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又与大家坐在一起拆书了。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会理性分析工作中价值的三个层面,能够至少每个层面挖掘1-2个价值,从而减少职业倦怠感;用“迪士尼法”来提升工作效果,至少能够用1-2次来回分析平衡三大角色。
图书介绍(1-2分钟)(场景介绍法)
1、事件场景 :
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情形:这个单位工作薪金不高,想跳槽;感觉在这个单位不开心,想跳槽;或者感觉在这里工作没有提升空间,想跳槽等等或者觉得做啥工作都没有意思。
2、提问:
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通常是怎么处理的?处理的效果怎么样?
3、影响:
这类事情的影响很大,会影响到大家的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幸福程度等等。
4、解决:
《重塑心灵》这本书中提出的工作中价值的三个层面、迪士尼法等一整套心理辅导技巧,可以帮助大家解决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自我成长等方面的问题。
这个片段列举了我们工作中的三个价值层面,请问大家看完这一片段的问题后,内心有什么感受?
有没有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感觉没有找到啥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这个片段焦点集中在工作的价值。一份工作可以给一个人多少价值,不是由那份工作决定,而是由这个人来决定,因为一件事情的意义,是可以由一个人创造而决定的。
只有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不足,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创造出更多的意义给自己,反之,认为需要别人给他价值时,才会认定某份工作的价值是既定的,不能增加的。
是不是有人认为工作的价值意义就在于可以获得 ?只要能给我 ,其他都无所谓了?
是不是有人认为工作的价值意义就在于 ?只要能让我 ,其他都无所谓了?
是不是有人认为工作的价值意义就在于我的 ?只要符合我的 就可以了,其他都无所谓?(通过填空题进行互动)
我们认为上面这些都没有理性分析工作中的价值意义,从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从一家公司的角度看一份工作可以给雇员的价值也是一样。如果认为一份工作可以给雇员的价值只是薪金,或者固定的收入,那么当这个价值失去吸引力的时候,雇员对工作就失去了兴趣。反之,如果一份工作给雇员的除了金钱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价值,雇员对工作的兴趣便不会因为某一两项价值的暂时降低而消失。工作的价值可以创造、增大和转移,但需要在平时便建立起来,当情况需要时才这样做是难以有理想效果的。
举个例子说,我最近就被一件事情困扰。最近一女中学生在上饶市人民医院感冒打针治疗身亡,随即微信朋友圈开始了两股力量(一股代表医生,一股代表教师)的宣言,类似互相攻击。由此引发很多朋友感叹:下辈子再也不做医生(老师),这工作一点意思也没有。据相关调研,确实也有很多医生或者教师等等职业倦怠感较强,没有找到工作的意义,因而影响工作质量工作效果。
现在我学习了工作中价值的三个层面,明白了整天想着不做医生不做老师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去解决它。真正要理性分析工作中价值的意义,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步骤挖掘并培养工作中价值的三个层面(以教师为例)。(行动步骤)
第一步:挖掘单位层面的价值;
学校给教师的价值包括:薪金、固定收入、升值、调迁、受训、进修、福利、开会、上司的嘉许、旅游视察、参与其他工作或特别计划等等。
第二步:挖掘同事层面的价值;
学校团队或同事可以给教师的价值包括:工作上的认同和支持、同事的鼓励、精神和情绪上的支持、工作疑难的澄清及支援、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等等。
第三步:挖掘个人层面的价值;
工作给教师的个人价值包括:工作完成时的成功感和满足感、知识、技能、经验积累、创新、思考等能力,思想成熟、人生充实等等。
通过这三个步骤,我们可以不断培养挖掘这三层面的价值,从而使自己面对工作时更有动力,找到自我价值,从而减少职业倦怠感。
【A2】催化应用(可选)
拆书家提问设计:
下面请大家用以上三步骤来挖掘工作中价值的三个层面,来分析找出不同工作、不同角色的价值。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加清晰工作的意义,自我的价值。请自己设置一个人物场景,要求成功使用三步骤来挖掘工作价值,请把对话和动作写下来。比如说:某人向另一人分享分析工作价值的经验,这两个人可以是朋友关系,师生关系,也可以是领导与下属关系。
请大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可以把其中的一些关键词写在一张纸上。时间是5分钟。 5分钟后,我将请一位代表来讲述他们小组讨论的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
班主任:你将来想做啥工作啊,大云?
女大学生:我未来的工作——杂志编辑。
班主任:为什么选这工作呢,你是学经济管理的,没想到你要改行了啊。
女大学生:我喜欢啊,想想都挺美滋滋的。
班主任:说说看,这工作为什么那么吸引你。
女大学生:从杂志社来说,大家一般都在办公室里做做文案工作,挺温馨的,边喝咖啡边上班。有时候还派出去出出公差,去采风,顺便可以走走很多地方,可以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班主任:貌似有点吸引人啊。还有别的吗?
