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语言的魔力》 所属活动: 【拆书帮翰林分舵国子监分场NO.12】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批评者的三步变身法 学习目标: 学会把批评变成顾问

开场: 大家好我是kk,我的三个标签是培训师、设计师、拆书家。
(清晰体现F A B)F今天带来的这本《语言的魔力》作者是罗伯特·迪尔茨(Robert Dilts),国际顶级身心语言程序学大师,在书里他提出在身心语言程序学里运用回应术这种谈话技巧,可以树立一种全新的世界观。
A相对于语言沟通一类的书来说,这本书提出了新的沟通观点,由于里面提出很多案例,读起来不会觉得枯燥反而很有代入感。
B不知道各位曾经有没有在自省的时候问过自己,为什么我常常为了一个小小的问题苦恼很久,无法找到答案? 为什么我总是遭到别人的拒绝,谈话无果而终?我忧心如焚想要让他认识到他错了,为何不被理解?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惑,可以去看看这本书。他会告诉你,跟别人交谈的过程就足矣确定自己的思路
(学习目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的学习动作)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在想要去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片段中的行动建议从批评者变成顾问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批评"常常让人想起那些在互动中最难应对的人.因为他们似乎总是注意负面的东西 . 倾向给其他人的想法和建议找毛病。 在语言层面上.批评家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他们爱用总结式判断米下定 论,用否定的方式来说话。在他们从自我认同的层面攻击他人时,这个批评家不止是“搅局者”也是“杀手”。

批评像其他行为一样,也有正面的意图。有效能的批评家会分析所建议的计划或途径.以便找出哪里会出差错.应当避免什么

(R片段包括HOW内容,且总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用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批评家变成顾问

1.    你的批评或异议是什么

2.    批评背后的准则或正面意图是什么?你想通过批评实现或保护什么?

3.    如果那是意图所在,需要问什么“如何”式的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如果我们经常以批评者的身份出现在沟通当中,通常是不受欢迎的。因为批评者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评判甚至攻击别人。

当我们必须对别人的想法和建议做出批评的时候,片段中给了我们非常好的行动建议可让我们从批评者变成顾问

1.    你的批评或异议是什么

2.    批评背后的准则或正面意图是什么?你想通过批评实现或保护什么?

3.    如果那是意图所在,需要问什么“如何”式的问题?

(I讲解中有举例说明)看完这个片段让我想起昨天做项目的时候跟同事吵起来了,我说,你那个想法就不现实,根本实现不了。这种话会让同事觉得我在攻击他。事后去想自己心里也不舒服。这时候我就是一个批评者,站在了自己立场上去考虑。

如果按照片段中的行动建议应该怎么去说呢

第一步我的批评是什么

你的想法不现实,实现不了

第二步批评背后的准则或正面意图是什么,想通过批评实现或者保护什么?

想让他的想法在项目中可以实现

第三步需要问如何式问题

你要如何把这个想法在这一次项目中变成可实现模块,契合点是什么?

这样交谈过程中就让同事的关注点变成了怎么去做

(I中提出了不那么做的坏处)所以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不把批评者的立场变成顾问的话,我们会在自己的立场去攻击别人。沟通也就无疾而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A1显像提问清晰其中包含具体情境)各位小伙伴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听着同事跟我们说他的方案流程,思路想法,心里却在说:别逗了,这根本实现不了!

有时候我们看着老板在开会侃侃而谈,心里却在想:这个项目报价太高了,做不成的!

 

现在我们来回想下最近的生活工作中,我们想批评别人的时候,是发生了什么事,作为批评者,你说了什么?

请人来分享

 

A1+

(A1+反思加工指令清晰)我们刚刚都站在批评者的角度批评了某人,那怎么才能从批评者的身份变成顾问呢?还记得片段中的行动建议吗?

1.      你的批评或异议是什么

2.      批评背后的准则或正面意图是什么?你想通过批评实现或保护什么?

3.      如果那是意图所在,需要问什么“如何”式的问题?

请每位小伙伴在小组内讨论下怎么从批评者转化成顾问

六分钟后请小伙伴分享

 

总结

心直口快是我们对批评者的宽容。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放纵自己成为攻击性批评者的借口。何况批评是在制造冲突,顾问才有可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当我们想去批评别人甚至自我批评的时候,可以运用片段中的行为建议

1.      你的批评或异议是什么

2.      批评背后的准则或正面意图是什么?你想通过批评实现或保护什么?

3.      如果那是意图所在,需要问什么“如何”式的问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