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做尹静。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伊”,去掉单人旁,就是我的姓氏,单名一个“静”字。
这个名字将近30年的陪伴,一直和我的性格非常契合,安安静静。
接下来我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
第一个标签是自由职业者。
第二个标签是思考内向者。喜欢在独处时深度思考,并且十分享受思考的过程。
第三个标签是新晋拆书家。加入拆书帮,成为助人达己的拆书家,对我来说是挑战,也是突破,我很期待在拆书帮的成长!
<拆书帮介绍>
拆书是一种成人学习方法论,区别于学院式的知识性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升个人能力和解决问题为目标。
拆书法有两种:
①第一种是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即运用便签法让我们在读完一本书后,将书里的知识拆为己用。
其中I便签,A1便签,A2便签分别对应着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和应用知识。
I便签用重述知识的方法,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理解知识。
A1便签让我们的知识和经验真正发生深度的关联,从而做到内化知识。
A2便签通过列出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帮助我们更好的应用知识。
②第二种是组织学习的拆书法,是拆书家拿一本书,现场引导和促进一群人将书里的知识学以致用。
“拆书帮”作为非营利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可以让我们通过释放自己能量,影响身边的人变得更好,达到助人达己的目标。
片段来源:《关键对话》第三版p80
【R:阅读原文片段】行为方式回顾
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一级一级地沿着行为方式模型向前反推。这个过程需要费点儿脑力,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整个反推过程是这样的:
行为:关注你的行为表现。询问:我是不是在用行动表达不满,而不是坦率地说出来?
感受:用语言把感受说出来,询问: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的?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在我看到和听到的事实里面,哪些能证实这个想法?哪些不能?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你会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What>
当一个人情绪不稳定时,就不会在对话中有良好的表现。
行为方式回顾,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类由情绪引起的沟通问题。
也就是说,当你意识到对话效果不符合预期目标时,
你可以回顾自己的行为,这样就能发现是情绪出现了问题,并进一步认真分析当时的想法。
再进一步,客观理性的看待事实,摒弃掉对事实的错误认识。
这个方法能控制我们的想法,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平稳地面对关键对话。
<why>
经常性的回顾自己的行为方式,有利于我们找到沟通的问题所在,及时停止错误的想法和行为。并且主动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长此以往,与人沟通的过程会越来越顺利,沟通的结果也会变好。
<how>
第一步,关注行为。回想自己在对话时的行为,是沉默、暴力、逃避还是其他。
第二步,确定感受。察觉自己做出这种行为时,心里是何种感受或情绪。比如做出逃避的行为时,情绪是恐惧。
第三步,分析想法。分析产生某种情绪时,想法是什么。比如恐惧时的想法,是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
第四步,寻找事实。区分事实和想法。比如想法是同事抢着汇报小组工作,把自己变成了“小透明”。事实是老板让同事汇报小组工作。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和别人沟通时,不满意对话结果,比如和老板聊升职,结果不能如愿时;和同事合作出现沟通矛盾后,想要改进关系时,我们可以用行为方式回顾反推一下,找到这些行为的原因。
也适用感受到自己强烈的负面情绪时,比如感到愤怒、沮丧、伤心、难过,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A1便签>
【故事】
前最近综艺《再见爱人》里的麦琳在网上很火。上周,当我和好朋友一起聊天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聊起对麦琳的看法。
事情是这样的:麦琳在团队预算不足的情况下,买熏鸡、奶皮子等,把预算花完后,又一个劲的嘲讽别人不会管钱。关于这个的行为,我向朋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缺钱是麦琳引起的,罪责却被她安到了别人身上,她推卸责任的行为让身边的人很不舒服。
我朋友听我讲完之后,说:麦琳一直在家里当家庭主妇,围着孩子和老公,难免会考虑不周到。
我听了她的回应,当时的想法是:我说的是麦琳推卸责任的行为,和她是家庭主妇有什么关系,家庭主妇又不是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但是我又不想表现得自己太过情绪化,所以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是选择沉默不语。
【反思】
我回顾了一下当时的行为、感受和想法。
我当时的行为是沉默,不说话;
情绪是多重的,比如有沮丧、难过、或者尴尬,可能也会有一点气愤在里面;
我的感受是朋友竟然不和我站在统一战线,去批评麦琳的行为,她在和我对着干。
事实是朋友只是站在多个角度中的一个角度,去评价麦琳这个人,她并不是和我对着干。
<A2便签>
【背景】
最近在上写作课,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老师给了回答之后我没看懂,我不知道如何追问,于是沉默了。我的想法是假如问的乱七八糟的,老师会觉得我很麻烦。
【目标】
在一周内,每天至少向老师提问一个写作中如何写案例的问题,并记录自己提问时的行为和想法,修正自己的想法,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跟老师学会写案例,直到能写出三个符合标准的300字小案例。
【行动】
第一步:提出问题。用卡片纸先写下想问询的问题,主动和老师取得联系,尽量清晰表达自己的目标。比如:如何写案例才能与观点更匹配;
第二步:记录自己提问的行为和想法。比如老师半天没回消息,我的常规行为是不再继续询问,想法是老师可能被我的问题蠢到了,不知如何作答,才半天没回消息。
第三步:给想法寻找事实依据。通过和老师沟通,老师没回消息,是因为消息太多,被顶到下面去了,没有看见。
第四步:改正行为和想法。比如老师还是半天没回消息,修正后的想法是老师在忙,行为是再发一遍消息,让老师看到我的问题。
<结束语>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片段主要讲了“行为方式回顾”的方法,这个方法在于通过改变想法,减少情绪在沟通过程中的干扰,进而改变沟通行为和结果,大家可以多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