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自我介绍+分组 】
大家好,我是小花匠,我是一个书痴,一个野生的家装顾问,还是一个终身学习、渴望不断突破的“自来卷”。之前我的探索领域基本都局限在怎么和孩子沟通,怎么和别人建立更好的关系上,今天咱们来个进阶玩法,跟成年人真金白银的博弈,让别人对你有所忌惮,而不是不当回事。
今天拆书的级别是TF3-1,线上有x位学习者,没有讨论环节,不需要分组。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当你想跟房东谈谈降房租,房东却要翻倍涨价;当你发现老家的农业补贴计算的不合理,而几个部门工作人员都在踢皮球推诿。
提问---面对这些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你要一味的忍让?还是反击?如何出击?
影响---如果你被动接受对方的不合理要求,或者任由对方处置,你可能会面临经济损失、信任度降低甚至关系破裂,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长期来看,周围人都会觉得你是个“软柿子”可以随便拿捏,严重影响到个人和家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解决---这本《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从谈判的意义、事前准备、常见类型、合理应对、案例反思等多角度传授谈判秘籍,“保姆式”全方位提升你的认知和谈判能力。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场RIA学习后,能够在实例中运用“有逻辑性表达”(澄清),处理(行为)事关切身利益的维权事件,成功维护个人权益(界定)。
我今天的拆页选自32-33页,主题为“根本在于‘明确的主张’和‘论据’”。请大家先阅读原文片段,看完后抬头示意我。
从结论来说,要想做到有逻辑性,首先要有“明确的主张”。清晰明白的“结论”、简洁易懂的“主张”,是有逻辑性的大前提。
如果自己都模棱两可,就根本谈不上有逻辑性。连想说什么都不明确,又哪有资格站在有逻辑性的起跑线上呢?一旦对方问出“你到底想说什么”,那你就铁定出局了。
但要注意,很多人容易产生这样的误解--有“明确的主张”就是“有逻辑性”。事实上,“明确的主张”只是要素之一,有再多“明确的主张”,也不过是论点的简单罗列罢了。要想做到有逻辑性,还必须具备第二个具体要素--能够恰当地陈述支持主张的“论据”。
提问互动---拆书家提问:请问大家,从这段内容中,你认为“有逻辑性的表达”三个关键要素是什么?请打在评论区。
学习者回答:明确的主张和论据,且论据与主张一致。
拆书家回应:非常好,这三个关键要素分别是:明确的主张、论据、以及论据足以支持主张。缺乏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有逻辑性的表达”。
概念讲解--“有逻辑性的表达”就是从内容层面来看,其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且观点与论据一致的表达方式。想要成功说服对方做出我方期待的行为,必须要让对方清晰了解我的最终目的,并且要拿出让对方无法拒绝的理由,也就是足以支持主张的论据。
如果缺乏逻辑会怎样呢?若主张不明确,则缺乏必要的信息,让对方花费时间去猜测、留下自由裁量的空间或者为节约成本而糊弄,以及没合你意后责怪你没说清楚。若没有论据,或者提出的论据与主张并无多大关联,就缺乏威慑力,对方会觉得你并不能把他怎么样,无形中增加扯皮时间。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例1:一个孩子不幸得了白血病,父母为了治疗把家里老底掏空,他们打电话给保险公司索要更多的钱给孩子续命。他们这样说“我家实在是拿不出钱了,求求你们行行好,发发善心救救我的孩子吧!”
请问是“有逻辑性的表达”吗?
对的,没有逻辑性。父母的真实想法是想要钱,至于要多少、何时要、怎么给,基本主张都不明确,没办法让保险公司知晓究竟该怎么做。
例2:如果他们说“我要报销重疾保险20万,下周二之前打到我的银行账户。”请问是“有逻辑性的表达”吗?
这里虽然主张明确了,但依然不是“有逻辑性的表达”,缺乏关键的论据,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不会随随便便给人钱,所以父母要提交保险单和诊断书才能按照合同索赔。
例3:如果家长提交的是有孩子名字的学生意外险保单,是“有逻辑性的表达”吗?
不是“有逻辑性的表达”啊,论据要与主张足够相符才可以。一般的学生意外险只是保障学生在上学期间遭受的意外伤害,并不保障学生自发的疾病。所以父母只能拿合同中明确包含白血病的重疾险保单去索赔才能成功。
例4:我买新车时销售承诺总补贴6K,如果政府只给补贴4K,那么4S店会多补贴2K。实际收到的政府补贴只有4k,我问了销售好多次“什么时候给补另外的2k?”销售一直在以各种理由推脱。我最后一次说“我要你在三日内给我准确的答复,这笔钱究竟哪天能到位,是转账还是我去店里取现金?我有你们当初承诺的电话录音和聊天截图。”
请问,这里是不是“有逻辑性”呢?
对的,这里就包含了非常明确的主张和论据,并且论据足够支持主张了。我清晰明确的锁定了时间、金额、方式,向她传递一种信息---这个事情不能再推脱,销售不得不立刻向上级领导确认要个结果。但给或不给还是个迷。我说我有论据,并且足够证明对方确实有义务按照承诺执行,销售立马提高十二分警惕心,也必然会提醒经理慎重处理,如果执意不给,可能面临一定的投诉举报风险。
How:这个方法怎么用呢?
一,定目标,在内心或纸上梳理真实诉求--你究竟要做什么?越详细、具体越有利于结果达成;
二,说主张,对第一步的诉求进行筛选,剔除重要性排序靠后或不太合理的内容,陈述明确的关键信息;
三,提论据,补充说明和主张一致、让对方无力反驳的重要信息。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你的主张不够清晰简洁明了,反而是说了半天都没让对方听明白你究竟要干什么,对方会从心底瞧不上你,质疑你的能力和产品不想跟你合作,或者觉得你软弱可欺,一再侵犯你的边界。如果你没有过硬的论据,对方会觉得你的想法太天真简直是开玩笑从而无视你的诉求,或者投机取巧间接伤害你的权益。
而论据如何与主张一致,这其实是难点,需要用智慧和经验的,比如一个家政公司和其他公司合作都是7折,但这时一个做社区管理的负责人上门想按照6折建立长期合作,理由是他们手握全市20个小区资源能让家政公司不缺客源。这个论据是否足够支持主张呢?家政公司可能会想客源数量上去了,但如果都是利润极低的,甚至会挤占时间让他们没办法接其他单子,那他们会同意吗?如果社区负责人说“我这20个小区中有8个高端社区+2个核心高端商务区,你给我们让一折但可以获得更多高客单优质客户。”那家政老板会不会两眼放光恨不得马上签下这肥单。
Where:诸如销售、采购、关系管理、个人维权、求职面试、产品开发、写邮件、接打电话,甚至菜市场买菜、应对熊孩子等很多场合都适用“有逻辑性的表达”三要素。并且要有前期充分的准备才更能促进结果达成。不适用于无关个人权益的紧急场合,也不适用于对方掌握绝对控制权或者泼皮无赖油盐不进,即使你主张和论据都足够充分明确一致,对方依然强势不给,这个时候要借助监管单位或者司法力量。
【预防异议】可能有的小伙伴说,如果我的明确主张对方不能接受怎么办?或者没有论据怎么办?这里我要分享鲁迅先生的“开窗理论”--“中国人喜欢调和折中,如果一个屋子太暗,要开一扇窗户,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明白了吗?就是先假意放大你的主张,让对方觉得不可思议卖力阻止,当你“退而求其次”,对方会感激你的让步安抚你的情绪同意你的“次”,事实上,你真正的诉求就是“次”。至于论据,你要在平时就建立搜集论据意识,比如重要通话时要录音,重要场合要拍照或录像,如果当时错过,随后可以在网上搜集相关法条和判例,甚至在微信聊天时要有意提问或引导对方说出对你有利的话。
接下来,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请每位学习者结合自己未来一个月内工作生活中可能面临的表达场景,如:
1. 你应邀出席一个活动,给你几分钟机会展示你新开的甜品店;
2.刚买了保险拿到合同发现跟业务员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你想退保对方不接受;
3.给孩子买了早教/辅导课发现机构跑路了,你要追回课时费。
或者你可能发生的、需要有逻辑性表达的场景,只要是贴合你的实际就好。
请独立编写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且要用到今天我们所学的三个关键因素(明确的主张,论据,且与主张一致)来提升成功的可能性。写在我给大家准备的故事框架表里即可。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她)设计的剧本。
图一为龙肖行分享
图二为蔚蓝分享
【结束语】
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有逻辑性的表达习惯对你日常生活都很有利,今天我们主要探讨在维权领域。虽然从心底我更愿你们事事顺意这些方法都用不上、时刻有人兜底,但如果真的不得不面对一些维权场合,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有提出明确的主张和随时保留关键论据主观意识,在维权路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