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梁海波,我喜欢用3个标签来说明当下的我。 1. 【技术】本职工作是软件技术架构;2. 【写作】我会在一些公众平台写一些文字;3. 【行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喜欢一个地方去体验风土人情,所以我想“行者”更适合我的心态。
由于讨论需要,以我左右手两边各三位伙伴分为两个小组,方便后续讨论开展。
今天我们要带拆的片断,来自李忠秋《结构思考力》,作者是一名知名培训师,同时是结构思力学院创始人。在结构思考力领域,他是最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实践者与推广者。本书是他写的第一本关于结构思考力的著作,核心理念源自于麦肯锡,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但李忠秋运用更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来诠释,相当于本土版的“金字塔原理”。在本书中很多本土案例帮助读者理解,相对于原版,读者阅读起来并不费劲,更容易实践,这些点我们可以从500强企业常年在采购相关系列课程加以印证。
如果你曾经遇到过跟上司汇报时,Boss始终Get不到你的点;如果你需要做产品推介,工作汇报,商务演讲等等,那么,相信本书一定会帮助到你!让你在今后,可以用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清晰化表达自己观点,让你成为表达达人。
“我的上司对我特别不耐烦,每次汇报工作或者会议发言时他都打断我的话,真是郁闷!”
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版本。
“我们的这些干部每次找我汇报工作,就在那里说呀说的,经常是听了15分钟也没听明白他们到底想说什么事情,只能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打断他们!”
上述情况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发生,问题的核心不是我们的上司不耐烦,而是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如何既能清楚地表达你的观点,又能让对方准确快速地把握你的观点?
那么怎样消灭你上司的“不耐烦”呢?(注意我说的不是消灭不耐烦的上司……)
消灭上司的“不耐烦”,从“结论先行”开始。(见图1-3)
图1-3 “结论先行”的步骤
大家已经阅读完片段,可以看出,这个片段给我们讲述一个概念“结论先行”。
什么是结论先行?结论先行的表达方式是从结论开始,然后阐述理由,再阐述支撑理由的事实和依据。
那么为什么要用结论先行的方式来表述我们的观点呢?
1.在商务环境下正式的表达场合说服对方的效果最好。
2.结构清楚的表达可以节约时间。
3.可以给对方带来安全感,因为先亮明了结果,减少了对方的焦虑,进而减少了不耐烦。
当然如果不使用结论先行的表达方式,在商务交谈中有可能会导致对方焦虑、不耐烦、甚至听得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结论先行的表述方式要怎么使用呢?
片段中的图描述了,结论先行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在一开始就表明观点,你想要什么;
其次,在表述观点后,依次阐述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A,B,C等分别是什么
最后,点题,再一次回应下观点,这样也可以让别人再次回想起你的观点是什么。
举例来说,上个月我们公司中标一个新项目,要进行技术选型,我是作为架构师,对选型负责。作为研究后,我要向领导汇报为什么要采用某某技术作为这个项目的技术支撑,那么我就可以先抛出结论:“通过业界技术交流,以及研究验证结果,建议在我们的某某项目系统中采用某某技术。”
接着,分几点说明来支撑这个结论的理由:“
首先,行业内领先的公司,已经在生产系统中大量使用该技术实施
其次,经过部门同事的研究验证,结果报告显示该技术的性能满足我们业务需求,运维支撑服务能力强大
最后,这种技术能力,我们公司已经有响应的技术团队支撑。”
最后,再复述一遍结论,“因此,建议在我们新架构的这套业务系统中使用某某技术。”
不知道大家对于我的解释是否都能理解?
很好,大家都能理解我的讲述,那么,我们进行下一个阶段。
【Question】:
大家设想下,在近期,你是否有跟领导、同事、下属等进行沟通?
当你是领导的时候,下属跟你汇报工作,你有没有过始终不知道下属想要汇报的内容,在整场汇报的过程中,因此感觉到焦虑?回想下当时是怎样一种场景?
当你是下属的时候,跟你领导呈现总结,你有没有尝试着观察你领导的反应,是否有由于你的总结没有及时体现重点,导致她/他有不舒适的反馈?也尝试着回想下?
然后针对这几种情形小组内分享下?我们3分钟后一起分享。大家是否理解要讨论的内容?
非常好,我们开始讨论吧。
【A伙伴】
我经常跟我的领导进行工作汇报,但是我觉得自己发挥不稳定,当事情比较大的时候, 譬如前几天跟领导汇报,我就先说了一大堆的理由,一直没有说最终的结果,我观察到我老板很累,我自己也感觉我自己说太多了,其实,我们领导就想知道最后这个事情是怎样的一个情况,结论是什么。
【追问】
试想想,如果回到当时,你会自怎么再更好的处理那种问题呢?
【A伙伴】
我会试着先把结论抛给老板,说明这个事情现在是怎样一个情况,先让他不要有疑虑。然后把理由归并分层,挑重点理由进行一一描述,最后在跟老板反馈要如何开展这个事情。这样让他听起来可以相对比较轻松一些。
很好,你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结论先行的要素。
我们再请一位伙伴分享一下。
【B伙伴】
我想起一个不是当面沟通的情况,就是写材料汇报的时候,洋洋洒洒上千字,但是结构性很差,没有给出整份材料的重点是什么,论据也是比较分散。
后来提交到综合办的时候,同事看了以后,就产生疑问,汇报到底想说明什么问题。
【追问】
那能否举个具体的例子呢?或者说,下次你准备怎么表述,才能更好的进行材料汇报?
【B伙伴】
我最近正在做人力资源总结。学了结论先行,我准备这样汇报
首先,先写清“公司今年人力结构变化比较大,员工流失率比较高。”
然后分三个理由描述:
1. 今年整体公司员工流失率的比率大概是多少
2. 按照岗位分析,指出波动比较多的一些岗位,并进行分析
3. 强调下领导关注的关键岗位和骨干员工的流失情况
最后,在给出结论性总结,说明整体的流失率情况。
这样,材料就会相对比较清晰。
非常棒,我们今天的结论先行的知识,大家都理解的非常好。
我在复述下,结论先行,就是先给出总结性目的描述,让对方理解沟通预期。再进行理由陈述,最后进行总结陈词。
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梁海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