女大学生:我自己比较文艺,公司整个团队的同事,都是志趣相投的同事。工作的时候努力工作,休息的时候一起分享文艺情怀,比如插花、茶艺等等。非常幸福陶醉。
班主任:文艺女青年啊。哈哈。
女大学生:从个人层面来说,我的兴趣爱好就是做编辑之类的工作。这工作会让我感觉充实、快乐、有意思等等。
学习目标:用“迪士尼法”来提升工作效果,至少能够用1-2次来回分析平衡三大角色。
一、【A1】请大家自测(1分钟)
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的3个测试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次类推,5分表示非常符合)
1.上司领导抱怨批评我时,我会很生气,会马上反驳。
1 2 3 4 5
2.同事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批评我或给我建议时,我会觉得难受、害怕。
1 2 3 4 5
3.下班时间时,领导或者同事让我去加班,我会非常生气。
1 2 3 4 5
4.每天早上起床,我都很不愿意去上班。
1 2 3 4 5
5.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许可,我想立即辞职。
1 2 3 4 5
请大家把刚才的5项得分相加,然后每个人把自己的总分说出来。
二 、【I】解释自测题(1分钟)
测试题的目的,主要是给大家一个观察自己的过程。
15分以上:表示你的职业倦怠感很严重
9到15分:表示你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
0到8分:恭喜你,表示你是一个找到工作价值意义的人。
上个片段的主题是认识工作中价值的三个层面, 这个片段的主题是如何通过“迪士尼法”来提升工作效果,那什么是“迪士尼法“呢?
大家判断一下这是否是“迪士尼法”?(对比概念,匹配例子,互动交流)
1、我整天做一个梦想者,经常设定自己的梦想计划,并且制定的梦想是特别高大上的。例如某高校教师整天想成为钢琴家,今天想去考上海音乐学院,明天想去考四川音乐学院。可是目前她还不会弹钢琴。
这不是“迪士尼法“,只有一个梦想者,没有另外两个角色,往往会出现好高骛远、虚无缥缈,最终失败备受打击。“迪士尼法”强调三个角色都要具备平衡选择。
2、我整天做一个实干者,没有梦想没有批评者。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工作狂比比皆是。例如某幼儿园园长每天工作加班,日夜工作,按部就班,但从来没有想过提高教学质量或者提升幼儿园层次,也没有批评者对目前幼儿园工作进行修正调整。
这 不是“迪士尼法“,只做实干者,可能也会取得一些工作成效。但是因为缺少梦想者角色,可能成绩只会限定在一定范围,无法抵达更高层次领域,最终也不能突破到达高峰。
3、我整天做一个批评者,不但自己消极工作还影响他人。例如某信访办公务员小李整天埋怨唠叨,领导同事做啥,他都批评,自己也无所事事还影响其他人的状态。
这也不是“迪士尼法“,生活中也有如此批评者,不但自己很难取得成绩,还会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迪士尼法”是一套很有效的策划思考工具。它是研究著名卡通大王迪士尼的工作模式后发展出来的。一项计划,若想得多最大的成功,需要这三个角色全部参与。我们往往因为在思考时同时身兼三个角色,因而感到迷惘,“迪士尼法”使我们透彻地探讨每一个角色。当然“迪士尼法”也不适合所有情况,例如有具体标准化流程的工作或者目标非常小的、较简单的工作就不需要使用“迪士尼法”。(知识点逻辑、步骤、边界)
“迪士尼法”具体步骤如下:(给出清晰的how)
1、明确“迪士尼法”的三个角色:梦想者、实干者、批评者。
梦想者:创作力强,创意无限,天马行空,没有限制;
实干者:执行梦想者的主意,排除万难,谋求做出效果;
批评者:考虑到现实的条件及不同方面的顾虑,控制事情的可行性及整体平衡;
2、确定一个目标。
3、用三张白纸,各写下“梦想者、实干者、批评者"的关键词,直到整个目标有了清晰和满意的掌握。
通过三个角色不断地来回,最后我们可以有了具体的执行步骤来完成你的目标。
梦想者 | 实干者 | 批评者 | ||
1 | ||||
2 | ||||
3 |
举个例子:
确定一个目标:姬虹要成为三级拆书家。
1、明确我三级拆书家的三个角色:梦想者、实干者、批评者。
2、在纸上写下三个角色的关键词:
梦想者:终有一天拆遍全国,甚至到国外拆书;
实干者:每周拆书练级一次;
批评者:工作忙以及惰性,还是每周拆一片段吧,写个便签;
3、再重复来回一次,最后确定具体执行步骤。
【A3】促动参与(微行动学习)
拆书家提问设计:
”迪士尼法“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如何执行它呢?我们分组,用微行动来学习一下。大家说说“迪士尼法“的本质是什么?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验,并互相追问,请每组分享一下自己小组的结果。
学习者A组案例记录:
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葛某的目标:想成立拆书帮上饶师院分场
