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伙伴大家好!我是来自柳州的罗乔,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技校老师,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二级拆书家,一月份刚升级的;学习爱好者,希望能通过学习不断精进、提升自己的各项综合能力。很开心能够通过本次活动与大家一起学习成长。
由于待会的学习不需要讨论,我们就不进行分组了。
【事件场景】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像我一样的经历,凡事都得等自己准备好了,才会开始向前一步,最直观的一件事就像拆书过级,我用了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在选片段、思考文案、与过级要求作斗争,一直陷在“过级好难,要不再等等,准备好了再行动?”的思维里。
【提问】大家是否有过因为事情复杂或困难而产生畏难的情绪和拖延的行为呢?
【影响】如果一味的想着等一切都准备好了再行动,就会错失很多展示或是提升自己的机会。
【解决】其实畏难、拖延都是人之常情的现象,我们通常都还会有“先准备,再行动”思维,结果往往都是让计划“胎死腹中”。采铜老师的《精进》就提出了一个优化的解决方案——通过“精益创业”三步法,用“最小化可行产品”帮助我们把“未完成”的计划变成“已完成”的目标。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行为)“精益创业”三步法,现场设计出行动剧本,帮助(澄清)自己或他人制定最小化行动步骤,从而提高(界定)自己的行动效率。
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看以下这个片段,看完的伙伴请示意我一下。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是当前互联网创业最流行的方法之一,”精益创业”中有个关键概念叫“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它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小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性产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d-Learn)的循环。如果不构建最小化可行产品来做试验,就无法在现实中被测量,更无法基于反馈来学习,而只能是游离在市场之外,闭门造车,最后很可能一步步偏离航向,直至走进不可逆的失败的深渊。精益创业的价值在于,在这个动态演进的市场里,找到一种可操作的适应市场的方式。
好的,看来大家都阅读完了,没有读完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Why)也许有些伙伴在看完拆页后会感到很困惑,作为上班一族,“精益创业”、“最小化可行产品”这些关键词好像与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但事实上,如果我们运用“精益创业”的方法来提升我们的行动力,相信我们每个人不管在自己的岗位上,还是在想要达成的事情上,都会取得不错的进展和效果的。
“精益创业”主张我们要在短时间内,把目标结果以产品的形式展现出来,接受市场或使用者的检验,通过他人的反馈进行迭代,从而帮助我们不断完善,以便达成最终目标。
(What)【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片段中提到了“最小可行产品”,这里指的产品比较好理解,可以是以满足客户使用为目的的物品或服务。即产品是可以售卖的东西,比如说衣服或是课程等。
而“最小化可行产品”——指的是使用最小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产品。
【例】师父让你写一个《3-3的过级预备稿》,以下产品哪个更接近最小化产品?
A.《3-3的过级预备稿》大纲
B.详尽的预备稿内容
答案是A。
先向市场推出极具简单的原型产品,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灵活调整方向。如果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最好能以“短、频、快”的效率来避免“ 长、稀、慢”的煎熬。
“精益创业”是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的循环过程。
【例1】下面的选项哪个更符合精益创业?
A.看完书以后写一篇读后感
B.看完书以后写一篇读后感并投稿或发表在公众号上
对,答案是B。A是产品但没有发布,精益创业要求创作者不要把作品锁在自己保险箱里,而是尽快发布出去,接受市场的使用和检验。否则,只会闭门造车,最后很可能一步步偏离航向,直至走进不可逆的失败的深渊。
【例2】
在最小化产品(例如拆书课)推出上市后,我们就会收到用户的使用反馈,对于产品来说下面哪种反馈是有价值的?
A.批评 B. 肯定 C. 提示未知
3者都是。不管是肯定、批评还是提示,每一种反馈都有价值,接受反馈,把它当信息而不是评判。
【例3】
当我们收到用户的使用反馈后,接下来该做什么呢?哪个是最好最快速适应市场的方案呢?
A.记录大家的反馈,写在本子上
B.根据用户的反馈优化或重构课程
C.根据用户的反馈优化或重构课程,再次推出课程、接受反馈、再次迭代
答案是C,精益创业就是通过最小化产品获得反馈、迭代优化出一个更好的产品的过程。
【how】
我们离精益创业并不遥远,个体也能创造出很多最小化产品,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精益创业3步法。
1.推出产品:只有“产品”才有机会接受“市场”中检验,要摒弃准备好再上场的思想,先完成再完美。
2.获取反馈:通过不断接受信息反馈,以判断最小化产品可行性和效果力。
3.优化迭代:通过修正和优化,逐步走向完美,并再次投入“市场”中检验,实现产品的最优化。
我们永远都无法“完全”准备好,如果总是抱着“准备好”才出发的思维,我们就会错过很多时间,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厉害了才开始,而是只有开始了才会厉害。怎么样才会厉害?精益创业,小步快跑。只有拿出最小化产品,通过别人的反馈不断迭代才会实现产品最优化。
这3步中最难做到的是第一步。
【举例】
为了过级,我们参加了一个拆书陪跑营,而陪跑营也是精益创业的过程。组织者先让我们公开说稿(发布最小化产品),通过大家不断地提问(接受反馈),根据反馈优化和迭代拆书稿,进行正式的拆书(优化迭代)。
(where)
精益创业的核心是产品思维,当我们拥有了产品思维,就会发现,对我们个体而言“最小化产品”存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用公众号写文章、将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录成视频发布在小红书、一次工作汇报,大家都可以用“精益创业”迭代最小化“产品”的方法一步步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
【A2编剧本】请大家设想未来3个月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想打造一个将来能变现的产品(比如喜欢看书的写读书稿,喜欢美食的写美食评论或者做出菜,喜欢拆书的拆解片断并展示。。。)当你一拖再拖时,怎么样用“精益创业循环”3步法解决?
请大家准备一张纸和笔,独立编写一段小故事,需要设计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 、结果)和双方的对话、动作等。
大家写出关键词即可,用3分钟编写个小剧本,稍后邀请小伙伴为大家分享。
学习者小熊案例记录: