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各位伙伴,大家好!我是倾城,我的三个标签是:企业培训师、野生主持人、一个努力过级的一级拆书家
【分组】
在今天的学习中,会有讨论环节,因此我们在场的小伙伴,左手边的分为1组,右手边的分为1组,便于后面的交流。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伙伴们在与人沟通时,能够使用结构化倾听的三个步骤来挖掘到对方的真实意图,在沟通中看清楚、想明白,使沟通顺利进行。
【图书分享】2分钟
F(特征):《沟通的方法》作者是脱不花,她是“得到”的联合创始人和CEO,这本书是专注于提升个人和团队沟通技巧的实用指南;
A(优势):这本书上市两年就突破了70万册,是全国百家书店重点推荐的书籍。同时这本书中的案例和方法大部分都是在“得到沟通训练营”学习过的3万多名同学的真实案例,它像一个工具箱一样可以拿来即用;
B(利益):你如果有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沟通困难,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时刻,这本书可以给你实用的沟通技巧和策略,帮助你突破沟通障碍;你如果有在职场上遇到合作不畅,团队协作出现摩擦的经历,这本书可以给你解决冲突、促进团队协作的智慧和方法,让你的职场之路更加顺畅无阻。
【过渡语】:好的,现在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拆页内容,阅读完成后可以示意我。
【R原文片段:】2分钟
《沟通的方法》P8-9页
结构化倾听,是指你在接收到对方传达的信息以后,要习惯性地在头脑里画三个框,分别放三件东西:沟通对象的情绪、事实和期待。
第一个框:情绪
情绪是我们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高兴、悲伤、恐惧、焦虑、愤怒......都是情绪。但对方通常不会直接表示"我很生气,我很焦虑",而是把情绪隐藏在话语里面。这就需要我们在倾听时把对方语言里隐藏的情绪识别出来,分清何为事实,何为情绪。
比如,"领导总是让我加班",这句话是事实还是情绪?
是情绪。"总是"这个词,表达的只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事实。当我们这样表达时,或多或少都有夸张的成分。
很多情侣经常为这种词吵架。一方说,你为什么总是忘记我们的纪念日?另一方就会很生气地驳斥,哪有总是,我不就是去年忘记了一次吗?你看,这么沟通,吵架就要升级了,最终很可能以"你不爱我了"和"你无聊不无聊"而告终。其实,对方要表达的只是"我觉得你忽略了我,我没有安全感,所以很难过",但身在亲密关系中的他/她并没有将此识别出来,当然也就不可能说出什么对症下药的话。
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出现"总是、老是、每次、经常、永远"等类似的词,你就可以立即告诉自己,对方是在宣泄情绪。我把这样的词叫作"情绪路标词"。
"情绪路标词"一出现,你就要意识到,对方没有在陈述事实,
而是在发泄情绪。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跟他辩论事实真相,而是安抚他的情绪。只有把恶劣的情绪先降下来,双方才有沟通的基础。
第二个框:事实
什么是事实?对方不带情绪陈述的信息都是事实吗?不见得。和情绪刚好相反,我们只有在表达那些不受主观判断影响,可考证、可追溯的内容时,才会说它是一个事实。
当然,从对方丢给你的一堆信息里判断哪些才是事实,是最考验侦探能力的,需要你调用自己的经验和对事件本身的了解。
我们可以借用新闻记者核查事实的方法,在对方的描述中考证以下几个要素: who (人物)、 when (时间)、 where (地点)、 what (事件)。如果能用4个 W 还原实际场景,那么对方所言大概率是事实。相反,如果对这些要素语焉不详,而仅仅从诸如"我觉得""我判断""我认为"的主观推论出发,那我们听到的陈述很有可能不是事实。
第三个框:期待
什么是期待?就是找出对方内心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了解了情绪和事实,我们需要结合二者来判断对方的期待。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我是客服,接到一个用户的电话投诉,说收到的商品有破损,很生气。我该怎么反馈?是不断跟客户道歉,说"你别生气,你别着急"吗?显然不是。如果被对方暴跳如雷的情绪带着走,就没法听懂他真正的意思。越跟他说别生气,就越是在火上浇油,把一起针对公司的投诉变成了私人恩怨。
实际上,我应该在头脑里画出三个框,分别放入事实、情绪和期待
【I】拆书家讲解引导:6分钟
【过度语】
好的,我看伙伴们都看完了拆页部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
【what】
(反例)
上周会议上我们领导提出了想要给海外团队做跨文化交流工作坊,让我想想并设计一下流程,于是了解完背景和目的后我就开始做了,但是过程没有给领导反馈。
在本周开会的时候,领导又提了这个事情,说“海外跨文化交流工作坊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我上周在国家总培训的时候给国家总提了个事情,他们非常感兴趣,这已经一周过去了,我们要抓紧提上日程!”
