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思考力》 所属活动: 鹭岛抚琴分舵1期拆书家定级活动线下第3期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梁海波TF2-1定级活动 学习目标: 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够运用 “结论先行”的表述方法阐述自己的

开场: 大家好,我是梁海波,我喜欢用3个标签来说明当下的我。 1. 【技术】本职工作是软件技术架构;2. 【写作】我会在一些公众平台写一些文字;3. 【行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喜欢一个地方去体验风土人情,所以我想“行者”更适合我的心态。
由于讨论需要,以我左右手两边各三位伙伴分为两个小组,方便后续讨论开展。
今天我们要带拆的片断,来自李忠秋《结构思考力》,作者是一名知名培训师,同时是结构思力学院创始人。在结构思考力领域,他是最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实践者与推广者。本书是他写的第一本关于结构思考力的著作,核心理念源自于麦肯锡,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但李忠秋运用更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来诠释,相当于本土版的“金字塔原理”。在本书中很多本土案例帮助读者理解,相对于原版,读者阅读起来并不费劲,更容易实践,这些点我们可以从500强企业常年在采购相关系列课程加以印证。
如果你曾经遇到过跟上司汇报时,Boss始终Get不到你的点;如果你需要做产品推介,工作汇报,商务演讲等等,那么,相信本书一定会帮助到你!让你在今后,可以用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清晰化表达自己观点,让你成为表达达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的上司对我特别不耐烦,每次汇报工作或者会议发言时他都打断我的话,真是郁闷!”

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版本。

“我们的这些干部每次找我汇报工作,就在那里说呀说的,经常是听了15分钟也没听明白他们到底想说什么事情,只能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打断他们!”

上述情况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发生,问题的核心不是我们的上司不耐烦,而是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如何既能清楚地表达你的观点,又能让对方准确快速地把握你的观点?

那么怎样消灭你上司的“不耐烦”呢?(注意我说的不是消灭不耐烦的上司……)

消灭上司的“不耐烦”,从“结论先行”开始。(见图1-3)

图1-3 “结论先行”的步骤

00015.jpe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家已经阅读完片段,可以看出,这个片段给我们讲述一个概念“结论先行”。

什么是结论先行?结论先行的表达方式是从结论开始,然后阐述理由,再阐述支撑理由的事实和依据。


那么为什么要用结论先行的方式来表述我们的观点呢?

1.在商务环境下正式的表达场合说服对方的效果最好。

2.结构清楚的表达可以节约时间

3.可以给对方带来安全感,因为先亮明了结果,减少了对方的焦虑,进而减少了不耐烦。

当然如果不使用结论先行的表达方式,在商务交谈中有可能会导致对方焦虑、不耐烦、甚至听得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结论先行的表述方式要怎么使用呢?

片段中的图描述了,结论先行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在一开始就表明观点,你想要什么;

其次,在表述观点后,依次阐述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A,B,C等分别是什么

最后,点题,再一次回应下观点,这样也可以让别人再次回想起你的观点是什么。


举例来说,上个月我们公司中标一个新项目,要进行技术选型,我是作为架构师,对选型负责。作为研究后,我要向领导汇报为什么要采用某某技术作为这个项目的技术支撑,那么我就可以先抛出结论:“通过业界技术交流,以及研究验证结果,建议在我们的某某项目系统中采用某某技术。”

接着,分几点说明来支撑这个结论的理由:“

首先,行业内领先的公司,已经在生产系统中大量使用该技术实施

其次,经过部门同事的研究验证,结果报告显示该技术的性能满足我们业务需求,运维支撑服务能力强大

最后,这种技术能力,我们公司已经有响应的技术团队支撑。”

最后,再复述一遍结论,“因此,建议在我们新架构的这套业务系统中使用某某技术。”

不知道大家对于我的解释是否都能理解?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很好,大家都能理解我的讲述,那么,我们进行下一个阶段。

【Question】:

大家设想下,在近期,你是否有跟领导、同事、下属等进行沟通?

当你是领导的时候,下属跟你汇报工作,你有没有过始终不知道下属想要汇报的内容,在整场汇报的过程中,因此感觉到焦虑?回想下当时是怎样一种场景?

当你是下属的时候,跟你领导呈现总结,你有没有尝试着观察你领导的反应,是否有由于你的总结没有及时体现重点,导致她/他有不舒适的反馈?也尝试着回想下?

然后针对这几种情形小组内分享下?我们3分钟后一起分享。大家是否理解要讨论的内容?

非常好,我们开始讨论吧。


【A伙伴】

我经常跟我的领导进行工作汇报,但是我觉得自己发挥不稳定,当事情比较大的时候, 譬如前几天跟领导汇报,我就先说了一大堆的理由,一直没有说最终的结果,我观察到我老板很累,我自己也感觉我自己说太多了,其实,我们领导就想知道最后这个事情是怎样的一个情况,结论是什么。

【追问】

试想想,如果回到当时,你会自怎么再更好的处理那种问题呢?

【A伙伴】

我会试着先把结论抛给老板,说明这个事情现在是怎样一个情况,先让他不要有疑虑。然后把理由归并分层,挑重点理由进行一一描述,最后在跟老板反馈要如何开展这个事情。这样让他听起来可以相对比较轻松一些。

很好,你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结论先行的要素。


我们再请一位伙伴分享一下。

【B伙伴】

我想起一个不是当面沟通的情况,就是写材料汇报的时候,洋洋洒洒上千字,但是结构性很差,没有给出整份材料的重点是什么,论据也是比较分散。

后来提交到综合办的时候,同事看了以后,就产生疑问,汇报到底想说明什么问题。

【追问】

那能否举个具体的例子呢?或者说,下次你准备怎么表述,才能更好的进行材料汇报?

【B伙伴】

我最近正在做人力资源总结。学了结论先行,我准备这样汇报

首先,先写清“公司今年人力结构变化比较大,员工流失率比较高。”

然后分三个理由描述:

1. 今年整体公司员工流失率的比率大概是多少

2. 按照岗位分析,指出波动比较多的一些岗位,并进行分析

3. 强调下领导关注的关键岗位和骨干员工的流失情况

最后,在给出结论性总结,说明整体的流失率情况。

这样,材料就会相对比较清晰。



非常棒,我们今天的结论先行的知识,大家都理解的非常好。

我在复述下,结论先行,就是先给出总结性目的描述,让对方理解沟通预期。再进行理由陈述,最后进行总结陈词。

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梁海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