第一轮
梦想者:想成立拆书帮上饶分场,构建一个培养优秀人才的平台
实干者:我们两个大学生先成为三级拆书家;
批评者:时间管理、执行力方面比较缺乏;
第二轮
梦想者:依靠在座两个大学生的颜值才华,去吸引其他大学生;
实干者:通过各种方式去提升颜值等;
批评者:情绪管理等需要提升;
第三轮
梦想者:要提升师院拆书分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实干者:学习如何培养三级拆书家;
批评者:领导力、说服力等还需要加强;
由此总结出,迪士尼法的本质是全面、系统、多维度的自我管理方法;
另一小组认为,迪士尼法的本质是目标清晰化、明确化更加容易实现;
拆书家提问设计:
那么我们进行下一步,请大家就“迪士尼法”本质——角色平衡执行目标,在小组内先设定一个一到三年的目标,讨论、探究如何用“迪士尼法”来提升工作效果。请每组把讨论出的解决方案写在纸上,5分钟后,请伙伴来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如何运用“迪士尼法”解决方案。
确认本质后如何行动
学习者一组案例记录:
拆书会员某大学生设定目标:在上饶师院大力发展拆书,推广拆书帮。
第一轮
梦想者:在上饶师院每个学院建立一个分舵;
实干者:在每个学院找个人选,培养分舵主;
批评者:交际沟通力、说服力还不够;
第二轮
梦想者:在上饶师院成立拆书学院,并开设拆书专业、课程;
实干者:组建一个团队,来开展工作;
批评者:师院学生团队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缺乏;
学习者二组案例记录:
女大学生设定近三年目标:成立一知名品牌的瑜伽训练机构。
第一轮
梦想者:成立一个全国知名瑜伽培训机构;
实干者:组建瑜伽教练团队;
批评者:财力不够,创新的团队缺乏;
第二轮
梦想者:自己开一个瑜伽馆,培养教练等;
实干者:认识瑜伽优秀人才,进入瑜伽协会并任职;
批评者: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有待提升;
第三轮
梦想者:首先成为较高水平的瑜伽教练;
实干者:坚持学习瑜伽课程,考瑜伽证;
批评者:大学生懒惰、自觉性不够;
六、【A2】催化应用
拆书家布置任务:
每个人身边总会有一些有职业倦怠的朋友、同事、家人,请大家在回去以后的一周之内,找个机会和Ta聊聊工作中价值的三个层面,并与Ta一起讨论如何用“迪士尼法”来提升工作效果,要求要有具体的人物、经过、对话的故事。
期待在本周内,收到大家的佳音。
学习者案例记录:王老师的一女同学黄某目前职业倦怠感特别强,说工作没有啥意思,整天无聊,不知道怎么办好。
黄同学:王老师,我看你天天比较忙,好像看上去比较充实。我怎么找不到啥感觉啊。
王老师:你觉得目前的工作没有啥意思是吗?
黄同学:是啊。我一周只要去上两天班,其他时间都不知道干啥好,太闲了。
王老师:工作那么轻松,工资也还算高,你多幸福啊!
黄同学:是啊,我自己也非常满意,工资还算比较高的。可是觉得工作没有啥意义啊,我情愿忙一点。
王老师:那我帮助你一起来分析分析,讨论讨论工作的意义如何?
黄同学:这工作都做了一辈子了,也没有啥特别的意义。
王老师:你觉得你单位给你带来了哪些获益?
黄同学:工资啊,还算高收入,让我养家绰绰有余,嘿嘿,这点确实不错,我不用去做第二职业,也能生活不错。
王老师:就是啊。人家还要多做几份工作,才能达到你这工资水平。那你单位的同事给你带来哪些帮助吗?
黄同学:同事们那么多年了,大家关系还不错。会在我工作困惑时,帮助我一
下。有几个关系特别好的,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陪伴我。在我家里需要帮助的时候,她们都会及时赶来,这也是我比较欣慰的。
王老师:那你在工作那么多年来,自己个人获得哪些成长吗?
黄同学:现在我业务非常熟悉,已经能带徒弟了;平时有啥项目,大家都会来和我讨论讨论,听取我的建议。单位有啥重大人员变动,领导也会来问问我有啥想法。
王老师:如此说来,你这工作仍然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啊。恭喜你啊,不是已经找到了工作的意义了。那就是想想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你可以想想最近三到五年你的新目标是啥,
黄同学:是啊。我应该考虑考虑今后的目标了啊,现在技术更新变化如此之快,我应该尽快学会新的电脑技术,把最新的技术用到工作中去。
王老师:你可以梦想一下、实干一下、批评一下,最后找到符合自己的计划方案。
黄同学:好的,我试试。
结语(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重塑心灵》中的挖掘工作中价值的三个层面与“迪士尼法”,用挖掘工作中价值的三个层面,来消除职业倦怠感;用“迪士尼法”来提升工作效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拆书分享,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