当领导说的时候,我就在想如何回应领导,最后回复了一句:好的领导,正在做了。
领导看了看我,没说话。。。
【why】
(通常做法)现在想想我当时的回答,领导肯定是不满意的。我们会发现一般情况下,在沟通中,我们是以自我解决问题为本位,在大脑里思考如何应对,很少做到认真听对方讲什么。(坏处)但如果我们不先认真听,根本无法准确的理解对方的表达,无法获取真实诉求,更不用说深入的沟通、对话、达成共识了。
【how】
那在沟通的时候,我们不防尝试使用“结构化倾听”来先摸清对方到底在表达什么。结构化倾听分为三步,一听情绪、二听事实、三听期待
一、听情绪
情绪是我们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高兴、悲伤、恐惧、焦虑、愤怒、着急,都是情绪,有时候情绪表达很直接,有时候呢是藏起来的。除了我们直观感受到的对方表情或话语中直接表现的情绪外,当你发现对方出现“总是、老是、每次、经常、永远”等类似的词时,对方就是在发泄情绪。那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安抚情绪了,这是沟通的基础。
二、听事实
我们如何辨别事实呢,可以用新闻4要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儿,和谁相关,这个就是事实。当你听到我认为、我觉得、我判断这些都可能是主观的推断,很可能就不是事实。
三、听期待
然后我们根据了解到的情绪和事实,把二者结合起来找出对方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
(正例)
如果我用结构化倾听三步法在会议上回答领导问题,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首先听情绪:领导说:这已经一周过去了,我们要抓紧提上日程。说明他已经着急了(情绪)
再听事实:上周(时间)会议上(地点)领导(人物)交代我(人物)要做海外跨文化交流工作坊,并且和国家总宣传了这个事情,国家总很感兴趣,但是一周时间过去了,我并没做任何反馈(事件)
再听期待(情绪+事实):基于领导的情绪和事实,我推测领导的期待可能包括:一是希望我能够尽快汇报工作坊的进展情况,以便他能够及时了解;二是希望我能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海外团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工作坊的效果,因为国家总很感兴趣
所以当时我应该这样回答应该会更好一些:领导,我上周已经开始设计跨文化交流工作坊的流程,并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方案。在过程中没有及时向您反馈进度,这是我的疏忽。接下来,我会尽快整理好目前的进展,并在今天内通过邮件或约您时间向您详细汇报。同时,我也会充分考虑海外团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工作坊的内容既实用又有趣。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会保持与您的沟通,及时向您汇报。
【where】
“结构化倾听三步法”在职场沟通,家庭教育,冲突解决、谈判协商等均可使用;但如果是和朋友闲聊打发时间,没有什么期待或意图,那则不用使用该方法。
【A1】3分钟
各位伙伴,为了更好的掌握“结构化倾听”的方法,请大家回忆下在最近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内,有没有因为没做到很好的倾听而导致沟通失败的场景?
比如:
作为销售人员的你在与潜在客户交谈时,因为过于关注推销产品,而没有倾听到客户的真实需求和顾虑,最终错失了一次成交的机会;
在工作会议上,一位团队成员正在分享一个项目的进展和遇到的挑战。然而你没有认真倾听,而是在思考自己的发言内容或处理其他事务。结果,当轮到你发言时,提出了已经讨论过的问题或提出无关的建议,导致会议效率低下。
请想一想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场景,结果。用3分钟时间按照刚才的分组和你小组内的伙伴进行分享。
【学习者分享】
灰灰姐:今天早上,我老公对我说你总是拿过衣服后不关柜子门。我就很生气说,那里有总是不关柜子门了,不就这一次没关,你帮我关上不就行了,天天真的是一点小事儿说说说。然后我老公我们两个都很生气的出门了。
【A1+】3分钟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再次回到刚才你讲述的案例发生时刻,你会怎样用结构化倾听三步法,从而达成一个好的沟通呢?我们用3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和伙伴进行分享。
【学习者分享】
灰灰姐:
首先识别情绪:我老公说“总是”不关柜子门,他是有情绪在里面的
再识别事实:我不关柜子门是事实
期待:我老公其实是想让我关柜子门,或者是让我对他经常关柜子门表示感谢
那我会这样给他说:谢谢老公经常帮我关柜子门,我后期也注意一下
【结束语】1分钟
我们经常说有用才有用,希望伙伴们在以后的沟通中多使用结构化倾听,听情绪、听事实、听期待,进而挖掘对方深意,达成沟通目的。感谢各位伙伴的认真参与及热情分享,今天的分享告一段落,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