五种态度各有其特点,积极过去视角就是对更多的对过去发生的事情采用正面积极的态度,看到好的一面,但是总是躺在过去的幸福中,就让我们容易忽略当下的快乐,比如有些人的一些口头禅就是,想当年……,把快乐的目光更多的聚焦在过去,就容易忽略我们当下的快乐,消极过去视角就是总是把目光聚焦在过去的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上,这种人每当回忆起过去,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伤感,时间久了,心理上就容易出现抑郁或其他的心理问题,享乐主义的视角是及时享乐,不去考虑过去和未来,只考虑现时感受,这样的行为容易出现成瘾性,比如说酗酒、网瘾之类,宿命论的观点是人生天注定,总是持有这样的观点,就容易丧失对未来的期望,最后是未来视角,这种视角常常未雨绸缪,所以工作和生活更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如果总是采用这样的视角,就会发现人常常处在危机之中,从而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感不强。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根据情境不同,最好用混合的或者折中的方式多用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并在这三者之间取得平衡,以更好的应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三、工作时用未来视角,非工作休闲时可以采用享乐视角,与家人在一起时,尤其是和很久没有见到的人在一起时积极过去视角更为合适
四、采取以上的方法就能到达到消除焦虑,开心快乐的对待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举个之前的例子。
之前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个同班同学,有一次听他说,他小的时候很不幸,3岁丧母,7岁丧父,从小就缺少有父亲和母亲的家庭的温暖,只是由他的叔叔从小把他带大的,并费劲辛苦才考上大学,他每次给他人说这段往事的时候,声音都很低沉,仿佛又回到过去的痛苦和不幸当中,如果他转换视角,换做积极过去视角看问题的话,情形可能就会大不一样,比如他可以这么想,虽然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但他很幸运,有一个对他照顾和负责的叔叔,不仅把他抚养大,还供他上学,在他慢慢长大后,不仅没有让他中途退学去务农或者去打工早早去挣钱,如果那样的话,他的人生将是另一条轨迹,而且还一直供他上了大学,这不是一般的亲属能够做到的,他应当为有这样对他照顾,负责的叔叔而感到幸运和高兴,这样一换视角的话,他对待自己过去小时候的生活态度就会大大改观,而不会一提起童年总是感到自己不幸了。
再比如说,我们大家在进行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更多的采用积极过去视角来谈论过去在校园时的美好回忆,也会让同学们的聚会充满更多的欢乐!
所以在我看到这个片段之后,也给了我很多的启迪和启发,之前的我可以算是职场当中的一个“工作狂”,总有干不完的工作,不仅在公司工作,还经常把工作带到家中去做,因为总感觉这个工作干完了,下一个工作又来了,真的像帕金森第一定律所说的那样“工作会自动膨胀,直到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不去做下一个工作的话,就感觉有无形的压力,所以总是感觉很紧张,这种状态带给我的就是和家人沟通的比较少,也很少拿出较多时间陪她们一起聊天,娱乐和放松,这就导致家庭里时常会有小摩擦,这种小摩擦反过来又给我带来更大的压力,我这时的视角其实更多的就是未来视角。
读到这个片段后,我就可以尝试在上班期间,工作时间内多用未来视角,但是回到家里面,脱离开工作环境后,我就转而采用享乐主义视角,专心享受工作之外的闲暇,陪家人聊天、看综艺节目,并且在节假日或者年休假全家还一起去旅游,这让我体会到生活的多面性,也让我得到充分的放松,反过来回到工作岗位,也让我更加充满能量的去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结语】对于该片段之后的应用就是希望能在未来三个月内继续对这种方法进行刻意的有意识的使用,直到它成为一种潜在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希望在未来三个月将这种方法“转移”给身边的至少三个人,让他们也能从中得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